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Bimodal Structured 2205 Duplex Stainless Steel in Two Yield Stages
1
作者 盛捷 DU Mingchen +7 位作者 LI Yufeng ma guocai CHEN Weiqian ZHENG Yuehong ZHAN Faqi REN Junqiang G I Raab 喇培清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84-191,共8页
A kind of micro/nanostructured 2205 duplex stainless steel(DSS)with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nanocrystals was prepared via aluminothermic reaction method.The analysis of stress-strain curve showed that the fracture str... A kind of micro/nanostructured 2205 duplex stainless steel(DSS)with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nanocrystals was prepared via aluminothermic reaction method.The analysis of stress-strain curve showed that the fractur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the specimen were 946 MPa and 24.7%,respectively.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microstructure of bimodal 2205 DSS at room temperature(RT)mainly depended 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observation after loading experiments.The test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yield stages in stress-strain curve of specimen during tensile process.The microstructure of duplex bimodal structured stainless steel consists of two pairs of soft hard regions and phases.By studying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bimodal structured stainless steel,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ft phase and hard phase are discussed.The principle of composition design and microstructure control of typical duplex stainless steel is obtained,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search basis for designing of advanced duplex stainless ste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5 duplex stainless steel bimodal structure in-situ tensile test deformation mechanism two different yield stages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AMT智能地质解译技术
2
作者 汪硕 周渊凯 +2 位作者 马国财 胡跃彬 胡渤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4期803-808,共6页
在砂岩型铀矿勘探中,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法(Audio Magnetotelluric Method,AMT)测深能够有效地获得深部砂体发育范围、基底隆凹形态等与铀成矿相关的地质信息。其测量成像结果包含的地质意义往往需要通过主观地质推断后才能为后续地质勘... 在砂岩型铀矿勘探中,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法(Audio Magnetotelluric Method,AMT)测深能够有效地获得深部砂体发育范围、基底隆凹形态等与铀成矿相关的地质信息。其测量成像结果包含的地质意义往往需要通过主观地质推断后才能为后续地质勘探工作提供支撑,解译结果严重依赖解译人员的地质认知和专业经验。与此同时,随着三维AMT测量技术的发展,人工地质解译的效率较为低下。文章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为基础,采用随机电阻率模型构建AMT图像样本库,并建立U-net网络开展砂体、基底等岩性识别训练,从而实现智能推断反演电阻率体中的砂体和基底。通过与人工解译结果对比,智能解译结果匹配程度较高,解译时间大大缩短,表明该方法在砂岩型铀矿勘探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AMT 深度学习 智能地质解译
下载PDF
芜菁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解剖结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3
作者 何苗 姜元昊 +3 位作者 轩正英 马国财 杜宁 孙蓓蓓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0-1538,共9页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芜菁叶片光合特性与解剖结构的影响,为抗旱种质选育以及栽培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抗旱型和干旱敏感型芜菁幼苗进行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盆栽试验,分析其叶片光合特性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干旱使芜...