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技术在皮肤抗衰老方面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闫飞 马继光 蔡景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132-135,共4页
皮肤衰老主要表现为皮肤松垂、皱纹形成、容量丢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由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产生的一种衰老征象。维持或恢复皮肤年轻化,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衰老技术日益增多。其中射频技术以其治疗方式简单、安全性好... 皮肤衰老主要表现为皮肤松垂、皱纹形成、容量丢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由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产生的一种衰老征象。维持或恢复皮肤年轻化,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衰老技术日益增多。其中射频技术以其治疗方式简单、安全性好、在面部年轻化方面具有良好的长期效果等特点,而成为目前皮肤年轻化的一项重要的美容技术。大量研究表明,单极到多极射频技术均具有去皱、改善皮肤松弛和肤质的效果,但是也存在治疗后的效果不显著等情况。本文拟综述射频技术在皮肤抗衰老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更好地提高射频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技术 抗衰老 面部年轻化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斜盘式柱塞泵轴瓦抱死故障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雨 焦宏轶 +1 位作者 吴绍香 马吉光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1年第3期80-82,87,共4页
针对某型号轴向柱塞泵在磨试过程中出现的固定支座与轴瓦抱死问题,运用动力学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滑履与卡盘组件碰撞接触力过大是引起轴瓦抱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相关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斜盘式柱塞泵 轴瓦 分析 改进
下载PDF
低温对恒压式变量柱塞泵开启压力影响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吉光 于大伟 +1 位作者 刘雨 杨华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1年第1期60-63,共4页
针对恒压式变量柱塞泵在低温工况下恒压阀开启压力偏高的问题,通过AMESim和Flunet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了油液温度和控制阀油道是引起恒压阀开启压力偏高的主要原因,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相关结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 恒压式变量柱塞泵 低温 AMESIM FLUENT
下载PDF
带附加角结构的柱塞泵流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雨 阎志刚 +1 位作者 马吉光 杨华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年第12期10-14,共5页
对带附加角结构的柱塞泵运动学进行分析,推导出上下死点偏转角、斜盘摆角和附加角的关系,并通过Pumplinx软件仿真论证了相关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对某型带附加角结构的柱塞泵进行试验验证了相关结论的正确性,为带附加角结构的柱塞泵... 对带附加角结构的柱塞泵运动学进行分析,推导出上下死点偏转角、斜盘摆角和附加角的关系,并通过Pumplinx软件仿真论证了相关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对某型带附加角结构的柱塞泵进行试验验证了相关结论的正确性,为带附加角结构的柱塞泵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 附加角 流场特性 分析
下载PDF
斜盘式柱塞泵卡盘运动特性研究
5
作者 刘雨 张龙 +1 位作者 马吉光 杨华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年第10期38-42,共5页
对斜盘式柱塞泵卡盘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与推导,得出了斜盘摆角、卡盘圆孔直径、滑履颈部直径、卡盘圆孔分布圆半径和柱塞孔分布圆半径是影响卡盘运动平稳性的主要参数,并通过多体动力学软件仿真论证了相关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斜盘... 对斜盘式柱塞泵卡盘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与推导,得出了斜盘摆角、卡盘圆孔直径、滑履颈部直径、卡盘圆孔分布圆半径和柱塞孔分布圆半径是影响卡盘运动平稳性的主要参数,并通过多体动力学软件仿真论证了相关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斜盘式柱塞泵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盘 柱塞泵 卡盘 运动特性 研究
下载PDF
恒压式变量柱塞泵控制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马吉光 宋秀毅 +1 位作者 夏堃 刘雨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0年第9期65-68,共4页
恒压控制式变量柱塞泵在工作过程中,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液压泵将工作在恒压状态下。通常情况下,其恒压工作稳定性由泵出口压力、阀调节弹簧、阀口遮盖量和变量活塞等多个元件参数决定,并且各参数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该文通过AMESi... 恒压控制式变量柱塞泵在工作过程中,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液压泵将工作在恒压状态下。通常情况下,其恒压工作稳定性由泵出口压力、阀调节弹簧、阀口遮盖量和变量活塞等多个元件参数决定,并且各参数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该文通过AMESim仿真和实际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变量活塞间隙对液压泵恒压控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变量活塞的径向间隙会影响液压泵恒压工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 仿真 控制稳定性 分析
下载PDF
Rhinoplasty in Chinese: management of lower dorsum and bulbous nasal tip 被引量:18
7
作者 WANG Tai-ling XUE Zhi-qiang +6 位作者 YU Da-shan ZHANG Hai-ming TANG Xiao-jun WANG Jia-qi YANG Xin LUO Jia-lin ma ji-gu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96-300,共5页
Background Bulbous nasal tips and lower dorsa are common facial features in Chinese people, and surgery to reshape these is frequently requested. The use of silicone implants in rhinoplast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 Background Bulbous nasal tips and lower dorsa are common facial features in Chinese people, and surgery to reshape these is frequently requested. The use of silicone implants in rhinoplast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hina for many years, but is not suitable for patients seeking Caucasian tip shapes. The creation of an excessively high tip supported only by a silicone implant inevitably leads to implant extrusion. Although many rhinoplasty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in Caucasian patients, there is currently no suitable method for Chinese patients, whose anatomy differs from that of Caucasians.