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R1A、HTR1B基因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性研究
1
作者 吴曦 马瑞 +5 位作者 马成凤 马秀慧 马占兵 霍正浩 朱永生 党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45-352,共8页
目的 探讨5-羟色胺1A及1B受体(HTR1A、HTR1B)基因共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性。方法 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海洛因依赖患者392例和401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DNA,采用SNaPshot SNP基因分型技术... 目的 探讨5-羟色胺1A及1B受体(HTR1A、HTR1B)基因共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性。方法 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海洛因依赖患者392例和401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DNA,采用SNaPshot SNP基因分型技术对HTR1A和HTR1B基因共9个SNPs(rs878567、rs6449693、rs6294、rs1228814、rs1778258、rs4140535、rs6296、rs6297、rs6298)进行基因分型,采用SNPStats在线统计软件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别进行海洛因依赖组与对照组各位点等位基因型和基因型频率分析及基因间交互分析。结果 rs878567 A等位基因(P=0.045,OR=0.77,95%CI:0.59~0.99)、rs6449693 G等位基因(P=0.040,OR=0.77,95%CI:0.59~0.99)、rs6296 C等位基因(P=0.022,OR=0.79,95%CI:0.65~0.97)及rs6298G等位基因(P=0.012,OR=0.78,95%CI:0.64~0.95)均是海洛因依赖的保护性因素;而携带rs6294 T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海洛因依赖的风险增高(P=0.028,OR=1.55,95%CI:1.04~2.29)。HTR1B基因TCGGCA单倍型(rs6297-rs6296-rs6298-rs1228814-rs1778258-rs4140535)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OR=0.598,95%CI:0.395~0.905),是海洛因依赖的保护性因素。此外,rs878567-rs4140535-rs6296三阶交互模型是海洛因依赖的危险因素(P=0.006,OR=3.087,95%CI:0.952~10.016)。结论 HTR1A和HTR1B基因共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人群海洛因依赖的易感性存在一定关联性,且二者可能通过交互作用影响大脑奖赏效应的调节,进而参与海洛因依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1A受体 5-羟色胺1B受体 海洛因依赖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宁夏某高校大学生瘦体组织成分与指长比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马成凤 马秀慧 +5 位作者 吴曦 张静 杨梦怡 马占兵 霍正浩 党洁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01-906,共6页
目的以宁夏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瘦体组织(LBM)成分与指长比[食指(2D)︰环指(4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838名在校大学生(男412名,女42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定所有受试者体重、身高、身体总水分(TBW)、细胞内... 目的以宁夏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瘦体组织(LBM)成分与指长比[食指(2D)︰环指(4D)]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838名在校大学生(男412名,女42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定所有受试者体重、身高、身体总水分(TBW)、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蛋白质含量、骨矿物质含量(BMC)、骨骼肌含量(SMM)、体重指数(BMI)及基础代谢率(BMR)的分布。同时,拍摄受试者双手掌面照片,利用电脑图像软件测量并计算左、右手各2D︰4D。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及线性回归法分析各项LBM与2D︰4D的相关性。结果宁夏某高校大学生LBM、BMI和BMR的分布均表现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宁夏某高校大学生左手及右手2D︰4D均表现为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体成分指标在不同性别间均与2D︰4D无相关性(P>0.05)。结论宁夏某高校大学生LBM与2D︰4D均分别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提示性激素代谢水平可能影响二者的分布,然而两者之间并无相关性,可能并不存在共同的发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体组织 基础代谢率 指长比 生物电阻抗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孔雀石绿对稀有鮈鲫的胚胎发育毒性研究
3
作者 杨婷 曾鹏 +2 位作者 冉盛菊 马秀慧 黄福江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67-72,共6页
本研究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实验对象,探究不同浓度孔雀石绿对稀有鮈鲫胚胎的致畸性和毒性效应。在稀有鮈鲫通过干法人工授精发育4.5 hpf,通过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及5个浓度组(1.0、1.5、2.0、2.5和3.0 mg/L),采用水体浸泡暴... 本研究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实验对象,探究不同浓度孔雀石绿对稀有鮈鲫胚胎的致畸性和毒性效应。在稀有鮈鲫通过干法人工授精发育4.5 hpf,通过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及5个浓度组(1.0、1.5、2.0、2.5和3.0 mg/L),采用水体浸泡暴露的实验方式研究孔雀石绿对胚胎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雀石绿会导致稀有鮈鲫自主运动频次降低、心跳次数降低、孵化率也大大降低。高浓度(2.5、3.0 mg/L)的孔雀石绿对于稀有鮈鲫胚胎孵化有较高致死效应,低浓度(1.0~2.0 mg/L)的孔雀石绿对于稀有鮈鲫胚胎孵化有显著影响,影响稀有鮈鲫的自主运动、心跳和孵化能力,并且稀有鮈鲫在孔雀石绿的暴露下导致畸形症状,如尾部弯曲、心包囊水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稀有鮈鲫 胚胎毒性效应
下载PDF
Deep convolutional adversarial graph autoencoder using positive 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 for graph embedding
4
作者 ma xiuhui WANG Rong +3 位作者 CHEN Shudong DU Rong ZHU Danyang ZHAO Hua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22年第1期98-106,共9页
Graph embedding aims to map the high-dimensional nodes to a low-dimensional space and learns the graph relationship from its latent representations.Most existing graph embedding methods focus on the topological struct... Graph embedding aims to map the high-dimensional nodes to a low-dimensional space and learns the graph relationship from its latent representations.Most existing graph embedding methods focus on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graph data,but ignore the semantic information of graph data,which results in the unsatisfied performanc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To overcome the problem,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deep convolutional adversarial graph autoencoder(GAE)model.To embed the semantic information between nodes in the graph data,the random walk strategy is first used to construct the positive 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PPMI)matrix,then,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is employed to encode the PPMI matrix and node content into the latent representation.Finally,the learned latent representation i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top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graph data by decoder.Furthermore,the deep convolutional adversarial training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make the learned latent representation conform to the prior distribution better.The state-of-the-art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graph data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odel in the link prediction,node clustering and graph visualization tasks for three standard datasets,Cora,Citeseer and Pub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 autoencoder(GAE) positive pointwise mutual information(PPMI) 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DCGAN)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 se-mantic information
