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旗再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柳泽明 n.哈斯巴根 刘艳丽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八旗制度是了解清朝国家结构与特点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探讨八旗的扩展和多样性,以及入关后东北地区八旗设置的背景和目的等问题,对八旗制度的整体状况和特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清朝 八旗 特性
下载PDF
八旗旗王制的成立 被引量:6
2
作者 杉山清彦 n.哈斯巴根 吴忠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5-24,共10页
八旗制研究中,有关旗王与基层组织的关系尚未明了。本文以扈伦四部各王族编入八旗的过程为中心,追溯分与旗王属下的状态,理清了基于以前的姻亲、从属等诸结合关系为基础,构建新的主从关系的事实。
关键词 八旗 旗王制 叶赫那拉氏 乌喇那拉氏
下载PDF
17世纪前期喀尔喀右翼在西藏的活动 被引量:7
3
作者 n.哈斯巴根 阿音娜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3,51,共8页
本文主要依据《五世达赖喇嘛传》《清内阁蒙古堂档》等藏、蒙文史料,通过考察喀尔喀右翼的关键性人物阿海岱青和温布额尔德尼珲台吉在西藏的活动,探究17世纪前期喀尔喀右翼与西藏关系的历史原貌。指出在喀尔喀左翼土谢图汗部崛起之前,... 本文主要依据《五世达赖喇嘛传》《清内阁蒙古堂档》等藏、蒙文史料,通过考察喀尔喀右翼的关键性人物阿海岱青和温布额尔德尼珲台吉在西藏的活动,探究17世纪前期喀尔喀右翼与西藏关系的历史原貌。指出在喀尔喀左翼土谢图汗部崛起之前,喀尔喀右翼在与西藏的关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这一以往蒙藏关系研究中所忽视的史实,揭示了17世纪前期在西藏复杂的政局中蒙藏关系发展的另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尔喀右翼 西藏 阿海岱青 温布额尔德尼珲台吉
下载PDF
日本江户时代绘制中国地图里的东北和蒙古地区 被引量:1
4
作者 n.哈斯巴根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77,共4页
江户时代,一些明清时代的地图传入日本,影响了日本所绘制的包括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在内的中国地图。其中,19世纪初绘制出的《唐土皇舆全图》,不仅标有自然地理情况,而且还标注了部族、旗、城镇等人文地理信息。到江户末期绘制《大清一... 江户时代,一些明清时代的地图传入日本,影响了日本所绘制的包括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在内的中国地图。其中,19世纪初绘制出的《唐土皇舆全图》,不仅标有自然地理情况,而且还标注了部族、旗、城镇等人文地理信息。到江户末期绘制《大清一统图》时,主要参考了清《一统志》的《皇舆全图》《直隶全图》等图。不过,可以明确的是,至迟到江户时代末期,日本还没有绘制出详细的有关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的单幅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江户时代 中国地图 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
下载PDF
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康熙《河套图》初探
5
作者 n.哈斯巴根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49,共4页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年间的《河套图》,是康熙《皇舆全览图》蒙古地区分图之一,是在西洋传教士参与下绘制而成的。《河套图》是近代河套及其相邻地区最早的较为详细和准确的舆图,反映了河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通过地理信息...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年间的《河套图》,是康熙《皇舆全览图》蒙古地区分图之一,是在西洋传教士参与下绘制而成的。《河套图》是近代河套及其相邻地区最早的较为详细和准确的舆图,反映了河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通过地理信息的流传,《河套图》影响了《皇舆全览图》等清中晚期地理类文献相关内容的编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图 清代 蒙古舆图
