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脓性链球菌致急性感染性暴发性紫癜合并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的救治实践
1
作者 何宗钊 孙斌 +2 位作者 马四清 郭利涛 王皓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观察化脓性链球菌(GAS)致急性感染性暴发性紫癜(AIPF)并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指标变化及救治过程,为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6月17日救治的1例GAS致AIPF合并... 目的观察化脓性链球菌(GAS)致急性感染性暴发性紫癜(AIPF)并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指标变化及救治过程,为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6月17日救治的1例GAS致AIPF合并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表现、体征、检查指标及救治过程;结合既往文献报告的相关内容,探讨该类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和救治措施,并观察患者预后。结果患者男性,80岁,既往体健,1年前接受膝关节手术,2021年6月17日因“左侧面部疼痛肿胀伴张口困难2d”入院。入院后完善实验室血常规、血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查,头颅CT示左侧咬肌肿胀,面颊部皮下渗出,左侧咽旁间隙显示不清,咽鼓管开口显示欠佳,咽喉部狭窄;彩色超声示左侧颌面部及眼脸软组织肿胀,间隙内水肿。入院6+h,患者右侧面、颈、肩及胸上部逐渐出现紫斑、血疤和坏死,伴触痛、高热,以颜面部为主;心率波动在150次/min左右,血压108/71mmHg(1mmHg~0.133kPa,间羟胺6.67μg·kg^(-1)·min^(-1)维持血压),诊断为脓毒性休克,转至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治疗。在及时有效综合监测下给予维持呼吸循环稳定为基础的积极救治,经血浆输注,早期创面处理,合理及时抗感染及炎症因子清除,器官功能保护和支持治疗,最终患者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GAS急性感染起病急且危重,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救治难度极大;但及时有效的精细化综合监测、评估及治疗仍能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链球菌 急性感染 暴发性紫癜 脓毒症 救治
下载PDF
Studies on monitoring hemodynamics and oxygen dynamics of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secondary to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被引量:4
2
作者 ma siqing Wu Tianyi +2 位作者 Cheng Qiang Li Pei Bian Huiping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3年第2期34-37,共4页
To study monitoring hemodynamics and oxygen dynamics of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secondary to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we performed clinic and laboratory studies in 8 patients who prelimi... To study monitoring hemodynamics and oxygen dynamics of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secondary to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we performed clinic and laboratory studies in 8 patients who preliminarily developed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 and then ARDS occurred at an altitude of 4 500 m. After an initial emergency treatment on high mountains,all the patients were rapidly transported to a hospital at a lower altitude of 2 808 m. The right cardiac catheterizat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in 5 h after hospitalized. The monitoring hemodynamics and oxygen dynamics were studied via a thermodilution Swan-Gaze cath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fore treatm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monitoring,there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with a decreased cardiac function,and a lower oxygen metabolism in all the 8 patients. However,after some effective treatments,includ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using dexamethasone,furosemide,etc,four days later the result of a repeated monitoring showed that their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had been decreased with an improved cardiac function with all the oxygen metabolic index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ur studies suggested that performing monitoring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ARDS secondary to HAPE will defin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measures which will benefit the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氧代谢 肺水肿 综合征 监测 高原 继发 呼吸
下载PDF
Ataxia,acute mountain sickness,and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被引量:3
3
作者 Wu Tianyi ma siqing +1 位作者 Bian Huiping Zhang Minming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3年第2期38-46,共9页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ataxia is common and often one of the most reliable warning signs of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role of ataxia in a...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suggest that ataxia is common and often one of the most reliable warning signs of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role of ataxia in 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and HACE among mountain rescuers on the quake areas,and in approach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AMS and HACE. After the earthquake on April 14,2010,approximately 24 080 lowland rescuers were rapidly transported from sea level or lowlands to the mountainous rescue sites at 3 750 ~ 4 568 m,and extremely hardly worked for an emergency treatment after arrival. Assessments of acute altitude illness on the quake areas were using the Lake Louise Scoring System. 