下载PDF
雄激素代谢相关基因AKR1C3、SHBG、SRD5A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指长比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成凤 李帆 +7 位作者 吴曦 马秀慧 张静 杨梦怡 马占兵 陆宏 霍正浩 党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994-1001,共8页
目的 探讨雄激素代谢相关基因2型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醛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 IC3,AKR1C3)、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和睾酮5-α还原酶Ⅱ(steroid 5α-reductase type 2 gene,SRD5A2)的6个单核苷... 目的 探讨雄激素代谢相关基因2型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醛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 IC3,AKR1C3)、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和睾酮5-α还原酶Ⅱ(steroid 5α-reductase type 2 gene,SRD5A2)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人类指长比(2D:4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2019级799名在校大学生(男性396名,女性403名)为研究对象。通过拍照采集双手正面照片并进行指长比分析;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rs12529、rs1937845、rs523349、rs727428、rs3760213和rs6259 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随后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2D:4D的相关性。结果 女性双手2D:4D均高于男性(P均<0.05);AKR1C3基因的rs12529位点基因型、SHBG基因的rs3760213和rs6259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在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倍型分析表明,AKR1C3基因的rs12529-rs1937845位点与SHBG基因的rs727428-rs3760213-rs6259位点存在强连锁,但只有后者在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男性还是女性,rs12529、rs1937845、rs523349、rs727428、rs3760213和rs6259共6个SNP位点基因型频率与指长比(2D:4D)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799名大学生不同性别指长比差异显著,且SHB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呈现性别差异,但与指长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醛酮还原酶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睾酮5-α还原酶Ⅱ 单核苷酸多态性 指长比
下载PDF
36例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复律药物治疗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迎军 马秀慧 陈洋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复律药物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比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法及分析预后。结果: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复律药物治疗36例,成功24例,好转7例,死... 目的:探讨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复律药物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比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法及分析预后。结果:新生儿恶性心律失常复律药物治疗36例,成功24例,好转7例,死亡5例,有效率86.1%。快速性心律失常(n=29)单药治疗复律12例,9例在第2次、第3次联合用药后复律,治愈21例,好转5例,有效率89.7%。缓慢性心律失常(n=7)有效率42.8%。8例(22.2%)心律失常易反复,5例(13.9%)需维持治疗。结论:不同的新生儿心律失常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恶性心律失常要及早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当出现室颤、室扑、阵发性室速,必须立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出现阵发性室上速、房速、房扑,应尽快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控制,出现早搏呈二联律、三联律、多源、并行心律和频发早搏适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必要时可以联合2~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时发现及有针对性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有助于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恶性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脾氨肽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对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时春明 马秀慧 +2 位作者 金宝 张明明 崔永忠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43-646,共4页
目的研究脾氨肽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到2017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同... 目的研究脾氨肽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到2017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同时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混悬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χ2=14.29,P=0.00),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VC、FEV1及FEV1/FVC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g A、Ig G及Ig 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脾氨肽辅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能提高肺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有效促进患儿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氨肽 小儿支气管哮喘 疗效 肺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金宝 马秀慧 +2 位作者 杨波 雷红林 任漪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8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4例胎龄为28~34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64例胎龄为28~34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分别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n=52)、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n=58)和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n=54)治疗。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等,对3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无创正压通气前及48~60h后血NT-proBNP、cTnI水平和Tei指数心脏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3组RDS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早产儿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48~60h血NT-proBNP均高于治疗前(P<0.05);Tei指数及血cTnI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早产儿组间比较,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48~60h血NT-proBNP、cTnI水平和Tei指数等心脏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DS早产儿较长时间无创正压通气可导致NT-proBNP增高,对RDS早产儿心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未导致Tei指数和cTnI升高,未造成心肌严重损伤。NCPAP、BiPAP和HHHFNC 3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对早产儿心脏指标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早产 心脏指标
