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ed Climate Changes in Southwest China during 1961-2010 被引量:14
1
作者 ma zhen-feng LIU Jia +2 位作者 ZHANG Shun-Qian CHEN Wen-Xiu YANG Shu-Qun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2013年第1期30-40,共11页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terannual,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climate variables and extreme climate ev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1961-2010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376 meteorological...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interannual,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climate variables and extreme climate ev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1961-2010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376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uniformly distributed across Southwest China, which includes Yunnan, Guizhou, Chongqing, Sichuan and Tibet. It was found that temperatures in most of the region were warming and this was especially evident for areas at high elevation. The warming was mostly attributable to the increase in annual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mperature/heat waves are increase in frequency, prolonged duration, and weakened intensity. Annual precipitation showed a weak decreasing trend and drier in the east and more rainfall in the west. The precipitation amount in flood season was declining markedly in the whole region; rainfall from extreme heavy precipitation did not change much, and the portion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contributed by extreme heavy precipitation had an increasing trend; annual non-rainy days and the longest consecutive non-rainy days were both increasing; the extreme drought had a decreasing trend since the 1990s; the autumn-rain days displayed a downward fluctuation with apparent periodicity and intermittency. The number of southwestern vortices was decreasing whereas the number of moving vortice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气候变化 观测 极端气候事件 数据统计分析 平均最低气温 气候变暖 年降水量
下载PDF
Climate Change in Southwest China during 1961–2010:Impacts and Adapt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ma zhen-feng LIU Jia YANG Shu-Qun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2013年第4期223-229,共7页
Due to climate change,the regional agro-climatic conditions in Southwest China have undergone changes.The heat sources for the growth of crops have been improved.The number of days with temperatures steadily above 0 C... Due to climate change,the regional agro-climatic conditions in Southwest China have undergone changes.The heat sources for the growth of crops have been improved.The number of days with temperatures steadily above 0 C and 10 C(two criteria)have increased during 1960–2010.The area suitable for multiple cropping has increased;the growth period has shortened;the climatic potential productivity has declined;the pest damage has worsened.During 1961–2010,the desired cooling degree days in Southwest China has increased 38.9 C d per decade.Forest fires and pests have increased.The area of meadow and wetlands has decreased.Heterogeneous invasion has intensified;endangered animal and plant species have increased.The tourism landscape has been damaged.The risk of human health has increased.In the 21st century,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the number of days with temperature steadily above 10 C and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most notably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The area of intercropping will expand;multiple cropping will move to higher altitudes.The impacts of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pests and diseases will intensify.The summer cooling energy consumption continues to increase;energy supply will show larger variability;the gap between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will be widened.The phenology will keep on changing,and the habitat will be worsening.Biological population will move northward and to higher altitudes.Some species are at risk of extinction.Negative efects on health will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地区 气候变化 农业气候条件 气候生产潜力 湿地面积 农业气象灾害 植物物种 人类健康
