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Use of NCEP Temperature Images and Additive Tectonic Stress from Astro-Tidal-Triggering to Forecast Short-Impending Earthquakes 被引量:8
1
作者 ma weiyu Zhang Xingcai +1 位作者 Dai Xiaofang Xie F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7年第1期85-93,共9页
Taking the three earthquakes which occurred in Tibet,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July 12 to August 25, 2004 as an example,the paper analyses the M_S≥6.0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China and M_S≥7.0 earthquakes tha... Taking the three earthquakes which occurred in Tibet,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July 12 to August 25, 2004 as an example,the paper analyses the M_S≥6.0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China and M_S≥7.0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overseas since May of 2003 by combining the imag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of America(NCEP)with the additive tectonic stress from astro-tidal-triggering (ATSA) and mak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abnormal temperature image data of NCEP can better reflect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process of tectonic earthquake activity; The ATSA has an evident triggering effect on the activity of a fault when the terra stress is in critical status; using the NCEP images and the ATSA to forecast short-impending earthquake is a new concept; The three earthquakes occurred during the same phase of the respective ATSA cycle, i.e. that occurred at the time when the ATSA reached the relatively steady end of a peak, rather than at the time when the variation rate was maximal. In addition, the author discovered that the occurrence time of other earthquake cases during 2003~2004 in Tibet was also in the same phase of the above-mentioned cycles, and therefore, further study of this feature is needed with more earthquake cases in other areas over longer periods of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潮触发附加构造应力 NCEP温度图象 西藏 短临地震预报
下载PDF
Multi-parameters of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Anomalies of the Earthquake 被引量:1
2
作者 Lu Xian Meng Qingyan +4 位作者 Gu Xingfa Zhang Xiaodong Xiong Pan ma weiyu Xie Tao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4期500-512,共13页
Temporal and spatial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Yushu earthquake, including the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Yushu earthquake, including the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NCEP) are studied using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data in this paper. All results confirmed the previous observations of thermal anomalies in the seismic region prior to this earthquake.Among the multi-parameter anomalies, the underground water temperature anomaly appeared first and lasted for the longest time; OLR anomaly,an infrared parameter which indicates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 surface medium,was the first to be detected; LST anomalies appeared later than OLR. NCEP temperature indicates the average atmosphere temperature with a certain vertical thickness; therefore,it was the last detected anomaly. The anomalies of OLR and LST lasted for a similar time length and were all located in the south or southwest of the epice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异常 地震区 热红外 地表温度 NCEP 持续时间 温度异常 OLR
下载PDF
Possible Thermal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Yutian (China) M_S7.3 Earthquake on February 12,2014
3
