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湛江鲤鱼墩遗址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华南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方式初探 被引量:26
1
作者 胡耀武 李法军 +1 位作者 王昌燧 michael p.richards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4-269,共6页
相对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而言,华南地区先民生活方式的了解一直较为缺乏。广东湛江鲤鱼墩遗址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此遗址的先民主要以海生类资源为食,陆生资源(包括可能的块茎类原始农业和动物)只占次要地位。通过与约同时... 相对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而言,华南地区先民生活方式的了解一直较为缺乏。广东湛江鲤鱼墩遗址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此遗址的先民主要以海生类资源为食,陆生资源(包括可能的块茎类原始农业和动物)只占次要地位。通过与约同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先民的稳定同位素数据比较,可以看出,早在6000年前,我国先民的生活方式就已出现3大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民生活方式 华南地区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C、N稳定同位素分析
下载PDF
姜寨遗址先民食谱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郭怡 胡耀武 +2 位作者 高强 王昌燧 michael p.richards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7,共9页
尽管通过C、N稳定同位素分析已对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粟作农业进行了初步探索,但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不同时期先民食物结构的演变,姜寨与半坡、史家先民食物结构间的差异等,依然未能深入讨论。为此,本文对姜寨遗址出... 尽管通过C、N稳定同位素分析已对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粟作农业进行了初步探索,但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不同时期先民食物结构的演变,姜寨与半坡、史家先民食物结构间的差异等,依然未能深入讨论。为此,本文对姜寨遗址出土的不同时期(一期、二期)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试图揭示先民食物结构的演变历程,探索姜寨与半坡、史家先民食物结构间的差异,并初步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人骨的δ13C平均值(-9.7±1.0‰)和δ15 N平均值(8.5±0.5‰),表明粟类食物(包括粟类作物以及依赖于粟类作物的动物等)在姜寨先民食谱中占据主要地位,且动物资源在食物中的比例相对较低。两期先民的δ13C和δ15N值,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先民一直从事粟作农业以及家畜的饲养活动。食谱分析并未发现第二期先民食用更多野生动物的证据,这可能与先民样品量相对偏少、二期先民食用的野生动物比例上升较小、动物类食物在先民食谱中所占比例较小等原因有关。对比地理位置毗邻、文化年代相近的姜寨、史家、半坡遗址先民δ13C值,姜寨(-9.7±1.0‰,N=19)与史家(-10.0±0.7‰,N=9)接近,而远高于半坡(-14.8±1.9‰,N=5),表明半坡遗址粟作农业的种植规模要逊于姜寨和史家遗址。我们认为,不同遗址间先民δ13C值的差异,可能受半坡样品量偏少、遗址间小生态环境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食谱分析 粟作农业 稳定同位素分析 古环境 姜寨遗址
下载PDF
青龙泉遗址人和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怡 胡耀武 +3 位作者 朱俊英 周蜜 王昌燧 michael p.richards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60,共9页
尽管中国有关稻粟混作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混作区内稻粟农业在先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在家畜饲养中的作用,其发展与文化演进和传播、古环境变化间的内在联系等关键问题,依然未能很好地解决.为此,本文对位于稻粟混作区内的湖北郧县... 尽管中国有关稻粟混作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混作区内稻粟农业在先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在家畜饲养中的作用,其发展与文化演进和传播、古环境变化间的内在联系等关键问题,依然未能很好地解决.为此,本文对位于稻粟混作区内的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出土的人和猪骨(3000~2600 BC屈家岭文化期和2600~2200 BC石家河文化期)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试图在揭示他们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稻粟农业在先民和猪食物结构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过程,并对稻粟的种植与文化交流以及古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索.先民的δ13C值位于-16.7‰~-12.4‰之间,平均值为-14.6‰±1.3‰(n=24),这表明先民的食物中兼具C3和C4类食物.由于遗址中同时发现了稻(C3类植物)粟(C4类植物)遗存,据此我们认为,稻粟农业均对先民的食物有所贡献,且粟作农业在先民的生活方式中占次要地位.先民的δ15N均值为9.0‰±1.2‰(n=24),表明动物类蛋白在先民的食物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其较大的分布范围(6.6‰~10.8‰)则表明,先民的肉食来源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猪的δ13C均值(-14.3‰±2.5‰,n=13)与先民类似,而δ15N均值(7.7‰±0.6‰,n=13)稍逊于先民,表明猪的食物来源与人相近,其食物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人类食物残余.对先民和猪的δ13C值和δ15N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皆不具有相关性,暗示先民和猪的食物来源中含有较多的植物类食物,这很可能与当时较为发达的稻粟混作农业密切相关.通过不同文化期内先民和猪食物结构的对比分析,发现粟类食物在石家河文化期人和猪食物中所占比例皆上升10%左右,反映了粟作农业明显加强,而这种变化与古环境变迁以及南北文化间的交流密切相关.当气候温暖、降水增加、屈家岭文化北进之时,稻作盛行;而在气候变冷、降水减少、北方文化南传之际,粟作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食谱 稻粟混作 稳定同位素分析 文化交流 古环境
原文传递
稳定同位素分析对史前生业经济复杂化的启示:以河南禹州瓦店遗址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相龙 方燕明 +5 位作者 胡耀武 侯彦峰 吕鹏 宋国定 袁靖 michael p.richards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9,84,共11页
本文对王湾三期文化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先民和动物骨骼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分析后发现,粟类食物是瓦店先民食物结构中的主体,水稻的重要性也开始显现,先民的肉食资源应主要是粟作农业产品饲养的家畜(以家猪为主)。猪和狗主要以粟类副产... 本文对王湾三期文化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先民和动物骨骼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分析后发现,粟类食物是瓦店先民食物结构中的主体,水稻的重要性也开始显现,先民的肉食资源应主要是粟作农业产品饲养的家畜(以家猪为主)。猪和狗主要以粟类副产品和先民的残羹冷炙为食,绵羊采食了较多的C_3植物,黄牛则食用了大量的粟类产品。从先民食物结构和家畜饲养策略来看,瓦店遗址新石器时代末期的生业经济在谷物栽培和家畜饲养方面呈现出复杂的面貌,而生业经济的复杂化对文明化和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影响还需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店 生业经济 复杂化 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磁县南城墓地先商文化时期人群来源多元化的锶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4
