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备孕女性BMI对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王斌 薛婧 +4 位作者 周文静 倪冬冬 王昭阳 刘乔 王爱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377-2381,2385,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对不同体质指数(BMI)女性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本中心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女性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对不同体质指数(BMI)女性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本中心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治疗的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女性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18.5kg/m^(2))、正常体质量组(18.5kg/m^(2)≤BMI<24.9kg/m^(2))、超重组(BMI≥24.9kg/m^(2)),比较3组行IVF/ICSI-ET助孕临床结局,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VF/ICSI-ET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组不孕年限、BMI、Gn用量、不孕原因存在差异(P<0.05)。低体质量组(36%,31/86)、正常体质量组(39.8%,276/693)、超重组(43.2%,108/250)临床妊娠率无差异,流产率(16.1%,5/31)、(10.1%,28/276)、(38.0%,41/108)有差异(P<0.05),活产率(30.2%,26/86)、(34.8%,241/693)、(26.4%,66/250)有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MI超重和Gn用量多是影响辅助生殖后临床妊娠的因素,Gn用量多是影响辅助生殖后妊娠活产的因素(均P<0.05)。结论:备孕女性行IVF治疗前,使BMI达到或接近正常,以改善IVF/ICSI-ET助孕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孕女性 体质指数 辅助生殖 妊娠结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鲵汤加工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17
2
作者 倪冬冬 李洪军 +2 位作者 贺稚非 张东 邓大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19-124,共6页
分析大鲵汤加工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测定5个不同熬煮时间(30、60、90、120、150 min)条件下大鲵汤的一系列营养指标,包括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肌苷酸含量、定性定量脂肪酸组成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结... 分析大鲵汤加工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测定5个不同熬煮时间(30、60、90、120、150 min)条件下大鲵汤的一系列营养指标,包括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肌苷酸含量、定性定量脂肪酸组成和游离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大鲵汤中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30~60 min间显著增加,在60~120 min间趋于平衡,在120 min后显著增加;肌苷酸含量随熬煮时间延长而增加;测得以棕榈酸、十六烯酸、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四碳烯酸为主的16种脂肪酸,且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saturated fatty acid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SFA/PUFA)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60 min时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适宜,且SFA/PUFA值最佳为1.37;大鲵汤中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ssential amino acid/non-essential amino acid,EAA/NEAA),随熬煮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在60 min时达到峰值,总氨基酸含量为239.529 mg/100 g,EAA/NEAA值为0.858。在传统的常压熬煮条件下,熬煮时间为60 min时大鲵汤营养品质好,此时汤中脂肪含量适宜且SFA/PUFA值最佳,氨基酸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汤 营养品质 脂肪酸组成 氨基酸组成
下载PDF
纳米SiO2在注水-驱油-油水分离中的界面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培松 于欢欢 +4 位作者 牛利永 程亚敏 倪冬冬 李小红 张治军 《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441-453,共13页
表面与界面行为在石油注水开发中广泛存在.功能性纳米二氧化硅具有在油水岩石三相界面吸附/聚集/解吸附的独特效应,有望在经济、高效和绿色环保的石油开发技术中得到应用.本文针对注水、注化学剂驱油及采出液的油水分离三个应用方向,以... 表面与界面行为在石油注水开发中广泛存在.功能性纳米二氧化硅具有在油水岩石三相界面吸附/聚集/解吸附的独特效应,有望在经济、高效和绿色环保的石油开发技术中得到应用.本文针对注水、注化学剂驱油及采出液的油水分离三个应用方向,以改变注入液原油岩石三相之间的界面作用为切入点,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功能化及其在调控油/水/岩石三相界面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界面调控作用机制.最后,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指出了功能性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结构调控与应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界面效应 三相界面 润湿性
下载PDF
免用双氧水加工机制丝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洁 倪冬栋 +2 位作者 倪学林 陈文兴 傅雅琴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0-45,共6页
