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蕲艾“五改两促”新型种植模式研究
1
作者 刘大会 陈昌婕 +5 位作者 蒋静怡 陈盛秋 马琳 苗玉焕 马毅平 鲍江峰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0期1926-1931,共6页
目的:总结归纳蕲春县蕲艾新型种植模式及其技术要点。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课题组在蕲艾种植方面的相关研究总结,对蕲春县蕲艾传统种植方式进行改进和修正,并采用新的种植模式在蕲春县进行示范推广,探讨该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总结出... 目的:总结归纳蕲春县蕲艾新型种植模式及其技术要点。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课题组在蕲艾种植方面的相关研究总结,对蕲春县蕲艾传统种植方式进行改进和修正,并采用新的种植模式在蕲春县进行示范推广,探讨该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总结出蕲春县蕲艾“五改两促”的新型种植模式,其核心技术包括改春种为秋(冬)种、改栽苗为植根(根状茎)、改宽畦为窄垄、改化肥为配施、改单茬为多茬、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促进综合开发利用。结论: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蕲艾传统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蕲艾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为蕲艾规模化种植和经济效益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种植模式 “五改两促”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基于蕲艾产量和品质的氮肥适宜施用量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琳 陈昌婕 +2 位作者 苗玉焕 郭兰萍 刘大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65-1674,共10页
【目的】中草药栽培不仅需要高产,更需要优良的品质。施用氮肥是提高中草药产量的重要措施,探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对蕲艾(Artemisia argyi)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蕲艾规范化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湖北蕲春蕲艾试验基地... 【目的】中草药栽培不仅需要高产,更需要优良的品质。施用氮肥是提高中草药产量的重要措施,探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对蕲艾(Artemisia argyi)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蕲艾规范化施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湖北蕲春蕲艾试验基地进行,供试田块2018年为新艾田,2019年为老艾田。在施用P_(2)O_(5)120 kg/hm^(2)、K_(2)O 12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0、60、120、180、240 kg/hm^(2)5个施氮处理。在蕲艾收获时,调查农艺性状和叶片产量,分析叶片矿质元素积累量、品质,并计算氮肥利用效率。【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蕲艾出苗数和叶片产量先增加后降低,2018、2019年当氮肥施用量分别为168和172 kg/hm^(2)时,蕲艾叶片产量最高可达7030和6200 kg/hm^(2);艾叶中氮和铜元素含量持续上升,钾和镁元素含量分别在氮肥施用量为60和120 kg/hm^(2)时最高;磷含量在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时最高。蕲艾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2018、2019年当氮肥施用量分别为147和142 kg/hm^(2)时,蕲艾绒产量最高可达1743和1426 kg/hm^(2);总挥发油及其组分β-丁香烯和石竹素含量持续增加,桉油精、α-侧柏酮、樟脑、龙脑和α-石竹烯含量在氮肥施用量为180 kg/hm^(2)时最高;酚酸和黄酮类成分含量在氮肥施用量为60~120 kg/hm^(2)时较高。另外,氮肥偏生产力、艾叶氮肥吸收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随氮施用量增加呈降低趋势。【结论】新艾田和老艾田上蕲艾的产量和质量对氮肥施用量的响应一致。蕲艾以叶片产量为目标,建议氮肥用量为170(168~172)kg/hm^(2);以艾绒产量为目标,建议氮肥用量为144(141~147)kg/hm^(2);以提取挥发油及其组分为目标,建议氮肥用量在180 kg/hm^(2)左右;以提取酚酸和黄酮类成分为目标,建议氮肥用量为60~1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施氮量 产量 艾绒 挥发油 黄酮 氮肥效率
下载PDF
磷肥施用量对蕲艾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昌婕 马琳 +3 位作者 苗玉焕 方艳 郭兰萍 刘大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0-1431,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蕲艾(Artemisia argyi)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实现蕲艾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施磷依据。【方法】蕲艾田间试验在湖北蕲春基地进行,供试材料2018年为新植蕲艾,2019年为二年生蕲艾。在施用氮肥(N)120 kg/hm^(2...