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AhTFL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1
作者 齐飞艳 石磊 +7 位作者 孙子淇 郑峥 苗丽娟 田梦迪 张忠信 黄冰艳 董文召 张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734,共7页
栽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连续开花亚种和交替开花亚种的开花时间、分枝模式和分枝数量均不同,这与PEBP蛋白家族基因时空表达差异有关。本研究从花生品种豫花25号的幼嫩腋芽组织中克隆到AhTFL1基因,属PEBP基因家族,比对参考基因组... 栽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连续开花亚种和交替开花亚种的开花时间、分枝模式和分枝数量均不同,这与PEBP蛋白家族基因时空表达差异有关。本研究从花生品种豫花25号的幼嫩腋芽组织中克隆到AhTFL1基因,属PEBP基因家族,比对参考基因组显示其位于18号染色体。AhTFL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543 bp,编码180个氨基酸,拥有PEBP蛋白家族的保守的D-P-D-x-P和G-x-H-R结构域,91、115、145、147和159位的氨基酸与拟南芥TFL1保守的His88、Glu112、Ser142、Asp144和Asp156残基相同,系统进化树显示其属于TFL1-like亚家族。基于AhTFL1基因与拟南芥TFL1基因序列同源,所以利用拟南芥tfl1突变体进行功能互补试验验证其功能。35S::AhT⁃FL1互补拟南芥tfl1突变体表现为主茎增高、侧枝变长、荚果数增加、主茎侧枝数增多、莲座侧枝数减少,基本恢复至野生型性状。转化拟南芥野生型和tfl1突变体的35S::AhTFL1阳性株系都表现开花延迟,说明AhTFL1基因功能为促进营养生长,延迟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花生 PEBP基因家族 TFL1基因 基因功能 营养生长
下载PDF
高油酸花生品种脂肪及脂肪酸积累动态分析
2
作者 高伟 吕登宇 +8 位作者 苗利娟 石磊 黄冰艳 张毛宁 房元瑾 王娟 齐飞艳 董文召 张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9-636,共8页
籽仁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是决定花生及其加工产品营养保健价值、加工特性与效率、耐储藏性以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探寻高油酸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不同脂肪酸组分的积累规律,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的花生不同发育时期... 籽仁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是决定花生及其加工产品营养保健价值、加工特性与效率、耐储藏性以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探寻高油酸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不同脂肪酸组分的积累规律,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的花生不同发育时期荚果和籽仁的取样技术,测定了花生籽仁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的积累动态,对同一品种脂肪酸组分间的相关性和基于脂肪组分的品种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和油酸含量随发育进程而逐渐升高,硬脂酸含量的变化比较复杂,其他脂肪酸含量呈现随发育进程下降、基本不变或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荚果发育的早期脂肪酸含量变化剧烈,从果针入土30 d开始高油酸品种籽仁的脂肪酸组分主要是油酸,普通品种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呈高度负相关;高油酸品种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品种的亲缘关系越近,基于脂肪酸的相关系数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脂肪酸 积累规律 相关性
下载PDF
以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快速提高花生品种油酸含量及对其后代农艺性状的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冰艳 齐飞艳 +9 位作者 孙子淇 苗利娟 房元瑾 郑峥 石磊 张忠信 刘华 董文召 汤丰收 张新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6-555,共10页
高油酸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高油酸花生及其制品具有较好的品质稳定性和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我国高油酸花生的育成品种类型较少,遗传背景不够丰富,育种手段比较单一。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开发了AS-PCR-MP高油酸分子标记检测方法,优... 高油酸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高油酸花生及其制品具有较好的品质稳定性和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我国高油酸花生的育成品种类型较少,遗传背景不够丰富,育种手段比较单一。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开发了AS-PCR-MP高油酸分子标记检测方法,优化了KASP分子标记检测体系,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结合近红外品质快速检测技术及南繁加代技术,以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豫花15、远杂9102、豫花9327、豫花9326四个不同类型品种为轮回亲本, 5年内连续回交4代、自交4代,定向获得了4个轮回亲本遗传背景的BC4F4和BC4F5稳定高油酸改良材料24个。调查分析了BC4F4和BC4F5单株的13个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的相似度,并利用轮回亲本与非轮回亲本之间的差异SNP的KASP分子标记进行了BC4F4和BC4F5株系的轮回亲本遗传背景检测。结果表明,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在BC4F5的比例为79.49%~92.31%。本研究为快速高效改良花生油酸含量探索了新的方法,获得的新品系拓展了高油酸花生的遗传背景,获得的一系列近等基因系可作为遗传研究材料进一步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油酸 脂肪酸脱氢酶(FAD2) 分子标记辅助回交 遗传背景
