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集层非均质性分析的计算机方法:以西弗吉尼亚州下密西西比系油田为例
1
作者 michael ed. hohn Ronald R. McDowell David L. Matchen(West Virginia Geological and Economic Survey, P. O. Box 879,Morgantown, WV, 26507-0879,USA)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2期46-57,共12页
本文使用几种计算法和统计法研究美国西弗吉尼亚洲中部格兰尼克里克油田大Injun砂岩储集层的结构及其与采油量的关系。计算机程序根据已出版的资料编写,以适合(l)计算渗透率对孔隙度的回归;(2)标绘三维孔隙度;(3)确定... 本文使用几种计算法和统计法研究美国西弗吉尼亚洲中部格兰尼克里克油田大Injun砂岩储集层的结构及其与采油量的关系。计算机程序根据已出版的资料编写,以适合(l)计算渗透率对孔隙度的回归;(2)标绘三维孔隙度;(3)确定和标绘根据地球物理测井记录推断的相;(4)估算原始储量、累积产量和采油率。因为回归分析显示出测井记录和岩心孔隙度及岩心渗透率间微弱但重要的相关,所以,孔隙度可用干地层渗透率中以构成储集层的模式。也使用定量地层对比和多维定算法来估算在缺乏可用数据的情况下构造的影响。于井间使用克里格法内插绘制的剖面,突出了孔隙度较高的地带。使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和岩心描述,用聚类分析确定导电相。原始储量的估算结果与累计产量数据相结合,得出采油率的估算值。这些采油量变量图通常呈现在岩相图上观察到的相同的南北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方法 储集层非均质性 弗吉尼亚 密西西比 孔隙度 油田 地球物理 原始储量 采油量 采油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