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芜菁叶片光合特性与解剖结构的影响,为抗旱种质选育以及栽培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抗旱型和干旱敏感型芜菁幼苗进行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盆栽试验,分析其叶片光合特性和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干旱使芜菁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以及最大荧光、可变荧光、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潜在活性均显著降低,胞间CO_(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初始荧光则显著增加,且干旱敏感种质变幅更大。干旱也使叶片气孔长宽、开度、密度及组织结构疏松度显著减小,而叶片厚度显著增加。干旱还使叶绿体肿胀、基粒片层模糊、出现空洞以及嗜锇颗粒和淀粉粒增加,线粒体膨胀且内部嵴变模糊,且干旱敏感种质受损程度更重。【结论】干旱胁迫使芜菁叶片气孔开度和组织结构疏松度减小,厚度增加,叶绿体、线粒体形态结构受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降低,且抗旱性型种质对干旱的适应调节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干旱胁迫 光合生理 叶片结构
下载PDF
作物种子活力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夏星宇 李飞 +4 位作者 谢康 邵明玺 王晓娟 马国财 张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3,共10页
作物种子是农业的基础,对延续物种十分重要,无损、高效地筛选出健康的种子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传统种子活力检测方法如发芽实验、TTC染色法等,具有破坏性且耗时费力,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研究的深入,多种无损... 作物种子是农业的基础,对延续物种十分重要,无损、高效地筛选出健康的种子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传统种子活力检测方法如发芽实验、TTC染色法等,具有破坏性且耗时费力,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研究的深入,多种无损检测技术方法得到发展,并被引入到种子活力检测中,这些技术具有无损、高通量等优势。本文针对种子所含物质的分子振动效应和贮藏过程中活力代谢的挥发,从光学和电化学两个角度综述了包括近红外光谱、多光谱、高光谱、拉曼光谱以及以电子鼻为代表的电化学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中的应用,重点表述了这些技术方法在不同研究对象、技术研发、模型算法开发等方面内容,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种子活力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提出将高光谱检测技术和电化学检测技术相结合构建多模态信息融合数据集,配合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作为种子活力检测的新方向,期望在单一作物种类及跨种类的种子活力预测中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种子 活力 无损检测 多模态信息融合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芜菁种质资源肉质根主要营养成分测定与评价
5
作者 姜元昊 马疆倩 +3 位作者 何苗 马国财 阿依买木·沙吾提 轩正英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9,共6页
以26份芜菁(Brassica rapa L.)为试材,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对其4种主要成分进行测定与评价,与其新鲜蔬菜已知数据比较,旨在为芜菁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芜菁种质资源的干物质、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49.57%... 以26份芜菁(Brassica rapa L.)为试材,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对其4种主要成分进行测定与评价,与其新鲜蔬菜已知数据比较,旨在为芜菁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芜菁种质资源的干物质、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49.57%、3.56%、49.57%、18.40 mg·(100g)^(-1)。从块根来看,芜菁肉质根干物质、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紫芜菁>黄芜菁>白芜菁,维生素C含量表现为黄芜菁>紫芜菁>白芜菁。从叶型来看,芜菁肉质根干物质、蛋白质、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含量表现为板叶>花叶,紫芜菁和板叶型芜菁的营养品质性状相对较高。WJ11(紫芜菁,板叶)可溶性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WJ19(紫芜菁,板叶)干物质含量、WJ12蛋白质含量最高。芜菁肉质根的干物质与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之间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Brassica rapa L.) 种质资源 肉质根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高硅含钛奥氏体不锈钢“结晶器结鱼”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兴润 马国财 +3 位作者 魏维岗 胡桓彰 刘斌 潘吉祥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5,共7页
通过对“结晶器结鱼”物和中间包夹杂物检测,系统分析了高硅含钛奥氏体不锈钢“结晶器结鱼”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结晶器结鱼”物和中间包中夹杂物类型主要为纯的TiN和以镁铝尖晶石为核心的TiN。TiN夹杂物是导致“结晶器结... 通过对“结晶器结鱼”物和中间包夹杂物检测,系统分析了高硅含钛奥氏体不锈钢“结晶器结鱼”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结晶器结鱼”物和中间包中夹杂物类型主要为纯的TiN和以镁铝尖晶石为核心的TiN。TiN夹杂物是导致“结晶器结鱼”产生的根本原因。结合热力学计算和试验结果,TiN夹杂物在1455℃的液相线温度下就会析出。通过控制钢水w(N)<0.01%,中间包钢水温度大于1500℃,可以避免“结晶器结鱼”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含钛奥氏体不锈钢 氮化钛 结晶器结鱼 中间包