下载PDF
磷酸改性生物炭和氯混施对土壤铅形态及小麦铅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志云 马文连 +3 位作者 周振 苗利娟 张彪 杨素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9-906,共8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磷酸改性生物炭和氯混施对石灰性污染土壤有效铅含量、铅化学形态及小麦各部位(籽粒、颖壳、茎叶、根)铅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性生物炭(50、100 g·kg^(-1))虽然降低土壤pH,但也可以显著降低有效态铅的...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磷酸改性生物炭和氯混施对石灰性污染土壤有效铅含量、铅化学形态及小麦各部位(籽粒、颖壳、茎叶、根)铅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性生物炭(50、100 g·kg^(-1))虽然降低土壤pH,但也可以显著降低有效态铅的含量。就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而言,改性生物炭降低土壤中弱酸提取态铅和还原态铅含量,同时增加了氧化态、残渣态铅含量。此外,磷酸改性生物炭和氯混施后小麦各部位铅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证实,氯对改性生物炭修复铅污染土壤有促进作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土壤有效态铅含量,这一效果以添加CaCl_2更佳。高剂量改性生物炭配施低剂量CaCl_2后,小麦籽粒铅含量降至0.16 mg·kg^(-1),符合《粮食卫生标准》(GB 2715—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小麦 铅污染 钝化
下载PDF
siRNA靶向NRP-1基因沉默经Wnt、ROS及TGF-β1途径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慧敏 王晓霞 +3 位作者 武美丽 金莉娅 苗丽娟 孙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26-1631,共6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神经纤毛蛋白1(NRP-1)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凋亡、ROS水平及免疫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正常宫颈细胞Ect1/E6E7为对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Hela、Ca Ski、Si Ha、HCC94细胞NRP-1的蛋白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TM... 目的:探讨RNA干扰神经纤毛蛋白1(NRP-1)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凋亡、ROS水平及免疫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正常宫颈细胞Ect1/E6E7为对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Hela、Ca Ski、Si Ha、HCC94细胞NRP-1的蛋白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将NRP-1-siRNA瞬时转染Ca Ski细胞,并设置阴性对照组(NC-siRNA)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转染48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及ROS含量; Western blot检测免疫抑制因子TGF-β1及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Survivin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结果:宫颈癌细胞中NRP-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在Ect1/E6E7细胞中的表达(P<0. 05);转染NRP-1-siRNA的Ca Ski细胞NRP-1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与对照组比较,NRP-1-siRNA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及ROS含量均显著升高,TGF-β1、Wnt1、β-catenin、Survivin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 05)。结论:抑制宫颈癌中NRP-1基因表达可降低癌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降低免疫抑制分子TGF-β1表达,其机制与提高细胞ROS水平和下调Wn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P-1基因 宫颈癌 凋亡 ROS水平 免疫
下载PDF
花生种子脂肪含量的直接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冰艳 胡京枝 +12 位作者 张新友 苗利娟 石磊 吕登宇 柴芃沛 冯素萍 刘华 韩锁义 汪晓 齐飞艳 孙子淇 秦利 董文召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2-589,共8页
