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移植的研究:第二部分 注射设备对脂肪物质属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David Atashroo Jordan Raphel +19 位作者 michael t. Chung Kevin J. Paik Andreina Parisi-Amon Adrian McArdle Kshemendra Senarath-Yapa Elizabeth R. Zielins Ruth tevlin Chris Duldulao Graham G. Walmsley michael S. Hu Arash Momeni Brian Domecus Joe R. Rimsa Lauren Greenberg Geoffrey C. Gurtner michael t. longaker Derrick C. Wan 魏峰 高景恒 张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I0013-I0018,共6页
目的尽管脂肪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软组织缺陷,但其结果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中,我们将对使用一种自动、低剪切力装置或改良Coleman技术注射脂肪的物理性质进行对比。方法从9例患者处提取脂肪抽吸物,经过处理后采取改良Coleman技... 目的尽管脂肪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软组织缺陷,但其结果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中,我们将对使用一种自动、低剪切力装置或改良Coleman技术注射脂肪的物理性质进行对比。方法从9例患者处提取脂肪抽吸物,经过处理后采取改良Coleman技术或一种自动、低剪切力装置进行脂肪注射。通过一种2mm口径套管注入脂肪,并与微处理的脂肪进行对比。当组织开始失去其固态性质时,利用血流速度计测量其存储模量及剪切速率。同时,对脂肪组织的黏性进行测量,并通过载玻片实验定性评估每个治疗组的总产量。结果利用自动、低剪切力装置注射的脂肪,其物理性质与微处理的脂肪最接近。该自动装置组的脂肪存储模量(G’)比改良Coleman技术组高,而强度极限更延后。同样,测得该自动装置组的脂肪黏性与微处理组相当,比改良Coleman技术组的高。结论与改良Coleman技术相比,利用连于2mm插管的自动、低剪切力装置处理的脂肪抽吸物可以更好地保留脂肪组织完整的物理性质。本研究通过流变数据证实,该自动装置比改良Coleman技术对脂肪组织的损伤更小,其应用可能会增加移植脂肪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移植 注射脂肪 软组织缺陷 脂肪抽吸物 物理性质 低剪切力 物质 设备
原文传递
可用于临床的脂肪组织基础知识概述 被引量:1
2
作者 Spencer A. Brown Benjamin Levi +6 位作者 Charlotte Lequex Victor W. Wong All Mojallal michael t. longaker 魏峰(译) 高景恒(译) 张晨(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I0004-I0012,共9页
脂肪组织中含有干细胞,这一认识促使我们进一步探索在更广泛的临床状况下利用脂肪和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可能性。关于脂肪来源干细胞的获取、分离以及分离的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分化特性的新知识已带来新的研究,这些新研究的研究方向是新的... 脂肪组织中含有干细胞,这一认识促使我们进一步探索在更广泛的临床状况下利用脂肪和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可能性。关于脂肪来源干细胞的获取、分离以及分离的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分化特性的新知识已带来新的研究,这些新研究的研究方向是新的组织工程构建,以及脂肪来源干细胞转化为诱发的多能干细胞。临床上,脂肪移植物和脂肪来源干细胞在美国及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急剧增加,同时,以脂肪来源干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当前,FDA还未批准分离的脂肪来源干细胞用于任何临床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临床 脂肪来源干细胞 基础知识 多能干细胞 组织工程 细胞转化 世界范围
原文传递
不同方法获得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再生能力比较:超声辅助吸脂与传统脂肪抽吸对比
3
作者 David Atashroo Dominik Duscher +16 位作者 Zeshaan N. Maan Elizabeth R. Zielins Kevin Paik Alexander Whittam Michelle Lin Adrian McArdle Christopher Duldulao t Graham G. Walmsley michael S.Hu Ruth tevlin Derrick C. Wan Geoffrey C. Gurtner michael t. longaker 朱利娜 高景恒 张晨 袁继龙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J0011-J0011,共1页
