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韩潇杰 任志杰 +7 位作者 李双静 田培培 卢素豪 马耕 王丽芳 马冬云 赵亚南 王晨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66-1778,共13页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设置在河南省许昌市张潘镇4个不同施氮水平11年定位试验,施氮量分别为0(N0)、180 kg·hm^(-2)(N1)、240 kg·hm^(-2)(N2...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设置在河南省许昌市张潘镇4个不同施氮水平11年定位试验,施氮量分别为0(N0)、180 kg·hm^(-2)(N1)、240 kg·hm^(-2)(N2)及300 kg·hm^(-2)(N3),分析不同处理土壤碳氮含量、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变化,并探寻长期施氮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调控路径。【结果】随着施氮量增加,各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呈现大团聚体(>0.25 mm)向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粉黏粒组分(<0.053 mm)转化的趋势,显著降低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碳、氮含量在0—20cm土层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上升,20—40 cm土层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N0相比,0—20 cm土层各施氮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3.1%—37.2%和19.4%—29.4%;20—40 cm土层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5.3%—32.2%和6.1%—29.3%。长期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N0相比,施氮处理大团聚体有机碳平均含量提高31.6%—62.0%,微团聚体提高8.7%—61.2%,粉黏粒提高14.0%—81.7%。在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全氮含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各施氮处理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粒中全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2.6%—51.0%、25.7%—35.9%和3.2%—9.7%,且均以N3处理最高。在20—4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全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施氮处理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粒全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7.6%—35.2%、11.7%—24.0%和1.1%—12.9%,且均以N1处理最高。研究结果还表明,长期施氮显著增加了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进而提高了产量。与N0相比,N1、N2和N3处理分别提高小麦产量188.1%、177.3%和173.2%。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土壤碳、氮含量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长期施氮通过改变土壤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进而影响小麦产量。【结论】综上,长期合理施氮提高了土壤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提升了土壤肥力,促进小麦增产。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量180 kg·hm^(-2)时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施用量 土壤团聚体 碳、氮含量 小麦产量
下载PDF
基于微博签到数据的城市空间活力探析——以苏州市为例
2
作者 马庚 吴昊 +2 位作者 陈金留 胡少华 保拉·佩莱格里尼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城市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数据,其中以微博签到数据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数据为规划师探寻人群活动与城市建成环境的动态关系提供了可能。文章以苏州市微博签到数据为载体,探寻了新兴大数据在解读城市结构与活力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城市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数据,其中以微博签到数据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数据为规划师探寻人群活动与城市建成环境的动态关系提供了可能。文章以苏州市微博签到数据为载体,探寻了新兴大数据在解读城市结构与活力度方面的应用方法。研究还就理解城市居民社会活动与城市空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的土地利用与组织方式决定了城市居民活动的聚集程度以及时间长短。以上研究尝试在新兴数据载体下重新理解城市结构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及规划实践提供了一次新的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微博签到 社交媒体数据 活力度 苏州
下载PDF
灌水和施氮对冬小麦根系特征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世洁 杨习文 +9 位作者 马耕 冯昊翔 韩志栋 韩潇杰 张晓燕 贺德先 马冬云 谢迎新 王丽芳 王晨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96-2307,共12页
植株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决定着其获取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分析麦田冬小麦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活力对水氮的响应及其与地上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关系,有利于构建合理的冬小麦根群结构,促进根冠协调生长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在麦... 植株根系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决定着其获取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分析麦田冬小麦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活力对水氮的响应及其与地上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关系,有利于构建合理的冬小麦根群结构,促进根冠协调生长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在麦田定位试验基础上,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个灌溉主处理(W0:全生育期不灌水、W1: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1次)以及3个施氮副处理(N0:0 kg hm^(–2)、N180:180 kg hm^(–2)和N300:300 kg hm^(–2))。