种子脂肪含量是花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花生脂肪含量遗传的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为高脂肪含量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开发及基因组选择策略的确定提供依据。选用不同脂肪含量的中间型花生品种豫花9326及潍花6号,龙生型农... 种子脂肪含量是花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花生脂肪含量遗传的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为高脂肪含量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开发及基因组选择策略的确定提供依据。选用不同脂肪含量的中间型花生品种豫花9326及潍花6号,龙生型农家品种永城小麻壳,珍珠豆型品种湛油62及泉花6号,配置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索氏残渣法分析5个亲本、20个杂交组合的F1和F2等3个世代种子的脂肪含量,利用广义遗传模型分析脂肪含量遗传的种子胚基因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及其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双亲之一具有较高脂肪含量,另一亲本具有中等以上脂肪含量,则F1的脂肪含量较高;双亲脂肪含量中等,或者亲本之一脂肪含量较低,则后代脂肪含量较低。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方差最大,其次为母体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的方差较小,种子脂肪含量无细胞质效应。种子直接效应的遗传力大于母体效应。高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正值较大,低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的负值较大,中间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数值基本居中,方向有正有负。本研究表明脂肪含量的遗传主要受种子自身基因型的加性效应控制,其次是母体加性效应,无细胞质效应。高脂肪含量花生品种豫花9326和永城小麻壳是优良的高脂肪含量供体亲本。挖掘种子脂肪含量关键调控基因应该兼顾荚果皮中表达基因对种子脂肪含量的调控作用。杂交后代选择及分子标记开发应注重基因的累加效应和优良单倍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脂肪含量 双列杂交 直接效应 母体效应 遗传力
下载PDF
花生AhFAD2-1基因启动子及5'-UTR内含子功能验证及其低温胁迫应答 被引量:2
7
作者 石磊 苗利娟 +6 位作者 黄冰艳 高伟 张忠信 齐飞艳 刘娟 董文召 张新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03-1711,共9页
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D2)催化油酸生成亚油酸,是决定油酸亚油酸比值的关键基因。高油酸花生对低温更加敏感,暗示FAD2在低温响应中发挥作用。为探索花生FAD2的低温胁迫应答,本研究分析了花生FAD2-1A/B的基因结构,从普通油酸花生... 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D2)催化油酸生成亚油酸,是决定油酸亚油酸比值的关键基因。高油酸花生对低温更加敏感,暗示FAD2在低温响应中发挥作用。为探索花生FAD2的低温胁迫应答,本研究分析了花生FAD2-1A/B的基因结构,从普通油酸花生品种豫花9326中克隆了FAD2-1A/B启动子和内含子,并通过转化拟南芥验证了功能及其对冷胁迫的应答。结果表明,AhFAD2-1A/B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位于5'-UTR的内含子;AhFAD2-1A/B基因启动子功能较弱,仅AhFAD2-1B启动子在子叶期幼苗的子叶叶尖中观察到蓝色;AhFAD2-1假基因5'侧翼序列具有启动子活性,可调控基因在子叶、下胚轴、种子中表达。AhFAD2-1内含子序列具有启动子的功能,驱动基因在幼苗下胚轴及子叶中表达,同时还有提高基因表达效率和扩大表达范围的功能,是AhFAD2-1基因表达调控必需元件;包含5'-UTR内含子的AhFAD2-1A/B启动子的调控序列功能受低温胁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FAD2) 启动子 内含子介导增强 冷胁迫 GUS报告基因
下载PDF
花生巢式群体的脂肪含量遗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冰艳 孙子淇 +9 位作者 刘华 房元瑾 石磊 苗利娟 张毛宁 张忠信 徐静 张梦圆 董文召 张新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0-1108,共9页
巢式群体可以利用多个亲本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1个共同亲本与6个基础亲本所配置巢式组合F_(2:3)家系的种子脂肪含量数据,分析了花生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型,旨在探明不同的基础亲本组合中脂肪含量性状的遗传差异,为制定脂肪... 巢式群体可以利用多个亲本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1个共同亲本与6个基础亲本所配置巢式组合F_(2:3)家系的种子脂肪含量数据,分析了花生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型,旨在探明不同的基础亲本组合中脂肪含量性状的遗传差异,为制定脂肪含量遗传改良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提供依据。6个组合的共同亲本为高脂肪含量的普通型大果品种豫花15号,其他6个基础亲本为不同脂肪含量和不同植物学类型的品种。结果表明,在不同杂交组合中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式有所不同,6个组合分别符合无主基因模型、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和2对主基因等显性模型3种遗传模式。各种遗传效应的估计值也各不相同,主基因遗传力从32%到80%,说明不同杂交组合中,控制脂肪含量的基因位点差异及其重组和分离方式不同。高脂肪含量双亲杂交后代的高脂肪含量个体较多,但主基因遗传力较低,不宜在早代实施表型选择;双亲脂肪含量差异较大的后代脂肪含量变异幅度更大,能够选择到不同脂肪含量的类型。本研究也表明,巢式组合具有较丰富的脂肪含量变异类型,揭示出脂肪含量性状遗传的复杂性和多基因调控的特点,为较全面地了解脂肪含量的遗传提供了基础。该巢式群体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脂肪含量的QTL定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巢式群体 脂肪含量 F_(2:3)家系 遗传模型
下载PDF
花生组培苗高效嫁接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苗利娟 韩锁义 +7 位作者 石磊 房元瑾 黄冰艳 董文召 张俊 齐飞艳 孙子淇 张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5-850,共6页