下载PDF
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金宝 周彬 +3 位作者 马秀慧 吴杰斌 王云 张心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754,共7页
目的探讨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 目的探讨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34周的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LISA+NIPPV组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组。LISA+NIPPV组在NIPPV支持下,经喉镜气管内置入LISA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INSURE+NCPAP组暂停NCPAP支持,采取INSURE技术给予PS后继续给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注入PS后1 h、6 h的血气分析、操作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等并发症。结果共纳入RDS早产儿112例,LISA+NIPPV组58例,INSURE+NCPAP组54例。①LISA+NIPPV组注入PS后1 h、6 h的血氧分压(PaO_(2))及PaO_(2)/吸入氧气分数(FiO_(2))(P/F)显著高于INSURE+NCPAP组相应时间点,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则显著低于INSURE+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INSURE+NCPAP组相比,LISA+NIPPV组72 h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15.5%vs.33.3%)、无创呼吸支持时间[(7.5±4.3)d vs.(9.9±5.5)d]、总用氧时间[(10.5±3.5)d vs.(13.3±4.1)d]、撤机失败率(8.6%vs.31.0%)、呼吸暂停次数[7.0次(3.0~21.0次)vs.15.0次(4.0~28.0次)]及2次使用PS率(17.2%vs.33.3%)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ISA+NIPPV组PS反流发生率低于INSURE+NCPAP组(13.8%vs.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所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LISA+NIPPV组患儿BPD发生率低于INSURE+NCPAP组(10.3%vs.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联合NIPPV治疗早产儿RDS,能有效改善氧合,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降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减少BP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呼吸支持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17
10
作者 金宝 高翔羽 +3 位作者 杨波 黄迪 马秀慧 苏敏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656-662,共7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收治的90例胎龄为28~32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收治的90例胎龄为28~32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n=47,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治疗)及对照组(n=43,采用DuoPAP治疗,不使用枸橼酸咖啡因)。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支持后0、24、48h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5伦审第32号),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1) 2组RDS早产儿中,男性患儿比例、孕次、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min及5min Apgar评分,以及母亲胎膜早破率、剖宫产率、产前24h至7d皮质激素使用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2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0h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_(CO_2))、动脉血氧分压(Pa_(O_2))及Pa_(O_2)/吸入氧气分数比值(P/F)比较,以及呼吸支持24、48h的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后24、48h的Pa_(O_2)及P/F,均高于对照组,PaCO2则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h:t=3.431,P=0.017;t=3.451,P=0.047;t=-4.241,P=0.008。48h:t=3.238,P=0.048;t=3.576,P=0.009;t=-3.527,P=0.031)。(3)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DuoPAP使用时间、总吸氧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撤机失败率、1剂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分别为3.0d(1.0~14.0d),7.5d(4.0~21.0d),16.0d(6.0~28.0d),10.0次(7.0~14.0次),8.5%,21.3%,均显著短于、少于、低于对照组的5.5d(2.0~18.0d),11.5d(6.0~32.0d),21.0d(7.0~35.0d),24.0次(18.0~28.0次),25.6%,41.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0,P=0.012;Z=-2.129,P=0.011;Z=-2.889,P=0.009;Z=-2.105,P=0.018;χ~2=4.712,P=0.030;χ~2=4.439,P=0.035)。(4) 2组RDS早产儿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心率变化等枸橼酸咖啡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治疗早产儿RDS,能有效改善其氧合,减少CO_2潴留,缩短无创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并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枸橼酸咖啡因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视网膜病 早产儿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秀慧 金宝 +3 位作者 雷红林 杨波 苏敏 李丽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4期298-304,共7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LISA)技术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LISA)技术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26~32周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 随机分为LISA+BiPAP组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 INSURE)+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组, 根据分组给予相应治疗。比较两组气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1 h、6 h的血气分析、用药情况、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失败率及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等临床疗效, 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RDS早产儿86例, LISA+BiPAP组44例, INSURE+NCPAP组42例。LISA+BiPAP组气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1 h、6 h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INSURE+NCPAP组, 氧合指数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INSURE+NCPAP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BiPAP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12.2±8.7)d比(16.0±7.6)d]、总用氧时间[(16.6±8.3)d比(20.3±7.4)d]、住院时间[(22.6±10.3)d比(27.1±12.6)d]、撤机失败率[11.4%(5/44)比 31.0%(13/42)]、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11.4%(5/44)比28.6%(12/42)]及使用2次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18.2%(8/44)比38.1%(16/42)]均低于INSURE+NCPAP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BiPAP组插管所用时间和肺表面活性物质反流发生率低于INSURE+NCPAP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SA+BiPAP组BPD发生率低于INSURE+NCPAP组[11.4%(5/44)比31.0%(13/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A技术联合BiPAP治疗能有效改善胎龄26~32周RDS早产儿氧合, 在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和降低机械通气率、BPD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呼吸支持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