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山西省古元古代末期火山岩的构造背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生 孙占亮 +6 位作者 李建荣 魏荣珠 毛永栋 杨月生 邢庆强 张诚 刘伟东 《中国地质调查》 2022年第3期52-66,共15页
对山西古元古代末期火山岩的构造属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解决现今国内外关于古/中元古界(代)分界问题的分岐提供依据。该期火山岩角度不整合于具活动大陆边缘特征的结晶基底之上。无论是汉高山群(或小两岭组)还是西洋河群(—熊耳群),均呈... 对山西古元古代末期火山岩的构造属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解决现今国内外关于古/中元古界(代)分界问题的分岐提供依据。该期火山岩角度不整合于具活动大陆边缘特征的结晶基底之上。无论是汉高山群(或小两岭组)还是西洋河群(—熊耳群),均呈SEE向展布,熔岩占绝对优势,偶见碎屑岩;以裂隙(串珠状)宁静式溢流喷发为主,同期的基性侵入岩墙群为其岩浆上升的通道。岩性以安山岩-玄武安山岩为主,含少量玄武岩和流纹岩。岩石斑晶为辉石和斜长石,偶见角闪石和黑云母。岩石地球化学富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w(Th)>w(Ta)。全岩εNd(t)值和εHf(t)值均为负值,在SiO_(2)-K_(2)O图解中以SH+HKCA系列为主,为钾质火成岩系列。该期火山岩是古元古代中晚期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的西部陆块与东部陆块碰撞拼合的延续,为后碰撞火山弧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末期 钾质火山岩 构造背景 后碰撞火山弧岩浆
下载PDF
山西省中生代侵入岩新认识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玉生 李建荣 +5 位作者 张诚 孙华 刘伟东 侯冬红 毛永栋 孙杰 《中国地质调查》 2020年第2期45-57,共13页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山西省中生代侵入岩进行分析研究,将其划分为3个岩浆系列碱性偏碱性系列、亚碱性(基性)中性—中酸性系列和A型花岗岩(酸性)系列。碱性偏碱性岩系列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亚碱性(基性)中性—中酸性岩系列为大陆...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对山西省中生代侵入岩进行分析研究,将其划分为3个岩浆系列碱性偏碱性系列、亚碱性(基性)中性—中酸性系列和A型花岗岩(酸性)系列。碱性偏碱性岩系列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亚碱性(基性)中性—中酸性岩系列为大陆边缘弧和大陆岛弧及后造山构造环境,A型花岗岩系列为板内大陆裂谷或与地幔热点(地幔羽)有关的构造环境,板块俯冲作用为其提供了热能和含水溶液。大地构造分区划分为华北陆块区构造岩浆省(Ⅰ级),其中包括3个岩浆带(Ⅱ级)南兴蒙岩浆带、北秦岭岩浆带和华北东部岩浆带,每个岩浆带又可划分为2个岩浆亚带(2期岩浆作用)(Ⅲ级),各个岩浆亚带均具有板块俯冲造山带火成岩的特征和发育演化极性。该成果为解决板块构造登陆问题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侵入岩 岩浆系列 构造环境 造山带极性 岩浆带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东部(山西阳曲)1.2 Ma以来黄土记录的两次显著干旱化事件 被引量:2
3
作者 毛永栋 王治祥 庞志斌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2-280,共9页
重建第四纪时期亚洲内陆干旱过程和沙漠的扩张历史对于我们了解东亚冬季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黄土高原的干旱过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吕梁山以西的黄土地区,对于其东部还缺乏相应研究.为此,我们对吕梁山东部约1.2 Ma以来的阳曲... 重建第四纪时期亚洲内陆干旱过程和沙漠的扩张历史对于我们了解东亚冬季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黄土高原的干旱过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吕梁山以西的黄土地区,对于其东部还缺乏相应研究.为此,我们对吕梁山东部约1.2 Ma以来的阳曲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和元素含量测试,结果显示阳曲地区在1.2 Ma以来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干旱事件.第一次干旱化事件发生在0.94 Ma,表现为Si、Fe百分含量和Rb/Sr比值显著减小而Ca含量明显增加,这次事件可能主要与大气CO2浓度下降导致全球冰量增加,特别是北半球冰盖扩张相关.第二次事件发生在0.31 Ma左右,Rb/Sr比值显著下降,Ca含量显著增高,这次事件可能是由于忻定古湖裂解引起区域干旱增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阳曲 元素变化 干旱化 古气候学
原文传递
DNA duplex membrane effect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single-base DNA mutations
4
作者 Luo Chunxiong mao yongdong Ouyang Qi 《Frontiers in Biology》 CSCD 2006年第2期203-207,共5页
Here we report a new method to detect DNA point mutations.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formation and deformation of double-stranded DNA(dsDNA)membranes on a gold surface.It can encage reporter molecules between the gold... Here we report a new method to detect DNA point mutations.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formation and deformation of double-stranded DNA(dsDNA)membranes on a gold surface.It can encage reporter molecules between the gold surface and the double-stranded DNA or keep them away from the gold surface.In these systems,Fe(CN)63−was used as the reporter.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a sharp electrochemical signal change in the melting curve of wild-type dsDNA appears.At a special temperature,the method gives 100:1 selectivity for the perfect complement and single base mutation target.Thus,the system provides a simple and sensitive method to detect DNA point mutations without labeling targ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effect nano-compartment single mutation ELECTROCHEMIST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