73 % of the rescuers were found to be developed AMS. The incidence of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and HACE was 0.73 % and 0.26 %,respectively,on the second to third day at altitude. Ataxia sign was measured by simple tests of coordination including a modified Romberg test.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62 patients with HACE were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st frequent,serious neurological symptoms and signs were altered mental status(50/62,80.6 %)and truncal ataxia(47/62,75.8 %). Mental status change was rated slightly higher than ataxia,but ataxia occurred earlier than mental status change and other symptoms. The earliest sign of ataxia was a vague unsteadiness of gait,which may be present alone in association with or without AMS. Advanced ataxia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AMS scores,but mild ataxia did not correlate with AMS scores at altitudes of 3 750~4 568 m. Of them,14 patients were further examined by 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scanning of the brain and cereb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s were examined in another 15 cases. These imaging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cerebral edema was in 97 % of cases who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as HACE(28/29). Ataxia seems to be a reliable sign of advanced AMS or HACE,so does altered mental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水肿 高山病 高原病 失调 急性 高海拔地区 救援人员 精神状态
下载PDF
尿源性脓毒症患者个体化诊治分析
4
作者 董雯 刘红娟 +3 位作者 何宗钊 许雪侠 马四清 郭利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4-627,共4页
目的结合国内外指南,探讨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为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21年4月15日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例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诊疗过程中第一时间行穿刺... 目的结合国内外指南,探讨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为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21年4月15日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例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诊疗过程中第一时间行穿刺引流液及尿液培养,从病原学角度明确诊断.从感染部位常见病原菌、医疗单元病原菌耐药情况、用药安全等方面考虑,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根据药物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PK/PD)特点采用两步法给药及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并对患者进行出院随访.结果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诊断为尿源性脓毒症.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根据抗菌药物PK/PD特点进行优化.行超声引导下左肾盂经皮肾脏穿刺造瘘术以对感染灶充分引流.穿刺引流尿液培养回报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明确了病原学诊断.经治疗7d后患者病情好转,将抗菌药物降阶梯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总疗程14 d.患者出院2个月后情况良好,于当地医院行左输尿管结石碎石治疗并拔除左肾造瘘管.出院后患者的病情平稳,随访7个月未再复发,日常生活未受影响.结论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感染灶的处理至关重要.诊治需参考国内外指南,结合当地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来制定治疗策略.使用抗菌药物依据其PK/PD特点进行优化,监测抗菌药物浓度,进而实现个体化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抗菌药物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 药物浓度监测
下载PDF
藏药红景天调控急进高原缺氧脑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5
作者 林宝霞 马四清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237-240,共4页
处于平原地区的人们在未习服高原环境的条件下急进高原,会有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其中最严重的是脑损害,而急性缺氧是最为严重的影响因素[1,2]。急性缺氧导致脑微循环异常(脑血管扩张、血流异常)、脑细胞代谢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 处于平原地区的人们在未习服高原环境的条件下急进高原,会有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其中最严重的是脑损害,而急性缺氧是最为严重的影响因素[1,2]。急性缺氧导致脑微循环异常(脑血管扩张、血流异常)、脑细胞代谢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ATP生成不足)、脑血管通透性增强(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液体潴留)等,此过程中脑细胞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并发生氧化应激反应[3],进而启动炎症反应系统,导致脑细胞水肿和坏死[4],而脑水肿的发生又进一步加重了脑微循环障碍,出现脑梗塞、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脑血管通透性 脑血管扩张 急进高原 脑微循环 急性缺氧 脑梗塞 习服
原文传递
高原地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微循环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宗钊 邓莉 +1 位作者 马四清 王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9-832,共4页
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胆囊手术患者10例,性别不限,年龄35~58岁,体重52~87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 3 mg∕kg、舒芬太尼0.75 μg∕kg和维库溴铵0.10 mg∕kg行麻醉诱导,气... 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胆囊手术患者10例,性别不限,年龄35~58岁,体重52~87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 3 mg∕kg、舒芬太尼0.75 μg∕kg和维库溴铵0.10 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麻醉诱导完成后,于30~45 min内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500 ml进行补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麻醉诱导后5 min和补液结束后即刻,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HR、SpO2和MAP,并测定微循环指标: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和微血管流动指数(MFI).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5 min时比较,麻醉诱导后5 min和补液后即刻HR加快,SpO2和MAP下降,TVD、PVD、PPV和MFI降低(P<0.05);与麻醉诱导后5 min时比较,补液后即刻HR减慢,SpO2和MAP升高(P<0. 05),TVD、PVD、PPV和M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高原地区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后微循环明显紊乱,快速补液后微循环无明显改善,这可能是导致术后出现酸中毒等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高原地区
