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米尔高原沙克达拉穹窿变质作用及新生代下地壳演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羿芃 丁林 +4 位作者 刘德亮 OimahmadovIlhomjon mustafogadoev NegmatRajabov 李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8-483,共16页
帕米尔高原从西到东展布的8个新生代变质穹窿构成帕米尔高原变质地壳的主体,沙克达拉穹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沙克达拉穹窿变质杂岩中石榴矽线石片麻岩峰期组合(Grt+Ky+Bi+Rt+Pl+Qz)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为丁约810oC/P约10kbar;石... 帕米尔高原从西到东展布的8个新生代变质穹窿构成帕米尔高原变质地壳的主体,沙克达拉穹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沙克达拉穹窿变质杂岩中石榴矽线石片麻岩峰期组合(Grt+Ky+Bi+Rt+Pl+Qz)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为丁约810oC/P约10kbar;石榴石单斜辉石基性麻粒岩峰期组合(Grt+cpx+RI+Pl+Qz)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为r约824℃/P约16.3kbar;榴闪岩退变较强,其残留峰期组合(Grt+Pl+Hbl+ilm+Qz)变质作用温压条件为r,约683℃~873oC/P约8.6~11.7kbar。基性麻粒岩变质锆石的u—Pb年龄为19~35Ma,反映了从晚始新世到早中新世帕米尔高原下地壳加热加厚过程。帕米尔穹窿的变质作用可以与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类比,在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帕米尔陆内各地体沿前新生代缝合带的陆内俯冲可能是帕米尔下地壳加厚的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穹窿 下地壳 新生代变质作用 陆内俯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