为解决花生野生种及转基因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田间长势弱等难题,本研究对花生的嫁接技术进行了优化。以黑籽花生品种豫花0215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培养7d的实生苗为砧木,以栽培种、野生种及双二倍体的无菌组培苗为接穗,采用劈接法,... 为解决花生野生种及转基因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田间长势弱等难题,本研究对花生的嫁接技术进行了优化。以黑籽花生品种豫花0215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培养7d的实生苗为砧木,以栽培种、野生种及双二倍体的无菌组培苗为接穗,采用劈接法,以花生的下胚轴为嫁接部位进行嫁接。结果表明,花生砧木的培养方式不同,嫁接成活率差异显著,在黑暗条件下培养的砧木下胚轴达到6cm以上,平均嫁接成活率较高,达到96%以上。不同类型接穗嫁接成活率差异很大,栽培种的嫁接成活率较高,嫁接到黑暗培养的砧木上成活率达到100%。采用黑暗培养的豫花0215作砧木,大大提高了嫁接成活率和嫁接效率,该方法在花生野生种、双二倍体及转基因植株等组培苗的嫁接上获得成功,克服了野生种及后代材料生根困难及移栽成活率低及组培苗移栽后长势弱等问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组培苗 嫁接 劈接
下载PDF
花生脂肪酸延长酶基因AhFAE1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10
作者 石磊 黄冰艳 +7 位作者 齐飞艳 苗利娟 刘华 张忠信 高伟 董文召 汤丰收 张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为探讨花生脂肪酸中低芥酸含量的原因,从花生中克隆了脂肪酸延长酶FAE1及其启动子序列,并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表明,AhFAE1全长cDNA为2 202bp,含有441bp的5′非翻译区及201bp的3′非翻译区,编码蛋白含519aa,分子量58.17Da,理论等电点9.1... 为探讨花生脂肪酸中低芥酸含量的原因,从花生中克隆了脂肪酸延长酶FAE1及其启动子序列,并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表明,AhFAE1全长cDNA为2 202bp,含有441bp的5′非翻译区及201bp的3′非翻译区,编码蛋白含519aa,分子量58.17Da,理论等电点9.15,AhFAE1与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ALB76796.1)、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OMO87584.1)、拟南芥AtKCS4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hFAE1定位于内质网。qRT-PCR结果显示,AhFAE1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种子中随着种子的发育成"钟"型变化,花后60d表达量最高。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研究启动子功能,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研究其表达特征,在任何组织中未发现GUS活性。推测AhFAE1可能参与了花生长链脂肪酸的合成,但是该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弱可能是造成花生中低芥酸含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AhFAE1基因 克隆表达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Ⅱ型吉林株对小鼠的致病力研究
11
作者 苗丽娟 李静姬 李一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2-47,共6页
选取磐石病毒株(PS0901)、蛟河病毒株(JH0901)、桦甸病毒株(HD0901)、舒兰病毒株(SL0901)为试验材料,对猪圆环病毒Ⅱ型吉林株的致病力展开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蛟河病毒株(JH0901)、桦甸病毒株(HD0901)对于小鼠脾脏和肾脏的致病力都比较明显.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Ⅱ型 吉林株 亲嗜性 致病力
下载PDF
2017-2018年吉林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细环病毒的遗传变异分析
12
作者 刘东旭 李国江 +2 位作者 苗丽娟 沙万里 尹柏双 《中国兽药杂志》 2019年第7期8-17,共10页
为了解猪细环病毒(TTSuVs)在吉林部分规模化猪场的遗传变异情况,对2017-2018年来自吉林部分地区的10家规模化猪场的574份血清样品进行TTSuVs流行情况调查,并根据收集地点对20株TTSuVs进行ORF1全基因序列扩增及遗传变异性分析。结果显示... 为了解猪细环病毒(TTSuVs)在吉林部分规模化猪场的遗传变异情况,对2017-2018年来自吉林部分地区的10家规模化猪场的574份血清样品进行TTSuVs流行情况调查,并根据收集地点对20株TTSuVs进行ORF1全基因序列扩增及遗传变异性分析。结果显示:10家规模化猪场中,TTSuV1感染率为36.75%,TTSuV2感染率为63.2%,TTSuV1与TTSuV2混合感染率为30.3%。10株TTSuV1测序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5.7%~94.7%,氨基酸同源性为48.1%~88.2%;10株TTSuV2测序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7.5%~94.0%,氨基酸同源性为70.6%~87.4%。研究表明:吉林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流行的TTSuV1均属于TTSuV1-lb型,而TTSuV2流行情况较为复杂,各种亚型均有涉及且呈现遗传变异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SuVs 流行情况 ORF1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花生籽仁外观和营养品质特征及食用型花生育种利用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房元瑾 孙子淇 +6 位作者 苗利娟 齐飞艳 黄冰艳 郑峥 董文召 汤丰收 张新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5-886,共12页
