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同伴选择的社会文化效应研究——中国北京与荷兰乌特勒支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莹 柴彦威 martin dijst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6-954,共9页
从活动-移动行为的角度,基于中国北京和荷兰乌特勒支在2007年进行的活动日志调查,通过研究居民非工作活动的同伴选择机制,分析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而引起的行为方式差异。研究表明,北京居民倾向与家庭成员一起活动,而乌特勒支居民倾... 从活动-移动行为的角度,基于中国北京和荷兰乌特勒支在2007年进行的活动日志调查,通过研究居民非工作活动的同伴选择机制,分析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而引起的行为方式差异。研究表明,北京居民倾向与家庭成员一起活动,而乌特勒支居民倾向单独或与朋友一起,一定程度表明中国社会倾向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而荷兰社会则偏向个人主义。此外,性别和年龄仅对北京居民有显著影响,女性进行较多的联合活动,年长者更倾向选择朋友作为同伴;家庭结构对两城市居民影响均显著,结婚和生子等生命事件会促进居民产生核心家庭成员陪伴的活动;以休闲为目的活动更多的是联合活动。此外,收入、驾照拥有、私家车拥有、居住空间密度等变量也对同伴选择具有一定影响。最后对从行为角度的文化差异分析的未来以及对中荷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讨论,提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个人主义可能是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潜在趋势,但中国社会的良性发展应当充分考虑到儒家思想的传承以及中国人喜爱热闹、需要集体归属感的民族性格,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同时,从活动-移动行为所表现的社会文化效应分析看,城市规划与管理者需要提供较为完善的公共休闲空间及提供个性化的交往空间与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 活动-移动行为 文化差异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下载PDF
家空间与家庭关系的活动—移动行为透视——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莹 柴彦威 martin dijst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8-1076,共9页
家被认为是具有保护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空间,是个人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场所。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家的意义以及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基于活动—移动行为分析,以家空间利用和家庭关系为突破点,讨论由传统文化价值观及社会... 家被认为是具有保护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空间,是个人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场所。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家的意义以及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基于活动—移动行为分析,以家空间利用和家庭关系为突破点,讨论由传统文化价值观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社会人际交往模式的不同。实证研究部分基于中国北京和荷兰乌特勒支在2007年进行的活动日志调查,围绕"谁会被允许进入家空间"的问题,将活动空间划分为"自己家—他人家—公共空间"三个层次,分析活动同伴对见面地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居民通常在家会见亲属,而在公共场所会见朋友;乌特勒支居民对亲属和朋友共同活动地点选择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与中国较强的家庭观念以及家庭保护意识相一致。活动地点的选择也受到性别、家庭结构等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进而讨论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对中西方和谐社会建设及老龄社会保障等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移动行为 家空间 家庭关系 同伴 活动地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