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duction Chain Length and PPI-CPI Divergence:Analysis Based on the Global Input-output Price Model
1
作者 ni hongfu Yan Bingqian Wu Liyuan 《China Economist》 2024年第3期49-69,共21页
Productivity and international energy price shocks are reflected in PPI and CPI via industrial chains.China’s in-depth participation into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has increasingly lengthened its industrial production ... Productivity and international energy price shocks are reflected in PPI and CPI via industrial chains.China’s in-depth participation into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has increasingly lengthened its industrial production chains.The question is how the changing length of production chains will affect CPI and PPI,as well as CPI-PPI correlation?By constructing a global input-output price model,this paper offers 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the impact of production chain length on the CPI-PPI divergence.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rice shock of international bulk commodities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China’s PPI than that on CPI.The effects on both China’s PPI and CPI estimated by using the single-country input-output model are higher than the results estimated with the global input-output model.However,the difference between CPI and PPI variations estimated with the global input-output model is greater than the result estimated with the single-country input-output model,which supports the view that the lengthening of production chains,especially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chains,leads to a divergence between CPI and PPI.Empirical results based on cross-national panel data also suggest that the lengthening of production chains has reduced the CPI-PPI correlation for countries,i.e.the lengthening of production chains has increased the PPI-CPI divergence.That is to say,policymakers should target not just CPI in maintaining price stability,but instead focus on the stability of both PPI and CPI.Efforts can be made to proactively adjust the price index system,and formulate the industrial chain price ind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value chains length of production chains consumer price index producer price index
下载PDF
Connected Advantage Interlinked supply chains are good for both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2
作者 WU SHENGRONG ni hongfu XU JIANWEI 《ChinAfrica》 2024年第8期26-27,共2页
As both a beneficiary of global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a contributor to the creation of a new supply chain ecosystem,China is of immense importance to the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s.For example,it’s ... As both a beneficiary of global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a contributor to the creation of a new supply chain ecosystem,China is of immense importance to the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s.For example,i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indispensable across every stage of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from raw material to intermediate goods production and the assembly of finished products.And with a large consumer base,China has been the place where global goods and services are consu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INS finished services
下载PDF
中美贸易摩擦的结构效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倪红福 范子杰 《全球化》 2021年第2期56-73,134,共19页
本文主要利用贸易一般均衡模型反事实模拟量化分析中美可能的全面贸易摩擦对两国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传统出口优势行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的负面冲击比较大,中国出口集中度下降,而美国的变化不大;中美全面贸易摩... 本文主要利用贸易一般均衡模型反事实模拟量化分析中美可能的全面贸易摩擦对两国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传统出口优势行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的负面冲击比较大,中国出口集中度下降,而美国的变化不大;中美全面贸易摩擦将会导致中国制造业的产出份额减少,而初级产业和服务业产出份额增加;美国初级产业的产出份额减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出份额增加;受关税冲击较为严重的制造业产出份额的减少会导致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出份额减少。未来中国要增强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积极利用国际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同时,从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产业结构 反事实模拟 一般均衡分析
下载PDF
共建“一带一路”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倪红福 向迪 王文斌 《全球化》 2022年第4期31-40,133,共11页
“一带一路”建设要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其一,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为国内生产制造寻求资本、技术、资金、能源等要素... “一带一路”建设要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其一,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为国内生产制造寻求资本、技术、资金、能源等要素,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市场;另一方面为国内生产出的制成品寻求广阔的市场,实现要素到产品到资本的循环。其二,中国与沿线国家基于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产能合作,能够促使中国双向嵌入全球价值链,形成区域价值链,加速全球价值链重构。其三,“一带一路”多区域多元化合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新平台和稳定的发展空间。在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共建“一带一路”在联通内外市场,建设物流通道,强化产能合作等方面的优势,以政策沟通为前提,优化制度设计,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和数字经济建设,促进要素和产品的循环流动,助力新发展格局构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发展格局 全球价值链