下载PDF
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成形质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肖文磊 李志豪 +1 位作者 马国财 赵罡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 2019年第1期22-26,共5页
基于机器人电弧填丝增材制造成形技术,进行了铝合金零件的成形表面不平整问题的分析及改善方法的试验探究。分析了CMT焊接技术的增材成形效果,以及应用在不同焊道时对成形质量产生的影响;分别探究了起弧与熄弧参数、层间轨迹方式、层间... 基于机器人电弧填丝增材制造成形技术,进行了铝合金零件的成形表面不平整问题的分析及改善方法的试验探究。分析了CMT焊接技术的增材成形效果,以及应用在不同焊道时对成形质量产生的影响;分别探究了起弧与熄弧参数、层间轨迹方式、层间冷却时间等因素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及改善方法。增材制造翼肋零件中,层间沉积中采用了焊道表面测量,再进行铣削加工的方式,作为进一步探究提高成形质量的试证。结果表明,加大起弧电流、降低熄弧电流,往复的层间轨迹方式及不同层间的冷却时间等方法可以提高零件的成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CMT焊接 层间策略 铣削处理 成形质量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温室砂培黄瓜基质水盐、氮运移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新超 马国财 +5 位作者 王海瑞 张凯浩 杨鸿基 高亚宁 王旭峰 轩正英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44,共11页
【目的】探究温室砂培黄瓜在不同水氮施用下的基质剖面水盐、氮的分布运移特征及黄瓜产量的差异。【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了砂培黄瓜水氮耦合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隔20 d测定各处理4个基质层的含水... 【目的】探究温室砂培黄瓜在不同水氮施用下的基质剖面水盐、氮的分布运移特征及黄瓜产量的差异。【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了砂培黄瓜水氮耦合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隔20 d测定各处理4个基质层的含水率、EC值、硝态氮量、铵态氮量,并统计了黄瓜产量,研究水氮耦合对温室砂培黄瓜基质剖面水盐、氮运移及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灌水水平是影响砂培基质含水率的主要因素,基质剖面上的水分分布表现出湿润峰明显向深层运移的趋势;膜下滴灌有“抑盐压盐”的作用,避免过量灌水施氮是防止基质盐分富集的有效措施;基质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总体上表现出易随水分迁移的特性,黄瓜根系对于铵态氮的吸收存在阈值;黄瓜产量随着灌水水平和施氮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符合报酬递减规律。【结论】综合考虑基质剖面水盐、氮的分布运移、黄瓜产量及水氮投入等因素,本研究推荐的水氮耦合方案是灌水上下限设置为80.20%~89.40%、60%,施氮量控制在623~917kg/hm^(2),能够保证黄瓜较好的生长环境、减少水分和氮素淋失风险、避免产生次生盐渍化危害、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黄瓜产量,可为温室砂培黄瓜水肥一体化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砂培 含水率 硝态氮 铵态氮 产量
下载PDF
新疆芜菁茎部内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丽君 马国财 +2 位作者 韩爱芝 李雅雯 轩正英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23,共5页
为分析新疆芜菁茎部内生菌资源并揭示其物种特征,笔者采用传统平板培养,通过扩增菌株的16S r DNA,并进行序列分析的方法分离筛选芜菁茎部内生菌。结果共分离得到7株内生细菌,分布在5个不同属,6株菌为稀有放线菌。该研究首次在新疆芜菁... 为分析新疆芜菁茎部内生菌资源并揭示其物种特征,笔者采用传统平板培养,通过扩增菌株的16S r DNA,并进行序列分析的方法分离筛选芜菁茎部内生菌。结果共分离得到7株内生细菌,分布在5个不同属,6株菌为稀有放线菌。该研究首次在新疆芜菁茎部获得内生菌资源,并发现其分布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内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柔性作业车间动态调度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群 唐敦兵 +2 位作者 朱海华 马国财 曹志宏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3年第3期1-3,10,共4页
随着制造模式往多品种、小批量的转变,车间生产过程变得复杂多变,传统的依赖于人工和静态式的调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实际的车间环境。为此,设计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型。以车间环境作为状态空间,以设备选择作为... 随着制造模式往多品种、小批量的转变,车间生产过程变得复杂多变,传统的依赖于人工和静态式的调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实际的车间环境。为此,设计一种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模型。以车间环境作为状态空间,以设备选择作为动作空间,以最小化完工时间作为调度目标,将柔性作业车间调度视为序列化决策问题,使用一种基于策略梯度下降的深度学习方法训练该模型,在仿真环境中对该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算法降低了总完工时间,均衡了机器负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调度智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作业车间 强化学习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车间调度
下载PDF
不锈钢冷轧轧制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国财 《甘肃科技》 2019年第22期56-57,68,共3页