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蕲艾(Artemisia argyi)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实现蕲艾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施磷依据。【方法】蕲艾田间试验在湖北蕲春基地进行,供试材料2018年为新植蕲艾,2019年为二年生蕲艾。在施用氮肥(N)120 kg/hm^(2)、钾肥(K2O)120 kg/hm^(2)基础上,设置5个磷肥(P_(2)O_(5))用量:0、60、120、180、240 kg/hm^(2),依次表示为P_(0)、P_(60)、P_(120)、P_(180)、P_(240)处理。调查蕲艾农艺性状、叶片产量,分析艾叶中矿质元素积累量、出绒率、总挥发油及挥发性成分含量、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结果】施用磷肥显著增加了蕲艾叶片产量,但2018年的4个施磷处理的艾叶产量没有显著差异,2019年的P_(60)处理显著低于P_(120)、P_(180)、P_(240)处理,P_(120)、P_(180)、P_(240)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采用曲线拟合计算,2018和2019年蕲艾叶片产量达到最高的磷肥施用量分别为166.5和157.7 kg/hm^(2)。施磷提高了艾叶对N、P、Ca的吸收,降低了对Cu的吸收,对艾叶Mg和Zn元素含量无明显影响。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磷肥叶片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磷肥偏生产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新植艾叶和两年生艾叶出绒率最高的处理分别为P_(180)和P_(120),分别比P_(0)提高了21.0%和12.3%,经曲线拟合计算,最大出绒率对应的磷肥施用量分别为140.2和165.0 kg/hm^(2)。施入磷肥能显著提高蕲艾叶片中总挥发油、桉油精、8种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但α-侧柏酮和樟脑含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对艾叶出绒率、总挥发油及4种挥发性成分含量、8种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等14个艾叶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新生艾叶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8.9%,二年生艾叶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2.6%。对艾叶综合品质得分进行排名,由高到低的顺序2018年为P_(120)>P_(180)>P_(240)>P_(60)>P_(0),2019年为P_(180)>P_(120)>P_(240)>P_(60)>P_(0)。【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磷肥可显著影响蕲艾的生长、叶片产量和品质,适宜的磷肥用量可显著提高蕲艾叶片的出绒率以及艾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比例。磷肥施用量分别为P_(2)O_(5)180、120 kg/hm^(2)时新植蕲艾和2年生蕲艾叶的出绒率最高,综合品质得分排名靠前,且磷肥叶片利用率和磷肥农学效率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磷肥 产量 品质 磷肥效率
下载PDF
不同艾叶资源的出绒率及其有效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昌婕 张智慧 +3 位作者 苗玉焕 万利淼 王家金 刘大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85-1791,共7页
【目的】对从不同产地引种至湖北蕲春种植的艾叶资源品质及特点进行研究,为选择适宜艾叶资源推广种植和艾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将湖北蕲春及其周边4个地区采集的10种艾叶资源的种苗引种到湖北蕲春蕲艾种植基地进行种植,在采收... 【目的】对从不同产地引种至湖北蕲春种植的艾叶资源品质及特点进行研究,为选择适宜艾叶资源推广种植和艾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将湖北蕲春及其周边4个地区采集的10种艾叶资源的种苗引种到湖北蕲春蕲艾种植基地进行种植,在采收期对各资源出绒率、总挥发油含量、黄酮及酚酸类成分含量、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艾叶资源在出绒率、总挥发油含量、黄酮及酚酸类成分含量、矿质元素含量上差异明显。蕲春艾的总挥发油和黄酮及酚酸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南阳艾和襄阳艾的出绒率及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同样来源于蕲春的6种蕲艾差异较大,出绒率是雨湖艾、漕河艾、蕲州香艾较高,挥发油含量最高为蕲州香艾,黄酮及酚酸类成分含量最高为洪咀七尖艾的。【结论】来源于蕲春及其周边4个产区的艾叶资源内在品质差异较大,应根据不同来源艾叶的品质特性结合市场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绒率 挥发油 黄酮 矿质元素
下载PDF
艾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4
5
作者 朱芸芸 郭璐娟 +4 位作者 陈乐 徐雷 苗玉焕 杜鸿志 刘大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6期1358-1365,共8页
艾叶为我国传统中药,素有“医草”美誉,目前常用于治疗妇科、胃肠道、皮肤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艾叶在食品、药品、日化等领域开发利用度持续增加,彰显了其开发利用价值。从灸材、传统方剂、中成药... 艾叶为我国传统中药,素有“医草”美誉,目前常用于治疗妇科、胃肠道、皮肤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艾叶在食品、药品、日化等领域开发利用度持续增加,彰显了其开发利用价值。从灸材、传统方剂、中成药及兽药的使用等方面综述艾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艾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医药领域 艾灸 方剂 兽药 应用概况
