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泰长江大桥6号墩沉井下沉施工监控技术
1
作者 刘少成 黄锐 +2 位作者 马远刚 颜天成 谭国宏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共9页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208 m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大桥6号墩采用平面圆端形、立面台阶型的超大钢壳混凝土沉井基础,沉井基础底平面尺寸为95.0 m×57.8 m,总高72.0 m,下沉穿过黏土、砂交互地层。为有效控制6号墩沉井下沉施工风险...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208 m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大桥6号墩采用平面圆端形、立面台阶型的超大钢壳混凝土沉井基础,沉井基础底平面尺寸为95.0 m×57.8 m,总高72.0 m,下沉穿过黏土、砂交互地层。为有效控制6号墩沉井下沉施工风险,提高下沉效率,提出“一条主线、三个限定”的总体控制原则。在沉井下沉可行性控制方面,将沉井底面支承反力监测点布置在内、外井壁和隔墙的刃脚踏面上,兼顾了沉井下沉阻力计算、地基土失稳破坏风险预警和取土效果评价的功能;提出基于CPT评估砂土层沉井外井壁刃脚踏面反力的经验算法,解决了施工前难以评估沉井下沉端阻力的问题;提出采用分项计算下沉阻力、分状态评估沉井下沉可行性的方法,解决了下沉系数的力学意义不明确、难以准确评估下沉可行性的问题。在地基土稳定性控制方面,提出基于圆弧滑动理论评估地基土稳定性的方法,确定保证地基土稳定需控制外井壁刃脚踏面反力不小于1.0 MPa。在沉井姿态控制方面,提出将下沉侧阻力占下沉总阻力的比重系数作为沉井突沉风险判定指标,根据该指标判断该沉井突沉风险较低。基于上述监控技术,6号墩沉井实现了平稳、高效下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台阶型沉井基础 下沉可行性 地基土稳定性 姿态 安全性 施工监控
下载PDF
既有铁路桥梁桩基检测与病害加固处治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海涛 马远刚 +1 位作者 吕曹炯 毛建锋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某既有铁路桥梁因水害导致墩身位移,为快速无损进行桩基完整性检测,采用基于桩侧切割小平台作为激发点的瞬态激振的双速度法,共检测5根角桩,判定3根桩无缺陷反射,2根桩局部有缺陷异常反射。对其中2根无缺陷桩和1根有缺陷桩进行钻孔验证,... 某既有铁路桥梁因水害导致墩身位移,为快速无损进行桩基完整性检测,采用基于桩侧切割小平台作为激发点的瞬态激振的双速度法,共检测5根角桩,判定3根桩无缺陷反射,2根桩局部有缺陷异常反射。对其中2根无缺陷桩和1根有缺陷桩进行钻孔验证,3根桩芯样结果与检测结果一致。针对墩身位移病害,分两阶段进行加固处治,第一阶段主要采取山体侧清方卸载、设置环形截水沟、临空侧设置钢板桩及填土反压等应急抢险措施,阻止病害程度进一步加剧;第二阶段综合采取增设仰斜孔排水、锚杆框架梁、锚固桩、扩大承台及加桩等永久整治措施。经两阶段加固处治后线路恢复运营,桩身应变、墩身及轨道位移监测数据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水害 墩身位移 桩基检测 双速度法 加固处治 扩大承台 加固桩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文本分析法的智能中医面诊分区方法系统性综述
3
作者 马圆港 冯跃 +4 位作者 林卓胜 李胜可 吴欣 刘启超 徐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2-1141,共10页
面诊客观化研究通过近年来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研究主题之一。但大部分研究注重对面诊图像算法的调整与采集环境及设备的设计,缺乏对面诊分区方法的系统性研究。本文旨在对现阶段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中医面诊分区研究文... 面诊客观化研究通过近年来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研究主题之一。但大部分研究注重对面诊图像算法的调整与采集环境及设备的设计,缺乏对面诊分区方法的系统性研究。本文旨在对现阶段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中医面诊分区研究文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文本分析法进行梳理分析,整理归纳出目前智能中医面诊分区方法,主要包括基于面部特征点、基于面部特征块和基于完整面部;然后通过分析面诊分区研究的影响因素并对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归纳,得到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对应的常用面诊分区方法;最后对现阶段面诊分区研究中的数据集构建、深度学习的优势以及面诊理论的体现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系统综述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智能中医 面诊分区
下载PDF
混合土层吸力筒沉贯阻力算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锐 马远刚 +2 位作者 王翔 何成园 孙国光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58,共7页
为补充DNVGL-RP-C212规范关于混合土层内吸力筒沉贯阻力计算参数的不确定描述,基于长乐外海风电场多个吸力筒基础的沉贯负压监测成果,对黏土—砂混合土层内吸力筒沉贯阻力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黏粒含量确定侧阻力修正系数kf的算法,... 为补充DNVGL-RP-C212规范关于混合土层内吸力筒沉贯阻力计算参数的不确定描述,基于长乐外海风电场多个吸力筒基础的沉贯负压监测成果,对黏土—砂混合土层内吸力筒沉贯阻力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黏粒含量确定侧阻力修正系数kf的算法,引入桩基工程中基于静力触探试验(CPT)的fs计算桩侧剪切强度的经验算法,并对其进行修正,用于计算吸力筒的沉贯侧阻力。对两种算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对其可靠性进行比较,提出了以前者计算结果为准,后者计算结果作为校核依据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筒基础 混合土层 沉贯阻力 静力触探 侧阻力系数
下载PDF
基于道平均的钢筋砼衬砌缺陷识别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海涛 马远刚 吕曹炯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2年第5期640-648,共9页