花生籽仁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是评价食用花生品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对285个不同类型或来源的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籽仁外观和营养品质性状的检测和分析,旨在为食用型花生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按照植物学类型分析了各类型的8个外观性状和5... 花生籽仁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是评价食用花生品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对285个不同类型或来源的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籽仁外观和营养品质性状的检测和分析,旨在为食用型花生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按照植物学类型分析了各类型的8个外观性状和5个营养品质性状的分布。结果表明,我国花生种质资源包含丰富的外观性状变异类型,能够满足不同加工用途对原料的需求,但总体上高油酸、高蛋白和低脂肪资源类型偏少。借鉴美国等烤制花生仁和糖果花生的外观和营养品质特征及我国煮食和烤制花生的生产消费市场,提出了食用型品种选育亲本的策略和备选品种类型,烤制和糖果用途花生育种亲本选配应以普通型、中间型或珍珠豆型中粒农家品种或育成品种为骨干亲本,进一步改良高油酸、高蛋白和低脂肪等品质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花生 外观品质 营养品质
下载PDF
花生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登宇 郝西 +6 位作者 苗利娟 于海秋 王玉龙 张俊 董文召 黄冰艳 张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5-391,共7页
为探讨不同花生品种低温胁迫下的萌发差异成因,为花生耐低温种植及抗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耐低温品种豫花22号和中间耐性品种漯花16号以及低温敏感型品种泉花6号、鲁花11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萌发相关的生理指标。... 为探讨不同花生品种低温胁迫下的萌发差异成因,为花生耐低温种植及抗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耐低温品种豫花22号和中间耐性品种漯花16号以及低温敏感型品种泉花6号、鲁花11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萌发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与CK相比,低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各花生品种的露白率、发芽率、相对发芽率,不同抗性品种存在较大差异,耐低温花生品种下降幅度小于10%,而中间型和敏感型品种降幅为30%~100%。低温胁迫24 h后,敏感型品种电导率值显著高于耐低温型及中间型品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品种SOD、POD活性上升,CAT活性下降。2℃胁迫48 h,各品种可溶性糖(Ss)含量均高于CK,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低于CK。敏感型品种MDA含量大幅增加,耐低温型品种增加幅度较小;耐低温品种SOD活性高于中间型及敏感型品种,CAT活性较中间型及敏感型品种下降幅度更大。恢复期中,各品种MDA含量均低于CK,SP积累量均高于CK,耐低温型品种和中间型品种Ss积累量高于敏感型品种。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表现出相同的趋势,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抗冷性越强的花生品种其酶活性越高。各指标差异均较好地反映了不同花生品种的低温耐性差异。本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完善防御花生低温冷害的农艺措施和进行耐低温花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萌发期 低温胁迫 耐低温 生理生化参数
下载PDF
牛粪-贝壳粉蚯蚓反应器中堆制物表征及其对Cd^(2+)去除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峰 缪丽娟 +5 位作者 王依凡 张明月 应雨璀 张承业 张炜文 朱维琴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73-1079,共7页
土壤中镉(Cd)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以牛粪-贝壳蚯蚓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堆制物性状变化规律及Cd^(2+)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贝壳粉及其改性物添加下蚯蚓可以较好地适应生长环境并正常生长繁殖。蚯蚓处理可降低堆制物pH值、C/N比以及脂... 土壤中镉(Cd)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以牛粪-贝壳蚯蚓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堆制物性状变化规律及Cd^(2+)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贝壳粉及其改性物添加下蚯蚓可以较好地适应生长环境并正常生长繁殖。蚯蚓处理可降低堆制物pH值、C/N比以及脂类和多糖类物质含量,提高其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积、芳香类及醇或羧酸类有机物质含量、硅酸盐类和可溶性盐等无机组分含量。贝壳粉及其改性物添加均可提高堆制物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及比表面积;贝壳粉添加增加了其CaCO_(3)组分,而贝壳粉改性物添加则可增加其CaCO_(3)、CaO、Ca(OH)_(2)组分。吸附解吸试验表明,贝壳粉改性物添加下蚯蚓处理后堆制物对Cd^(2+)的去除效果相对更好,去除率可达59.9%。因此,于牛粪蚯蚓反应器中添加贝壳粉改性物以获取具有良好Cd^(2+)去除性能的堆制物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贝壳粉 堆制物 吸附 Cd^(2+)
下载PDF