由于机制丝绵的劳动生产率高,目前已经成为丝绵生产的主要加工方式,但机制丝绵的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双氧水,而双氧水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等风险。为解决该问题,文章创新性地设计了过碳酸钠或碳酸钠-臭氧联合体系对机制... 由于机制丝绵的劳动生产率高,目前已经成为丝绵生产的主要加工方式,但机制丝绵的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双氧水,而双氧水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等风险。为解决该问题,文章创新性地设计了过碳酸钠或碳酸钠-臭氧联合体系对机制丝绵片脱胶的方法,对两种方法的残胶率、含杂率、压缩率和回复率等丝绵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并与使用双氧水加工的商业化优等机制丝绵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在机制丝绵加工过程中,使用过碳酸钠或碳酸钠-臭氧加工得到的丝绵脱胶均匀、纤维表面平整光滑;在残胶率、含杂率、压缩回弹性等方面均达到优等品标准(即残胶率≤5%,含杂率≤0.1%,压缩率≥45%,回复率≥92%);在白度和手感柔软性方面也展现出良好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不用双氧水的条件下,依然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机制丝绵,显示了免用双氧水加工机制丝绵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丝绵 脱胶 双氧水 过碳酸钠 碳酸钠-臭氧
下载PDF
Shh、Ptch1、Smo、Gli1在机械损伤大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倪冬冬 徐祥波 +1 位作者 贺斌 王蔼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43-348,共6页
目的:研究Sonic Hedgehog(Hh)信号通路关键蛋白Shh、Ptch1、Smo、Gli1在机械损伤后大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24只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及实验组(18只)。实验组大鼠采用机械刮宫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损伤模型,分别... 目的:研究Sonic Hedgehog(Hh)信号通路关键蛋白Shh、Ptch1、Smo、Gli1在机械损伤后大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24只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及实验组(18只)。实验组大鼠采用机械刮宫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损伤模型,分别于子宫机械损伤后24h、72h和7d各取6只大鼠子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子宫内膜机械损伤后24h时大鼠子宫内膜结构破坏,子宫内膜上皮缺失,腺体减少;损伤后72h时大鼠子宫腔被薄层内膜上皮覆盖;损伤后7d子宫内膜较正常内膜薄,腺体明显减少,子宫腔形态差。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大鼠子宫内膜机械损伤后7d胶原纤维较正常大鼠子宫内膜明显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hh、Smo、Ptch1及Gli1染色主要位于子宫腺体及内膜周围。Shh在各组大鼠均无表达。Smo在刮宫后24h表达很弱,72h后表达逐渐增强。Ptch1在刮宫后24h为弱表达,72h后表达量明显上升。Gli1在刮宫后72h及7d表达量明显增加。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Shh mRNA在各组各时间点大鼠子宫均无表达。与正常组子宫内膜相比刮宫后24hSmo mRNA表达量为,0.7倍,Ptch1mRNA的表达量为1.2倍,Gli1mRNA表达量为1.6倍(P<0.05)。刮宫后72h,Smo mRNA表达量为1.4倍(P<0.05),Ptch1 mRNA的表达量为3.3倍(P<0.01),Gli1mRNA表达量为9.3倍(P<0.01)。刮宫后7d,Smo mRNA表达量为1.5倍(P<0.05),Ptch1mRNA的表达量为2.5倍(P<0.05),Gli1mRNA表达量为5.7倍(P<0.01)。大鼠子宫机械损伤后72hPtch1和Gli1的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24h的表达量,且72hGli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7d的表达量(P<0.01)。结论:Ptch1、Smo、Gli1在机械损伤后大鼠子宫内膜均有表达,Ptch1、Smo、Gli1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与大鼠子宫内膜损伤后纤维化修复相关。H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子宫内膜损伤后纤维化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GEHOG信号通路 子宫内膜损伤 子宫内膜纤维化 WISTAR大鼠
下载PDF
一类等级结构种群系统的调控问题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泽荣 倪冬冬 王淑平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40-1148,共9页
研究一类具有个体等级差异的种群系统的预设目标调控问题,其中等级由“年长优先原则”所确立,状态系统为强耦合的非线性偏微分积分方程,性能指标包含终端状态与目标分布的累积均方差和控制总代价.运用切锥法锥理论与共轭系统技巧建立了... 研究一类具有个体等级差异的种群系统的预设目标调控问题,其中等级由“年长优先原则”所确立,状态系统为强耦合的非线性偏微分积分方程,性能指标包含终端状态与目标分布的累积均方差和控制总代价.运用切锥法锥理论与共轭系统技巧建立了反馈控制律,借助辅助函数变换证明了最优策略的存在唯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等级 种群模型 目标分布 最优控制
原文传递
沉默调节蛋白6对胶质母细胞瘤抑制机制
7
作者 倪冬冬 凌园果 +4 位作者 龙妮娅 姜利时 滕炜 杨宇石 出良钊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773-781,共9页