下载PDF
China’s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Value Chain Restructuring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被引量:21
5
作者 ni hongfu Tian Ye 《China Economist》 2021年第5期72-102,共31页
Global industrial chains(GICs)have become a hallmark of the world economy underpinning the global production cycle.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s introduced in 1978,China has taken an active role in global value ... Global industrial chains(GICs)have become a hallmark of the world economy underpinning the global production cycle.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s introduced in 1978,China has taken an active role in global value chains(GVCs)and become the world’s factory floor.Under the external shocks to GICs,such as US trade frictions with China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China’s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manufacturing which include its labor force and costs are waning.This has manifested in a wave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s from China to other countries as well as China’s weaken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We took stock of the concepts and journey of GVCs and elaborated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GVCs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dual circulations”.We also analyzed the trends of GVCs,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a’s industrial chains,and China’s market heft,complete industrial chains and the digital economy as new strengths for industrial chain upgrade.In our conclusion,this paper put forth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China’s industrial chain upgrade in the context of dual cir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chains industrial relocation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GVCs
下载PDF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Content in China's Exports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6
作者 ni hongfu 《China Economist》 2018年第6期62-75,共14页
Under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 country extensively employs foreign intermediate inputs in manufacturing its export products, which may not employ entirely local technology. Science-based measurement of technology con... Under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 country extensively employs foreign intermediate inputs in manufacturing its export products, which may not employ entirely local technology. Science-based measurement of technology content in and structure of exports should be conducted using production process data. Using world input-output tables(WIOTs) of 1995-2011, this paper developed 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export technology content of China and other major countries. Our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since 1995, there has been some technology upgrade of Chinese exports. China's overall and sector-specific technology contents, and domestic technology contents and indexes all increased and demonstrated a weak convergence towards the average level of developed countries. Judging by the relative rankings of sector-specific technology levels, China is almost locked at the lowest level in the world, and cannot challenge the technological superiority of developed countries like the U.S. and Ja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ESTIC TECHNOLOGY CONTENT global value CHAIN product TECHNOLOGY sophistication world INPUT-OUTPUT
下载PDF
中国产业链风险敞口的测度、结构及国际比较——基于生产链长度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倪红福 钟道诚 范子杰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46,共27页
保障产业链安全运行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注重点,也是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然而,跟踪产业链风险的测度指标相对缺乏,且存在概念混淆。鉴于此,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视角,并结合国家间双边关系、不可... 保障产业链安全运行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注重点,也是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然而,跟踪产业链风险的测度指标相对缺乏,且存在概念混淆。鉴于此,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视角,并结合国家间双边关系、不可替代程度等因素,提出了全球产业链风险敞口、风险收益比新概念和新测度方法,并进行了实证测算。研究发现:(1)总体上,不同方法测算得到的中国整体产业链需求端和供给端风险敞口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不考虑国家间双边关系、生产环节的不可替代性等因素,或使用传统GVC参与度方法都会低估中国产业链风险敞口。(2)不同行业和不同技术水平产业的风险敞口存在显著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高技术制造业近1/3的生产长度暴露在国外,产业链受到外部冲击而断裂的风险较大。(3)中国产业链需求端风险敞口处于中游水平,高于美国,但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面临的风险大于收益,而世界其他国家在中国的收益大于风险。(4)各国家部门产业链风险敞口总体上具有一定监测预警作用,即某一国家部门风险敞口越大,在不利冲击下(如疫情)其贸易量下降的幅度可能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产业链 风险敞口 脆弱性 产业链韧性 生产长度