下载PDF
中国半夏主产地软腐病致病菌分离、鉴定及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佳伟 罗鸣 +4 位作者 徐荣 王明星 马聪吉 苗玉焕 刘大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50-1961,共12页
【目的】明确中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强弱,为半夏生产和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全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检测以及生物学... 【目的】明确中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强弱,为半夏生产和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柯赫氏法则对全国半夏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检测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通过离体叶片和离体块茎回接对分离鉴定得到的3种软腐病优势病原菌进行致病力比较分析,采用抑菌圈法对3种软腐病优势致病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中国半夏软腐病主要由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carotovorum,P.aroidearum)以及狄克氏菌属(Dickeya)的D.fangzhongdai引起,其中P.carotovorum和P.aroidearum分布较广,在全国4个半夏主产区中均可检测到,而D.fangzhongdai仅存在于湖北天门半夏产区。菌株致病力强弱为P.carotovorum>D.fangzhongdai>P.aroidearum,且P.carotovorum、D.fangzhongdai和P.aroidearum更容易从半夏叶片背面进行侵染。在不同条件下培养3种软腐病菌株,结果表明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为8.0。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2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中化学杀菌剂噻霉酮、二氯异氰尿酸钠和植物源杀菌剂乙蒜素对3种半夏软腐病优势致病菌株有显著抑制效果,EC_(50)值均小于50μg/mL。【结论】半夏软腐病主要致病菌有P.carotovorum、P.aroidearum和D.fangzhongdai,且P.carotovorum菌株致病力最强,噻霉酮、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乙蒜素对3种半夏软腐病有显著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软腐病 病害调查 病原鉴定 致病力比较 药剂筛选
下载PDF
蕲艾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明辉 夏振洲 +6 位作者 陈盛虎 陈昌婕 苗玉焕 张继新 余仲武 郭双喜 刘大会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9期105-108,共4页
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 var. argyi cv. Qiai)是闻名全国的中药材,湖北省道地药材,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蕲春县种植面积达1.56万hm^(2)。文章进行了蕲艾本草考证,从道地性、品牌优势、生态种植模式、加工业、预防新型冠状... 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 var. argyi cv. Qiai)是闻名全国的中药材,湖北省道地药材,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蕲春县种植面积达1.56万hm^(2)。文章进行了蕲艾本草考证,从道地性、品牌优势、生态种植模式、加工业、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几个方面总结了蕲艾产业现状,分析了蕲艾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var.argyi cv.Qiai) 发展现状 对策
下载PDF
药用菊花常见病害及其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巧环 苗玉焕 +4 位作者 李金鑫 杨雅雯 陈蔚林 郭兰萍 刘大会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2期413-420,共8页
菊花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在药品、食品等方面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人工集约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菊花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严重威胁到菊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中,菊花枯萎病是最主要的病害,其次为菊花根腐病... 菊花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之一,在药品、食品等方面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增加,人工集约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菊花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严重威胁到菊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中,菊花枯萎病是最主要的病害,其次为菊花根腐病,叶部病害以黑斑病最为严重。根据目前药用菊花病害研究进展,对菊花栽培中其常出现的根部病害(枯萎病、根腐病、白绢病)、叶部病害(黑斑病、霜霉病、叶枯病、炭疽病、病毒病)的病原物、危害特征、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药用菊花的田间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菊花 病原 发病规律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艾AP2/ERF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岳雪雪 肖闯 +7 位作者 张倩雯 彭赛男 陈昌婕 周佳 李金鑫 李宇琨 苗玉焕 刘大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4-2647,共14页
