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阶段秃杉人工林微量元素分布及其生物循环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何斌 吴庆标 +1 位作者 莫少壮 李嘉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秃杉人工林微量元素的生物循环特征,以广西南丹县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观测和室内样品分析,对不同年龄阶段(9、17、25和37年生)秃杉人工林的5种微量元素(Fe、Mn、Zn、Cu和B)分布及其生物循环特征进行... 为了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秃杉人工林微量元素的生物循环特征,以广西南丹县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观测和室内样品分析,对不同年龄阶段(9、17、25和37年生)秃杉人工林的5种微量元素(Fe、Mn、Zn、Cu和B)分布及其生物循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微量元素在乔木层中平均质量分数为w(Mn)>w(Fe)>w(Zn)>w(B)>w(Cu);各微量元素在秃杉不同器官的质量分数存在差异且随林龄变化而变化。(2)9、17、25和37年生的秃杉人工林微量元素总贮存量分别为15.828、29.675、35.428和48.379 kg·hm^(-2),其中乔木层微量元素贮存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少,分别占总贮存量的91.32%、88.00%、84.53%和83.59%;灌草层微量元素贮存量分别占总贮存量的2.41%、2.76%、3.94%、3.62%;凋落物层微量元素贮存量分别占总贮存量的6.27%、9.24%、11.52%、12.79%;各微量元素中Mn或Fe的贮存量最高,其次是Zn和B,Cu的贮存量最低。(3)乔木层中微量元素贮存量的分配随林龄的增加发生变化,树干(干材和干皮)和树根的比例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树冠(树叶和树枝)所占比例则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4)林分微量元素年积累量分别为1.606、1.536、1.218和1.041 kg·hm^(-2)·a^(-1),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微量元素中Mn的年净积累量最高,其次是Fe、B和Zn,Cu的年净积累量最低。(5)微量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2.800、3.344、4.527和4.630 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1.164、2.651、3.309和3.589 kg·hm^(-2)·a^(-1),微量元素的利用系数分别为0.194、0.128、0.149和0.117 a,循环系数分别为0.416、0.793、0.731和0.775;周转期分别为12.417、9.851、9.203和11.014 a。因此,秃杉人工林生长9年生时微量元素的积累较快,但归还速率慢,周转期较长,会较多消耗林地微量元素的有效养分;9年生后微量元素积累速率逐渐减慢,归还速率加快,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微量元素生物循环,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人工林 年龄阶段 微量元素 分布 生物循环
下载PDF
南丹县毛竹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被引量:2
2
作者 莫少壮 罗星乐 +2 位作者 李嘉方 刘凡胜 何斌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了探究南丹县毛竹人工林生物量及碳汇功能,为其生态效益的合理评价和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标准地调查和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广西南丹县毛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毛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74.85... 为了探究南丹县毛竹人工林生物量及碳汇功能,为其生态效益的合理评价和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标准地调查和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广西南丹县毛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毛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74.85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分别占91.96%、0.67%、1.76%和5.61%;(2)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93.82 t/hm^(2),其中乔木层为33.05 t/hm^(2),占17.05%;灌木层为0.22 t/hm^(2),占0.11%;草木层为0.51 t/hm^(2),占0.26%;凋落物层为1.71 t/hm^(2),占0.88%;林地土壤层为158.33 t/hm^(2),占81.69%;(3)毛竹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11.48 t/(hm^(2)·a),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5.51 t/(hm^(2)·a),年净吸收CO_(2)量为20.20 t/(hm^(2)·a)。因此,毛竹人工林具有较强的固碳功能,可作为南丹县发展碳汇林的良好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人工林 生物量 碳储量 南丹县
下载PDF
桂西北杉木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年净积累量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正文 莫少壮 +2 位作者 柳国海 黄光友 何斌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2年第2期90-97,共8页
[目的]探究桂西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其年净积累量的变化过程,为杉木人工林丰产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林龄(5、10、15和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不同组分5种养分元素(N、P、K、Ca... [目的]探究桂西北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养分积累及其年净积累量的变化过程,为杉木人工林丰产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林龄(5、10、15和20年生)杉木人工林不同组分5种养分元素(N、P、K、Ca和Mg)含量,对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养分积累量、年净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1)不同养分元素在乔木层中平均含量均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P或Mg最低;各养分元素在不同器官的含量存在差异且随林龄变化而变化。(2)5、10、15和20年生杉木人工林养分积累量分别为275.33、469.12、654.64和782.56 kg·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76.34%、87.24%、89.93%和87.80%,灌草层分别占15.44%、6.19%、2.87%和4.14%,凋落物层分别占8.22%、6.57%、7.20%和8.06%,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3)乔木层中各器官养分积累量的分配比例随林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树叶占比随林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干材和树皮占比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4)4个林龄杉木人工林养分年净积累量依次为42.03、40.93、39.65和34.35 kg·hm^(-2)·a^(-1),随林龄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养分元素年净积累量以N最高,其次是K或Ca,P或Mg最低。杉木人工林每积累1 t干物质所需5种养分元素总量在4.51~10.99 kg之间,随林龄增加而减少。[结论]桂西北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养分积累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不同林龄间养分积累量增长量为:5~10年生(199.08 kg·hm^(-2))>10~15年生(177.48 kg·hm^(-2))>15~20年生(99.36 kg·hm^(-2))。因此,应根据杉木人工林不同林龄阶段对养分元素的需求,结合林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林地土壤养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龄 养分积累量 年净积累量 桂西北
下载PDF
桂西北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积累及生产力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惠柳笛 刘凡胜 +3 位作者 莫少壮 南雅薇 何斌 张日施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1年第2期78-83,共6页