原文传递
血糖变化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皓 王昀 +2 位作者 陈红 马四清 孙斌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575-581,共7页
目的:探讨血糖变化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80例。收集患者的APACHEⅡ,SOFA,SIRS,GCS评分及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离开ICU时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受试者工... 目的:探讨血糖变化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80例。收集患者的APACHEⅡ,SOFA,SIRS,GCS评分及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离开ICU时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在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最大约登指数下的界值。对不同血糖波动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指标[APACHEⅡ、SOFA、SIRS、GCS、PCT、IL-6、BNP、CRP、PLT、ALB、BUN、CREA、P、PT、APTT、INR、DD、FDP、心率、呼吸、收缩压、Δ血糖(最高血糖与最低血糖差值)、pH、PaO_(2)/FiO_(2)(校正后)、Lac]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脓毒症死亡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发现APACHEⅡ,SOFA,Lac及Δ血糖四个指标的曲线下面积接近或超过0.7。以Δ血糖的3.275 mmol/L对患者分组,两组生存率不同(P<0.001)。结论:血糖波动大于3.275 mmol/L时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疾病严重程度越高,血糖波动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糖 重症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拓扑学对藏药红景天调控脑微循环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的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四清 陈强 +2 位作者 徐颖 闫秀娟 刘娟丽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353-359,共7页
目的基于化学相似性靶点预测与网络拓扑学分析方法,对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潜在作用靶点进行虚拟筛选。方法通过化学成分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信息提取收集红景天化学成分,利用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即ADME)筛选出活... 目的基于化学相似性靶点预测与网络拓扑学分析方法,对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潜在作用靶点进行虚拟筛选。方法通过化学成分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信息提取收集红景天化学成分,利用药代动力学参数(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即ADME)筛选出活性成分;利用swiss在线靶点预测平台采用化学相似性方法预测红景天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脑微循环相关靶点,并获取红景天活性成分与脑微循环共有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共有靶点蛋白间相互作用关系;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基于网络拓扑学算法获取核心靶点(core target);最后,对共有靶点进行KEGG分析,明确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的主要信号通路。结果从藏药红景天中筛选出76个活性成分和660个靶点,获取脑微循环相关靶点526个,交集靶点141个,核心靶点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胱天蛋白酶(Casp 3),反向查找核心靶点相关成分,获取25个关键活性成分。《京都议定书》的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0条通路(P<0.01),其中最主要的信号通路包括: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黏着斑、松弛素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结论藏药红景天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改善脑微循环作用,该研究初步筛选出了藏药红景天调控脑微循环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的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拓展应用藏药红景天的脑保护(药理作用)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循环 红景天 化学相似性预测 网络拓扑学分析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浅谈高海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特征及治疗要点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四清 多杰 +3 位作者 顾玉海 李积杰 白焕英 杨正平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60-62,共3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国。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易攻击多个器官,治疗难度大。隔离病区医生冲锋陷阵,积极救治各类重症、危重症患者[1]。截至2020年2月24日9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7059例,累计治愈...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国。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易攻击多个器官,治疗难度大。隔离病区医生冲锋陷阵,积极救治各类重症、危重症患者[1]。截至2020年2月24日9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7059例,累计治愈23335例,治愈率30.2%,累计死亡病例2446例。青海省自2020年1月23日收治第1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累计收治确诊患者18例,其中危重型患者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特征 肺炎病例 治疗要点 隔离病区 确诊患者 危重型 青海省
原文传递
死腔分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指导及预后评价
10
