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我们为什么要将机器和设备人格化?
1
作者
matthew hutson
门椿林
出处
《英语学习》
2018年第5期32-34,共3页
文摘
能够和你说话的设备正变得越来越多——首先是你的手机,然后是你的车,现在你可以随意使唤你的家用电器。现在的孩子们可能会觉得任何东西都是有感知能力的,或至少是可以互动的:一位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对《华盛顿邮报》记者说,他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跟亚马逊公司的智能语音助手Alexa有过互动之后.开始跟杯垫说话了。但是即便是没有能够和人聊天的电子设备,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也会将日常物品人格化。
关键词
电子设备
人格化
《华盛顿邮报》
机器
ALEXA
亚马逊公司
家用电器
感知能力
分类号
G219.7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题名 骗人先骗己(英文)
2
作者
matthew hutson
李彤韵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
出处
《大学英语》
2017年第8期41-43,共3页
文摘
People mislead themselves all day long.We tell ourselves we’re smarter and better looking than our friends,that our political party can do no wrong,that we’re too busy to help a colleague.In 1976,in the foreword to Richard Dawkins’s The Selfish Gene。
关键词
大学
英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让算法设计机器人
3
作者
马修·赫特森
林清(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24年第3期23-23,共1页
文摘
大多数机器人是由人类工程师设计的,人类工程师总要煞费苦心地安排好所有关节和人造肌肉,才能让机器人完成特定任务,但这一过程会耗费大量时间,还会受到人类想象力的限制。美国佛蒙特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乔希.邦加德(Josh Bongard)表示。
关键词
机器人
计算机科学家
算法设计
佛蒙特
特定任务
人造肌肉
工程师
想象力
分类号
TP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题名 深度伪造竞赛正在升温
4
作者
matthew hutson
机构
不详
出处
《科技纵览》
2023年第5期7-9,4,共4页
文摘
2022年3月,网络上出现了一段视频,内容是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要求其军队向俄罗斯入侵者投降。这段通过人工智能(AI)制作的视频质量很差,很快就被揭穿为不实信息。但有一天,更精细的制作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地缘政治后果。
关键词
弗拉基米尔
视频质量
地缘政治
入侵者
乌克兰
分类号
TP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题名 人工智能接入线虫神经
5
作者
马修·赫特森
巢栩嘉(翻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24年第19期19-19,共1页
文摘
科学家已经能让人工智能(AI)直接接入线虫的神经系统,并引导这些几毫米长的生物找到美味的目标——这展示了大脑和AI之间有趣的协作。他们训练AI用到的技术名为深度强化学习,该技术同时也可用于训练AI精通围棋之类的游戏。这套软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它大致模仿了生物的大脑,可以基于对一系列行为和结果的分析,为AI“智能体”选出可与环境互动并实现目标的策略。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直接接入
智能体
围棋
神经系统
AI
实现目标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第6指幻觉
6
作者
马修•赫特森
赵欢(翻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22年第5期18-19,共2页
文摘
大脑为身体的部位专门分配了负责调控感觉或运动的神经元,因此可以说大脑里包含了身体的地图,不过有研究表示这个地图有时或许并不那么“靠谱”。2016年,有科学家做了一项让受试者以为自己的一只手长出第6根手指的实验,当时还有一名受试者大喊道:“巫术!”但这种幻觉只持续了非常短的时间。于是,另一支研究团队决定重复这项实验,并设法延长了这种幻觉的持续时间,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发表在《感知》(Perception)上。
关键词
研究团队
持续时间
幻觉
地图
神经元
受试者
大脑
身体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月球上的移民生活
7
作者
matthew hutson
机构
不详
出处
《科技纵览》
2019年第7期44-49,共6页
文摘
名为SOM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公司设计了世界最高的建筑一一迪拜哈利法塔,并因此闻名于世,设计这种标志性建筑也成为该公司的特色之一。该公司纽约办公室里的建筑师们手中的工作则更加惊人——为SOM的首次地外任务设计图维。该公司正在与欧洲航天局(ESA)和麻省理工学院合作设计月球基地。
关键词
月球基地
移民生活
建筑设计事务所
麻省理工学院
标志性建筑
欧洲航天局
SOM
设计图
分类号
TU243.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题名 为什么女性领导比男性少
8
作者
马修·霍特森(撰文)
冯布(翻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18年第12期18-18,共1页
文摘
在美国,只有28%的企业CEO是女性。为了弄清为什么会存在性别差异,一项研究分析了发表于1957年到2017年间的100多篇关于推选领导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研究人员请参与研究的学生或员工,选出群体中的领导.或是以领导力为考量,互相进行评分。
关键词
女性领导
男性
性别差异
研究人员
CEO
领导力
论文
分类号
C933
[经济管理—管理学]
题名 机器人应该隐藏身份吗
9
作者
马修·赫特森
鲁智元(翻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20年第3期16-17,共2页
文摘
人工智能产品越来越擅长伪装成真人,因此人们频繁陷入困境,搞不清楚自己是在与真人还是与机器交谈。例如,AI生成的语音可以提供电话定餐服务,聊天机器人会在线回答消费者的问题。但是,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却算不上高效。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人机交互中的透明度和合作程度会呈现出消彼长的现象。
关键词
聊天机器人
人机交互
透明度
真人
AI
隐藏
分类号
TP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题名 更好的四足机器人
10
作者
马修·赫特森
杨青(翻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19年第9期21-21,共1页
文摘
通过编程让机器人高效行走、跑步或抓取东西,还是有些困难。因此,研究人员希望它们能自己学习这些技能。为了解决机器人在反复试验中出现的磨损问题,研究小组还开发了一套模拟方案,等技能已经达到标准后再载入硬件设备。新的方法还可以利用真实的机器人产生的数据,因此优化了模型,完善了反馈回路。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研究人员
硬件设备
反馈回路
编程
抓取
分类号
TP24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题名 终身学习的人工智能
11
作者
马修·赫特森(撰文)
张哲(翻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18年第12期17-17,共1页
文摘
如果你毕业后就不再学习会怎么样?这么做可能会让你变得落伍,但这正是大部分机器学习系统被训练的方式——当它们能胜任某项任务后便被用于实际场景。不过目前,一些计算机科学家正在开发像人类大脑那样可以持续学习和改进的人工智能。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终身学习
计算机科学家
学习系统
再学习
毕业
分类号
G72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题名 别想太多
12
作者
马修·赫特森
曾欣欣(翻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22年第9期18-19,共2页
文摘
儿童通常比成人更容易学会一门新语言,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有些人认为,掌握一门语言需要在不知不觉中理解细微的语言方式,而成年人在意识层面的高级推理却会干扰这个过程。相关的新研究证实,成年人可能就是太“聪明”了,以致于更难学会一门语言。
关键词
成年人
更容易学
意识层面
细微
语言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机器人如何迁移技能?