猪细环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曲歌 苗丽娟 +3 位作者 王欣茹 谢晓薇 于丽敏 刘东旭 《吉林畜牧兽医》 2018年第8期9-11,共3页
新发现的指环病毒科包含了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细环病毒。其中在家猪和野猪中感染的细环病毒被称之为猪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es,TTSu V),该病毒是一种在猪群中普遍存在的单股环状DNA病毒。到目前为止,猪主要感染的是两种不... 新发现的指环病毒科包含了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细环病毒。其中在家猪和野猪中感染的细环病毒被称之为猪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es,TTSu V),该病毒是一种在猪群中普遍存在的单股环状DNA病毒。到目前为止,猪主要感染的是两种不同基因型的TTSu V。该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仔猪感染的病毒数可随着生长日龄的增加而增多。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对TTSu V的免疫学研究,但机体似乎不会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限制病毒血症,这使得该病毒受到更多的关注。细环病毒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忽视,甚至被认为是非致病病毒。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环病毒和猪圆环病毒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该病毒不仅影响一些疾病的发展,甚至还影响他们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环病毒 圆环病毒 混合感染
下载PDF
2016-2018年吉林省猪圆环病毒2型流行病学调查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苗丽娟 刘东旭 尹柏双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36,40,共5页
为了调查吉林省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流行情况,对2016-2018年采集的434份疑似PCV2感染病料或血清样品进行PCR检测,并对其中分离的2株PCV2(2017/2018)进行全基因组的扩增、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PCR检测结果显示,PCV2的阳性率为38.5%。... 为了调查吉林省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流行情况,对2016-2018年采集的434份疑似PCV2感染病料或血清样品进行PCR检测,并对其中分离的2株PCV2(2017/2018)进行全基因组的扩增、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PCR检测结果显示,PCV2的阳性率为38.5%。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CV2-2017和PCV2-2018全基因组长度为1767 bp。全基因同源性分析显示,PCV2-2017与法国株AF055394同源性最高,可达99.8%,与PCV2-2018同源性最低,为80.1%;PCV2-2018与法国株AY322001同源性最高达99.8%,与上海株GU124593同源性最低,为77.2%。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与国内外参考毒株比较,PCV2-2017和PCV2-2018处于2个不同的分支中,其中1个分支中PCV2-2018与国内GU370064、AY691169、AY969004、DQ180393及国外AY322001、AB426905毒株亲缘关系较近;PCV2-2017与HM102350、JQ809464、GU124593、AF055394、AF055391、GU325757、JX512856组成第2个分支,与法国株AF055394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PCV-2b亚型,与JQ809464、HM102350、GU124593亲缘关系也较近。本试验将为后续PCV2的诊断防控及病毒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流行 全基因组序列 遗传进化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allohexaploid resistant to web blotch in peanut 被引量:2
18
作者 WANG Si-yu LI Li-na +12 位作者 FU Liu-yang LIU Hua QIN Li CUI Cai-hong miao li-juan ZHANG Zhong-xin GAO Wei DONG Wen-zhao HUANG Bing-yan ZHENG Zheng TANG Feng-shou ZHANG Xin-you DU P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55-64,共10页
Peanut diseases seriously threaten peanut production, creating disease-resistant materials via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In this study, the embryo of an interspecific F... Peanut diseases seriously threaten peanut production, creating disease-resistant materials via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In this study, the embryo of an interspecific F1 hybrid was obtained by crossing the Silihong(Slh) cultivar with Arachis duranensis(ZW55), a diploid wild species. Seedlings were generated by embryo rescue and tissue culture. A true interspecific hybrid was then confirmed by cytological methods and molecular markers. After treating seedlings with colchicine during in vitro multiplication, the