下载PDF
四川省布拖县风能资源局地调查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钟燕川 马振峰 +2 位作者 郭海燕 徐金霞 邓国卫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13,共9页
采用四川省布拖县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的A和B测风70m和10m高度实测逐时数据,通过布拖县气象站1981-2010年间的逐时风速观测数据,用长年代法进行订正和推算,对该研究区域风能资源参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A测风塔区域10m高度... 采用四川省布拖县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的A和B测风70m和10m高度实测逐时数据,通过布拖县气象站1981-2010年间的逐时风速观测数据,用长年代法进行订正和推算,对该研究区域风能资源参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A测风塔区域10m高度风能资源应用于并网风力发电为"好"的等级,B测风塔区域70m和10m高度分别为"好"和"很好"的等级,具有较好开发潜力,且风能和风向较为集中,有利于风机布设.测风塔地处高海拔地形较为平坦的山脊地带,临近公路,不占用耕地,气候较为温和,利于风电场修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布拖 风能 风速 风功率密度
下载PDF
近36a来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特征及环流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罗玉 马振峰 +5 位作者 赵鹏国 卿清涛 孙彧 刘佳 李小兰 孙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04-3615,共12页
利用1981~2016年四川盆地10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霾日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定义为连续3d及以上有烟幕或霾发生的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对冬季霾事件环流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6年四川盆地持续... 利用1981~2016年四川盆地10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霾日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定义为连续3d及以上有烟幕或霾发生的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对冬季霾事件环流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6年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的年平均日数呈增加趋势,持续霾事件日数占霾总日数的百分比与霾总日数增加趋势较为一致,霾总日数的增加主要是由持续霾事件的增加引起的.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与霾日数的大值区的分布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川东北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及川南城市群.持续霾事件多发区的范围在1981~2010年呈年代际增大,在2011~2016年范围减少显著.通过分析盆地冬季霾事件的环流场发现,霾事件偏多(少)年时段,四川盆地处于暖(冷)高(低)压大值区域,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弱(强),东亚大槽偏弱(强),盆地上空为一定程度的辐合(辐散),存在(不存在)明显逆温结构,垂直上升运动弱(强),这些条件均有利于污染物颗粒聚集在浅薄的边界层内(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造成霾天气的维持(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持续霾事件 环流特征
下载PDF
1981~2017年四川省大气自净能力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罗玉 陈超 +3 位作者 张天宇 马振峰 甘薇薇 刘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7-536,共10页
利用四川省1981~2017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2017年1月环境监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四川省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初步探讨了2017年1月成都市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省大气自净能力指数... 利用四川省1981~2017年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2017年1月环境监测资料,计算分析了四川省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初步探讨了2017年1月成都市大气自净能力指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省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分布形势以川西高原北部、川西高原南部、攀西地区、盆地西南部大气自净能力为较好到好,省内其余大部地区大气自净能力较差到差.近37a来,四川省、川西高原、攀西地区多年变化呈减弱趋势,四川盆地多年变化趋势不显著.影响因子中,四川省降水日平均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小于非降水日.四川省以及各区域平均风速、通风量、风速较大日数和小风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显著正和负相关关系;混合层厚度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自净能力指数 混合层厚度 通风量 降水 空气质量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夏季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5
6
作者 罗玉 陈超 +3 位作者 马振峰 刘佳 李小兰 杨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利用四川盆地1981-2015年夏季10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区域性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对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讨论其环流异常特征.研究表明:近35年四川盆地总降水量... 利用四川盆地1981-2015年夏季10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 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区域性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对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讨论其环流异常特征.研究表明:近35年四川盆地总降水量及夏季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较为一致;盆地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量的99%分位阈值为40.5 mm/d, 2005年开始极端日降水事件明显增多,区域性极端降水事件多发于7月下旬以及8月中旬;极端日降水事件呈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结构;端日降水事件的形成与四川盆地的大气净加热以及周边大范围地区的净冷却形成的加热场异常梯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区域性极端降水 环流异常 加热场