作者 Xie Tao Zheng Xiaodong +2 位作者 Kang Chunli ma weiyu Lu Ju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5年第3期341-351,共11页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eismic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Yutian earthquake which occurred at Yutian County, Xinjiang on February 12,2014, daily brightness temperature data was collected fro...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seismic brightness temperatur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Yutian earthquake which occurred at Yutian County, Xinjiang on February 12,2014, daily brightness temperatur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the China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FY-2E,for the period from May 1,2012 to April 30,2014 and the geographical extent of 30°- 45°N latitude and 70°- 95°E longitude. The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ve wavelet power spectrum( RWPS) of brightness temperature data for each pixel. And the RWPS time-spatial evolution within the analysis area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omaly started to appear at the vicinity of epicentre since October 2013, and anomalous areas gradually enlarged and stretched towards to Altun fault zone and the eastern part of West Kunlun fault zone. Anomalies began to appear at fault zones at Middle Tianshan Mountains, Southern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West Kunlun Mountains area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west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since November 2013. Then anomalous area further enlarged and gathered along fault zones,and eventually,anomalous belts were developed along fault zones around the Tarim basin. The anomaly area and amplitude reached their maximum in late December 2013 and early January 2014. With the impending earthquake,the anomaly area and amplitude dwindled. Anomalies at the vicinity of epicentre disappeared days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in shock. However, the anomaly at Altun and Middle Tianshan areas still remained. After the main shock,the anomaly attenuated quickly and the whole anomaly disappeared in late February 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异常 地震震中 亮度 中国 阿尔金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 静止气象卫星 温度数据
下载PDF
一株样品分离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抑菌效力评价体系的启示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发友 王似锦 +2 位作者 马韦钰 戴翚 马仕洪 《中国药事》 CAS 2019年第12期1449-1455,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一株样品分离菌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受力的考察及其对苯扎氯铵防腐体系的挑战,对产品抑菌效力评价体系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以供业内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质控菌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样品中及其分离传代后的... 目的:通过对一株样品分离菌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受力的考察及其对苯扎氯铵防腐体系的挑战,对产品抑菌效力评价体系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以供业内借鉴和参考。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质控菌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样品中及其分离传代后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苯扎溴铵的MIC值,并通过活菌计数法考察了回接到未受污染样品中的存活状态;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1121抑菌效力检查法的基础上,增加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作为挑战菌,对三种含不同浓度苯扎氯铵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的抑菌效力进行评价。结果:苯扎溴铵对未经传代培养的野生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MIC值为128μg·mL^-1,高于分离传代后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质控菌株的MIC值(均为64μg·mL^-1);回接试验表明,在接种后24 h内,菌量下降,24 h后菌量逐渐回升,28天菌量回升至初始水平;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能耐受0.03 g·L^-1和0.05 g·L^-1苯扎氯铵防腐体系,只有最高浓度的的苯扎氯铵防腐体系(0.10g·L^-1)抑菌效力符合药典规定。结论:环境或样品中分离出来的野生菌株对抑菌剂的耐受性有可能会高于实验室培养菌株或标准菌株,提示我们在进行产品的防腐剂抑菌效力评价时,企业应考虑环境和样品中的常见分离菌株,并针对相应的添加菌株建立相对完善的文件体系,以保障抑菌效力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防腐剂耐受 抑菌效力评价 苯扎溴铵 苯扎氯铵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地震三维发震构造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姚琪 徐锡伟 +5 位作者 邢会林 程佳 江国焰 马未宇 刘杰 杨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32-2343,共12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8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上,人们普遍认为该地震不足以释放该造山带上累积的能量,但对该地区后续地震危险性评价多基于二维或是假三维的形变反演计算结果.