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为我国传统中药,以叶入药,主要含黄酮类、酚酸、挥发油等多种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AP2/ERF转录因子在植物中数量较多,主要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响应及次生代谢物合成调控,但艾AP2/ERF基因... 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为我国传统中药,以叶入药,主要含黄酮类、酚酸、挥发油等多种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AP2/ERF转录因子在植物中数量较多,主要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响应及次生代谢物合成调控,但艾AP2/ERF基因家族的研究及其功能鲜有报道。本研究系统鉴定了艾AP2/ERF基因家族,分析其系统进化树、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和启动子作用元件、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模式及不同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艾基因组中共含有204个AP2/ERF转录因子,其编码的蛋白质由88~483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52.94kDa,理论等电点为4.62~9.88。亚细胞预测显示,绝大部分AP2/ERF位于细胞核、细胞质而少部分位于细胞膜和叶绿体。根据拟南芥AP2/ERF家族分类,艾AP2/ERF蛋白分为Soloist、AP2、ERF(B3、B4、B5、B6)及DREB(A1、A2、A4、A5、A6)四个亚家族,其中DREB家族所占比例最大,同一亚家族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AP2/ERF启动子上具有大量响应光和非生物胁迫的元件。表达模式分析显示,AP2/ERF家族大部分基因主要在根和茎中优势表达,其中19个在叶片中优势表达,77个会受到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其中既在叶片中优势表达又受到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的基因有16个,这些AP2/ERF基因可能是艾叶中有效成分合成的关键调控基因。该研究为艾AP2/ERF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及其在艾叶活性成分合成中的积累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成分 AP2/ERF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表达模式
原文传递
艾DUS测试指南的研制
10
作者 陈昌婕 苗玉焕 +2 位作者 万修福 郭兰萍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835-5842,共8页
艾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叶片入药。艾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种质不清、品种混杂等问题,亟须进行新品种保护工作。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DUS测试)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础,研制DUS测试指南是开展DUS测试的技术依据。... 艾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叶片入药。艾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种质不清、品种混杂等问题,亟须进行新品种保护工作。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DUS测试)是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础,研制DUS测试指南是开展DUS测试的技术依据。为了研制艾的DUS测试指南,该实验以100份艾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艾的6个生育期对其农艺性状和药材品质性状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并对性状进行了分级和描述,共确定了53个测试性状,其中包括19个必测性状;涉及4个植株性状、2个根状茎性状、5个茎秆性状、3个分枝性状、29个叶片性状、3个花部性状、5个药材品质性状和2个其他性状;有16个质量性状、22个数量性状和15个假质量性状。从53个性状中确定了“出苗期”“植株-株型”“分枝-一级分枝部位”“茎-颜色”“中部叶-叶裂数”“现蕾期”“植株-高度”等7个分组性状;通过查找标准性状,最终确定了16个标准品种。该指南的研制对艾新品种的审查和保护、保障育种者权利、促进艾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S 测试指南 植物新品种保护
原文传递
艾种质资源挥发性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昌婕 罗丹丹 +4 位作者 苗玉焕 康利平 郭兰萍 刘大会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814-3823,共10页