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a novel method of rhinoplasty in Chinese people.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underwent rhinoplasty using our method between 2002 and 2006. We classified the patients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ip defining points, and used different techniques accordingly. Furthermore, an innovative cartilage carving method and a tip fibro-fatty tissue flap were designed and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chniques, such as insertion of silicone implant, cartilage grafts, suture techniques and cephalic trimming to reshape the nasal contours.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10-60 months (average, 21 months). Results Remarkable modifications in nasal contours were achieved. No complications developed in any of the 80 patient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results. The outcomes remained unchanged over time. Conclusion Our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lower dorsa and bulbous nasal t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NOPLASTY suture techniques GRAFTS
原文传递
细条状肋软骨作为鼻背移植物在鼻整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芯 马继光 +7 位作者 李战强 杨晓宁 王克明 蔡磊 李洁 梁雪冰 王梦 王春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评价细条状肋软骨作为鼻背移植物应用于鼻整形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7月至2018年9月行肋软骨鼻整形术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鼻背移植物为细条状肋软骨,36例鼻背移植物为颗粒状肋软骨。针对鼻背形态对... 目的评价细条状肋软骨作为鼻背移植物应用于鼻整形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7月至2018年9月行肋软骨鼻整形术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鼻背移植物为细条状肋软骨,36例鼻背移植物为颗粒状肋软骨。针对鼻背形态对患者满意度进行测评,并统计再次手术率。结果 58例患者中37例获随访3个月以上。细条状肋软骨组的平均随诊时间为(5.44±4.10)个月,满意度为91.0%,再次手术修复率为4.5%;颗粒状肋软骨组的平均随诊时间为(7.50±2.84)个月,满意度为75.0%,再次手术修复率为16.7%。两组间满意度和再次手术修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条状肋软骨在鼻整形术中可用作鼻背移植物,其术后效果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整形术 细条状肋软骨 肋软骨卷曲 鼻背移植物
原文传递
Aplasia curls congenital: a case of large scalp and skull defects treated with conservative approach 被引量:1
9
作者 YIN Hong-yu TANG Xiao-jun +5 位作者 LIU Wei SHI Lei YIN Lin YANG Bin ma ji-guang ZHANG Zhi-y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4期2795-2796,共2页
Al-month-old boy was transferred postpartum from an outside hospital. The boy weighing 3.2 kg andmeasuring 50 cm long was born after an uneventful, first pregnancy at term by caesarean section. The mother was given or... Al-month-old boy was transferred postpartum from an outside hospital. The boy weighing 3.2 kg andmeasuring 50 cm long was born after an uneventful, first pregnancy at term by caesarean section. The mother was given oral medication for a week to treat diarrhea in the fifth month of pregnancy. At birth he was found to have a huge scalp defect covered only with a transparent membrane that covered the underlying brain. The wound gradually desiccated and formed an esch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lasia cutis congenital skull defec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原文传递
三切口行大小腿脂肪抽吸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春虎 李芯 +4 位作者 李洁 王梦 王克明 马继光 李发成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45-347,37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切口法行大小腿脂肪抽吸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对20例患者采用三切口法行大小腿脂肪抽吸术,其中1个切口位于阴毛区正中线,另外2个切口位于左右臀下皱襞。术后随访3个月,由患者和2名未参与手术的医... 目的探讨应用三切口法行大小腿脂肪抽吸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对20例患者采用三切口法行大小腿脂肪抽吸术,其中1个切口位于阴毛区正中线,另外2个切口位于左右臀下皱襞。术后随访3个月,由患者和2名未参与手术的医师对大小腿外形的改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20例患者,其中患者本人对大腿部外形满意者19例(占95%);对小腿部外形满意者19例(占95%);术后3个月有10例患者(20侧)完成门诊复诊,医师评价20侧大小腿,大腿部外形满意者为9例18侧(90%),小腿外形均满意10例(20侧)。结论采用三切口法行大小腿吸脂塑形术,具有切口隐蔽,损伤较小,塑形较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抽吸术 切口 大腿 小腿 瘢痕
原文传递
三切口与多切口大腿脂肪抽吸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王春虎 李芯 +4 位作者 李洁 王梦 杨晓宁 马继光 李发成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45-247,259,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3个切口与多个切口(即4~6个切口)行大腿脂肪抽吸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大腿脂肪抽吸术患者64例,其中采用3个切口者37例,多个切口者27例。切口通常位于会阴部与臀部下皱襞,膝关节周围偶有附加切口。随访不短于3个月,由2... 目的观察应用3个切口与多个切口(即4~6个切口)行大腿脂肪抽吸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大腿脂肪抽吸术患者64例,其中采用3个切口者37例,多个切口者27例。切口通常位于会阴部与臀部下皱襞,膝关节周围偶有附加切口。随访不短于3个月,由2名医师对大腿外形改善程度和切口瘢痕隐蔽性进行评分。结果 3个切口组中有14例患者完成门诊复诊,大腿外形改善程度评分为(2.4±0.1)分,切口隐蔽性评分为为(3.0±0.1)分;多切口组中有9例患者完成了门诊复诊,大腿外形改善程度评分为(2.1±0.1)分,切口隐蔽性评分为(2.2±0.1)分。两组外形改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但3个切口组的切口瘢痕隐蔽性评分明显高于多个切口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3个切口行大腿脂肪抽吸术,其切口隐蔽性较好,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抽吸术 脂肪组织 大腿 体型雕塑 瘢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