[目的]探究桂西北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积累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为该区域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研究了不同林龄(5、10、15、20年生)杉木人... [目的]探究桂西北杉木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积累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为该区域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南丹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方法,研究了不同林龄(5、10、15、20年生)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年净生产力及其分配特征。[结果]不同林龄乔木层生物量在19.13~152.14 t·hm^(-2)之间,随林龄增加而增大。各林龄乔木层生物量的增长量表现为:10~15年生(51.81 t·hm^(-2))>5~10年生(42.47 t·hm^(-2))>15~20年生(38.73 t·hm^(-2))。随着林龄的增加,杉木人工林生物量中干材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而树叶和树枝所占比例逐渐减小。5、10、15、20年生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别为1.93、1.12、1.38、2.01 t·hm^(-2),其中灌木层依次占29.02%、44.64%、47.10%和40.30%,草本层依次占70.98%、55.36%、52.90%和59.70%;凋落物层生物量依次为1.30、2.04、4.03、6.15 t·hm^(-2),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大。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年均净生产力依次为3.83、6.16、7.56、7.61 t·hm^(-2)·a^(-1),其中干材组成比例(37.43%~66.24%)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树叶和树枝组成比例(5.12%~16.49%和9.20%~21.20%)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逐渐积累,其中干材所占比例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树叶、树枝和干皮生物量所占比例随林龄增加而下降,树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波动较小。桂西北杉木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水平,其不同林龄年均净生产力高于国内多数区域杉木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龄 生物量 生产力 桂西北
下载PDF
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生态系统C积累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5
5
作者 韦家国 周刚 +3 位作者 刘凡胜 杨正文 莫少壮 何斌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8年第1期29-33,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C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各器官中C含量为426.0~503.9 g·kg^(-1),不同器官C含量排序为:皮>干>根>枝>叶,草本层、灌木层和凋...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广西南丹县山口林场23年生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C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各器官中C含量为426.0~503.9 g·kg^(-1),不同器官C含量排序为:皮>干>根>枝>叶,草本层、灌木层和凋落物层平均C含量分别为452.7、408.0和428.9 g·kg^(-1),土壤(0~80 cm)C含量为16.59 g·kg^(-1)。杉木各器官中C含量为464.5~508.9 g·kg^(-1),不同器官C含量排序为:皮>干>枝>根>叶,草本层、灌木层和凋落物层平均C含量分别为456.2、416.3和468.1 g·kg^(-1),土壤(0~80 cm)C含量为15.77 g·kg^(-1)。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生态系统C储量分别为245.82、213.52 t·hm^(-2),不同层次C储量排序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或灌草层。秃杉林和连栽杉木林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10.75、7.14 t·hm^(-2)·a^(-1),C年净固定量分别为5.05、3.47 t·hm^(-2)·a^(-1),年净吸收CO2量分别为18.53、12.73 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秃杉 杉木 连栽 C储量 C分配
下载PDF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Ecosystem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and Successive Rotation Plantation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被引量:2
6
作者 Zhou Gang He Bin +3 位作者 Wei Jiaguo Liu Fansheng mo shaozhuang Yang Zhengwe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4期11-14,18,共5页
The 23-year-old T. flousiana plantation and successive rotation plantation of C. lanceolata at Shankou Forest Farm of Nandan County, Guangxi were tested by the method of plot investigation combining with biomass m... The 23-year-old T. flousiana plantation and successive rotation plantation of C. lanceolata at Shankou Forest Farm of Nandan County, Guangxi were tested by the method of plot investigation combining with biomass measurement. Carbon storag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the two fores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rbon content in different organs of T. flousiana ranged from 426.0 to 503.9 g/kg, and the order was bark 〉stem 〉 root 〉 branch 〉 leaf. The carbon contents in shrub, herb and litter layers were452.9 , 408.0 and 428.9 g/kg, respectively. Carbon content in the soil (0 -80 cm)was 16.59 g/kg. The carbon content in different organs of C. lanceolata ranged from 464.5 to 508.9 g/kg, and the order was bark 〉 stem 〉 branch 〉 root 〉 leaf. The carbon contents in shrub, herb and litter layers were 456.2, 416.3 and 468.1 g/kg, respectively. Carbon content in the soil (0 -80 cm)was 15.77 g/kg. Total carbon storage amounts of T. flousiana plantation and successive rotation plantation of C. lanceolata were 245.83 and 213.52 t/hm^2, respectively. The carbon storage order of different structure layers from T. flousiana plantation and successive rotation plantation of C. lanceolata was soil layer (0 -8 0 cm) 〉 vegetation layer 〉 litter layer. Annual net productivity in the arbor layers of T. flousiana plantation and successive rotation plantation of C. lanceolata plantations was 10.75 and 17.13 t/(hm^2 · a) ; annual net carbon fixation amounts were estimated as 5.05 and 3.47 t /(hm^2 · a) ; annual net absorption C02 amounts were 18.53 and 12.73 t/(hm^2 · a)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 flousiana C. lanceolata Successive rotation Carbon storage Carbon distrib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