原文传递
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产业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
8
作者 田野 倪红福 夏杰长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共29页
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演变伴随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宏观劳动收入份额。本文构建了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及其因素结构分解框架,并利用1997-2020年全球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内效应是影响中国宏观劳... 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演变伴随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宏观劳动收入份额。本文构建了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及其因素结构分解框架,并利用1997-2020年全球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内效应是影响中国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主导因素,在中国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阶段,产业结构效应也较为重要;第二,国内经济循环与国际经济循环在各阶段对中国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贡献方向相反,国内经济循环主导了产业结构效应的贡献,国内经济循环程度下降将降低宏观劳动收入份额,即国际循环(外循环)程度越大,宏观劳动收入份额越低;第三,国内经济循环中内需规模持续扩张、国内生产网络中服务业投入占比增加、国际经济循环中最终需求出口扩张以及持续深度参与国际生产网络均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劳动收入份额 产业结构 国内国际经济循环 投入产出表
原文传递
PPI—CPI分化“悖论”及其传导机制——基于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的新解释 被引量:5
9
作者 倪红福 吴立元 张志达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57,共20页
生产结构日益复杂,现行PPI和CPI统计指标体系的两个缺陷——覆盖面和重复计算——日益严重。本文借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FD-ID PPI体系构建方法,构建了基于上游度方法的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并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测算... 生产结构日益复杂,现行PPI和CPI统计指标体系的两个缺陷——覆盖面和重复计算——日益严重。本文借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FD-ID PPI体系构建方法,构建了基于上游度方法的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并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发现:(1)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覆盖面与重复计算问题,为PPI—CPI分化之谜提供统计核算角度的新解释。现行PPI与CPI呈现显著分化现象,而新构建的FD-PPI与CPI走势相当一致,PPI-CPI分化几乎消失。(2)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能更好地反映价格指数的传导机制。总体上,各阶段的价格冲击对其下游需求阶段有显著成本传导,而对其上游阶段的影响较小,且对冲击的反应在最邻近下游阶段最强,在进一步下游阶段趋于变弱。但由于中国特有的上下游生产结构特点,阶段3的价格冲击对下游阶段4和对上游阶段2都有显著的传导影响。(3)2011年1月~2022年8月,现行PPI与CPI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上下游正向传导关系,而本文构建的FD-PPI与CPI之间则存在明显的上游到下游正向传导关系,价格传导具有一定的成本推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PPI-CPI分化悖论 FD-ID生产者价格指数 生产结构
原文传递
以制度型开放促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被引量:5
10
作者 倪红福 张志达 《金融市场研究》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其中,金融业及其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更好地对标国际规则、深入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非常重要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其中,金融业及其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更好地对标国际规则、深入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这对金融业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应继续坚持分类推进和重点突破、把握安全底线和风险防控、开展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以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金融业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金融业对外开放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增值税分享再测算及其对地方财力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行业消费地原则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倪红福 黄靖桐 +1 位作者 李善同 何建武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69,共20页
基于生产地原则进行增值税分享存在税收转移、加剧地方财力差异等问题,不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必要重新考察基于消费地原则的增值税分享的合理性。实施消费地原则的关键是科学界定消费额,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细... 基于生产地原则进行增值税分享存在税收转移、加剧地方财力差异等问题,不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必要重新考察基于消费地原则的增值税分享的合理性。实施消费地原则的关键是科学界定消费额,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细化分行业消费额的消费地原则增值税分享新方法,并利用2002~2017年中国省级投入产出表,实证测算考察不同消费额核算方法下的税收转移、财力差异和不平衡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分行业消费地原则,生产地原则导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市(如北京、上海、广东)存在较大的税收流入,而人口多的中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如河南、湖南)以及农业比重大的部分东部地区(如山东、河北)税收流失严重。(2)不同行业的增值税收入、税收转移方向及大小均存在明显异质性,如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上海、云南、贵州等主要表现为增值税流入,广东、江苏等表现为增值税流出。(3)总体上,消费地原则下各地财政收入的基尼系数、财政缺口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基于生产地与消费地原则相结合的增值税分享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使地方财力更平衡,从而使各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平衡、更充分,助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转移 消费地原则 投入产出表 财力协调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双循环的动态变迁与国际比较——引入要素权属异质性的全球价值链分解新框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倪红福 田野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8-1685,共18页