结果表明:与W0处理相比,W1抑制根长密度的增加,但增加根系平均直径,提高0~20 cm土层根表面积和根干重密度,显著提高根系活力4.98%~22.7%,降低根冠比1.47%~11.25%;2年平均小麦产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5.50%、13.40%和14.91%。施氮促进根系生长,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显著提高根系平均直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干重密度和根系活力,降低根冠比。其中N180更有利于根系生长,提高冬小麦根系各形态指标和根系活力,与N300相比,2年平均产量提高2.53%,而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提高44.51%和39.37%。相关分析表明,拔节期至开花期根干重密度与产量、氮利用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冠比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氮利用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合理的灌水和施氮能够优化根系形态及分布,提高根系活力,协调根冠干物质分配,提高产量和氮利用率。在冬小麦生产中拔节和开花期各灌水1次结合180 kg hm^(–2)施氮量有利于促进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协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根系特征 根冠比 产量 氮素利用
下载PDF
环保木塑复合材料的特性及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马耕 殷保国 王晓军 《粘接》 CAS 2023年第4期88-90,共3页
木塑复合材料由于其特性优势较强,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防水性能、抗菌性能和较好的力学性能,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对建筑装饰工程中用木塑复合材料替换传统木材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了木塑复合材料的特点、... 木塑复合材料由于其特性优势较强,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防水性能、抗菌性能和较好的力学性能,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对建筑装饰工程中用木塑复合材料替换传统木材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了木塑复合材料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各方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聚苯烯 聚乙烯 建筑装饰
下载PDF
大尺寸真三轴煤岩水力压裂模拟试验与裂缝扩展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帆 马耕 冯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90-1897,共8页
水力压裂是一项广泛应用于低渗煤层的卸压增透技术。为了深入研究煤岩受力、天然裂缝、泵注排量对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及空间结构的影响,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煤岩进行了水... 水力压裂是一项广泛应用于低渗煤层的卸压增透技术。为了深入研究煤岩受力、天然裂缝、泵注排量对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及空间结构的影响,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煤岩进行了水力压裂试验。通过剖切压裂试样描述了水力裂缝扩展和空间展布规律,分析了裂缝宽度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煤岩水力裂缝网络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水力裂缝自割理处起裂并沿割理扩展、连接割理,进而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结构;(2)水力裂缝受应力条件作用明显,当最大水平主应力和垂向应力相近,且远大于最小水平主应力时,易形成复杂的裂缝形态;(3)煤岩天然裂隙的存在是形成裂缝网络结构的前提,泵注排量对裂缝网络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4)煤岩裂隙在局部区域影响水力裂缝转向、分叉,但最终水力裂缝在扩展过程中逐渐转向至最大主应力方向;(5)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宽度的变化不仅与煤岩所受应力有关,还受到压裂液排量、天然裂缝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煤岩裂缝网络的形成机制、现场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力压裂 裂缝扩展 裂缝网络 裂缝宽度
下载PDF
基于不同应力的水力裂缝形态试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帆 马耕 +2 位作者 刘晓 陶云奇 冯丹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8,共4页
为了研究压裂后的水力裂缝形态,以相似材料成型的试件为压裂对象,利用水力压裂装置,开展了不同应力条件下的水力压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维应力条件下,水力压裂形成单一裂缝的概率大于复杂裂缝的概率;裂缝形态的复杂性与试验应力有关... 为了研究压裂后的水力裂缝形态,以相似材料成型的试件为压裂对象,利用水力压裂装置,开展了不同应力条件下的水力压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维应力条件下,水力压裂形成单一裂缝的概率大于复杂裂缝的概率;裂缝形态的复杂性与试验应力有关,当三向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垂直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值相差较大时,容易形成单一裂缝形态;当三向应力中有2个值相近,且均与第3个应力相差较大,则容易形成复杂裂缝形态;复杂裂缝形态中的分支缝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存在不同的夹角,但均沿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扩展;在同一应力条件下,不同试件压裂产生的裂缝形态也不尽相同,与试件的均质性、压裂液的流动路径、破裂面的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相似材料 水力压裂 裂缝形态 瓦斯抽采
下载PDF
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性能在线计算方法
7
作者 喜静波 马赓 +1 位作者 窦磊 杨宝轩 《燃气轮机技术》 2023年第1期40-45,共6页
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是确保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针对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缺乏性能在线计算的问题,提出采用压降损失修正值和过滤效率在线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进气过滤系统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分析进气过滤系统的影响因素,引入多... 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是确保机组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针对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缺乏性能在线计算的问题,提出采用压降损失修正值和过滤效率在线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进气过滤系统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分析进气过滤系统的影响因素,引入多个影响因子,通过将实际运行工况折合到标准工况下,对压降损失进行修正,可实现对过滤系统堵塞失效的评估。研制了过滤效率在线监测装置,提出了过滤效率的计算方法,拟定了过滤系统性能的评价准则,可实现对过滤系统局部泄漏失效的评估。该装置和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北京太阳宫燃气热电有限公司,可以实现对进气过滤系统的在线状态监测和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过滤系统 性能评价 状态监测 压降损失 过滤效率
