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水文平衡状态下宁夏地区植被承载力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范德政 梅雪梅 +3 位作者 李鹏 张晓明 张国军 任正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6-172,共7页
基于Eagleson的生态水文最优性理论,从区域尺度上,综合多种环境变量,模拟宁夏地区生态水文平衡状态下植被最优盖度,进而确定植被承载力,并研究在不过分消耗土壤水分的前提下不同植被类型的最优盖度。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2000—2019... 基于Eagleson的生态水文最优性理论,从区域尺度上,综合多种环境变量,模拟宁夏地区生态水文平衡状态下植被最优盖度,进而确定植被承载力,并研究在不过分消耗土壤水分的前提下不同植被类型的最优盖度。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2000—2019年),基于Eagleson生态最优性理论得到的平衡植被覆盖度与实际植被覆盖度相关关系为0.86,模型模拟良好,除去农田,宁夏地区的多年平均植被盖度为0.048~0.984,模拟的平衡植被覆盖度为0.153~0.840,植被盖度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南部地区较高,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2)从植被承载力空间分布来看,绝大部分区域实际植被覆盖度与模拟的平衡植被覆盖度的差值小于0.05,未处于超载状态,植被超载区主要位于泾源县。(3)乔灌草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模拟植被最优盖度均表现为从南到北逐渐减少,从多年平均来看,草地的模拟植被最优盖度为0.223~0.841,灌木林地的模拟植被最优盖度为0.186~0.659,而乔木林地的模拟植被最优盖度为0.153~0.635。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指导当地生态环境建设,为同类地区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承载力 生态水文平衡 Eagleson生态最优性理论 宁夏地区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
2
作者 苟清平 朱清科 +2 位作者 梅雪梅 王雪峰 吕东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90-496,共7页
为探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深层土壤碳库的影响,选取退耕还林第一县陕北吴起县金佛坪流域5种植被恢复类型(山杏林(Armeniaca sibrica),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小叶... 为探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深层土壤碳库的影响,选取退耕还林第一县陕北吴起县金佛坪流域5种植被恢复类型(山杏林(Armeniaca sibrica),油松林(Pinus tabulaeformis)、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小叶杨林(Populus simonii))和以自然恢复为主的荒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0~10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并计算土壤有机碳储量,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和差异。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土壤有机碳在0~60 cm出现快速下降,60~1000 cm出现不明显的波动变化,其中40~260 cm土层,小叶杨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最高。不同植被恢复都具有固碳效益,且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小叶杨(18年)(301.51 t·hm^(-2))>刺槐(19年)(249.86 t·hm^(-2))>沙棘(18年)(242.14 t·hm^(-2))>山杏(8年)(226.08 t·hm^(-2))>油松(5年)(182.91 t·hm^(-2))>荒草地(160.45 t·hm^(-2)),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树龄和植被类型导致的结果。深层(100~10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占0~1000 cm剖面有机碳储量的73%~84%。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颇丰,在今后碳汇评估中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区 深层土壤有机碳 深层碳储量 植被恢复 固碳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坡面侵蚀定量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佩岩 马岚 +3 位作者 薛孟君 梅雪梅 张栋 孙一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4-71,共8页
【目的】为明确华北土石山区不同粒径(1~2 mm、2~3 mm、3~5 mm、5~7 mm、7~10 mm)团聚体结构特征对沟间及沟道侵蚀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种典型褐土为研究对象,通过Le Bissonnais(LB)法对团聚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初步研究了不同粒... 【目的】为明确华北土石山区不同粒径(1~2 mm、2~3 mm、3~5 mm、5~7 mm、7~10 mm)团聚体结构特征对沟间及沟道侵蚀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种典型褐土为研究对象,通过Le Bissonnais(LB)法对团聚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初步研究了不同粒径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与人工降雨条件下坡面沟间、沟道侵蚀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石灰性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大于黄土性褐土;不同粒径团聚体稳定性差异较为显著,较小粒径的团聚体稳定性大于较大粒径的团聚体,其中1~2 mm粒径的团聚体稳定性最好;不同雨强下土壤侵蚀现象差异明显,坡面径流强度和产沙强度均随产流历时的增加而增大,且降雨强度大小对坡面入渗率变化幅度和达到稳渗状态的时间有很大影响。将可蚀性因子(Ki)替换为经修正后的团聚体稳定性参数(Ka),然后将其代入到WEPP侵蚀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粒径团聚体的侵蚀预测方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性能,其决定系数均在0.81以上;尤其是2~3 mm粒径对应的预测方程,其沟间及沟道相对误差均小于20%。【结论】该研究验证了土壤可蚀性参数可以由不同粒径团聚体稳定性表示,并建立了不同粒径团聚体的沟间及沟道侵蚀预测方程,为华北土石山区褐土的侵蚀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间及沟道侵蚀 粒径 团聚体 WEPP模型 土壤可蚀性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干燥化效应 被引量:13
4