established interspecific F1 hybrid produced seeds which were named as Am1210. With oligonucleotid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Oligo FISH), molecular marker evaluations, morphological and web blotch resistance characterization, we found that: 1) Am1210 was an allohexaploid between Slh and ZW55;2) the traits of spreading lateral branches, single-seeded or double-seeded pods and red seed coats were observed to be dominant compared to the erect type, multiple-seeded pods and brown seed coats;3) the web blotch resistance of Am1210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that of Slh, indic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web blotch resistance from the wild parent A. duranensis. In addition, 69 dominant and co-dominant molecular markers were developed which could be both used to verify the hybrid in this study and to identify translocation or introgression lines with A. duranensis chromosome fragments in future studies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NUT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llohexaploid Oligo FISH molecular marker web blotch
下载PDF
1985-2014年南京江北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归因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译萱 缪丽娟 +4 位作者 姜文浩 吴海玲 吴靖芸 敖文瀚 鄢玲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6期57-62,共6页
南京江北新区是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以研究南京江北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为目标,结合1985、1995、2004、2014年4期遥感影像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运用ENVI非监督分类解译手段和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 南京江北新区是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以研究南京江北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为目标,结合1985、1995、2004、2014年4期遥感影像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运用ENVI非监督分类解译手段和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江北新区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转移数据。系统总结了江北新区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对影响江北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因子进行了初步探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4年,江北新区土地利用主要变化是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和耕地面积大幅度下降(二者增减面积几乎相等),建设用地与耕地是被转化最为明显的用地类型。林地及未利用地面积小幅度增加,水域、草地面积小幅度减少。不同的时间段,土地利用变化也表现出不同的规律(1985—1995年,以草地增加为主要特征;1995—2004年,耕地面积与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建设用地较大幅度增长;2004—2014年,林地增加但其余用地类型变化相应减缓)。南京江北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可以归结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卫星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 影响因子 江北新区 南京
下载PDF
蚓粪基复合阻控剂施用下土壤-蔬菜体系中Cd的迁移转化特征研究
20
作者 李珍珍 沈旭阳 +4 位作者 王依凡 黄玲灵 王峰 缪丽娟 朱维琴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4期82-85,共4页
为探寻蚓粪及贻贝壳新型资源化利用途径,并有效防控农田重金属污染,以蚓粪(V)为基体材料,复配贻贝壳粉(S)与贻贝壳改性物(SC)后制成蚓粪基复合阻控剂,并将其施用于种植苋菜的Cd污染土壤,研究蚓粪及其复合阻控剂对苋菜生长、Cd含量、土壤... 为探寻蚓粪及贻贝壳新型资源化利用途径,并有效防控农田重金属污染,以蚓粪(V)为基体材料,复配贻贝壳粉(S)与贻贝壳改性物(SC)后制成蚓粪基复合阻控剂,并将其施用于种植苋菜的Cd污染土壤,研究蚓粪及其复合阻控剂对苋菜生长、Cd含量、土壤中Cd有效性变化及土壤中Cd形态分级的影响。结果表明,蚓粪及其复合阻控剂施用均可促进苋菜生长并降低其可食部位及根系Cd含量,且蚓粪基复合阻控剂施用处理效果优于纯蚓粪;蚓粪及其复合阻控剂施用可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系数,且10%添加水平下蚓粪基复合阻控剂处理效果较好;但蚓粪及其复合阻控剂施用下Cd形态差异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粪 贻贝壳 CD 阻控效应 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