目的 探讨沉默调节蛋白6(SIRT6)在胶质母细胞瘤(GBM)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GBM细胞U87MG分为2组,分别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培养,蛋白质印迹法分析SIRT6表达。采用慢病毒感染分别构建SIRT6过表达及沉默的U87MG细胞,CCK-8实验检测过表... 目的 探讨沉默调节蛋白6(SIRT6)在胶质母细胞瘤(GBM)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GBM细胞U87MG分为2组,分别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培养,蛋白质印迹法分析SIRT6表达。采用慢病毒感染分别构建SIRT6过表达及沉默的U87MG细胞,CCK-8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沉默SIRT6后U87MG细胞活性的变化,并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糖酵解途径的影响。最后,在SIRT6过表达及沉默的U87MG细胞中加入替莫唑胺(TMZ),CCK-8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沉默SIRT6的U87MG细胞对TMZ的药物敏感性,蛋白质印迹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缺氧实验:与常氧组细胞比较,缺氧组SIRT6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0,P=0.000 3;而诱导转录因子1α(HIF1α;t=9.888,P=0.000 6)、乳酸脱氢酶(LDHA;t=11.890,P=0.000 3)、肌肉丙酮酸激酶同工酶2(PKM2;t=12.060,P=0.000 3)及葡萄糖转运体1(GLUT1;t=18.190,P<0.000 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细胞活性和糖酵解实验:同OE-NC组比较,OE-SIRT6组细胞活性在第5(t=4.869,P=0.008 2)和7天(t=6.197,P=0.003 4)被抑制;同sh-NC组比较,sh-SIRT6组细胞活性在第5(t=3.066,P=0.037 5)和7天(t=5.017,P=0.007 4)被上调。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OE-NC组比较,OE-SIRT6组抑制HIF1α(P=0.000 3)、LDHA(P<0.000 1)、PKM2(P=0.010 6)和GLUT1(P=0.001 2)蛋白表达;与sh-NC组比较,沉默sh-SIRT6能够上调HIF1α(P<0.000 1)、LDHA(P<0.000 1)、PKM2(P<0.000 1)和GLUT1(P<0.000 1)蛋白表达。OE-SIRT6组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为(0.82±0.21) mmol/g,乳酸产生水平为(0.12±0.03) mmol/g,均低于OE-NC组,P=0.009 0。与sh-NC组比较,sh-SIRT6组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为(1.34±0.10) mmol/g,乳酸分泌水平为(0.46±0.05) mmol/g,均上调,均P<0.000 1。药物敏感性实验:CCK8实验结果显示,缺氧条件能够上调U87MG细胞在TMZ药物压力下的细胞活性,P=0.013 2。在缺氧背景下,同TMZ组比,过表达SIRT6能够增强TMZ对U87MG细胞的抑制作用,P=0.000 5;而沉默SIRT6能上调细胞对TMZ的抗性作用,P<0.000 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同TMZ组(8.59±0.69)%比,OE-SIRT6+TMZ组细胞凋亡率(18.0±2.15)%上调,P=0.002 0;而sh-SIRT6+TMZ组U87MG细胞的凋亡率(1.69±0.96)%下降,P=0.000 5。结论 SIRT6可以通过HIF1α/糖酵解途径抑制GBM U87MG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增强缺氧状态下GBM U87MG对TMZ的药物敏感性,发挥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调节蛋白6 缺氧 糖酵解 胶质母细胞瘤 细胞增殖 替莫唑胺耐药
原文传递
Calculations of β-decay half-lives of proton-rich nuclei 被引量:1
8
作者 ni dongdong REN ZhongZhou ZHI QiJu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2397-2406,共10页
We investigate the half-lives of β + /EC(electron capture) decay using the proton-neutron quasiparticle random-phase approximation(pnQRPA) with a δ-form Gamow-Teller residual interaction.Both particle-hole and parti... We investigate the half-lives of β + /EC(electron capture) decay using the proton-neutron quasiparticle random-phase approximation(pnQRPA) with a δ-form Gamow-Teller residual interaction.Both particle-hole and particle-particle residual interactions are consistently introduced in dealing with the pnQRPA matrix equation.The sensitivity of the calculated half-lives to some physical quantities used in the calculations is examined.Calculations are performed for even-even neutron-deficient isotopes ranging from Z = 10 to Z = 76.Good agreement between experiment and theory is achieved especially for the nuclei far from stability,and the results of our calculations are discussed with comparison with other theoretical results.Predictions on the β-decay half-lives of some very neutron-deficient nuclei are also given for reference in future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rich nuclei β-decay half-lives quasiparticle random-phase approximation
原文传递
利用改进的pn-QRPA模型研究等待点原子核的β衰变性质
9
作者 郑启宇 倪冬冬 +1 位作者 柏栋 任中洲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1-367,共7页
r-过程等待点原子核的β衰变半衰期对研究宇宙中重元素起源有重要意义。质子-中子准粒子无规相位近似(pn-QRPA)是研究原子核β衰变的重要理论模型。本工作提出了一个改进的pn-QRPA模型,系统研究了满壳附近原子核的β衰变性质。与之前的... r-过程等待点原子核的β衰变半衰期对研究宇宙中重元素起源有重要意义。质子-中子准粒子无规相位近似(pn-QRPA)是研究原子核β衰变的重要理论模型。本工作提出了一个改进的pn-QRPA模型,系统研究了满壳附近原子核的β衰变性质。与之前的工作相比,改进的模型采用了中子数和质子数依赖的新粒子-粒子和粒子-空穴相互作用形式。本工作首先计算了满壳附近一些已知原子核的β衰变半衰期和GamowTeller强度分布,发现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检验了新模型的可靠性。随后,理论预测了N=50,N=82和N=126附近未知的等待点原子核的β衰变半衰期,如^(124)Mo,^(126)Ru,^(128)Pd,^(186)Nd,^(188)Sm,^(192)Dy,^(194)Er,^(196)Yb,^(198)Hf等,预测结果与之前的模型相近。这些结果对未来满壳层附近的r-过程物理研究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粒子无规相位近似 r-过程 等待点 β衰变寿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