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nitrogen wet deposition on nitrogen output in a typical watershed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1
作者 LU Chen-dong ZHANG Liu-yi +5 位作者 YAN Kun WANG Yu-kuan XIONG Shan-gao HUANG Chen-tao LI Ting-zhen ni mao-fe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8期2214-2225,共12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wet nitrogen(N)deposition on N output in watersheds,this study selected a typical small watershed(Chenjiagou,CJG)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TGR)area based on one-year observatio...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wet nitrogen(N)deposition on N output in watersheds,this study selected a typical small watershed(Chenjiagou,CJG)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TGR)area based on one-year observation of rainfallrunoff N forms.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of N output were clarified by chemical statistics and isotopic abundance,and the contribution of N deposition to the N output was quantified by the output coefficient method.The N flux of wet deposition was estimated at 18.53 kg N ha^(-1) yr^(-1),and originated mostly from agricultural activities.Watershed N was significantly accumulated from upper to lower reaches due to frequent human activities.Seasonal changes of riverine N were strongly affected by chemical fertilizer,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in spring and the lowest in winter.Nitrate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chemical fertilizer,accounting for 38.83% of all sources.N concentration in processes of different rainfall events had a hysteresis effect corresponding to the flow rate.Three rainfall events greatly changed DTN(Dissolved total N)outputs:rainstorm caused 91.26 kg DTN output,which was 11 times that of moderate rain(8.46 kg)and 4 times that of heavy rain(20.80 kg).N deposition contributed 19.89% of riverine N output in the watershed.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ntrol of N pollution in the TGR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wet deposition Riverine N load ISOTOPE Watershed N output
下载PDF
喀斯特城市湖库pCO_(2)及CO_(2)通量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元媛 王志康 +3 位作者 Irumva Olivier 马永梅 倪茂飞 吴云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918-5927,共10页
为探索典型喀斯特城市湖库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其交换通量(F)空间格局,以我国贵阳市阿哈湖水库(AHa)、松柏山水库(SBS)、百花湖(BHH)和红枫湖(HFH)为对象,探索了区域气象水文基础数据、碳酸盐平衡参数及环境因子,进而评估表层水体pC... 为探索典型喀斯特城市湖库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其交换通量(F)空间格局,以我国贵阳市阿哈湖水库(AHa)、松柏山水库(SBS)、百花湖(BHH)和红枫湖(HFH)为对象,探索了区域气象水文基础数据、碳酸盐平衡参数及环境因子,进而评估表层水体pCO_(2)及其F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受原位新陈代谢和水文调节,AHa的pCO_(2)为(861.6±462.8)μatm,显著高于SBS(223.6±213.1)μatm、BHH(139.3±63.6)μatm和HFH(126.2±50.9)μatm(P<0.05),且各湖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交换速率(k值)在(2.05~3.82)cm/h范围内.AHa的F值为(6.23±9.59)mmol/(m^(2)·d),具有向大气排放CO_(2)的潜力;SBS、BHH和HFH的F值分别为(-5.86±5.25)mmol/(m^(2)×d)、(-8.63±1.03)mmol/(m^(2)·d)和(-7.58±1.10)mmol/(m^(2)·d),表现为大气CO_(2)汇.湖库表层水体pCO_(2)与环境因子叶绿素a(Chla)和氨氮(NH_(4)^(+)-N)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喀斯特湖库碳酸盐耦合光合作用和人为输入极大影响了水体CO_(2)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湖库 二氧化碳 交换通量 环境因子 空间格局
下载PDF
普通高校环境工程原理的教学现状及改革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倪茂飞 吴云杰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16期168-169,183,共3页