挥发油是艾叶中主要的药效成分,也是评价艾叶品质的重要指标。该研究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份艾种质资源,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的总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艾叶挥发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艾种质叶片中总... 挥发油是艾叶中主要的药效成分,也是评价艾叶品质的重要指标。该研究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份艾种质资源,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的总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艾叶挥发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艾种质叶片中总挥发油为0.53%2.55%,平均质量分数1.43%;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利用这39种成分的含量差异可以将100份种质分为4类,第Ⅰ、Ⅱ、Ⅲ、Ⅳ类群分别有9、2、66、23份种质,其中第Ⅲ类群的挥发性药用成分种类和含量较高;从各种质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共有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其简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454%,第1、3、5主成分主要反映挥发油药理活性的信息,第2、4主成分主要反映挥发油香味的信息。该研究对艾种质资源叶片挥发油的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为艾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同时为艾叶挥发油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挥发油 GC-MS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密度、叶位与叶龄对蕲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马琳 陈昌婕 +5 位作者 康利平 苗玉焕 方艳 郭兰萍 刘大会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31-4040,共10页
为指导蕲艾规范化种植和科学采收,该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叶位和叶龄对蕲艾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稀植能促进蕲艾植株茎粗增加,叶间距紧凑,叶片增大,枯叶率降低,有效叶片数增加;密植可以显著提高蕲艾亩产量和叶片出绒率,但... 为指导蕲艾规范化种植和科学采收,该文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叶位和叶龄对蕲艾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稀植能促进蕲艾植株茎粗增加,叶间距紧凑,叶片增大,枯叶率降低,有效叶片数增加;密植可以显著提高蕲艾亩产量和叶片出绒率,但会降低单株产量和有效叶片数。不同产地蕲艾,均是随着植株叶位的降低和叶龄的增大,蕲艾叶片大小和百叶重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叶片下表皮的非腺毛密度和叶片出绒率逐渐减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蕲艾叶片桉油精、樟脑、α-侧柏酮和棕矢车菊素含量逐步降低,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含量逐渐增加,而龙脑、乙酸龙脑酯和异泽兰黄素的含量是先增加后大幅降低的趋势。随着植株叶位的降低和叶龄的增大,蕲艾挥发油、酚酸和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逐渐减少;PCA分析可将蕲艾植株叶片质量特征分为中、上部10~30 d叶龄和中、下部40~50 d以上叶龄2个部分。综合以上因素,生产上蕲艾根茎种植密度以28000株/亩左右(株行距为10 cm×20 cm,1亩≈667 m^2)为适宜,田间有效株树以14.28万株/亩左右为适宜;蕲艾采收上建议分为农历"三月三日"和"五月五日"进行分期2批次采收;如是采用五月一次性采收方式,则宜将蕲艾分成中、上部叶和中、下部叶2个部位采收加工,以此实现艾叶的优质优价,提高蕲艾种植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种植密度 叶位 叶龄 产量 品质 出绒率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时期和垄作模式对蕲艾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昌婕 马琳 +5 位作者 康利平 苗玉焕 陈中文 郭兰萍 刘大会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41-4050,共10页
该研究针对蕲艾种植时期不明确,传统平作种植模式下植株中、下部枯叶严重,田间产、质量低下等问题,研究了不同种植时期和垄作模式对蕲艾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前秋冬季种植有利于蕲艾的生长发育;垄作模式中垄向对蕲艾生... 该研究针对蕲艾种植时期不明确,传统平作种植模式下植株中、下部枯叶严重,田间产、质量低下等问题,研究了不同种植时期和垄作模式对蕲艾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前秋冬季种植有利于蕲艾的生长发育;垄作模式中垄向对蕲艾生长影响较小,与传统宽垄种植模式(垄宽160 cm)相比,采用80,60,40 cm垄宽种植的蕲艾单位面积密度、有效株数、枯叶率下降,单株有效叶片数、侧枝数和单株总产上升,但蕲艾田间总产量降低。