背景与目的超声辅助吸脂(ultrasound assisted liposuction,UAL)因其获取脂肪容易,且可让创伤和失血最小化,受到整形外科医师的青睐。但是,很少有研究报道这种方法获取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 背景与目的超声辅助吸脂(ultrasound assisted liposuction,UAL)因其获取脂肪容易,且可让创伤和失血最小化,受到整形外科医师的青睐。但是,很少有研究报道这种方法获取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的质量。ADSCs在基于细胞的治疗方法中的作用也在急剧增长。因此,本研究比较了传统脂肪抽吸(suctionassistedliposuction,SAL)方法获得的ADSCs与UAL方法获得的ADSCs之间再生能力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SAL和UAL方法,从健康人中获取脂肪并培养ADSCs;采用荧光辅助细胞分选(fluorescent assisted cell sorting,FACS)方法,分析ADSCs的产量。利用MTT比色法分析ADSCs的增殖能力,并在培养基中进行成脂和成骨分化诱导。将基因表达谱与qPCR进行对比。利用细胞染色比较成脂和成骨分化标记物。建立小鼠创伤愈合模型,在水凝胶支架上,分别播种采用SAL方法获取的ADSCs(SAL组)和采用UAL方法获取的ADSCs(UAL组),水凝胶组只加入水凝胶作为对照,同时比较3组的组织再生能力。结果UAL与SAL方法获得的ADSCs相比,在细胞数量和增殖能力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油红O染色显示两者成脂分化能力没有差异,分化7d时,PPAR-γ受体和LPL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证实了这一点(P〉0.05)。同样,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也显示了两者相似的成骨分化能力,而且成骨标志物Runx-2、骨桥蛋白和骨钙蛋白的表达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SAL组和UAL组的愈合速度明显大于水凝胶组(P〈0.05),SAL和UA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SAL方法相比,UAL方法可获得相等增殖能力的ADSCs,并用于以细胞疗法为基础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再生能力 脂肪抽吸 吸脂 超声 ADSCS 脂肪来源干细胞 成骨分化 整形外科医师
原文传递
干细胞在美容外科中的作用:真实的还是谎言
4
作者 Adrian McArdle Kshemendra Senarath-Yapa +11 位作者 Graham G. Walmsley michael Hu David A. Atashroo Ruth tevlin Elizabeth Zielins Geoffrey C. Gurtner Derrick C. Wan michael t. longaker 朱利娜 高景恒 张晨 袁继龙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J0012-J0012,共1页
背景与目的干细胞是一种吸引人的新发展的治疗方法,其适应证包括缺损组织的功能恢复。尽管多数干细胞疗法是新兴的,且处于实验阶段,但在世界各地,仍有许多诊所建议对干细胞感兴趣的患者接受干细胞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中的大多数是没... 背景与目的干细胞是一种吸引人的新发展的治疗方法,其适应证包括缺损组织的功能恢复。尽管多数干细胞疗法是新兴的,且处于实验阶段,但在世界各地,仍有许多诊所建议对干细胞感兴趣的患者接受干细胞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中的大多数是没有科学价值,缺少监管或患者保护的。方法笔者回顾了美容手术中加入干细胞的潜能以及存在的缺陷,并描述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许可的适应证以及正在进行的脂肪干细胞临床试验。此外,利用“干细胞疗法”“干细胞治疗”或“干细胞面部提升”等检索词,对网站进行“snapshot”分析。结果尽管有管制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专业学会(美国整形外科协会)的监管,笔者仍看到了令人担忧的手术广告,如干细胞面部年轻化、干细胞隆乳、甚至干细胞阴道年轻化。干细胞美容手术的市场营销和推广,并没有足够样本的临床证据支持。结论尽管干细胞具有巨大的潜能,但是美容市场充斥着未经证实的,有时甚至是欺骗性的宣传,可能会给患者带来风险。整形外科医师位于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的前沿位置,向患者介绍干细胞时,基于科学的数据,客观宣传其疗效,是及其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疗法 美容外科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整形外科医师 干细胞治疗 面部年轻化 谎言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脂肪移植的研究:V部分,能提高脂肪移植成活量的辅助细胞脂肪移植是有剂量依赖性的
5
作者 KevinJ.Paik Elizabeth R. Zielins +13 位作者 David A. Atashroo Zeshaan N. Maan Dominik Duscher Anna Luan Graham G. Walmsley Arash Momeni Stephanie Vistnes Geoffrey C. Gurtner michael t. longaker Derrick C. Wan 叶美辰 高景恒 张晨 袁继龙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I0008-I0014,共7页