本文构建了纳入要素国民权属异质性的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测度新框架,测度分析了2005—2016年各国经济的国内国际循环,并对各类循环进行因素结构分解。研究发现:中国纯国内经济循环比重逐渐接近美国和日本的水平,呈现大国具有的国内经济循... 本文构建了纳入要素国民权属异质性的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测度新框架,测度分析了2005—2016年各国经济的国内国际循环,并对各类循环进行因素结构分解。研究发现:中国纯国内经济循环比重逐渐接近美国和日本的水平,呈现大国具有的国内经济循环特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在体量层面基本成型;中国各行业内循环比重逐渐变大,但制造业外循环比重依然较高;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应仅是内外循环比重大小问题,更应该注重质量,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同时也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投入产出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位置与竞争力分析
13
作者 倪红福 王晓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6-40,共15页
基于2023版OECD全球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上游度”“下游度”和“基于增加值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1995~2020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GVC)位置及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上下游度呈阶段性波... 基于2023版OECD全球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上游度”“下游度”和“基于增加值出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1995~2020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GVC)位置及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上下游度呈阶段性波动,2001年后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上下游度逐步增加,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6年后“慢全球化”阶段导致数值有所下降;投入需求大于产出供给,高技术产业GVC位置相对较低;中国大部分高技术产业的上下游度高于其他国家,复杂度较高;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突出,医药制剂制造业竞争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上游度 下游度 显性比较优势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中的关税成本效应分析——兼论中美贸易摩擦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 被引量:81
14
作者 倪红福 龚六堂 陈湘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4-90,共17页
研究目标:测算关税的累积成本并模拟分析中美加征关税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方法:构建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效应模型,并利用2014年全球投入产出表(WIOT)和分行业关税率数据进行测算和加征关税的情景模拟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现行关... 研究目标:测算关税的累积成本并模拟分析中美加征关税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方法:构建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效应模型,并利用2014年全球投入产出表(WIOT)和分行业关税率数据进行测算和加征关税的情景模拟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现行关税体系对中国行业的价格影响大于美国。但中美加征关税,将使得美国的价格水平提高幅度大于中国,进而美国居民的福利损失总体上大于中国。研究创新:将单国投入产出价格模型拓展到引入关税的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多角度阐述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并论证价格效应模型与累积关税成本测算框架的一致性。研究价值:提供了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估算关税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的方法,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投入产出模型 301调查 关税率 价格效应
原文传递
企业税负及其不平等 被引量:26
15
作者 倪红福 吴延兵 周倩玲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9-64,共16页
本文从企业要素创造新价值能力所承担税收的角度定义企业税收负担率,并创新性地把收入不平等测度方法拓展应用于企业税负不平等测度问题上,进而从税负不平等这一新视角来解释“宏观低税负,企业高税负感”悖论。利用2007—2011年全国税... 本文从企业要素创造新价值能力所承担税收的角度定义企业税收负担率,并创新性地把收入不平等测度方法拓展应用于企业税负不平等测度问题上,进而从税负不平等这一新视角来解释“宏观低税负,企业高税负感”悖论。利用2007—2011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率从2007年的18.67%上升到2011年的21.90%,但仍低于OECD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我国企业税收负担率在行业、地区、所有制类型和企业规模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异质性。从行业结构来看,烟草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行业的税收负担率较高,而农业部门的税收负担率较低;从地区结构来看,东部地区相对发达省份的税收负担率较低,而中西部地区相对不发达省份的税收负担率较高;从所有制类型来看,国有企业的税收负担率较高,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税收负担率较低。(3)我国企业税负存在苦乐不均现象。经济越发达的省份,企业税负不平等程度越严重。最后,本文指出解决企业税负不平等问题是“降成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减税降费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负担率 宏观税负 企业税负不平等 基尼系数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测度分析——兼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214
16
作者 黄群慧 倪红福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55,238,239,共18页
本文从经济循环的概念逻辑视角阐述"新发展格局",进而构建了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国际国内循环测度指标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国际循环GDP分解新方法,并利用WIOD数据进行了实证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 本文从经济循环的概念逻辑视角阐述"新发展格局",进而构建了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国际国内循环测度指标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国际循环GDP分解新方法,并利用WIOD数据进行了实证测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从最终品的国内最终需求率和中间品的本国供给率看,还是从全球价值链GDP分解来看,各方面指标都表明中国国内经济循环的依赖程度在90%上下。从国际比较角度看,依赖于国内循环的GDP占比中国排在第5位,这些都说明了如果单纯基于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新增经济流量看,在数量上国内经济循环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新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内涵是畅通经济循环,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仅仅体现为中国经济国内循环量在整体经济循环量中占比高、中国的GDP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经济循环,而是主要体现为以国内高水平自主创新为主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以持续扩大国内需求为主不断做大经济流量、以发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相关政策建议:要着力扩大消费以调整内需结构,实现内需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建设统一开放有序的国内大市场,要积极扩大开放水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要加快自主创新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创新驱动下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全球价值链 内需结构 新发展格局