本研究从2015年尼泊尔地震主震与其最大余震M_W7.3地...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8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上,人们普遍认为该地震不足以释放该造山带上累积的能量,但对该地区后续地震危险性评价多基于二维或是假三维的形变反演计算结果.本研究从2015年尼泊尔地震主震与其最大余震M_W7.3地震之间的关系出发,着重分析讨论了尼泊尔地震的时间和空间的非均匀性,结合震源机制解、地壳速度结构、精定位后的余震分布及InSAR反演结果,建立了三维发震构造模型,利用非线性摩擦有限元方法,对一个地震周期内断层摩擦行为和块体变形进行了模拟,将计算结果和地表同震形变、形变反演的同震破裂、历史地震时空演化进行对比,在确认该三维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地区后续地震的可能位置,认为在1934年比哈—尼泊尔M_W^8.1地震以东区域,还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可能,在最大余震M_W7.3地震东南部位,还存在发生中大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尼泊尔地震 三维模型 走向不均匀 非线性摩擦 有限元方法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九寨沟Ms7.0地震前地应变LURR异常演化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岳冲 牛安福 +4 位作者 余怀忠 吉平 姜祥华 马未宇 王亚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7-275,共9页
从岩石应力-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以能够反映岩石应变变化的地应变观测数据作为"响应量",通过库伦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前震中及周边500km范围内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结果。... 从岩石应力-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以能够反映岩石应变变化的地应变观测数据作为"响应量",通过库伦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前震中及周边500km范围内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结果。结果显示,基于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能够较好地从潮汐频段提取地震前LURR异常,九寨沟地震前,300km范围内的多个应变观测台站出现LURR异常,其中相距96km的两水台EW分量Y值最大达到3.27;LURR空间演化特征显示,在震前约9个月内震中及周边地区陆续出现异常"集中-增强-减弱"过程,证明该地区在长期应力累积的背景下,应力的不断累积增强导致震中及附近区域的岩石出现不断损伤或弱化,最终位于树正断裂上的应变能积累超过了介质强度而引发了此次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变观测 LURR 九寨沟地震
下载PDF
2017年新疆精河M_S6.6地震遥感大气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军 马未宇 +2 位作者 姚琪 康春丽 岳冲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16年底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预测2017年新疆西部地区为潜在M_S6.6±0.2地震危险区的基础上,分析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临震时段引潮力变化,并选用18时(UTC)中国大陆近地表50m高度处的遥感大气温度数据,以震... 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16年底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预测2017年新疆西部地区为潜在M_S6.6±0.2地震危险区的基础上,分析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临震时段引潮力变化,并选用18时(UTC)中国大陆近地表50m高度处的遥感大气温度数据,以震前引潮力值最高点时刻(8月1日)为时间背景,获取地震前后(8月2~13日)连续的大气温度日增量分布图像,跟踪分析精河M_S6.6地震短临大气温度变化。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在天体引潮力由高峰—低谷连续周期变化的低谷时段,而大气温度变化过程显示,在全国大范围内,仅震中附近大气温度升高明显,其异常演化经历了起始—加强—高峰—衰减—再增强—发震—平静的动态过程。增温过程与潮汐变化具有同步性,这表明引潮力对本次地震具有触诱发的作用,而大气温度变化反映了本次地震地应力的变化过程,也说明在地震预测实践中,从中、短临多时间尺度综合分析遥感大气温度和引潮力变化,将有助于提高地震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河MS6.6地震 天体引潮力 遥感大气温度
下载PDF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总结 被引量:24
8
作者 孟令媛 苑争一 +13 位作者 宋治平 杨文 姜祥华 王博 周志华 于晨 姚丽 解滔 黎明晓 姚琪 马未宇 马亚伟 解孟雨 臧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2期63-89,共27页
系统总结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1)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高频、带状分布等中期和短期异常;(2)地球物理观测:震中300 km范围内存在水位、水温、基岩温度、断层氢、... 系统总结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 6.4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1)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高频、带状分布等中期和短期异常;(2)地球物理观测:震中300 km范围内存在水位、水温、基岩温度、断层氢、地倾斜、重力、地磁等测项,其中7个异常测项均为趋势异常,短临变化特征不突出;(3)综合方法主要为年尺度趋势异常。梳理并总结此次地震序列的动态跟踪过程,发现:该地震序列主要分布在柯坪塔格推覆构造附近,主震震源机制为逆冲型破裂为主,余震丰富,序列b值、h值于震后15天左右逐渐趋于稳定。综合分析认为,在伽师MS 6.4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异常具有中期逐渐向短期逼近的过程,以趋势类为主的地球物理观测,震前未出现或未发现具有短期意义的异常,而是主要提供了后续强震的发生地点和震级的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S 6.4地震 地震活动异常 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序列跟踪
