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0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淑艳 马云海 +5 位作者 尹哲 詹想想 刘彬 文天鋆 程若川 钱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c N0T1/T2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同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c N0T1/T2期的... 目的:分析c N0T1/T2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同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c N0T1/T2期的532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加预防性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原发灶肿瘤直径及病灶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 N0 T1/T2期PTC患者年龄>45岁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s,CLNs)转移率为27.0%(67/248),≤45岁的CLNs转移率为44.0%(125/284),χ2=16.584,P=0.000;女性的CLNs转移率为34.9%(150/430),男性的CLNs转移率为41.2%(42/102),χ2=1.415,P=0.234;多灶癌的CLNs转移率为40.0%(76/190),单灶癌的CLNs转移率为33.9%(116/342),χ2=2.103,P=0.147;非微小癌的CLNs转移率为50.3%(80/159),微小癌的CLNs转移率为30.0%(112/373),χ2=19.893,P=0.000;病灶数目与患侧中央区淋巴结(ipsilater central lymph nodes,Ipsi-CLNs)转移不相关(χ2=0.884,P=0.347)、单侧病灶的肿瘤直径与Ipsi-CLNs转移相关(χ2=6.648,P=0.010);病灶数目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不相关(χ2=0.202,P=0.653)、单侧病灶的肿瘤直径与Cont-CLNs转移相关(χ2=17.268,P=0.000);双侧多灶癌的肿瘤直径与喉返神经后中央区淋巴结(posterior to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central lymph nodes,LNpr RLN-CLNs)转移相关,(χ2=4.260,P=0.039)、左、右单侧单灶的肿瘤直径与LN-pr RLN-CLNs转移不相关(χ2=0.166,P=0.684;χ2=3.226,P=0.072)。结论:推荐对c N0 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有技术保障的情况下应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合理的清扫范围推荐为:(1)单侧非微小癌和双侧多灶癌尤其年龄≤45岁者,均应行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单侧单灶或多灶微小癌仅行患侧中央区清扫;(3)一般无须常规清扫右侧喉返神经后淋巴结,但对于双侧非微小癌、右侧非微小癌仍应注意右喉返神经后淋巴结的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cN0T1/T2期 中央区淋巴结 转移规律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部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假阴性风险概率的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文 董治中 +5 位作者 苏艳军 马云海 张建明 刁畅 钱军 程若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2-729,共8页
目的:通过大样本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队列建立概率模型,量化颈部中央淋巴结(简称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残余转移性淋巴结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20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诊断为PTMC、由高手术量医生... 目的:通过大样本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队列建立概率模型,量化颈部中央淋巴结(简称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残余转移性淋巴结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20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诊断为PTMC、由高手术量医生执行甲状腺切除+中央淋巴结清扫且至少检测1枚淋巴结的病例,进一步描述阳性淋巴结的分布特征并建立评价隐匿性转移性淋巴结风险的数学模型。使用β-二项分布估计隐匿性转移性中央淋巴结的概率作为淋巴结清扫(检测)数的函数。结果:概率模型共纳入5399例连续病例,观察到转移性中央淋巴结1664例(30.8%)。经过模型校正,真实淋巴结转移率由30.8%升高至38.9%。在清扫(检测)1枚淋巴结时,中央淋巴结假阴性的概率为31.3%,而当清扫(检测)7枚和12枚淋巴结时,假阴性的概率分别降低至10.0%和4.9%。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病例的概率模型敏感性分析与主分析显示基本一致的稳健结果。结论:本研究量化了PTMC患者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的隐匿性残余转移性淋巴结风险,可以作为评估术后复发/残余风险的补充指标,也为通过回顾性数据资料评估残余转移性淋巴结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概率模型 中央淋巴结 清扫数 假阴性