下载PDF
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不同类型混合粉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邵运辉 张盼盼 +4 位作者 马耕 王晨阳 李向东 秦峰 程红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33-1543,共11页
为明确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不同类型混合粉锌营养品质的影响规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产量、不同类型混合粉中氮、锌含量及其累积量的影响及混合粉中植酸含量、植酸与锌的摩尔比(PA/Zn)和锌日吸收量的变化规... 为明确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不同类型混合粉锌营养品质的影响规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产量、不同类型混合粉中氮、锌含量及其累积量的影响及混合粉中植酸含量、植酸与锌的摩尔比(PA/Zn)和锌日吸收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锌肥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各类型混合粉中的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无显著影响;与不施氮对照比较,施氮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提高93.7%,各类型混合粉中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显著提高,以施氮量240 kg·hm-2处理最高。喷锌处理下,各类型混合粉中锌含量显著增加,精制粉、标准粉、通粉和全粉中锌累积量较对照依次提高了63.3%、58.0%、48.6%和50.9%;施氮后,各类型混合粉的锌含量及其累积量显著增加,以喷施锌肥处理更为明显。全粉和通粉中的植酸含量显著高于精制粉和标准粉,但PA/Zn低于精制粉和标准粉。喷锌后,精制粉、标准粉和全粉中植酸含量增加13.0%~15.4%,但PA/Zn下降23.8%~34.7%;施氮降低了精制粉、通粉和全粉中的植酸含量和PA/Zn。全粉中锌日吸收量为0.98 mg·d-1,显著高于其他各混合粉;喷施锌肥后,各类型混合粉的锌日吸收量提高了35.9%~61.0%;施氮显著提高了各类型混合粉的锌日吸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锌配施 小麦 混合粉 锌营养 锌日吸收量
下载PDF
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氮和锌含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邵运辉 张盼盼 +6 位作者 马耕 卢红芳 王丽芳 王晨阳 李向东 岳俊芹 秦峰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3,共9页
采用田间裂区设计,主因素设置0、9.60 kg/hm^(2)2个施锌处理,副因素为0、240 kg/hm^(2)2个施氮处理,将小麦籽粒从外到内依次分为种皮、糊粉层、次糊粉层、3层淀粉胚乳过渡层和淀粉胚乳中心层等7层(F1—F7),研究不同氮锌肥处理下小麦籽... 采用田间裂区设计,主因素设置0、9.60 kg/hm^(2)2个施锌处理,副因素为0、240 kg/hm^(2)2个施氮处理,将小麦籽粒从外到内依次分为种皮、糊粉层、次糊粉层、3层淀粉胚乳过渡层和淀粉胚乳中心层等7层(F1—F7),研究不同氮锌肥处理下小麦籽粒不同层的氮、锌含量及分配比例,以期为进一步实现小麦籽粒胚乳的锌生物强化和氮锌肥的优化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氮、锌在籽粒中分布不均匀,F2和F3层氮含量较高,籽粒从外到内锌含量逐渐下降,氮、锌在F7层中的分配比例均最高,分别是40.40%、26.20%,F1、F6层分配比例分别达最低。施锌对籽粒产量、氮含量及籽粒不同部位氮素累积量、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籽粒锌含量49.3%,以F5层增幅最大,各层次锌累积量显著提高了50.1%~63.6%,以F7层增幅最大,籽粒各层锌分配比例无明显变化。施氮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氮含量及籽粒不同部位氮含量和累积量,其中籽粒各部位以F3层增幅最高,F3层氮分配比例也明显提高,F1和F7层分配比例下降;施氮还显著提高籽粒及各层锌含量,其中F7层锌含量提高24.9%,并提高F7层锌分配比例14.3%,其他层锌分配比例均有所下降(F2层除外)。F7层锌含量与籽粒、F1和F5层氮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F7层锌含量与F1层氮含量之间的回归关系也达显著水平。综上,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氮锌肥配施能够明显增加小麦籽粒的锌含量尤其是淀粉胚乳中心层锌的累积与分配比例,是提高小麦籽粒胚乳锌营养品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锌配施 产量 籽粒 籽粒分层 氮、锌含量 氮、锌分配
下载PDF
重度尿道下裂治疗及相关问题浅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耿 黄立渠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1-294,共4页
尿道下裂是儿童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较高且有增加趋势,其中重度尿道下裂占比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阴茎发育。随着临床医生对尿道下裂认知的进步、诊治经验的积累以及手术方式的不断完善,尿道下裂手术修复的成功率得... 尿道下裂是儿童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较高且有增加趋势,其中重度尿道下裂占比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阴茎发育。随着临床医生对尿道下裂认知的进步、诊治经验的积累以及手术方式的不断完善,尿道下裂手术修复的成功率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并发症发生率仍很高、对阴茎下弯认识不足、远期随访阴茎下弯复发、策略分期术式的选择等等。本文对重度尿道下裂治疗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修复重度尿道下裂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重度 尿道板 阴茎下弯 分期
下载PDF