蕲艾叶片出绒率随种植时期推后和种植垄宽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秋冬季种植和采用80 cm垄宽的垄作方式时,蕲艾叶片中总挥发油、桉油精、樟脑、龙脑含量高;蕲艾艾叶总黄酮及山柰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的含量则是随着种植时期后移和种植垄宽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湖北蕲艾分布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条件下,为获得高质稳产,蕲艾宜在秋冬季采用垄幅宽度60~80 cm的双行垄作生态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 种植时期 垄作模式 生长发育 出绒率 品质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大别山区3种鸢尾科药材白绢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雨 杨雅雯 +4 位作者 苗玉焕 陈巧环 王铁霖 刘大会 黄必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0-297,共8页
为明确大别山区射干、鸢尾、蝴蝶花3种鸢尾科药材白绢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该文根据柯赫法则对鸢尾科白绢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此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化学杀菌剂、3种植... 为明确大别山区射干、鸢尾、蝴蝶花3种鸢尾科药材白绢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该文根据柯赫法则对鸢尾科白绢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此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化学杀菌剂、3种植物源杀菌剂和5种微生物菌剂对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射干、鸢尾、蝴蝶花感病植株分离得到的SG-Q,YW-Q,HDH-Q菌株通过形态鉴定,18S rDNA,rDNA-ITS以及TEF序列分子鉴定均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通过田间调查及回接实验表明3种鸢尾科药材白绢病田间发病率是射干>蝴蝶花>鸢尾,菌株致病力强弱则是SG-Q>YW-Q>HDH-Q。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白绢病菌菌株SG-Q适宜在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5。9种化学杀菌剂中29%石硫合剂和10%氟硅唑对病原菌SG-Q菌丝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3种植物源杀菌剂1%蛇床子素、20%丁子香酚、0.5%小檗碱均对SG-Q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可使该菌菌丝形态发生变化;5种微生物菌剂中哈茨木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SG-Q菌丝生长具有较好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鸢尾 蝴蝶花 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药剂筛选
原文传递
不同叶绒比艾绒氮含量比较及其在艾绒等级鉴定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彭政 杨雅雯 +5 位作者 徐扬 康利平 李金鑫 苗玉焕 郭兰萍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051-4056,共6页
该研究收集湖北蕲春和湖北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不同产地的艾叶,并购买蕲春药材市场市售艾绒,用相同的方法将不同产地艾叶制备成不同叶绒比等级的艾绒,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艾绒的氮含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建模。结果显示,艾绒叶绒比等级... 该研究收集湖北蕲春和湖北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不同产地的艾叶,并购买蕲春药材市场市售艾绒,用相同的方法将不同产地艾叶制备成不同叶绒比等级的艾绒,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艾绒的氮含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建模。结果显示,艾绒叶绒比等级与氮含量存在反比的关系,对艾绒叶绒比等级和氮含量关系进行建模,建立6种函数模型,对函数模型以准确率=100%-RD,RD=(|预测值-真实值|/真实值)进行分析,择优选择三次函数模型和指数函数模型为最优模型,关系式为Y等级=-4.26 N3+26.09 N2-61.09 N+55.84和Y等级=63.68×10^-1.374N,R^2为0.9765,0.9696。通过实验室制备的艾绒对三次函数模型和指数函数模型进行验证,2个函数模型的准确率都达到95%以上,市售艾绒的准确率为85.44%,说明该模型可适用于艾绒叶绒比等级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绒 叶绒比 等级鉴定 函数模型 准确率
原文传递
宽叶山蒿与艾不同部位叶片腺毛和非腺毛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罗丹丹 彭华胜 +3 位作者 康利平 苗玉焕 刘大会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319-3329,共11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宽叶山蒿与北艾、海艾、蕲艾和祁艾的叶表皮腺毛和非腺毛形态、大小进行观察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宽叶山蒿与四大艾各部位表皮毛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化学成分差异密切相关。中部叶非腺毛长度和腺毛面积...