下载PDF
肾上腺静脉采血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雷海芳 马金莲 +3 位作者 马志刚 马云海 牛涛 陈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907-910,共4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患者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PHA患者27例进行肾上腺静脉采血(AVS)检查,比较肾上腺静脉与外周静脉及下腔静脉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及优势侧比率、采血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AVS成功采... 目的 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患者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PHA患者27例进行肾上腺静脉采血(AVS)检查,比较肾上腺静脉与外周静脉及下腔静脉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及优势侧比率、采血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AVS成功采血患者的肾上腺静脉血清皮质醇及醛固酮水平均明显高于外周血清及下腔静脉血清水平(P<0.05),而外周血清与下腔静脉血清的皮质醇及醛固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肾上腺腺瘤的病变同侧优势率为50%,双侧肾上腺腺瘤的单侧优势率为66.67%,肾上腺正常的患者单侧优势率为42.86%。AVS采血中,左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高于右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经肘正中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经股静脉采血成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S能更准确反映醛固酮分泌水平,为PHA分型诊断的良好补充,可以指导PHA患者的精准治疗,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静脉采血 醛固酮
下载PDF
碳纤维/碳纳米管复合胎面胶的拉伸及耐磨性能
4
作者 马云海 陈创发 +1 位作者 端木令坚 危银涛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43-450,共8页
为改良汽车轮胎胎面胶的耐磨性能及力学性能,有效提升轮胎的使用寿命,研究了经硅烷偶联剂与多巴胺进行表面处理后的碳纤维及碳纳米管的用量对复合胎面胶的耐磨性能以及其拉伸强度的影响。使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方法设计编排试验方案;... 为改良汽车轮胎胎面胶的耐磨性能及力学性能,有效提升轮胎的使用寿命,研究了经硅烷偶联剂与多巴胺进行表面处理后的碳纤维及碳纳米管的用量对复合胎面胶的耐磨性能以及其拉伸强度的影响。使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方法设计编排试验方案;应用万能试验机及DIN磨耗仪测得了橡胶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采用基于NSGA-II改进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对试验指标进行优化,找出了原模型的pareto最优解集并绘制了响应曲面,并得出最佳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天然橡胶为82.66份,碳纳米管为7.43份,碳纤维为6份,制样后测得的实际磨耗量为139.7 mm3,断裂强度为20.8 MPa,显示出碳纤维/碳纳米管复合胎面胶具有良好耐磨性与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碳纤维 断裂强度 磨损量 多目标优化算法
下载PDF
C-HRA-5和HR3C钢在650℃超临界水中的高温氧化行为
5
作者 方旭东 王剑 +2 位作者 韩培德 马云海 王延峰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49,共6页
在650℃和压力为27 MPa的蒸汽中对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C-HRA-5(简称C5)钢和HR3C奥氏体耐热钢进行了不同氧化时间的超临界水蒸气氧化试验,研究了不同氧化时间表面氧化层的形貌和结构组成,并分析了氧化层截面形貌及氧化机制。结果表... 在650℃和压力为27 MPa的蒸汽中对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C-HRA-5(简称C5)钢和HR3C奥氏体耐热钢进行了不同氧化时间的超临界水蒸气氧化试验,研究了不同氧化时间表面氧化层的形貌和结构组成,并分析了氧化层截面形貌及氧化机制。结果表明:材料在200 h之前增重较快,而氧化时间在200~2000 h氧化速率较慢,这说明材料在超超临界水环境中的氧化可以分为保护性氧化膜的生长和致密氧化膜形成后材料缓慢氧化2个阶段。随氧化时间延长到2000 h,2种钢均形成了外层为Fe_(2)O_(3)和Fe_(3)O_(4),内层为致密的Cr_(2)O_(3)和(Fe,Ni)Cr_(2)O_(4)的双层氧化层结构。C5钢和HR3C钢在650℃超临界水蒸气中的抗氧化性能相近,均可以作为高参数等级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关键部位的备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氧化 水蒸气 奥氏体耐热钢 超临界水 电站锅炉管