作者 马四清 王志健 郭利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33-1336,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病及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高的常见原因。ARDS时死腔分数(VD/VT)增大与肺损伤加重及死亡独立相关。VD/VT可通过床旁测量动脉血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容易获得。床旁早期重视和应用VD/VT这个指标,有助于更好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病及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高的常见原因。ARDS时死腔分数(VD/VT)增大与肺损伤加重及死亡独立相关。VD/VT可通过床旁测量动脉血气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容易获得。床旁早期重视和应用VD/VT这个指标,有助于更好理解ARDS的病理生理特征,指导临床治疗,并能更好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腔分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后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蛋白-D功能及其在肺部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娟丽 马四清 陈强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167-172,共6页
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是凝集素家族糖蛋白,主要在肺部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无纤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储存在Clara细胞的分泌颗粒中。SP-D是表面结合蛋白之一,也是组成肺表面活性系统的一部分。SP-D除了有助于肺泡空间内表面... 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是凝集素家族糖蛋白,主要在肺部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无纤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储存在Clara细胞的分泌颗粒中。SP-D是表面结合蛋白之一,也是组成肺表面活性系统的一部分。SP-D除了有助于肺泡空间内表面活性剂池稳态外,还具有宿主防御和免疫调节功能。本文通过对近年来SP-D在肺部常见疾病中的部分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为众多肺部疾病,特别是肺部炎症性疾病潜在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方法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D 表面活性剂池稳态 宿主防御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持续俯卧位通气在高原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韩进海 马四清 +3 位作者 孙斌 王皓 孙晓林 贾贵彬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俯卧位通气(PPV)对高原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高原地区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符合柏林标准的重度ARDS患者。将实施经典PPV治疗(即俯卧-仰卧位交替...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俯卧位通气(PPV)对高原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高原地区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符合柏林标准的重度ARDS患者。将实施经典PPV治疗(即俯卧-仰卧位交替、每日约16 h)的患者纳入间断PPV组;将实施改良PPV治疗(每4 h交替左、右侧俯卧位20°~30°、每日24 h持续治疗)的患者纳入持续PPV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 h时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力学、呼吸机参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持续PPV治疗18例,间断PPV治疗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以及治疗前PaO_(2)/FiO_(2)、肺顺应性、驱动压(ΔP)、呼气末正压(PEEP)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间断PPV组和持续PPV组治疗72 h PaO_(2)/FiO_(2)明显上升〔mmHg(1 mmHg=0.133 kPa):99.7±15.4比55.5±6.3,121.8±25.3比55.1±7.1,均P<0.05〕,肺顺应性明显改善(mL/cmH_(2)O:36.8±2.4比28.0±2.0,43.4±6.7比27.7±2.1,均P<0.05),ΔP明显下降〔cmH_(2)O(1 cmH_(2)O=0.098 kPa):10.5(10.0,12.0)比13.0(12.3,14.0),10.0(8.0,12.0)比13.0(12.0,14.0),均P<0.05〕,PEEP也随之下降〔cmH_(2)O:12(12,14)比14(13,14),10(8,10)比14(12,15),均P<0.05〕;并且持续PPV组各指标较间断PPV组改善更为显著〔PaO_(2)/FiO_(2)(mmHg):121.8±25.3比99.7±15.4,肺顺应性(mL/cmH_(2)O):43.4±6.7比36.8±2.4,ΔP(cmH_(2)O):10.0(8.0,12.0)比10.5(10.0,12.0),PEEP(cmH_(2)O):10(8,10)比12(12,14),均P<0.05〕。持续PP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间断PPV组明显缩短〔d:6.0(5.0,7.3)比8.0(7.0,9.0),9.7±1.5比12.1±2.2,均P<0.01〕。在PPV治疗过程中,持续PPV组患者出现面颊部皮肤破损3例、耳部皮肤破损2例,间断PPV组出现面部皮肤破损3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1,P=0.571);所有患者均于PPV结束后修复正常,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持续PPV比间断PPV在治疗高原重度ARDS患者中疗效更显著,且未增加延长PPV时间带来的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原 俯卧位通气
原文传递
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高原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晓林 马四清 +3 位作者 潘世琴 孙丽娟 路艳萍 张霞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预防高原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为高原地区VAP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4至12月入院未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的418例患者... 目的探讨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预防高原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为高原地区VAP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4至12月入院未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的41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2至10月入院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437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误吸发生率、气囊压力监测情况及2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5.94±4.17)d vs(9.72±5.66)d,t=11.14,P<0.001;ICU住院时间:(9.63±6.41)d vs(14.48±8.30)d,t=9.55,P<0.001];VAP及误吸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P发生率:3.4%和8.1%,χ^(2)=9.39,P=0.001;误吸发生率:0.7%vs 2.2%,χ^(2)=4.82,P=0.030);气囊压力监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4%vs 61.7%,χ^(2)=2.50,P<0.001)。观察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0%vs 48.5%,χ^(2)=4.76,P<0.001)。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高原地区VAP及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气囊压力监测达标率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高原 集束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