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时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进华 张天静 +2 位作者 马刚 倪新莉 孟尽海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时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低、中、高靶浓度异丙酚组(PL组、PM组和PH组),术中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分别为1.8、2.4、... 目的比较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时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低、中、高靶浓度异丙酚组(PL组、PM组和PH组),术中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分别为1.8、2.4、3.2μg/mL。分别在不同时间点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测定S-100β蛋白浓度,分别于术前、术后72 h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与PL组患者比较,PH组血浆S-100β蛋白浓度降低(P<0.05),PM组血浆S-100β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间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分别为1.8、2.4、3.2μg/mL)复合芬太尼麻醉对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芬太尼 心肺转流术 认知功能障碍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与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淀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3
12
作者 胡阳阳 卢红芳 +5 位作者 刘卫星 康娟 马耕 李莎莎 褚莹莹 王晨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1-600,共10页
高温与干旱是小麦灌浆期的主要胁迫逆境,影响小麦同化物的生成及其在籽粒中的积累。本文以郑麦36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和人工气候室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灌浆期高温(HT)、干旱(DS)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HT+DS)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关键... 高温与干旱是小麦灌浆期的主要胁迫逆境,影响小麦同化物的生成及其在籽粒中的积累。本文以郑麦36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和人工气候室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灌浆期高温(HT)、干旱(DS)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HT+DS)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淀粉及其组分的影响。于花后10 d将长势均匀一致的盆栽小麦转移至人工气候室,至小麦成熟。人工气候室设适温(昼25℃/夜15℃)和高温(昼32℃/夜22℃)两种温度模式,每种温度模式下又设置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和轻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50%左右)两个土壤水分处理,以适温、正常水分处理为对照。与对照相比,HT、DS及HT+DS条件下籽粒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在胁迫初期显著升高,之后迅速下降;淀粉分支酶(SBE)、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和蔗糖合酶(SS)活性在小麦籽粒整个灌浆过程中均低于对照;上述酶活性还受高温与干旱互作的显著影响。HT、DS及HT+DS逆境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减小,籽粒直、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下降,生育期缩短,粒重和产量降低。其中,HT的影响大于DS,复合胁迫的影响大于单一胁迫。相关分析表明,SSS和GBSS活性与籽粒直、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在多数测定时期呈正相关(P<0.01),AGPase、SBE和SS活性在灌浆后期(花后22~26 d)与籽粒直、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正相关(P<0.01)。表明高温干旱胁迫通过淀粉合成关键酶而影响籽粒淀粉的合成与积累,最终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复合胁迫 高温 干旱 淀粉合成酶 淀粉积累
下载PDF
大田长期水氮处理对土壤氮素及小麦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莎莎 马耕 +5 位作者 刘卫星 康娟 陈雨露 胡阳阳 张盼盼 王晨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67-1076,共10页
土壤氮素和水分含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为优化水肥管理实现优质高效栽培,2014—2015和2015—2016小麦生长季在河南省温县大田水氮长期定位试验地块,以中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进行灌水与施氮两因子裂区试验。主区为灌水处理... 土壤氮素和水分含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为优化水肥管理实现优质高效栽培,2014—2015和2015—2016小麦生长季在河南省温县大田水氮长期定位试验地块,以中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进行灌水与施氮两因子裂区试验。主区为灌水处理,设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750 m3 hm-2(W1)和拔节期750 m3 hm-2+开花期750 m3 hm-2(W2)3个水平,副区为氮素处理,设不施氮(N0)及总氮量180(N1)、240(N2)和300 kg hm-2(N3)4个水平。与W0处理相比,2个灌水处理均显著降低耕层土壤(0~20 cm)中的硝态氮含量,灌水处理的籽粒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淀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均显著高于不灌水处理。灌水还增加了籽粒中小淀粉粒(粒径<5.0μm)的体积百分比,2014—2015年度增幅显著,W1、W2处理分别较W0处理增加3.4%和4.8%。施氮提高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但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小淀粉粒体积百分比低于不施氮处理。在0~240 kg hm–2施氮量范围内,籽粒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及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总淀粉含量、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拔节期灌1水、施氮量240 kg hm–2条件下,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为19.64~20.55 mg kg–1,小麦籽粒黏度值较高,同时改善了淀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运筹 土壤硝态氮 淀粉含量 淀粉组成 糊化特性
下载PDF
灌水与施磷对小麦氮素积累运转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雨露 康娟 +6 位作者 王家瑞 申圆心 李玉莹 张艳菲 马耕 徐文俊 王晨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5-1104,共10页