下载PDF
基于鼹鼠多趾结构特征的仿生切土刀片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玉婉 佟金 +3 位作者 马云海 李默 蒋啸虎 李金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2-128,共7页
为降低土壤耕作阻力,分析了鼹鼠前肢手掌的多趾组合结构特征,得到鼹鼠多趾组合结构是一种多窄齿组合结构,且相邻齿间间距可调整,最终确定了多趾组合结构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具有仿生结构特征的切土刀片。通过土槽试验,采用四... 为降低土壤耕作阻力,分析了鼹鼠前肢手掌的多趾组合结构特征,得到鼹鼠多趾组合结构是一种多窄齿组合结构,且相邻齿间间距可调整,最终确定了多趾组合结构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具有仿生结构特征的切土刀片。通过土槽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二次正交回归试验方法,分析仿生结构元素m和n、土壤含水率和切土倾角对水平阻力的影响,得到土壤含水率和切土倾角对水平阻力的影响更显著,最优仿生结构元素m为5、n为1. 75。通过比较传统和仿生刀片在切土倾角10°~90°和土壤含水率10%~30%下的水平阻力,得到仿生几何结构对刀片切土的临界倾角无显著影响,但土壤含水率对其有显著影响:当土壤含水率为10%和20%时,临界倾角均为30°左右;当土壤含水率为30%时,临界倾角均在40°~50°之间。然而,仿生几何结构对刀片所受的水平阻力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的土壤含水率下,仿生刀片的水平阻力总小于传统刀片的水平阻力:当土壤含水率为10%、20%、30%时,仿生刀片的水平阻力分别减小11. 48%~39. 16%、17. 81%~28. 00%和11. 19%~33. 26%。此外,水平阻力的变化与土壤内聚力具有极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含水率为10%~20%时,仿生刀片具有更好的切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鼹鼠 多趾组合 仿生 切土阻力 设计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的深松耕深检测装置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蒋啸虎 佟金 +3 位作者 马云海 李金光 吴宝广 孙霁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60,共8页
为提高实时检测耕深的准确性,设计了基于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以及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的耕深检测装置,采用超声波传感器通过渡越时间法测量耕深,采用红外传感器通过三角测距法测量耕深,通过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滤除两传感器检测数据... 为提高实时检测耕深的准确性,设计了基于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以及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的耕深检测装置,采用超声波传感器通过渡越时间法测量耕深,采用红外传感器通过三角测距法测量耕深,通过卡尔曼滤波融合算法滤除两传感器检测数据中的杂波,并进行融合。室内试验表明,在平整地面,红外传感器检测效果优于超声波传感器;在秸秆覆盖地面,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效果优于红外传感器。经卡尔曼滤波融合后的数据能充分利用两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中检测的有效数据。在设定耕深为30 cm和40 cm的田间试验中,超声波传感器滤波数据的平均值分别为29.51 cm和38.79 cm,深松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51%和3.10%;红外传感器滤波数据的平均耕深分别为32.06 cm和41.52 cm,深松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41%和2.76%;而经卡尔曼滤波融合后的数据平均耕深分别为30.06 cm和39.95 cm,深松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07%和1.00%,说明采用滤波融合后的检测数据比单个传感器更能准确检测耕深和反映耕深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耕深 检测装置 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算法 超声波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
下载PDF
鼹鼠多趾结构特征仿生旋耕刀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玉婉 佟金 +2 位作者 马云海 蒋啸虎 李金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7-45,共9页