13
作者
马修·赫特森
巢栩嘉(翻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22年第23期16-16,共1页
文摘
在从工厂到手术室的多种工作场所里,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多。许多机器人都是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在反复试验和不断犯错中习得新技能的。最近,有一种新方法可以帮助这些技能在不同形状的机器人之间进行迁移,以免每次都要从头开始学习任务。在去年夏天举办的国际机器学习大会(ICML)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刘星昱展示了这种新方法,他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
关键词
机器人
机器学习
计算机科学家
不同形状
手术室
分类号
TP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题名 模型背后的婚礼
14
作者
matthew hutson
机构
不详
出处
《科技纵览》
2020年第10期36-41,共6页
文摘
在2019年“压平曲线”可能指的是修改学生的成绩,或是踩下地毯上鼓起来的小包。而现在,这个词仅指一项重要任务一-减少同时感染新冠病毒的峰值人数。从2020年初开始,描绘预期感染人数的图表就像病毒本身一样传遍了社交网络。我们都成了流行病学模型(揭示这些不祥趋势线的数学实体)的消费者。
关键词
感染人数
流行病学模型
社交网络
趋势线
病毒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更有远见的人工智能
15
作者
马修·赫持森
张哲(翻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19年第23期18-18,共1页
文摘
相比人类,计算机更善于预测事件在未来的影响。哲学家阿瑟·丹托(Arthur Danto)曾在1965年说过,即便是“理想化的年代编录者”(即无所不知的人),也无法判断近期发生的事件在未来的重要性,因为这取决于尚未发生的连锁反应。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连锁反应
计算机
理想化
重要性
分类号
TP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题名 社会偏见在减少
16
作者
马修·赫特森
杨青(翻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19年第7期18-18,共1页
文摘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隐社会偏见(我们对于特定种族、性别或是其他方面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态度)是普遍存在的。许多人认为这种状况不会改善,因为这些偏见已经深入人心。
关键词
偏见
社会
心理学
无意识
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题名 说谎的人工智能
17
作者
matthew hutson
机构
不详
出处
《科技纵览》
2021年第2期38-43,2,共7页
文摘
如果点击脸谱网上的“为什么我会看到这则广告?”,答案可能是“(广告商)希望推送给与其客户相似的人”,或者“(广告商)试图推送给18岁及以上的人”,也可能是“(广告商)试图推送给主要位置在美国的人”。你还会看到“可能还有更多因素未在此列出”。脸谱网这样的解释是为了回应人们对该平台广告投放人工智能(AI)系统的抱怨。实际上,许多人都是第一次遭遇可解释性人工智能(或者XAI)的潮流冲击。
关键词
可解释性
推送
广告投放
分类号
TP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题名 睡觉帮你解决问题
18
作者
马修 赫特森
马晓彤(翻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20年第1期20-21,共2页
文摘
当你被某个问题困住时,最好的办法有时是不再纠结这个问题。曾经有研究表明,休息或小憩可以帮助大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近,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拓展这种所谓的“孵化”(incubation)现象。他们可以利用声音提示,使陲眠中的大脑集中思考一个具体的问题。睡眠时,人类大脑的某些区域会对部分记忆进行回顾、增强和修改。大约在10年前,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叫做目标记忆激活(TMR)的技术.
关键词
人类大脑
解决问题的方法
目标记忆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题名 更好的IQ测试
19
作者
马修·赫特森
马晓彤(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19年第13期17-17,共1页
文摘
想象一下玩拼字游戏时无法用字卡排列字母,或者设计一座建筑时无法画草图、搭模型。很难是不是?但是,许多预测现实成就的认知测试却只考察人们在脑内思考的最终结果。最近,一项让测试者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外显化”的IQ测试问世了,比起只考察最终结果的老版本,这种测试可以更好地预测学习成绩。
关键词
IQ测试
智力测试
测试题
分类号
N
[自然科学总论]
题名 原谅是人的天性?
20
作者
马修·赫特森
张哲(翻译)
机构
不详
出处
《环球科学》
2019年第1期20-20,共1页
文摘
传统观念认为,坏的第一印象很难改变——这也得到了某些研究的支持。但这些研究往往是把那些极端且相对罕见的不道德行为(比如向儿童贩卖毒品)与相对常见的善良行为(比如分享一把雨伞)放在一起对比,这样的对比有失公允。最近,一组新研究深入地分析了人们的行为,结果发现相比于被认为无私的人,人们更愿意改变自己对于那些一开始就显得自私的人的看法。
关键词
天性
不道德行为
传统观念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