为探讨小麦产量形成过程中灌水与施磷的作用,以黄淮南部高产麦田主导小麦品种百农207和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在大田多年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灌水与施磷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P0)相比,施... 为探讨小麦产量形成过程中灌水与施磷的作用,以黄淮南部高产麦田主导小麦品种百农207和豫麦49-198为供试材料,在大田多年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灌水与施磷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P0)相比,施磷条件(P1,150 kg?hm^-2)下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其中百农207和豫麦49-198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32.9%和105.9%,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分别增加65.3%和51.2%,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6.9%和51.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5.1%和29.2%。灌水有利于小麦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及籽粒氮素积累,提高籽粒产量。与不灌水(W0)相比,W1(拔节水)和W2(拔节水+开花水)条件下百农207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分别增加14.1%和17.7%,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5.3%和28.8%;豫麦49-198氮素转运量分别增加40.1%和58.9%,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2.8%和16.8%。水、磷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百农207和豫麦49-198籽粒产量分别以W2P1和W1P1处理最高,较W0P0处理分别提高116.3%和69.1%。综合考虑,施用磷肥150 kg?hm^-2结合灌水1~2次既能实现小麦高产,又能维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干物质 氮素积累运转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氮密调控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卫星 张文杰 +3 位作者 王家瑞 马耕 康娟 王晨阳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2期5-10,共6页
为探究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互作效应,2017—2018年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以‘矮抗58’为试验材料,设置112.5、150、187.5 kg/hm^(2)3个种植密度,0、180、240、300 kg/hm^(2)4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氮肥用量... 为探究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互作效应,2017—2018年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以‘矮抗58’为试验材料,设置112.5、150、187.5 kg/hm^(2)3个种植密度,0、180、240、300 kg/hm^(2)4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花后贮藏干物质的转运量及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而花前趋势相反;冬小麦群体分蘖数、穗数、穗粒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然而千粒重和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可以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来减小施氮量降低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负面影响。因此,适宜氮肥用量与种植密度可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240 kg/hm^(2)与种植密度150 kg/hm^(2)相匹配是获得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种植密度 氮素利用效率 干物质转运 籽粒产量 冬小麦
下载PDF
不同土壤肥力下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梦 冯昊翔 +7 位作者 张晓燕 刘世洁 韩志栋 韩潇杰 李尊 马耕 王丽芳 王晨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6-834,共9页
为探究氮肥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对小麦的增产提质效应,以强筋小麦品种丰德存麦5号和中筋小麦品种百农207为供试材料,分别在三个地点设置0、180、240和300kg·hm^(-2)四个施氮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为探究氮肥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对小麦的增产提质效应,以强筋小麦品种丰德存麦5号和中筋小麦品种百农207为供试材料,分别在三个地点设置0、180、240和300kg·hm^(-2)四个施氮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点、品种和施氮量均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地点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施氮量,品种最小。在高肥力麦田,施氮量为180kg·hm^(-2)时产量最高,中高肥力麦田和低肥力麦田均以施氮量为240kg·hm^(-2)时产量最高。不施氮肥条件下,品质指标以高肥力麦田较高,低肥力麦田最低,表明基础肥力高有利于改善小麦品质。施用氮肥均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延长了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各试验点表现一致。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小麦品质性状转化为蛋白质因子和面粉粉质因子,结果表明,在低肥力麦田,施氮量对蛋白质因子的增强效应较大,在中高肥力麦田,施氮量能均衡提高蛋白质因子和粉质因子;在高肥力麦田,施氮量对小麦粉质因子的增强效应较大。不论土壤肥力高低,均以施氮量为240kg·hm^(-2)时小麦品质性状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土壤肥力 小麦品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普通小麦TaCAT 9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褚莹莹 王晨阳 +5 位作者 陈雨露 康娟 马耕 刘卫星 胡阳阳 李莎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1-640,共10页