高铁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内部质量缺陷识别是探地雷达检测的难点。为抑制二衬钢筋对混凝土内部脱空缺陷反射的影响,首先,提出利用在滑动窗口内将相邻雷达记录道进行叠加平均,使合成后的雷达记录道中钢筋反射能量因相邻道间相位差的存在... 高铁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内部质量缺陷识别是探地雷达检测的难点。为抑制二衬钢筋对混凝土内部脱空缺陷反射的影响,首先,提出利用在滑动窗口内将相邻雷达记录道进行叠加平均,使合成后的雷达记录道中钢筋反射能量因相邻道间相位差的存在而得到抑制的道平均算法。然后为验证算法的可行性,根据高铁隧道衬砌设计参数分别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及素混凝土衬砌模型,并进行了探地雷达正演模拟,经道平均处理后的探地雷达模拟剖面显示:钢筋及钢拱架等弧形反射同相轴得到明显抑制,预设的脱空缺陷特征得到有效增强。最后,通过对某在建高铁隧道的探地雷达实测数据进行道平均处理,识别出1处钢筋混凝土衬砌内部脱空缺陷,结果得到了钻孔及孔内电视验证,表明将道平均技术应用于钢筋砼衬砌缺陷识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道平均 钢筋砼衬砌 正演模拟 缺陷识别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间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张诗晗 王恺 +3 位作者 马元刚 谢亚璇 史可鉴 袁占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93-99,共7页
目的通过梳理2016至2021年关于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之间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而为促进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6至2021年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的相关文献,搜索词为“(Tradit... 目的通过梳理2016至2021年关于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之间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而为促进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6至2021年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的相关文献,搜索词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Biomedical Science)”,时间跨度为2016年至2021年10月11日。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627篇。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研究文章的数量大幅增加。在这一领域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和机构分别是中国(1529篇)和中国科学院(137篇)。中国的研究者Zhang Y发表的相关论文最多(54篇),与其他作者合作性最强的是Xiong Jun(连接强度135)。被引用最多的参考文献是Jiang Dawei发表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的一篇文章。在期刊分析中,Medicine发表的文章最多(315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期刊则是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1305次)。在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系统综述、研究设计、meta分析、中国传统医学及鉴定。结论研究发现中药材、生化材料应用于某种临床疾病是中国传统医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现如今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医学 生物医学 可视化 共现性分析
下载PDF
Influence of barrier shape on impact dynamics of debris flow entraining a boulder onto rigid barriers
7
作者 ZHAO Yongjie ma yuangang +4 位作者 LUO Gang SHEN Weigang GAO Guohui ZHAO Meng CHEN W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2024年第12期3971-3985,共15页
Rigid barrier is a straightforward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 widely used for mitigating debris flow.However,in current designs,it remains unclear how to optimize the rigid barrier to enhance its mechanical properti... Rigid barrier is a straightforward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 widely used for mitigating debris flow.However,in current designs,it remains unclear how to optimize the rigid barrier to enhance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refore,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hape of the upstream face of the rigid barrier,referred to as the'barrier shape',on the impact dynamics of debris flow entraining a boulder onto rigid barrier.This study employs a coupled numerical approach involving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and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barrier shape can affec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igid barrier by altering the interaction mode between the debris flow and the barrier.Compared to vertical and slanted barriers,a curved barrier exhibits sup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en subjected to debris flow impact.Furthermore,reducing the slope of the upstream face appropriately proves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slanted barriers.The relevant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rigid barri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Rigid barrier Barrier shape Impact dynamics Numerical modell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