为减小旋耕刀切土扭矩来降低旋耕机功耗,同时提高旋耕机耕作质量,该文分析了鼹鼠前肢手掌多趾组合结构和趾尖轮廓曲线特征,利用二次高斯方程拟合五个趾尖轮廓曲线(R^2>0.95和SSE<0.05),并基于拟合曲线,设计了具有鼹鼠多趾结构特... 为减小旋耕刀切土扭矩来降低旋耕机功耗,同时提高旋耕机耕作质量,该文分析了鼹鼠前肢手掌多趾组合结构和趾尖轮廓曲线特征,利用二次高斯方程拟合五个趾尖轮廓曲线(R^2>0.95和SSE<0.05),并基于拟合曲线,设计了具有鼹鼠多趾结构特征的仿生旋耕刀。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传统型和仿生型旋耕刀在不同机组前进速度、转速和耕深条件下的整机功耗、土壤破碎率和沟底压实情况,得到仿生结构特征对整机田间耕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进速度从1 km/h增加到5 km/h时,仿生型旋耕刀的整机功耗平均减小16.88%;当转速从254 r/min增加到267 r/min时,仿生型旋耕刀的整机功耗平均减小17.00%;当耕深从80 mm增加到160 mm时,仿生型旋耕刀的整机功耗平均减小21.80%。传统型旋耕刀耕后的沟底有压实现象,且沟脊高而宽,耕作效果不佳;而仿生型旋耕刀可以显著地降低耕后沟底被压实的风险,沟底平整,可进一步减小耕作功耗。2种类型旋耕刀在不同耕作条件下的整机土壤破碎率耕深稳定性、耕宽稳定性、耕后地表植被覆盖率、耕后地表平整度和土壤蓬松度在数值上相差不大,且均满足国标要求。研究结果对实现旋耕刀减阻降耗和改善耕作质量具有一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仿生 多趾组合 趾尖轮廓曲线 旋耕刀 设计 田间试验
下载PDF
瘤胃真菌与酿酒酵母仿生共培养提升秸秆发酵产乙醇量 被引量:1
9
作者 寇梦天 侯哲生 +6 位作者 房岩朝 张昕 田爱华 杨梅 佟金 马云海 任露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216,共5页
玉米秸秆中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是一种具有稳定产率、可集中处理、可代替木材作制浆原料的生物质材料。为了研究厌氧微生物与酵母共培养预处理玉米秸秆的产物,该研究模拟反刍动物消化玉米秸秆的过程,从羊瘤胃液中分离出厌... 玉米秸秆中具有较高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是一种具有稳定产率、可集中处理、可代替木材作制浆原料的生物质材料。为了研究厌氧微生物与酵母共培养预处理玉米秸秆的产物,该研究模拟反刍动物消化玉米秸秆的过程,从羊瘤胃液中分离出厌氧真菌(Pecoramyces sp.)。以玉米秸秆茎皮碎为底物,与厌氧真菌、酿酒酵母菌S1145在39℃进行共培养72 h,分析发酵对秸秆茎皮降解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作用下,添加不同量的酿酒酵母可对代谢产物中乙醇含量产生影响,其中添加5 mL酿酒酵母时产生的乙醇含量最高,占总代谢产物比例为32.09%,相对于未添加酿酒酵母的对照组,乙醇含量提高了23.04百分点。研究表明,在厌氧真菌与酿酒酵母共培养预处理玉米秸秆茎皮的过程中,添加酿酒酵母可提高乙醇产量,为玉米秸秆高效资源化处理和生物质燃料生产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纤维素 生物燃料 微生物共培养 瘤胃真菌
下载PDF
玉米青贮机盘刀切碎器的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荣宝军 齐自成 +2 位作者 马云海 刘文成 杨卓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2-215,234,共5页
切碎器是青贮收获机的核心部件,其切割均匀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贮饲料质量,研发可靠、精准的切碎器技术的要求十分迫切。为此,在分析了盘刀式切碎器切割原理的基础上,对滑切角、切碎长度及自磨刃定刀等主要作业参数及部件进行了计算与... 切碎器是青贮收获机的核心部件,其切割均匀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青贮饲料质量,研发可靠、精准的切碎器技术的要求十分迫切。为此,在分析了盘刀式切碎器切割原理的基础上,对滑切角、切碎长度及自磨刃定刀等主要作业参数及部件进行了计算与设计,得出了影响切割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各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刀盘转速1300r/min、切碎动刀6把时,切碎器具有较高的切割均匀性及综合性能,且通过调节喂入滚筒转速的方法控制切割长度较为合理,所设计切碎器工作性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青贮机 盘刀切碎器
下载PDF
碳纳米管规模化生产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云海 曹东学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2年第10期1-4,46,共5页
碳纳米管因其优越的性能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比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现有主流碳纳米管生产技术的优缺点,分析碳纳米管生长机理,对比反应器形式对反应条件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规模化生产的工艺技术。着重梳理了碳... 碳纳米管因其优越的性能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比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现有主流碳纳米管生产技术的优缺点,分析碳纳米管生长机理,对比反应器形式对反应条件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规模化生产的工艺技术。着重梳理了碳纳米管作为吸附材料、橡胶改性材料、聚合物改性材料、沥青改性材料等规模化应用的进展,分析了限制碳纳米管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探讨碳纳米管在炼油及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促进碳纳米管产业链以及炼油、化工产品的高端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规模化 电弧放电法 激光烧蚀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吸附材料 改性材料
下载PDF