下载PDF
基于地形分布式模拟的四川省太阳能资源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钟燕川 马振峰 +1 位作者 徐金霞 郭海燕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5-121,共7页
利用四川省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和1∶25万数字高程(DEM)数据,根据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建立太阳辐射分布式模型,计算实际地形下的四川省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情况;评估分析了能体现太阳能资源的稳定度、资源丰富度、可利用价值等指标.结果... 利用四川省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和1∶25万数字高程(DEM)数据,根据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建立太阳辐射分布式模型,计算实际地形下的四川省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情况;评估分析了能体现太阳能资源的稳定度、资源丰富度、可利用价值等指标.结果表明:四川省复杂地形下的太阳总辐射多年平均年总量为1 800~7 200 MJ/m^2,盆地内与高原山地上总辐射值差异较大;总辐射冬季较小,夏季较大,在1981-2010年间降低5%;四川省太阳能资源自西向东规律分布,在太阳能资源稳定且丰富,可利用日数较长,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四川省攀西和三州(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地区可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在交通不便地区安装小型分布式发电设施;四川省高原和山地以东的盆地地区太阳能资源较差,但仍存在少量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有适用中小型分布式发电设施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资源 时空分布 总辐射 资源丰富度 稳定度
下载PDF
1961—2015年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罗玉 陈超 +3 位作者 马振峰 刘佳 李小兰 杨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3-141,共9页
利用近55a四川省156个气象台站的的汛期(月)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F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5a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特征、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5a四川省汛期降水总量、强降水量、降水百分率、连续5日... 利用近55a四川省156个气象台站的的汛期(月)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F检验、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5a四川省汛期极端降水指数的时空特征、周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5a四川省汛期降水总量、强降水量、降水百分率、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在绝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在川中部地区呈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及1日最大降水量在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2)在年代际变化率上,汛期强降水、降水强度、降水百分率、1日最大降水量、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均对汛期总降水量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降水总量、强降水及降水强度、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数均存在准8a以及3~4a的短周期;降水百分率以及连续5日最大降水量为6~8a和3~4a的短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极端降水 时空特征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华西秋雨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喻乙耽 马振峰 范广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64-176,共13页
为了分析华西秋雨在新标准下的气候特征,利用《华西秋雨监测业务规定(试行)》划分的37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6-2015年的逐日平均降水量,采用多种气候统计的方法,如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相关系数等。结果表明:华西秋雨北... 为了分析华西秋雨在新标准下的气候特征,利用《华西秋雨监测业务规定(试行)》划分的37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6-2015年的逐日平均降水量,采用多种气候统计的方法,如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相关系数等。结果表明:华西秋雨北区、南区、整体区域强度指数总体呈非显著减少,但近年来表现为上升趋势。北区指数存在20 a、8 a左右周期,在1985年发生了由增高到降低的突变;南区指数存在17 a、5 a左右周期,在1989年发生了由高到低的突变;整体区域指数存在3.6 a、15 a左右周期,在1991年发生了由高到低的突变。影响北区华西秋雨指数大小主要为低层来自中亚的西风、印度洋赤道附近东风以及高层从太平洋吹来中国东海岸的东风、非洲东岸来的气流。影响南区华西秋雨指数大小主要为低层印度洋东南部的越赤道气流以及高层西太平洋经日本的东风。研究结果表明,华西秋雨南北区秋雨气候特征的不同的可能原因是水汽输送的源头和路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气候变化 华西秋雨指数 气候特征 变异系数 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风的差值场 相关系数
下载PDF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振峰 邢迎春 《辽宁高职学报》 2019年第1期5-8,68,共5页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经过长期研究与探索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激活两个主体、抓住三条主线、采用四个结合、坚持五项原则"。通过依托"政策结合",提供人才培养的制...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经过长期研究与探索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激活两个主体、抓住三条主线、采用四个结合、坚持五项原则"。通过依托"政策结合",提供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依托"场所结合",提供人才培养的基地保障;依托"项目结合",提供人才培养的载体保障;依托"人员结合",提供人才培养的师资保障等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应用型人才培养
下载PDF