下载PDF
关于清初蒙古伊苏特部
6
作者 n.哈斯巴根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CSSCI 2016年第1期195-201,共7页
本文利用近期公布的档案等资料研究后指出,阿鲁蒙古诸部中的伊苏特部噶尔马伊尔登和喀喇车里克部噶尔马是两个不同的人物,清初天聪年间他们各自率领所属部落前来归附后金。伊苏特部并非和喀喇车里克部一起编入翁牛特札萨克二旗,而是编... 本文利用近期公布的档案等资料研究后指出,阿鲁蒙古诸部中的伊苏特部噶尔马伊尔登和喀喇车里克部噶尔马是两个不同的人物,清初天聪年间他们各自率领所属部落前来归附后金。伊苏特部并非和喀喇车里克部一起编入翁牛特札萨克二旗,而是编入八旗满洲和八旗察哈尔两个系统中。天聪四年来归之后伊苏特部就有义务在军事上支援后金。因投诚或军功的原因伊苏特部的有些人员也得到了爵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伊苏特部 翁牛特
下载PDF
清初的巴克什与满蒙关系
7
作者 n.哈斯巴根 《满族研究》 2011年第4期73-81,共9页
论文广泛引用满蒙汉文史料,考证清初的巴克什号是从蒙古导入的事实。清太祖、太宗时期的巴克什不仅承担着文书工作,还参与战事。当时,巴克什只是一般性名号。巴克什变成正式的官名,是从1615年开始的。太宗年间几次采取措施,改革巴克什制... 论文广泛引用满蒙汉文史料,考证清初的巴克什号是从蒙古导入的事实。清太祖、太宗时期的巴克什不仅承担着文书工作,还参与战事。当时,巴克什只是一般性名号。巴克什变成正式的官名,是从1615年开始的。太宗年间几次采取措施,改革巴克什制度,明确其职掌。在清初满蒙同盟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库尔禅、希福等巴克什以中间人的身份,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巴克什 满蒙关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农耕的开端和地域社会变动 被引量:6
8
作者 n.哈斯巴根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6,共16页
鄂尔多斯位于长城和黄河之间,15世纪中后期以降作为中原汉地和蒙古高原的交接地带,其地域社会的特色非常明显。康熙中叶之后,随着该地区农耕经济的产生,引起多方面的社会变动,体现在人文地理、经济生活、社会组织诸领域。
关键词 鄂尔多斯 “雁行”人 白界地与黑界地 理事司员 达庆 达拉古
原文传递
传教士与康熙朝蒙古舆图的绘制 被引量:3
9
作者 n.哈斯巴根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96,共5页
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清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经纬度测定和舆图绘制活动,其结果就是代表当时世界最高水准的《皇舆全览图》的完成。此次活动主要由雷孝思、白晋、杜德美等耶稣会传教士具体负责完成。在当时实测过的全国631处地... 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清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经纬度测定和舆图绘制活动,其结果就是代表当时世界最高水准的《皇舆全览图》的完成。此次活动主要由雷孝思、白晋、杜德美等耶稣会传教士具体负责完成。在当时实测过的全国631处地方的经纬度中,蒙古地方就占据了93处。从最近公布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河套图》、《色楞厄河图》来看,此次测量的准确度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皇舆全览图》 《河套图》 《色楞厄河图》
原文传递
察罕达尔汉绰尔济与清初八旗喇嘛事务管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n.哈斯巴根 阿音娜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6-174,共9页