5
作者 侯亮亮 魏东 michael p.richards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5-246,共12页
目前,"殷人屡迁"已是史学界的基本共识。然而,先商族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迁移范围仍缺乏相应的研究。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显示,先商文化(约2000~1600 BC)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豫北冀南地区,相关人群的频繁迁移也似在此范围内。结... 目前,"殷人屡迁"已是史学界的基本共识。然而,先商族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迁移范围仍缺乏相应的研究。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显示,先商文化(约2000~1600 BC)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豫北冀南地区,相关人群的频繁迁移也似在此范围内。结合文献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本研究基于磁县南城墓地人和猪的牙本质、牙釉质的Sr同位素研究,为先商文化人群的迁移行为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直接证据。具体说来,5例家猪牙釉质的Sr同位素均值表明,当地87Sr/86Sr基准值的范围为0.711614~0.712046。19个先民中有15例个体牙釉质的Sr同位素比值在当地的87Sr/86Sr基准值范围之外,这说明大量个体幼年时可能不在本地生活,即南城墓地先商居民中可能存在着较大比例的迁移个体。当然,也不排除家猪的样品量有限,导致当地87Sr/86Sr基准值范围过窄的可能性,进而使得南城墓地先商居民出现较大比例迁移个体的假象,因此期待开展更多后续工作。结合先商文化墓地的考古学研究,有理由认为南城墓地部分人群可能来自北方地区、胶东半岛和山西等。南城墓地人群所代表的先商文化人群来源的多元化现象,对先商文化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城墓地 先商文化 锶同位素分析 人群来源多元化
原文传递
Preliminary attempt to distinguish the domesticated pigs from wild boars by the method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被引量:7
6
作者 michael p.richards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85-92,共8页
Despit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origins of domestic pigs made by the methods of zooarchae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how to scientifically distinguish the domesticated pigs from wild boars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 Despit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origins of domestic pigs made by the methods of zooarchae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how to scientifically distinguish the domesticated pigs from wild boars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pig domestication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Compared to wild boar's diets which come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the diets of domestic pigs are more easily influenced by human feeding activities.Therefore,in principle,exploration of the dietary differences among pigs and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n pig diets fed by humans can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wild boars and domesticated pigs.To reveal dietary differences among pigs and distinguish the domesticated pigs from wild boars based on comparison with the diets of humans and other animals,we analyzed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s of human bones from Xiaojingshan Site and animal bones from Yuezhuang Site,both of which belong to Houli Culture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date to about 8500―7500 years ago.The mean δ 13C value((-17.8 ± 0.3)‰) and δ 15N value((9.0±0.6)‰) in human collagen indicate that although millet agriculture began it was not the main subsistence strategy as millets are typical of C4 plants and that humans made a living mainly by gathering,hunting or raising some domesticated animals.The δ 13C value(-16.1‰) and δ 15N value(6.9‰) in the bovine suggest that C3 plants were dominant in its diet with some C4 plants complemented.The fish has lower δ 13C value(-24.9‰) and higher δ 15N value(8.8‰) than the bovine,which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sotopic values from Eurasian freshwater fish.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carbon and nitrogen isotope values,the pig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A group,composed of two pigs,has low δ 13C values(-18.1‰,-20.0‰) and low δ 15N values(4.7‰,6.0‰).B group,only one pig,has the highest δ 13C value(-10.6‰) and mediate δ 15N value(6.4‰).As for the C group,also only one pig,low δ 13C value(-19.0‰) and the highest δ 15N value(9.1‰) are observed.Previous studies on the stable isotopes from modern or ancient wild boars' bones have suggested that C3 plants are predominated in their diets and that their δ 15N values are close to those in herbivores and far from those in carnivores.Based on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isotope values from humans,the wild boars and the domestic pigs from Xipo Site in Henan 6000―5500 years ago and Kangjia Site in Shaanxi 4500―4000 years ago,we conclude that A pig group belongs to wild boars while B and C groups can be attributed to domesticated pi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gins of domestic PIGS early stage of DOMESTICATION differentiation of domesticated PIGS from wild BOARS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MILLET agricult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