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贞峰 徐娟 贾立华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1年第5期23-25,共3页
1例56岁女性患者,主因左下肢疼痛3天入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择期行椎间融合手术,手术麻醉后给予中心静脉输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静脉输注后5 min,血压突然降至53/24 mmHg,气道压骤升至280 mmH_(2)O。医生高度怀疑患者为琥珀酰明胶注... 1例56岁女性患者,主因左下肢疼痛3天入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择期行椎间融合手术,手术麻醉后给予中心静脉输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静脉输注后5 min,血压突然降至53/24 mmHg,气道压骤升至280 mmH_(2)O。医生高度怀疑患者为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输注过敏并立即停止输注,更换为醋酸钠林格注射液静脉输注。立即启动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抢救90 min后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考虑为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酰明胶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思考 救治 原因分析
下载PDF
汽车内饰件IMD薄膜微波加热预压成型工艺
12
作者 农应斌 马振锋 黄忠仕 《装备制造技术》 2020年第1期71-73,共3页
分析IMD技术在领域应用的重要意义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内饰件IMD薄膜微波加热预压成型工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IMF工艺膜预成型加工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一种理想的工艺方案,为IMF加热预压成型工艺方法提供了新的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内饰件 IMD 成型
下载PDF
特定胎压非承载子午线轮胎静力学分析
13
作者 费力钧 高志彬 +3 位作者 马振风 宋宇晴 许俊龙 季航旭 《内燃机与配件》 2022年第21期35-37,共3页
子午线轮胎静态结构与应力的变化与胎压密切相关。选取新胡可(Neo-Hookean)超弹性本构模型作为外胎的材料,Nylon 66作为带束层材料,结构钢作为帘布层材料,以295/80R22.5轮胎为研究对象,建立轮胎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静态学分析功能... 子午线轮胎静态结构与应力的变化与胎压密切相关。选取新胡可(Neo-Hookean)超弹性本构模型作为外胎的材料,Nylon 66作为带束层材料,结构钢作为帘布层材料,以295/80R22.5轮胎为研究对象,建立轮胎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静态学分析功能实现特定胎压轮胎分析,得到轮胎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在设置的特定胎压下,轮胎中心区域的变形和应力皆为最大,且轮胎总变形和表面应力和胎压皆存在正相关关系。胎侧结构对胎侧的应力分布与变形也存在影响。因此,合理的轮胎结构设计、正常的胎压是提高轮胎寿命、汽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学分析 ANSYS 子午线轮胎 胎压
下载PDF
Effective adoptive transfer of haploidentical tumor-specific T cells in B16-melanoma bearing mice 被引量:2
14
作者 CUI Nai-peng XIE Shao-jian +3 位作者 HAN Jin-sheng ma zhen-feng CHEN Bao-ping CAI Jian-hu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94-800,共7页
Background Adoptive transfer of allogeneic tumor-specific T cells often results in sever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Here, we sought to maximize graft-versus-tumor and minimize GVHD by using haploidentical T ... Background Adoptive transfer of allogeneic tumor-specific T cells often results in sever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Here, we sought to maximize graft-versus-tumor and minimize GVHD by using haploidentical T cells in pre-irradiated B16-melanoma bearing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6 melanoma adoptive transfer adoptive immunotherapy tumor microenvironment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原文传递
2001~2017年全国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海知 郭海燕 +3 位作者 马振峰 徐辉 包红军 徐成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886-3897,共12页
为探究全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利用最新的MODIS/Terra C6.1550nm AOD月数据分析了2001~2017年全国AOD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空间特征:年均AOD空间分布呈现两个显著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第一高值中心位... 为探究全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利用最新的MODIS/Terra C6.1550nm AOD月数据分析了2001~2017年全国AOD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空间特征:年均AOD空间分布呈现两个显著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第一高值中心位于以人为气溶胶为主的华北平原、华中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四川盆地,第二高值中心位于以尘埃气溶胶为主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两个低值中心分别位于内蒙古地区东部至东北地区北部以及青藏高原.时间特征:各区域AOD峰值主要出现在春、夏季,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四川盆地和珠三角地区AOD在3~4月达到峰值,华北平原、华中地区和长三角地区AOD在5~7月达到峰值.趋势特征:2001~2006年,我国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AOD呈现减少趋势,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东部AOD呈现增长趋势.2007~2012年,青藏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AOD变化趋势由减少转为增长,华北平原和四川盆地AOD的增幅减弱,长三角地区AOD呈现弱的下降趋势.2013~2017年,我国大部地区AOD呈显著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IDS)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