锅炉管用Sanicro25奥氏体耐热钢在带压蒸汽中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华春 柴国才 +3 位作者 马云海 于明明 李健 莫春鸿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47,共6页
在不同温度(650,700℃)和压力为27 MPa的蒸汽中对锅炉管用Sanicro25奥氏体耐热钢进行不同氧化时间(200,500,800,1 300,2 000 h)的氧化试验,研究了试验钢表面及截面形貌、表面物相组成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氧化时间延长,... 在不同温度(650,700℃)和压力为27 MPa的蒸汽中对锅炉管用Sanicro25奥氏体耐热钢进行不同氧化时间(200,500,800,1 300,2 000 h)的氧化试验,研究了试验钢表面及截面形貌、表面物相组成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氧化时间延长,试验钢表面氧化膜的厚度均增大,抗蒸汽氧化性能降低;在不同温度氧化2 000 h后,试验钢表面氧化膜内层为(Ni,Fe)Cr2O4和Cr2O3,外层为Fe3O4,在700℃下内层和外层还分别含有Cr1.3Fe0.7O3和(Ni,Fe)Cr2O4,试验钢表面均生成连续致密的氧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管 Sanicro25奥氏体耐热钢 带压蒸汽氧化 氧化行为
下载PDF
马铃薯挖掘铲仿生减阻技术研究概况 被引量:12
13
作者 崔刚 马云海 +2 位作者 杨德秋 贾晶霞 李洋 《农业工程》 2019年第9期19-22,共4页
该文介绍了仿生技术在农业机械触土部件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仿生技术在马铃薯挖掘铲设计中的应用概况,对马铃薯仿生减阻挖掘技术内容进行了概述。通过上述分析,对我国甘薯和木薯等薯类收获机挖掘铲的设计提供参考... 该文介绍了仿生技术在农业机械触土部件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仿生技术在马铃薯挖掘铲设计中的应用概况,对马铃薯仿生减阻挖掘技术内容进行了概述。通过上述分析,对我国甘薯和木薯等薯类收获机挖掘铲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挖掘铲 仿生减阻技术 研究概况
下载PDF
新型铁素体耐热钢抗蒸汽氧化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云海 王延峰 张作贵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4-491,共8页
研究了新型铁素体钢G115钢及对比材料T92钢在650℃/27 MPa的超临界蒸汽中的氧化行为。氧化2 000 h后,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分析氧化膜表面及横截面形貌、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氧化膜结构和物相进行表征... 研究了新型铁素体钢G115钢及对比材料T92钢在650℃/27 MPa的超临界蒸汽中的氧化行为。氧化2 000 h后,用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分析氧化膜表面及横截面形貌、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氧化膜结构和物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115钢的抗蒸汽氧化性能较T92钢优;2种铁素体钢氧化后生成的氧化膜结构类似,氧化膜可以分为3部分,氧化膜外层为粗大的柱状Fe_(3)O_(4),氧化膜内层为Fe-Cr尖晶石和少量的Fe_(3)O_(4),内氧化物区为FeO+Cr_(2)O_(3)混合物;氧化到2 000 h, 2种铁素体钢氧化膜外层中的孔洞增多,氧化膜中产生了贯穿性裂纹等缺陷,氧化膜的剥落倾向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耐热钢 蒸汽氧化 显微分析 氧化性能
下载PDF
耐热钢蒸汽氧化膜生长和剥落的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云海 王延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04-611,共8页
通过建立基于Larson-Miller参数法(LMP)的氧化膜生长预测模型和基于Armitt图的氧化膜剥落模型,研究了蒸汽氧化膜的生长和剥落特性,为材料的服役应用和寿命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奥氏体钢中的Sanicro25、喷丸S30432、喷丸TP347H、HR3C... 通过建立基于Larson-Miller参数法(LMP)的氧化膜生长预测模型和基于Armitt图的氧化膜剥落模型,研究了蒸汽氧化膜的生长和剥落特性,为材料的服役应用和寿命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奥氏体钢中的Sanicro25、喷丸S30432、喷丸TP347H、HR3C和SP2215基于蒸汽氧化的使用温度上限为680℃,S30432、TP347H和TP347HFG基于蒸汽氧化的使用温度上限为650℃;铁素体钢中的T/P91和T/P92基于蒸汽氧化的使用温度上限为600℃,VM12和T122基于蒸汽氧化的使用温度上限为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钢 蒸汽氧化 氧化膜的生长 氧化膜的剥落
下载PDF
锅炉用TP347HFG和内壁喷丸TP347H奥氏体耐热钢抗蒸汽氧化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健 马云海 +1 位作者 杨小川 杨华春 《发电设备》 2019年第1期16-20,共5页