作者 苟清平 朱清科 +4 位作者 李依璇 申明爽 刘昱言 梅雪梅 王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161-7168,共8页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加剧了区域土壤水分亏缺与土壤干燥化程度,同时制约着植被构建。选取陕西省吴起县金佛坪流域山杏、油松、刺槐、小叶杨和沙棘5种植被类型,对照荒草地。采用人工土钻法取样,分析不同植被类型0—10 ...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加剧了区域土壤水分亏缺与土壤干燥化程度,同时制约着植被构建。选取陕西省吴起县金佛坪流域山杏、油松、刺槐、小叶杨和沙棘5种植被类型,对照荒草地。采用人工土钻法取样,分析不同植被类型0—10 m的土壤湿度特征和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浅层和深层土壤水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与荒草地相比,各类林地均出现土壤水分过度消耗,其中刺槐林过耗量最大,山杏林最小;各林地均出现土壤干层,其中刺槐林、小叶杨林和山杏林土壤干层都已达到10 m以下,植被是深层土壤水分的主要影响因素。5类林地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平均值39.26%,都远高于荒草地-9.57%。土壤干燥化强度为小叶杨(80.19%)>刺槐(78.03%)>沙棘(55.38%)>山杏(37.94%)>油松(32.34%),这是树种、林木大小和密度、林分生物量、树龄等生长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今后植被恢复中,应注意根据当地土壤水分条件,合理选择节水树种和合理设计林分结构,尽量避免或减轻土壤干化,维持较高的植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区 人工林地 土壤湿度 土壤干层
下载PDF
降雨过程中不同密度枯落物对各土层含水率动态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佩岩 马岚 +3 位作者 梅雪梅 张栋 薛孟君 孙一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101,共9页
【目的】以晋西黄土区典型油松林及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该区建设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方法】分别选取对应林分3种密度枯落物后进行野外人工降雨,并对其覆盖下0~... 【目的】以晋西黄土区典型油松林及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该区建设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方法】分别选取对应林分3种密度枯落物后进行野外人工降雨,并对其覆盖下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100~120 cm 6个土层含水量实时监测。【结果】(1)在同一雨量级别下,当枯落物覆盖密度增加时,其在降雨过程中的截留量以及枯落物最终达到饱和截留量的时间也随之增加;此外,随着降雨试验的进行,截留率随之减小,且其随枯落物的密度增加而升高。(2)降雨过程中,随着枯落物密度的增加,两种林地上层土壤(0~60 cm)的含水率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0~20 cm土层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最为直接和迅速,而20~40 cm与4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有一定的滞后和延长,较深层(60~1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过程几乎无响应过程。(3)降雨结束后,各深度土层的含水率均表现出随时间的持续缓慢减小;降雨结束24 h内,裸地及各密度枯落物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均出现在0~20 cm层;当入渗48 h后,裸地土壤含水量最高则出现在20~40 cm土层,但是对于有枯落物覆盖的土壤,0~20 cm土层含水率在降雨结束48 h内始终最高,并且随着密度的增加其随时间延续而减小的幅度越小。【结论】截留量、截留率与降雨历时(降雨量)均符合幂函数关系(R2>0.9);在降雨前后及过程中,不同密度枯落物对其覆盖下的土壤含水率有较大影响;不同深度土层含水率对降雨响应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密度 人工降雨 枯落物截留 土层含水率
下载PDF
基于组合权重TOPSIS模型的新乡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邓全成 平建华 +2 位作者 梅雪梅 吕鹏 苗长汀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7,共7页
为了准确评价新乡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构建了由“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组成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权重赋权的TOPSIS模型对新乡市2006-2018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 为了准确评价新乡市水资源承载力状况,构建了由“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组成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权重赋权的TOPSIS模型对新乡市2006-2018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障碍度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8年新乡市水资源承载力在逐年提升,中间虽有所降低,但整体上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新乡市水资源承载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集中在生态和水资源维度方面,生态环境用水率是阻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第一障碍因子;产水模数是阻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第二障碍因子;供水模数、引黄水量和城市污水处理率是阻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第三障碍因子。今后新乡市的发展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引黄水量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要促进节水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组合权重 TOPSIS模型 障碍度模型 新乡市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分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占薇 马岚 +4 位作者 梅雪梅 刘京晶 王福星 张金阁 燕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0,共11页