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宽叶山蒿与北艾、海艾、蕲艾和祁艾的叶表皮腺毛和非腺毛形态、大小进行观察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宽叶山蒿与四大艾各部位表皮毛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化学成分差异密切相关。中部叶非腺毛长度和腺毛面积大小最稳定;腺毛密度可区分宽叶山蒿与艾叶;非腺毛密度和卷曲度可以进一步区分四大艾,宽叶山蒿非腺毛密度最高。四大艾上部叶下表面非腺毛以蕲艾最厚;祁艾中部叶上表面T形非腺毛柄长者易倒伏,顶端细长者呈波浪状分布;海艾非腺毛卷曲度最高。统计学结果表明,海艾下部叶上、下表面的腺毛面积大小和下表面腺毛密度均较其他品种各部位更高;宽叶山蒿上部叶下表面非腺毛密度最高;蕲艾上部叶上表面腺毛密度、非腺毛密度最大。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黄酮类成分与表皮毛大小及密度密切相关。蕲艾、北艾黄酮类显色程度和显色面积均最佳,宽叶山蒿中黄酮类显色最弱。该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艾叶不同叶位叶片表皮毛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为艾叶资源品种及近缘种显微鉴定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结构与成分及功能关系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超微结构 腺毛 非腺毛
原文传递
不同艾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昌婕 苗玉焕 +3 位作者 方艳 郭兰萍 曾原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0-888,共9页
为明确不同艾种质资源矿质元素的含量特性及其与艾叶品质指标的关系,该研究以100份艾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艾叶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铝(Al)、锰(Mn)、铁(Fe)、铜(Cu)、锌(Zn)10种矿质元素含量,并运用相关性分... 为明确不同艾种质资源矿质元素的含量特性及其与艾叶品质指标的关系,该研究以100份艾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艾叶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铝(Al)、锰(Mn)、铁(Fe)、铜(Cu)、锌(Zn)10种矿质元素含量,并运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其与品质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艾叶中10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2.23%~64.3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7~3.09,其中N、P、Zn元素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显示,10种矿质元素中N、P、K元素呈较强正相关,除Mg与Al元素呈负相关外,Ca、Mg、Al、Mn、Fe、Cu、Zn元素间均呈明显正相关;矿质元素与艾叶品质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有17对性状存在显著相关。通径分析表明,P、K、Ca、Mn元素对艾叶产量影响较大,P、K、Mg元素对艾叶出绒率影响较大,N、P、K元素对总挥发油含量影响较大,P、K元素对桉油精含量影响较大,P、K、Ca元素对异泽兰黄素含量影响较大。100份种质可以分为3类,其中第Ⅰ类群对P、K、Mg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且矿质元素的综合性状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第Ⅱ类群对Ca、Mn、Fe、Zn元素富集能力较强,第Ⅲ类群对N、Al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该研究可为艾的资源评价、品种选育提供新的思路,为肥料的施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矿质元素 通径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乌头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杀菌剂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佳 王铁霖 +1 位作者 苗玉焕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5-1221,共7页
贵州省赫章县乌头黑斑病常于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暴发,发病率高达50%~70%,对该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明确乌头黑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发病规律,该研究依据科赫法则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同时... 贵州省赫章县乌头黑斑病常于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暴发,发病率高达50%~70%,对该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明确乌头黑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发病规律,该研究依据科赫法则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同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致病菌对4种微生物源杀菌剂、4种植物源杀菌剂、5种化学杀菌剂的敏感性,筛选出合适的防控药剂。结果表明,引起乌头黑斑病的病原菌为交替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菌落形态、显微特征与交替链格孢菌A.alternata基本一致;且rDNA-ITS、LSU、18S、TEF基因序列与交替链格孢菌A.alternata的同源性达99.55%~100%。