对TP347HFG和内壁喷丸TP347H钢管试样在650℃、27MPa条件下进行不同时长的抗蒸汽氧化试验,并分析了氧化膜的横截面形貌、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物相。结果表明:TP347HFG的氧化速率遵循幂指数规律;内壁喷丸TP347H表面大部分区域形成了富C... 对TP347HFG和内壁喷丸TP347H钢管试样在650℃、27MPa条件下进行不同时长的抗蒸汽氧化试验,并分析了氧化膜的横截面形貌、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物相。结果表明:TP347HFG的氧化速率遵循幂指数规律;内壁喷丸TP347H表面大部分区域形成了富Cr氧化膜薄层、局部区域生成较厚岛状氧化物;TP347HFG氧化物的内层为(Ni,Fe)Cr_2O_4 、外层为Fe3O4和Fe_2O_3,内壁喷丸TP347H氧化物为Cr_2O_3和FeCr_2O_4 ;在所试验时间内,内壁喷丸TP347H的抗蒸汽氧化性能优于TP347H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耐热钢 蒸汽氧化 氧化性能
下载PDF
G115钢的高温持久性能和抗蒸汽氧化性能
17
作者 马云海 王延峰 +1 位作者 赵双群 王苗苗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7,共10页
在625~700℃和不同应力下对G115钢进行高温持久试验,研究其高温持久性能,并采用Larson-Miller(L-M)参数法外推获得该钢的1×10^(5) h长时持久强度,另在650℃/27 MPa蒸汽参数下对G115钢进行2000 h的氧化试验,研究氧化膜的表面及横截... 在625~700℃和不同应力下对G115钢进行高温持久试验,研究其高温持久性能,并采用Larson-Miller(L-M)参数法外推获得该钢的1×10^(5) h长时持久强度,另在650℃/27 MPa蒸汽参数下对G115钢进行2000 h的氧化试验,研究氧化膜的表面及横截面形貌、物相组成及微区成分,并与T92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富铜相的强化作用下,G115钢在650℃下的长时持久强度为82 MPa,明显高于T92钢的53 MPa;G115钢的抗蒸汽氧化性能优于T92钢,G115钢表面氧化膜的厚度约为102μm,小于T92钢表面氧化膜的厚度(约110μm);二者的氧化膜结构类似,外氧化层为粗大的柱状Fe_(3)O_(4),内氧化层为Fe-Cr尖晶石和少量的Fe_(3)O_(4),且外氧化层含有较多孔洞,剥落倾向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115耐热钢 高温持久 蒸汽氧化 富铜相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flexural properties of biomimetic laminated boards made from starch and maize stalk fiber 被引量:3
18
作者 Zhang Fu Wu Na +5 位作者 Tong Jin Zhou Jiang Yang Xin ma yunhai Chen Donghui Sun Jiy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24-31,共8页
In this study,maize stalk tegument separated from the maize pith was crushed to obtain the fiber.The cross-linking maize starch adhesives considering four main factors(water content,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NaOH as ... In this study,maize stalk tegument separated from the maize pith was crushed to obtain the fiber.The cross-linking maize starch adhesives considering four main factors(water content,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NaOH as gelatinization agent and Na2B4O7·10H2O as cross-linking agent)with three levels were prepared based on an orthogonal test scheme L9(34)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water-resisting property and the bonding strength of the common maize starch adhesives.The bonding properties of maize starch adhesiv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shearing strength under compression loading.Physical models of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four species of insects’elytra including Protaetia orentalis,Copris ochus Motschulsky,Anoplophora chinensis and Cytister bengalensis Aube,which will provide the biomimetic models for the biomimetic laminated boards.The maize stalk fiber biomimetic laminated boards were prepared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models of the elytra material.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flexural elastic modulus of the biomimetic boards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exural strengths of the single layer jute fiber,-reinforced maize stalk fiber boards and the dual layer jute fiber reinforced maize stalk fiber boards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mmon maize stalk fiber boards and the other three groups of jute fiber hybrid reinforced stalk fiber boards because of the biomimetic laminated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stalk BIOMIMETIC ELYTRA STARCH laminated board flexural property