【目的】晋西黄土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水分是制约植被生长的重要因子。为深入了解该区域土壤水分年际变化,明确制约该区域土壤储水量的关键因子,探讨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在生长季节内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方法】以定位观测法为主,对... 【目的】晋西黄土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水分是制约植被生长的重要因子。为深入了解该区域土壤水分年际变化,明确制约该区域土壤储水量的关键因子,探讨晋西黄土区不同植被类型在生长季节内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方法】以定位观测法为主,对人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天然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林和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草地生长季(5−10月)内0~400 cm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根据含水量标准差对土壤进行活跃层划分,并通过生长季前后储水量的对比探究年际土壤储水量盈亏状况;测定了典型样地的土壤性质,并结合地形、不同水文年旱涝特征对土壤储水量的影响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①人工刺槐林、天然三角槭林和野艾蒿草地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8.36%~9.63%、10.01%~13.19%和15.43%~19.17%,野艾蒿草地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人工刺槐林和天然三角槭林(P<0.05)。②天然三角槭林土壤水分活跃层最深可达180 cm,人工刺槐林和野艾蒿草地土壤水分活跃层较浅;中等湿润年土壤水分活跃层最深,严重干旱年土壤水分活跃层次之,平水年土壤水分活跃层最浅。③严重干旱年,人工刺槐林、天然三角槭林和野艾蒿草地土壤水分亏缺土层深度分别为100~300、0~200和0~100 cm;平水年土壤水分的输入和输出达到平衡;中等湿润年0~200 cm土层水分得到不同程度补给,而200~400 cm土层的水分补给量接近于0。④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储水量受不同环境因子影响,其中植被类型和土壤容重是0~100 cm土层水分的主导因素,100~200 cm土层水分主要受容重和坡向控制,而不同水文年旱涝程度、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是200~400 cm土层水分的主导因素。【结论】干旱水文年土壤水分亏缺严重,平水年及湿润年亏缺现象有所缓解,植被类型对土壤储水量影响最大。今后黄土高原地区的造林,不仅要考虑树种的耐旱能力,更应充分考虑地形、土质及生长季降水的分配情况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学 晋西黄土区 典型植被 水文年 土壤水分 冗余分析
下载PDF
Attribution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in the Xinxiang section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s suspended river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8
作者 LI He PING Jianhua +3 位作者 LENG Wei mei xuemei ZHANG Min LIU Jiaq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1348-1370,共23页
The clear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groundwater systems is crucial for protecting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ensuring safet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Lower Yellow River(LYR)is a s... The clear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groundwater systems is crucial for protecting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ensuring safet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Lower Yellow River(LYR)is a suspended river that replenishes groundwater continuously due to clear differences in the water head,especially in the Xinxiang section.Since its construction,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has reversed the LYR’s deposition.To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roundwater level(GWL),the study area was divided into five subzones based on hydrogeology.A dynamic factor model(DFM),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and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ere used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WL.The impact of the suspended river on the groundwater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was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rate of decrease in the GWL was 8.53×10^(–4)m/month,and the rate of decrease in the Yellow River water level(RWL)was 4.63×10^(–4)m/month.(2)Mountain front recharge(MFR)(scale=3 months)and precipitation(scale=9 months)were the dominant factors in subzones I and II,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40%of the fluctuation in the GWL.Subzone III was dominated by exploitation(scale=7 months)and precipitation(scale=12months),accounting for 28.43%,and 23.44%of changes in the GWL,respectively.In subzone IV,agricultural irrigation(scale=12 months)was the major factor,accounting for32.47%of GWL changes,while in subzone V,the RWL(scale=12 months)accounted for52.52%of these changes.(3)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has increased the lateral seepage of the suspended river and altered the inter-annual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controlling groundwater overexploitation and ensuring water supply secu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level influencing factor dynamic factor analysis Xiaolangdi Reservoir Lower Yellow River lateral seepage of the Yellow Riv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