天聪时,察罕喇嘛从喀喇沁部来投诚后金。其后,奉太宗之命出使阿禄、外喀尔喀等蒙古诸部。五世达赖喇嘛所遣西藏首批赴盛京使团返回时,他作为清朝使者团的首领之一前去西藏(乌斯藏)。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时,他又以清朝代表的身份迎接路途中... 天聪时,察罕喇嘛从喀喇沁部来投诚后金。其后,奉太宗之命出使阿禄、外喀尔喀等蒙古诸部。五世达赖喇嘛所遣西藏首批赴盛京使团返回时,他作为清朝使者团的首领之一前去西藏(乌斯藏)。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时,他又以清朝代表的身份迎接路途中的五世达赖喇嘛。通过屡次交往,察罕喇嘛和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人物建立了信任关系。此外,他还作为商业贸易者在明清之间沟通货物。正因有以上种种劳绩,入关后清廷授予察罕喇嘛"达尔汉绰尔济"之名号。入关前,察罕喇嘛就创建过果忙库伦,开始管理在内八旗喇嘛诸事务,这种管理方式一直持续到康熙初年。察罕达尔汉绰尔济在北京的驻锡地是后黑寺和前黑寺(慈度寺),其寺庙和僧徒得到朝廷香火地和钱粮的供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罕达尔汉绰尔济 清初 八旗喇嘛事务
原文传递
清代雍和宫的金瓶掣签——以雍和宫档案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音娜 n.哈斯巴根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7,共12页
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八年,清廷在拉萨大昭寺和北京雍和宫各置一只金瓶,规定以后蒙藏地区呼图克图的呼毕勒罕由金瓶掣签认定。以往研究对西藏金瓶掣签的实施情况有较深入探讨,而对雍和宫的金瓶掣签则关注较少。作者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乾隆五十七年至五十八年,清廷在拉萨大昭寺和北京雍和宫各置一只金瓶,规定以后蒙藏地区呼图克图的呼毕勒罕由金瓶掣签认定。以往研究对西藏金瓶掣签的实施情况有较深入探讨,而对雍和宫的金瓶掣签则关注较少。作者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雍和宫满、汉、蒙文档案,对蒙古地区各呼图克图呼毕勒罕认定的程序和特点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金瓶掣签 雍和宫 雍和宫档案
原文传递
清初汗号与满蒙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n.哈斯巴根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96,110,共11页
汗,作为北亚民族首领的名号很早就开始使用了。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充分注意到清早期最高首领名号的历史渊源和蒙古背景问题。本文试图从早期满蒙关系的角度,考察清初三位汗的汗号源流与背景。文章指出,汗号是通过蒙古各部传入包括满洲... 汗,作为北亚民族首领的名号很早就开始使用了。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充分注意到清早期最高首领名号的历史渊源和蒙古背景问题。本文试图从早期满蒙关系的角度,考察清初三位汗的汗号源流与背景。文章指出,汗号是通过蒙古各部传入包括满洲在内的女真各部的;不管亚洲东北部满蒙地区各部落的内部组织如何,他们在政治机构的构造上已经形成了共同的制度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汗号 满蒙关系
原文传递
九白之贡:喀尔喀和清朝朝贡关系建立过程再探
13
作者 n.哈斯巴根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9,126,共9页
结合新近公布的档案和《清实录》等文献,通过系统梳理清初与喀尔喀的关系,作者认为清廷首先制定"九白之贡"是在顺治七年(1650)。虽然有些喀尔喀小首领从顺治八年就已经开始进贡九白,但为首的左右翼诺颜们与清廷立誓和好则分... 结合新近公布的档案和《清实录》等文献,通过系统梳理清初与喀尔喀的关系,作者认为清廷首先制定"九白之贡"是在顺治七年(1650)。虽然有些喀尔喀小首领从顺治八年就已经开始进贡九白,但为首的左右翼诺颜们与清廷立誓和好则分别是在顺治十二、十四和十六年,由此双方关系最终进入和平稳定时期,实现了包含内亚因素(盟誓等)的朝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白之贡 朝贡关系 清朝 喀尔喀
原文传递
顺治六年多尔衮出兵喀尔喀始末 被引量:1
14
作者 n.哈斯巴根 《西部蒙古论坛》 2010年第1期37-41,126-127,共9页
本文叙述前人未曾关注过的顺治六年的一段史实,即清摄政王多尔衮两次出兵喀尔喀未果的经过,指出多尔衮执政后期,对喀尔喀采取得是以武力威慑的政策。笔者认为,从顺治七年开始清朝和喀尔喀关系发生转变,这是因为多尔衮征讨行动的结果之一。
关键词 顺治六年 多尔衮 喀尔喀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