原文传递
cN0 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淑艳 程若川 +4 位作者 马云海 苏艳军 刘彬 文天鋆 钱军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83-288,共6页
目的分析CN0T1/T2期PT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其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同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CN0T1/T2期的891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CN0T1/T2期PT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其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同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CN0T1/T2期的891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加预防性双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统计学分析寻找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大量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中央区各区域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①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P=0.002)、年龄(P=0.002),原发肿瘤是否多灶(P=0.000)、肿瘤直径(P=0.000)及是否合并桥本氏病(P=0.031)对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P=0.010),肿瘤直径(P=0.000)对大量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患者年龄(P=0.000,P=0.011)与肿瘤直径(P=0.000,P=0.000)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OR值分别为0.962,2.856)及大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OR值分别为0.969,3.012)的独立危险因素。②病灶数目与Ipsi-CLNs、Cont-CLNs转移不相关(P=0.347、P=0.653)、单侧病灶的肿瘤直径与Ipsi-CLNs、Cont-CLNs转移相关(P=0.010、P=0.000);双侧多灶癌的肿瘤直径与LN-prRLN-CLNs转移相关(P=0.019),左、右单侧单灶的肿瘤直径与LN-prRLN-CLNs转移不相关(P=0.684、P=0.072)。结论推荐对cN0T1AT2期PTC在有技术保障的情况下应常规行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合理的清扫范围推荐为:①单侧非微小癌和双侧多灶癌尤其年龄W55岁者,均应行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②单侧单灶或多灶微小癌仅行患侧颈中央区清扫;③一般无需常规清扫颈中央区右侧喉返神经后淋巴结,但对于双侧非微小癌、右侧非微小癌仍应注意右喉返神经后淋巴结的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CN0T1/T2期 中央区淋巴结 转移
原文传递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霁宇 马云海 +2 位作者 田丽梅 袁洪方 郭明卓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5期137-139,共3页
基于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研究,从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融合入手,将传统课堂面授方式在及时性和互动性方面的优点与线上学习在时空资源方面表现出的优势相结合,构建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 基于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研究,从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融合入手,将传统课堂面授方式在及时性和互动性方面的优点与线上学习在时空资源方面表现出的优势相结合,构建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同时采用以创新设计项目为主导的协同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式 教学模式 教学结构 新工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