介绍不锈钢冷轧轧制工艺的特点,阐述了不锈钢冷轧轧制油应具备的性能.对不锈钢轧制油关键性能指标的研究方法以及对轧制过程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不锈钢 冷轧 轧制油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盐生和干旱生境柽柳(Tamarix)凋落物分解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晶晶 吕瑞恒 +3 位作者 梁继业 冯建菊 马国财 康佳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5-222,共8页
以塔里木盆地柽柳(Tamarix)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应用凋落袋法,揭示其在盐生(H1)和干旱(H2)生境中分解差异性及主要制约因子。结果表明:(1)经720 d分解,H1、H2生境中柽柳凋落物残留率分别为83.50%、53.73%,两种生境下凋落物残留率差异极显... 以塔里木盆地柽柳(Tamarix)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应用凋落袋法,揭示其在盐生(H1)和干旱(H2)生境中分解差异性及主要制约因子。结果表明:(1)经720 d分解,H1、H2生境中柽柳凋落物残留率分别为83.50%、53.73%,两种生境下凋落物残留率差异极显著(P<0.01)。(2)在H1、H2生境中,柽柳凋落物分解系数分别为0.082、0.320,分解50%所需时间分别为9.40、2.17 a,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40.62、9.36 a。(3)C元素在H1中富集-释放交替进行,在H2中为单一的富集-释放;N元素在H1中表现出累积-释放交替模式,在H2中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P元素在0~360 d分解时间段均呈逐渐释放过程,而在第360~720 d,H1呈逐渐累积过程,H2呈累积-释放模式。木质素呈现逐渐释放模式,纤维素释放模式富集-释放交替进行。经720 d分解,C、N、P、木质素、纤维素残留率在两种生境中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微生境变化对凋落物分解制约因素并不相同,盐生生境下土壤Na^+含量是制约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子,而干旱生境下残留量、土壤Mg^2+、凋落物全磷含量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柽柳(Tamarix) 分解 干旱生境 盐生生境
原文传递
哈密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及光合荧光响应
13
作者 杨鸿基 魏立星 +6 位作者 康江芳 马新超 高亚宁 张凯浩 马国财 轩正英 阿依买木·沙吾提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5075-5083,共9页
为探明哈密瓜对低温胁迫生理及光合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前期选出的耐低温品种‘比斜克齐’为试材,通过4℃低温处理,测定哈密瓜幼苗第二片真叶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的含量、SOD、POD酶活性变化、光合速率与叶绿素... 为探明哈密瓜对低温胁迫生理及光合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前期选出的耐低温品种‘比斜克齐’为试材,通过4℃低温处理,测定哈密瓜幼苗第二片真叶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的含量、SOD、POD酶活性变化、光合速率与叶绿素荧光。结果表明,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SOD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POD活性一直升高。低温胁迫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P_(n)呈下降趋势;G_(s)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胞间CO_(2)浓度上升,气孔限制值下降,F_(m)、F_(v)/F_(m)、F_(v)/F_(o)明显下降,F_(o)、F_(v)先上升再下降。此外,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增加,哈密瓜抗寒品种的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也随之增强,光合作用减弱,胞间CO_(2)浓度上升,叶绿素荧光下降。本研究结果为哈密瓜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低温胁迫 生理响应 光合荧光特性
原文传递
扁蓿豆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rMET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4
作者 沈迎芳 张湑泽 +1 位作者 马国财 李婕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51-3258,共8页
DNA甲基化是一类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NA的甲基化需要DNA甲基转移酶催化。为挖掘扁蓿豆中DNA甲基转移酶基因,解析其是否参与扁蓿豆抗逆性应答,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扁蓿豆中克隆到1个胞嘧啶5... DNA甲基化是一类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NA的甲基化需要DNA甲基转移酶催化。为挖掘扁蓿豆中DNA甲基转移酶基因,解析其是否参与扁蓿豆抗逆性应答,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扁蓿豆中克隆到1个胞嘧啶5-甲基DNA转移酶基因,该基因含107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该基因为DNA甲基转移酶1 MrMET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MrMET1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低温,干旱,NaCl)及ABA处理下,不同时间表达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推测该基因参与了扁蓿豆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本研究结果对深入解析METs基因的功能,理解牧草对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 L.) METs基因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