下载PDF
2020年7月12日唐山MS 5.1地震遥感热参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马未宇 于晨 +3 位作者 姚琪 苑争一 崔静 任静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7-374,共8页
计算河北唐山MS5.1地震过程中潮汐变化,基于该潮汐周期指示背景时间,分析本次地震过程中射出长波辐射(OLR)和遥感大气温度(AT)同步变化。结果显示,2020年7月5日~2020年7月13日,伴随引潮力由低谷向高峰连续增强变化,地震发生在引潮力相... 计算河北唐山MS5.1地震过程中潮汐变化,基于该潮汐周期指示背景时间,分析本次地震过程中射出长波辐射(OLR)和遥感大气温度(AT)同步变化。结果显示,2020年7月5日~2020年7月13日,伴随引潮力由低谷向高峰连续增强变化,地震发生在引潮力相对高值时刻;伴随引潮力变化,长波辐射、大气温度经历震前平静—增强—高峰、震后快速衰减的同步变化。表明引潮力在本次地震中改变了构造内部地应力累积—失衡过程,具有触诱发地震的作用,而地面长波辐射、地表大气温度准同步变化,间接反映了本次地震地应力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MS5.1 地震潮汐射出长波辐射大气温度地震
下载PDF
青海玛多M_(S)7.4地震前LURR与OLR短临异常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淑艳 田辉 +3 位作者 马克祥 于晨 马未宇 余怀忠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7-852,859,共7页
加卸载响应比(LURR)是根据岩石应力-应变关系的动态演化规律提出的地震预测方法。以Benioff应变为响应量,分析青海玛多M_(S)7.4地震前震中及其周边400 km内的LURR异常的演化特征发现,在震前一个月LURR值达到最高值,半个月之后出现高值... 加卸载响应比(LURR)是根据岩石应力-应变关系的动态演化规律提出的地震预测方法。以Benioff应变为响应量,分析青海玛多M_(S)7.4地震前震中及其周边400 km内的LURR异常的演化特征发现,在震前一个月LURR值达到最高值,半个月之后出现高值回落的现象,说明此时孕震区岩石介质已进入屈服阶段的末端。在此基础上,利用NOAA卫星地面长波辐射(OLR)数据,分析高值回落后(5月14—25日)地面长波辐射值的短临异常演化规律。结果显示:震前在空间上仅仅在震中北部出现OLR显著且连续的短临异常变化并呈现向震中扩展的趋势,在时间上整个演化过程经历了初始增温-异常扩展-达到峰值-异常减弱-地震发生-异常消失等6个阶段。LURR和OLR震前短临异常特征说明,回落前的LURR高值反映了岩石介质屈服阶段的结束,OL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的构造应力累积状态,综合研究两种物理参量震前异常演化特征,有助于更准确评估地震活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加卸载响应比(LURR) 长波辐射(OLR) 短临异常
下载PDF
2020年1月新疆伽师序列地震OLR变化跟踪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静 马未宇 +3 位作者 姚琪 赵静 卢显 任静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2,共10页
基于对2020年1月新疆伽师地区3次地震的年、月预测结果,计算震中在2019年12月13日~2020年2月3日时间范围内的潮汐变化,并以引潮力周期为时间背景指示,利用NOAA提供的中国大陆范围夜间射出长波辐射(OLR)遥感辐射数据资料,分析17°N~5... 基于对2020年1月新疆伽师地区3次地震的年、月预测结果,计算震中在2019年12月13日~2020年2月3日时间范围内的潮汐变化,并以引潮力周期为时间背景指示,利用NOAA提供的中国大陆范围夜间射出长波辐射(OLR)遥感辐射数据资料,分析17°N~55°N、72°E~135°E的空间范围内长波辐射连续日增量分布变化。结果显示:在潮汐连续4个低谷—高峰—低谷的周期变化中,地震发生在潮汐的高峰时段,并且其所在潮汐周期也是整个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长波辐射增强区域。辐射增强与潮汐同步,辐射时空演化经历微增强—增强—微衰减—增强—平静的过程,与岩石受力应变-破裂所经历的微破裂—破裂—闭锁—加速破裂—破裂的过程中,各阶段向外红外辐射演化特征吻合。表明引潮力在本次地震中改变了构造内部地应力累积—失衡过程,具有触诱发地震的作用,而OLR变化反映了本次地震地应力的变化过程,也说明在地震预测实践中,多时间尺度综合分析遥感辐射和引潮力变化,将有助于地震预测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地震 引潮力 射出长波辐射(OLR)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免疫遗传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伟煜 邓志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2-935,共4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病理特征是免疫介导的小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性坏死所导致的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具有进展为胆管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PBC具有免疫遗传特性,PBC患者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异常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病理特征是免疫介导的小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性坏死所导致的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具有进展为胆管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PBC具有免疫遗传特性,PBC患者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异常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非HLA基因参与的、以肝内小胆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内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亚基为抗原的T、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异常。超过30%的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治疗反应差,因此明确PBC免疫调控异常的机制对PBC免疫治疗具有广泛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基因 免疫 HLA抗原
下载PDF
2020年7月23日西藏尼玛M_(S)6.6地震总结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祥华 解孟雨 +4 位作者 马未宇 宋治平 屠泓为 刘文邦 高锦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2期32-41,共10页