原文传递
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其结构变化 被引量:57
17
作者 倪红福 王海成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24,共18页
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关系到企业的治理能力和绩效,进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乃至国际地位。本文从增加值视角重新阐述了全球价值链位置测度和结构分解方法,并改进了Chor et al.(2014)的企业位置测度方法,进而实证测算分析了中... 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关系到企业的治理能力和绩效,进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乃至国际地位。本文从增加值视角重新阐述了全球价值链位置测度和结构分解方法,并改进了Chor et al.(2014)的企业位置测度方法,进而实证测算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其结构变化。研究发现:(1)2000—2014年中国整体上游度和生产复杂度显著提高,产业链向上游延伸。(2)一般贸易企业的综合进出口位置、出口上游度高于加工贸易企业,但进口下游度低于加工贸易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出口产品更多地用于中间投入品,离最终需求的距离相对较远,进口相对上游产品进行生产,而加工贸易一般进口相对下游的产品进行简单组装加工形成最终消费品再出口。(3)东部地区企业的综合进出口位置、出口上游度相对较低,偏向于最终消费品出口,而进口下游度较大,偏向于进口基本成型的中间品,体现了东部地区的加工组装特点。(4)相对于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国有企业各类出口上游度相对较高但进口下游度相对较低,进而导致国有企业的综合进出口位置最高。此外,企业全要素生产、人均工资水平和资本密集度对企业出口上游度具有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的影响为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全球投入产出表 生产位置 上游度 下游度
原文传递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侃 倪红福 倪江飞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102,共11页
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对全球的产业特征和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新的全球价值链分行业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测算中美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并重点分析有效汇率与中美进出口的... 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对全球的产业特征和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新的全球价值链分行业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测算中美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实际有效汇率,并重点分析有效汇率与中美进出口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在电子和光学仪器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纺织业等制造业中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1995-2005年基本上处于下降趋势,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美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出现了大幅贬值,制造业竞争力迅速提升。2005年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后,受名义汇率升值的影响,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出口实际有效汇率处于稳步升值状态。(2)总体上来看,汇率与出口呈负相关性,且全球价值链分行业出口有效汇率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的负相关性相对最强。(3)与传统汇率指标相比,全球价值链双边分行业出口(进口)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人民币升值减少中国出口"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实际有效汇率 投入产出
原文传递
生产网络结构、减税降费与福利效应 被引量:26
19
作者 倪红福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53,共29页
本文构建了嵌入增值税、其他生产税和要素税费的投入产出网络结构一般均衡模型,创造性地编制了与模型协调一致的税收社会核算矩阵,进而模拟分析减税降费的福利效应。研究表明:在149部门的基准情景下,2017年税收楔子导致离前沿的福利损... 本文构建了嵌入增值税、其他生产税和要素税费的投入产出网络结构一般均衡模型,创造性地编制了与模型协调一致的税收社会核算矩阵,进而模拟分析减税降费的福利效应。研究表明:在149部门的基准情景下,2017年税收楔子导致离前沿的福利损失率约为1.26%,损失价值约为12346亿元,且经济系统中的替代弹性系数越大,生产网络结构越复杂,税收扭曲程度和福利损失越大;生产网络结构放大了减税降费的福利效应,经济系统中产品部门越多,投入产出联系越复杂,减税降费的福利收益越大;结构性减税降费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在同等程度减税降费总额下,相对于前50%高税率产品部门,对前30%高税率产品部门减税降费的福利收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网络结构 投入产出 减税降费 福利损失
原文传递
减税降费的价格和福利效应——引入成本传导率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倪红福 闫冰倩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55,共18页
本文在增值税抵扣机制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中引入社保费和成本传导机制,并利用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税收数据模拟分析了不同成本传导率条件下,减税降费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表明:(1)减税降费使得各行业产品价格降低,对第三产业... 本文在增值税抵扣机制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中引入社保费和成本传导机制,并利用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税收数据模拟分析了不同成本传导率条件下,减税降费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表明:(1)减税降费使得各行业产品价格降低,对第三产业的价格影响最为明显。(2)成本传导率越高,则产品价格的下降幅度越大。当成本传导率分别为1/3、2/3和1时,各行业产品价格的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0.32%、0.93%和2.66%。(3)较为合理的中国整体成本传导率约为1/3,减税降费是2019年中国PPI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成本传导率为1/3时,模拟计算的PPI下降幅度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PPI的下降幅度(-0.3%)非常接近。(4)减税降费使消费者价格下降,居民福利得以改善,且城镇居民福利改善高于农村居民。随着价格传导率增大,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福利改善差距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降费 投入产出价格模型 非完全成本传导 生产者价格 福利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