氨基酸转运蛋白是植物体内一类负责氨基酸运输的蛋白,是植物氮代谢的重要媒介。CAT9(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9)是氨基酸转运蛋白家族的一员,为深入了解小麦中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及表达特性,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普通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中获... 氨基酸转运蛋白是植物体内一类负责氨基酸运输的蛋白,是植物氮代谢的重要媒介。CAT9(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9)是氨基酸转运蛋白家族的一员,为深入了解小麦中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及表达特性,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普通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中获得TaCAT9两个部分同源基因的cDNA序列。因两基因分别位于小麦6A和6B染色体长臂上,故分别命名为TaCAT9-A和TaCAT9-B。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两个TaCAT9基因的CDS长度均为1 818bp,编码605个氨基酸;它们的编码蛋白等电点分别为8.23和8.27,分子量分别为64.04kDa和64.08kDa,属于疏水稳定蛋白。并且两蛋白均含有阳离子氨基酸转运蛋白的C末端和13个跨膜区。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小麦CAT9蛋白与乌拉尔图小麦和山羊草的CAT9蛋白亲缘关系密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结果表明,TaCAT9基因在根、茎、叶和籽粒中都有表达,但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氮饥饿条件下,该基因的表达上调,推测该基因参与小麦低氮胁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CAT9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分析
下载PDF
阴茎(中间型)尿道下裂Onlay术后并发尿瘘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禹 郭云飞 +4 位作者 汪俊 朱浩波 马耿 葛征 邓永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34-1838,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中间型尿道下裂行Onlay术式(加盖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中,术后尿道瘘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3月—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接受Onlay术式的中间型尿道下裂患者267例,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 目的:探讨在中间型尿道下裂行Onlay术式(加盖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中,术后尿道瘘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3月—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接受Onlay术式的中间型尿道下裂患者267例,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收集的数据包括患儿手术时年龄、体重、手术医师、手术时间、尿道开口位置、尿道缺损长度、矫直方式及麻醉方式(分单纯静吸复合全麻、静吸复合全麻合并骶麻)。并对术后尿道瘘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67例患儿,中位年龄为19个月(5~13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7.19 min,体重为13.33 kg。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年龄(P=0.123)、体重(P=0.155)和缺损距离(P=0.096)与尿道瘘的发生无关。同样,在接受合并骶麻的患儿中,尿道瘘的发生率与单独接受全麻没有显著差异(29.7%vs.25.8%,P=0.953)。手术时间(P=0.010)、手术医生(P=0.001)和矫直方法(P=0.003)对其有影响。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发现外科医生(P=0.031)的经验在尿瘘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尿道下裂手术后尿道瘘的发生与麻醉技术、手术年龄、体重、矫直方法、手术时间无关,与手术医生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骶麻 多因素分层因素 尿道瘘
下载PDF
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空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韩会庆 王世尧 +2 位作者 马庚 张新鼎 白玉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9-274,281,共7页
为探究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选取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灌溉和翻耕作为农业碳排放源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耕地面积农业GDP和谷物单产作为农业经济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农业碳排放强... 为探究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选取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灌溉和翻耕作为农业碳排放源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耕地面积农业GDP和谷物单产作为农业经济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各指标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2001年、2015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耕地面积农业GDP和谷物单产之间均为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和低—低聚集区较多,而低—高和高—低聚集区较少。2001—2015年农业碳排放强度变化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谷物单产变化之间为空间负相关关系,与单位耕地面积农业GDP变化之间为空间正相关关系。农业碳排放强度变化与农业经济各指标变化之间LISA聚集区空间异质性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关性 农业碳排放强度 农业经济 中国
下载PDF
2000年和2015年乌江中上游景观稳定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会庆 蔡广鹏 +3 位作者 尹昌应 马庚 张英佳 陆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7-204,共8页
为评价我国西南山区景观稳定状况,基于2000年和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以乌江中上游为例,从基质稳定性、斑块特征稳定性和斑块密度稳定性3个方面对流域景观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景观基质稳定性呈下降趋势。景观斑块... 为评价我国西南山区景观稳定状况,基于2000年和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以乌江中上游为例,从基质稳定性、斑块特征稳定性和斑块密度稳定性3个方面对流域景观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景观基质稳定性呈下降趋势。景观斑块特征稳定性呈裸地>灌木林>草地>水域>森林>耕地>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密度稳定性呈裸地>灌木林>草地>森林>水域>建设用地>耕地。流域景观基质稳定性、斑块特征稳定性和斑块密度稳定性指数空间异质性突出。生态治理工程及快速经济发展是影响乌江中上游景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稳定性 GIS 中国乌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