系统总结2020年7月23日西藏尼玛M_(S)6.6地震的构造背景、震源参数、序列特征和震前异常特征。此次M_(S)6.6地震发生在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分支附近,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近NS向拉张型破裂,与羌塘块体的主要变形特征一致。根据M—t图、... 系统总结2020年7月23日西藏尼玛M_(S)6.6地震的构造背景、震源参数、序列特征和震前异常特征。此次M_(S)6.6地震发生在依布茶卡—日干配错断裂分支附近,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近NS向拉张型破裂,与羌塘块体的主要变形特征一致。根据M—t图、频次图、能量释放、最大与次大地震震级差、b值、h值等结果进行分析,可知:①此次尼玛地震序列为一次主震—余震型序列,且余震衰减迅速;②地震发生在西藏西部地区,震中500 km范围内无地球物理观测测项,震前异常以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为主,并存在1项热红外异常;③异常均在震前半年内出现,其中热红外异常于震前一周出现。对这些异常进行详细总结,可为西藏西部地区的强震短临预报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玛M_(S)6.6地震 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 地震序列 热红外异常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Changes of Celestial Tide-generating Force and the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before the Lushan (China) M_S7.0 Earthquake 被引量:1
14
作者 Shi Haixia ma weiyu +1 位作者 Lu Xian Monika Josh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5年第3期404-411,共8页
Calculation of tidal changes reveals that the MS 7. 0 Lushan County,Sichuan,China,earthquake of April 20,2013 occurred at the minimum phase point of tidal force. It indicates that the seismogenic fault on which the ti... Calculation of tidal changes reveals that the MS 7. 0 Lushan County,Sichuan,China,earthquake of April 20,2013 occurred at the minimum phase point of tidal force. It indicates that the seismogenic fault on which the tidal force acts on is of thrust type. The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is the energy radiating from the Earth as infrared radiation at low energy to space. According to the tidal cycle,abnormal OLR change is analyzed based on NOAA satellite data around the whole of 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OLR changed evidently with the tide force change.Temporally,the change went through the course: initial OLR rise → s trengthening →reaching abnormal peak → a ttenuation → r eturning to normal; in space,the abnormal area was distributed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and evolved as: scattering→ c onvergent→ s cattering. The process is similar to the change process of rock breaking under stress loading. It indicates that the celestial tidal force can trigger earthquakes when the tectonic stress reaches the critical break point of an active fault and the OLR anomaly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eismic tectonic stress change. It is of practical value to combine OLR and tidal force anomaly with earthquake precursor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出长波辐射 潮汐变化 地震前兆 芦山县 中国 电力 应力作用 OLR
下载PDF
The Change in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before the Ludian Ms6.5 Earthquake Based on Tidal Force Niche Cycles
15
作者 Zhang Yan Kang Chunli +1 位作者 ma weiyu Yao Q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3期422-430,共9页
The cycle process of the tidal force niche for the Ludian M_S6.5 earthquake occurring in Ludi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 on August 3, 2014 was calculated.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near the middle point phase. It ... The cycle process of the tidal force niche for the Ludian M_S6.5 earthquake occurring in Ludi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 on August 3, 2014 was calculated.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near the middle point phase. It indicates that the type of seismogenic fault that the tide force acted on belongs to the thrust fault. According to the tidal niche cycle,the abnormal OLR(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change was analyzed based on NOAA satellite data around the whole land area of 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OLR changed evidently with tide force change. Temporally,the change went through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initial OLR rise → strengthening → abnormal peaking → attenuation → returning to normal; and spatially,the abnormal area wound its way along the Zhaotong-Ludian fault and went through a scattered → conversion →scattered process. This process is similar to the change process of rock breaking under stress load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idal force of a celestial body could trigger an earthquake when the tectonic stress reaches its critical breaking point and the OLR anomaly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eismic tectonic stress change. It is of great use to combine OLR and tidal force in earthquake precursory ob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IDAL force NICHE Thermal infrared OLR The Ludian Ms6.5 EARTHQUAKE NOAA satellite
下载PDF
某汽车座椅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水平调查及听力损失风险评估
16
作者 廖阳 马炜钰 +4 位作者 刘鑫 陈琳 彭志恒 丘丛玺 王致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 分析某汽车作业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水平和劳动者听力损失情况,评估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风险。方法 对某汽车座椅制造企业开展现场调查,以548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纯音听阈测试和个体噪声检测(LEX,8 h),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 目的 分析某汽车作业制造企业噪声暴露水平和劳动者听力损失情况,评估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风险。方法 对某汽车座椅制造企业开展现场调查,以548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纯音听阈测试和个体噪声检测(LEX,8 h),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分析不同工种、工龄和CNE工人的听力损失差异,并应用《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计算各岗位在接噪工龄20~40年的听阈变化及噪声致听力损失风险。结果 2022年9—12月,548名工人年龄中位数39岁,接噪工龄中位数15年,36.6%的工作岗位噪声8 h等效声级超过85 dB(A),平均为86.1 dB(A),平均CNE为96.6 dB(A)·年。检出高频听力损失51例(检出率9.31%);高频合并语频听力损失15例(检出率2.74%);听力损失总检出率为12.05%。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人接噪工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P <0.01),工龄> 15年的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最高。随着CNE的增加,听力损失的比例也逐步增加(P <0.05),CNE> 100 dB(A)·年组的听力损失检出率比另外三组明显增加。在接噪工龄超过30年后,组装工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焊接工发生高频听力损失和高频合并语频听力损失的风险等级分别为低风险和中等风险。结论 该汽车座椅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较重,针对低风险和中等风险的接噪岗位应采取源头控制噪声声级、建立有效的听力保护计划、优先采取组织管理措施、加强接噪工龄> 30年的工人听力健康监护、每年评估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等措施,保护劳动者听力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制造 噪声暴露水平 听力损失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化学制药行业作业人员的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志恒 马炜钰 +7 位作者 何易楠 骆波 黄金兰 张海 张晋蔚 王忠旭 贾宁 王致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0,共8页
[背景]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是全球主要职业卫生问题之一。制药行业是重要国民经济行业,但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调查研究化学制药行业作业人员WMSDs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广州市3家化学制药企业的全部作业人员开... [背景]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是全球主要职业卫生问题之一。制药行业是重要国民经济行业,但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调查研究化学制药行业作业人员WMSDs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广州市3家化学制药企业的全部作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使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肌肉骨骼症状、工作类型、工作组织、工作姿势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化学制药行业作业人员WMSD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63名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化学制药行业作业人员WMSDs总症状发生率达43.9%(247/563),各部位症状发生率较高的分别是下背部34.3%、上背部24.3%、肩部24.0%、颈部23.8%。化学制药行业作业人员多部位WMSDs症状发生率(30.0%)是单一部位症状发生率(13.9%)的2.16倍,其中4个部位同时出现症状的比例最高(1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参照年龄<30岁)(OR=2.140,95%CI:1.054~4.345)、经常/频繁地(参照从不/偶尔)长时间转头(OR=2.695,95%CI:1.753~4.142)和手长时间处于肩部以上(OR=1.902,95%CI:1.108~3.265)的研究对象发生WMSDs的风险更高(P<0.05);高中及中专(OR=0.333,95%CI:0.175~0.636)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413,95%CI:0.216~0.790)的研究对象相对于初中及以下者发生WMSDs的风险更低(P<0.05)。[结论]化学制药行业WMSDs症状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部位是下背部、上背部、肩部和颈部,多部位同时发生较为常见。化学制药行业可以通过加强作业人员工效学知识培训,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保护高龄作业人员,避免长时间转头和手高举过肩的不良作业姿势,降低化学制药行业作业人员发生WMSDs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制药行业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 部位 工作类型 工作组织 工作姿势