致病菌交替链格孢菌A.alternata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pH为8,最适生长光照条件为24 h暗培养。杀菌剂筛选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该病原菌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当质量浓度为1 mg·L^(-1)时对交替链格孢菌A.alternata的抑制率即可达90%以上;此外,苯醚甲环唑、喹啉铜也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室内筛选条件下的EC;分别为2.92、9.02 mg·L^(-1)。该研究结果为乌头黑斑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黑斑病 交替链格孢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原文传递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蕲春蕲艾种植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琳 王梓欣 +4 位作者 蒋靖怡 苗玉焕 赵婷婷 郭兰萍 刘大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3738-3748,共11页
为探究蕲春县蕲艾主要产区土壤肥力状况,在综合分析蕲春县蕲艾主要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基础上,选取12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结合各土壤肥力指标的Norm值以及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建立最小数据集(MDS);绘制雷达图直观反映单项指标的肥... 为探究蕲春县蕲艾主要产区土壤肥力状况,在综合分析蕲春县蕲艾主要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基础上,选取12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结合各土壤肥力指标的Norm值以及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建立最小数据集(MDS);绘制雷达图直观反映单项指标的肥力水平及采样区综合水平;利用综合指数模型分别计算总数据集(TDS)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SFQI),并对两者进行线性分析。结果表明:组成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的指标为pH、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镁;雷达图反映14个种植区土壤的有机质肥力差异最大,碱解氮肥力差异最小,速效磷和有效铁整体含量较高,碱解氮整体含量最低;以Norm值计算各指标权重值得到的MDS-SFQI更敏感,且与TDS-SFQI的相关性更强,可以较好代表TDS;SFQI-MDS变幅为0.298~0.784,均值为0.565,变异系数为18.38%;SFQI-MDS均值最高的为漕河镇;SFQI-MDS值的聚类结果显示土壤肥力可分为4个等级:Ⅰ级(SFQI≥0.699)为优,占11.24%,主要分布在青石镇、八里湖和张榜镇;Ⅱ级(0.571≤SFQI≤0.680)为良,占43.82%,主要分布在漕河镇、横车镇和彭思镇;Ⅲ级(0.466≤SFQI≤0.557)为一般,占32.58%,主要分布在赤东镇和株林镇;Ⅳ级(SFQI≤0.42)为差,占12.36%,主要分布在管窑镇。建议蕲春县蕲艾在种植时应增施氮肥与钾肥、适量增加镁肥和钙肥施用量,同时配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春 蕲艾 最小数据集 主成分分析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宽叶山蒿与艾饮片及其叶绒的特异性PCR鉴别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亚臣 李双鸽 +5 位作者 李慧 刘义梅 赵婷婷 苗玉焕 刘大会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730-3735,共6页
宽叶山蒿为艾的近源种,两者饮片或叶绒混在一起很难鉴别。该研究旨在从分子层面建立一种快速鉴别宽叶山蒿与艾的方法。根据宽叶山蒿与艾的ITS2基因测序结果,使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得到在ITS2基因202位存在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 宽叶山蒿为艾的近源种,两者饮片或叶绒混在一起很难鉴别。该研究旨在从分子层面建立一种快速鉴别宽叶山蒿与艾的方法。根据宽叶山蒿与艾的ITS2基因测序结果,使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得到在ITS2基因202位存在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依据此SNP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特异性PCR方法,以此方法进行混样检测验证可行性与稳定性。在特异性PCR条件下,使用特异性引物JNC-F与通用引物ITS3R,艾可以扩增出1条218 bp的特异条带,而宽叶山蒿不能扩增;使用特异性引物KY-F与通用引物ITS3R,宽叶山蒿可以扩增出218 bp特异条带,而艾不能扩增。建立的方法同时可以用于检测饮片及加工品叶绒,使用JNC-F/ITS3R体系可以检测宽叶山蒿中是否混有艾,艾饮片及叶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3%;使用KY-F/ITS3R体系可以检测艾中是否混有宽叶山蒿,宽叶山蒿饮片及叶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5%。模板检出限考察中2个体系对模板的检出限均为5 ng。构建方法可为两者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准确检测和判定市场上2种药材是否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山蒿 叶绒 ITS2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