背景辅助细胞脂肪移植能提高脂肪移植的成活量。但能显著提高脂肪保留量的基质血管细胞群最佳浓度尚未得知。方法将获得的一部分脂肪待移植,另一部分提取基质血管细胞群。然后将提取出的不同浓度细胞(每200μl的脂肪含有1×10^4-1... 背景辅助细胞脂肪移植能提高脂肪移植的成活量。但能显著提高脂肪保留量的基质血管细胞群最佳浓度尚未得知。方法将获得的一部分脂肪待移植,另一部分提取基质血管细胞群。然后将提取出的不同浓度细胞(每200μl的脂肪含有1×10^4-1X10^7个细胞)与脂肪混合进行移植。移植后第8周,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脂肪移植的成活量,并将移植的脂肪取出,比较结构和血管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加入的细胞浓度为每200μl脂肪含有1×10^4个细胞时,脂肪移植的成活量最大。加入的细胞量过多对脂肪移植的存活是不利的,加入1×10’个细胞时,脂肪的成活量最低,甚至比单纯脂肪移植更低。有趣的是,加入1×10^4个细胞时,血管化明显增加,炎症反应降低;而加入1×10^7个细胞与单纯脂肪移植相比,发生明显脂肪变性。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可加入适量的基质血管细胞群以提高脂肪移植的成活量。虽然辅助细胞脂肪移植能促进移植脂肪的存活,但加入的细胞后期会与脂肪细胞争夺养分,因此,加人的细胞数量与其代谢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移植 辅助细胞 剂量依赖性 成活 计算机断层扫描 最佳浓度 组织学改变 血管化
原文传递
脂肪移植的研究:第三部分脂肪移植的照射组织——提高皮肤质量并减少脂肪移植的保有量
6
作者 Rebecca M. Garza Kevin J. Paik +7 位作者 michael t. Chung Dominik Duscher Geoffrey C. Gurtner michael t. longaker Derrick C. Wa 叶美辰 高景恒 张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I0018-I0018,共1页
目的放射治疗后,皮肤纤维化是困扰整形外科医师的一个难题。在照射的皮肤下进行脂肪移植能逆转放射所引起的损害,这一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目前的研究对脂肪移植对照射皮肤的影响,及照射组织移植脂肪质量和保有量进行了评估。方... 目的放射治疗后,皮肤纤维化是困扰整形外科医师的一个难题。在照射的皮肤下进行脂肪移植能逆转放射所引起的损害,这一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目前的研究对脂肪移植对照射皮肤的影响,及照射组织移植脂肪质量和保有量进行了评估。方法体外照射9只成年Crl:NU-FoxnlnnCD-1大鼠头皮,照射能量为30Gy。照射4周后,采集照射和非照射的大鼠头皮,并对真皮厚度,胶原蛋白含量,血管密度进行组织学观察。将人脂肪注射到大鼠头皮的皮下平面。移植后2~8周,对照射组的皮肤进行评定,并且移植后用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每2周测量1次移植脂肪的容量,直至8周。最后,在第8周取出移植的脂肪,并进行质量评分。结果在照射组中,脂肪移植导致真皮厚度和胶原蛋白含量减少,血管密度增加。CT分析提示,照射组与非照射组相比,脂肪移植的存活量显著减少。取出移植的脂肪,两组间组织学评分无差别。结论脂肪移植能减少真皮层胶原蛋白的沉积,并提高照射皮肤中血管的分布,减少放疗纤维化组织的血液供应。虽然照射组中脂肪移植的保有量显著低于非照射组,但两组中保有脂肪的质量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移植 体外照射 皮肤质量 组织移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射治疗后 皮肤纤维化 组织学观察
原文传递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对人类脂肪源性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调节作用
7
作者 Benjamin Levi Aaron W. James +6 位作者 Derrick C. Wan Jason P. Glotzbach George W. Commons michael t. longaker 魏峰(译) 高景恒(译) 张晨(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I0003-I0003,共1页
背景人类脂肪源性基质细胞有巨大的用于组织工程的潜能。作者的实验室致力于研究人类脂肪源性基质细胞对骨骼组织的再生作用,并识别那些可增强人类脂肪源性基质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因子。作者假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 背景人类脂肪源性基质细胞有巨大的用于组织工程的潜能。作者的实验室致力于研究人类脂肪源性基质细胞对骨骼组织的再生作用,并识别那些可增强人类脂肪源性基质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因子。作者假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可以刺激人类脂肪源性基质细胞骨生成,且IGF可刺激脂肪形成。方法从人脂肪抽吸组织中获取脂肪源性基质细胞,首先,采用微阵列分析法检测成骨性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获取标本中添加重组体IGF-1和PDGF-α的方式是:分别单独添加,二者联合添加。利用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油红O进行染色,并利用定量实时多聚酶链式反应(RUNX2,ALP,OCN,IGFl,PPARG,LPL,AP2,and GCP1)评估骨生成和脂肪形成。最后,评估IGF和PDGF信号途径的交叉点。结果所有标记物均可观察到IGF-1可增加成骨性分化作用(P〈0.01)。然而,初始时单独加入PDGF-α并不能影响骨生成标记物。PDG-α可上调IGF-1的转录活性。PDGF-α与IGF-1联合添加或在添加IGF-1前添加PDGF-α对骨生成的增加作用均大于单独加入任一种因子。IGF-1可增加人类脂肪源性基质细胞的脂肪生成,而PDGF-α的作用相反。结论IGF信号可显著增强人类脂肪源性基质细胞的骨生成,可以在组织工程中使用。PDGF和IGF联合使用对脂肪源性基质细胞骨生成的促进作用强于单独使用任一种。未来的体内应用将关注脂肪源性基质细胞,仿生支架和重组体IGF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脂肪形成 基质细胞 人类 成骨分化 PDGF-α IGF-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