原文传递
长工时对送餐外卖员早期健康效应的影响
18
作者 何易楠 王劲燊 +6 位作者 马炜钰 周海林 梁嘉斌 刘晓曼 李霜 刘移民 王致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5-650,共6页
目的了解送餐平台外卖员长工时现况,分析其对职业紧张、抑郁症状、失眠症状、疲劳蓄积和生活满意度等早期健康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广州市内2家送餐平台的2145名外卖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患者... 目的了解送餐平台外卖员长工时现况,分析其对职业紧张、抑郁症状、失眠症状、疲劳蓄积和生活满意度等早期健康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广州市内2家送餐平台的2145名外卖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量表》《自我睡眠管理问卷》《劳动者的疲劳蓄积度自己诊断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标》调查其职业紧张、抑郁症状、失眠症状、疲劳蓄积和生活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周工作时间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为63(49,77)h;其中,周工作时间>40 h的长工者占92.2%(1978/2145),周工作时间≥55 h的超长工时外卖员占70.1%(1504/2145)。研究对象职业紧张、抑郁症状、失眠症状、疲劳蓄积、低生活满意度检出率依次为30.1%、27.5%、34.7%、40.8%和75.1%。研究对象周工作时间越长者,职业紧张和疲劳蓄积的检出率均越高(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周工作时间≥55 h的超长工时是导致研究对象检出职业紧张和疲劳蓄积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送餐平台外卖员普遍存在长工时工作的情况;超长工时工作是引起其职业紧张和疲劳蓄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卖员 长工时 职业紧张 抑郁症状 失眠症状 疲劳蓄积 生活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三种风险评估方法在某汽车4S店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琳 岑子博 +4 位作者 马炜钰 靳雅丽 舒友梅 刘移民 李旭东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6-870,共5页
目的选用国内外3种风险评估方法分别对某汽车4S店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探讨不同风险评估方法适用性。方法2018年8月选择汽车4S店作为调查对象,应用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综合指数法... 目的选用国内外3种风险评估方法分别对某汽车4S店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探讨不同风险评估方法适用性。方法2018年8月选择汽车4S店作为调查对象,应用GBZ/T 298-2017《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中的综合指数法、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ICMM)定量法以及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对某汽车4S店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进行评估,结合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情况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3家汽车4S店现场调查率检测结果均符合调查限值,噪声危害存在超标岗位,除6次ICMM定量法结果与综合指数法相一致均高于作业分级,其余结果均是ICMM定量法>综合指数法>作业分级或ICMM定量法>作业分级。结论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低于50%OEL时,风险评估结果倾向于ICMM定量法>综合指数法>作业分级;职业病危害因素涉及芳香烃化合物时,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更易得出岗位健康风险不可接收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作业分级 汽车4S店
原文传递
广州汽车4S店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琳 马炜钰 +5 位作者 靳雅丽 苏世标 许振国 梁志明 刘移民 李旭东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9-792,共4页
目的评估汽车4S店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广州市52家汽车4S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喷漆、调漆、钣金、电焊等岗位的化学有害因素进行检测,采用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和综合指数法对... 目的评估汽车4S店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广州市52家汽车4S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喷漆、调漆、钣金、电焊等岗位的化学有害因素进行检测,采用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其存在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汽车4S店存在的主要化学有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丁酮、异丙醇、正己烷、锰及其化合物、粉尘等,工作场所空气中上述化学有害因素的水平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均为0级;综合指数法对甲苯、二甲苯职业健康风险的评估结果为3级,对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丁酮、异丙醇、正己烷、锰及其化合物、粉尘职业健康风险的评估结果均为2级。结论汽车4S店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较低;但仍应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4S店 职业病 危害 风险评估 化学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