当代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问题十分重视,进而众多高校设置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并将环境工程原理作为基础学科。然而,相关课程由于内容难度大、学科交叉性强和理论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阻碍。本文以普通高... 当代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问题十分重视,进而众多高校设置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并将环境工程原理作为基础学科。然而,相关课程由于内容难度大、学科交叉性强和理论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阻碍。本文以普通高校环境工程原理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从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手段和师生互动等现状讨论了相应改革及优化方法,为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难度提出教改方案,同时为环境类基础学科的课程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原理 教学现状 改革优化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河流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特性及其营养调控因素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睿 张静 +2 位作者 陈祖胜 倪茂飞 刘文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0-748,共9页
为探索喀斯特河流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交换特性及其营养控制因素,以我国典型喀斯特河流——芙蓉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区域气象水文参数、碳酸盐平衡参数、营养元素及总有机碳(TOC)的空间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CO_(2)分压(pCO_(2))的... 为探索喀斯特河流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交换特性及其营养控制因素,以我国典型喀斯特河流——芙蓉江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区域气象水文参数、碳酸盐平衡参数、营养元素及总有机碳(TOC)的空间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CO_(2)分压(pCO_(2))的空间变化调控因素,pCO_(2)与总氮(TN)、总磷(TP)和TOC及其化学计量比的耦合关系,对比了该研究河流与世界河流的CO_(2)排放情况.结果表明,芙蓉江水-气界面CO_(2)交换速率(k)在2.71~13.0 m·d^(-1)范围内,pCO_(2)在78.5~21 491.2 Pa范围内,且支流高于干流;河流表层水体TOC、TN和TP分别为(302.8±50.1)、(128.9±67.9)和(0.65±0.98)μmol·L^(-1),整体表现为磷限制营养状态;河流pCO_(2)与磷及其相关的化学计量比显著耦合,说明微生物新陈代谢是河流CO_(2)饱和的主要原因;芙蓉江水-气界面CO_(2)排放通量(F)为(534.5±801.4) mmol·(m^(2)·d)^(-1),高于一些世界河流,具有巨大的CO_(2)排放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河流 二氧化碳排放 营养元素 耦合关系 碳循环
原文传递
典型喀斯特城市湖库溶解性有机质成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倪茂飞 周慧 +3 位作者 马永梅 苏印 王晓丹 王志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552-3561,共10页
为探索喀斯特城市湖库溶解性有机质(DOM)成分特征及来源信息,以我国贵阳市重要喀斯特湖库——红枫湖、百花湖、松柏山水库和阿哈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层水体溶解性有机碳(DOC)、叶绿素a(Chla)和DOM光学参数(a_(254)、a_(280)、a_(350... 为探索喀斯特城市湖库溶解性有机质(DOM)成分特征及来源信息,以我国贵阳市重要喀斯特湖库——红枫湖、百花湖、松柏山水库和阿哈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层水体溶解性有机碳(DOC)、叶绿素a(Chla)和DOM光学参数(a_(254)、a_(280)、a_(350)、E2∶E3、S_(275-295)、FI、β:α、BIX、HIX)的空间差异,同时利用荧光吸收峰(B、T、A、M、C、D、N)和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解释DOM各成分丰度及占比状况,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PCA)揭示DOM参数的相关性和主要环境过程.结果表明,喀斯特城市湖库ρ(DOC)和ρ(Chla)范围分别为4.24~11.9 mg·L^(-1)和0.32~19.7μg·L^(-1),松柏山水库腐殖质(a_(254))和芳香类蛋白质(a_(280))较高,导致相对分子质量(E2∶E3和S_(275-295))高于其它湖库.表层水体DOM成分主要包括可见光范围腐殖质和陆源富里酸,其占比分别为23.8%~46.9%和17.6%~28.4%.湖库荧光参数FI、β∶α和BIX较高而HIX较低,说明内源新生成分对DOM具有显著贡献.光学成分与来源参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喀斯特城市湖库DOM主要包括大分子腐殖质输入、小分子内源输入和碳酸盐耦合光合作用促进新生DOM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湖库 溶解性有机质(DOM) 人为扰动 水环境 碳循环
原文传递
重庆西部山区典型湖泊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6
作者 罗佳宸 倪茂飞 李思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199,共8页
为了解我国西南山区湖泊水体CO_2的释放/吸收特征,于2017年7月对重庆西部山区典型9个湖泊表层水体溶解性无机碳进行调查,并同步监测关键环境因子,运用薄边界层法和静态箱法对其水-气界面CO_2通量[F(CO_2)]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渝西山... 为了解我国西南山区湖泊水体CO_2的释放/吸收特征,于2017年7月对重庆西部山区典型9个湖泊表层水体溶解性无机碳进行调查,并同步监测关键环境因子,运用薄边界层法和静态箱法对其水-气界面CO_2通量[F(CO_2)]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渝西山区湖泊夏季表层水p(CO_2)介于2.1~45.0 Pa之间,均值为(18.1±12.1) Pa;模型法和静态箱法计算的CO_2通量均值分别为(-8.0±2.9)、(-3.4±3.6)和(-7.1±22.3) mmol·(m2·d)-1,总体表现出大气CO_2汇的特征.水体p(CO_2)和F(CO_2)与关键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表层水p(CO_2)和F(CO_2)与风速和ORP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吸收 山区湖泊 薄边界层法 静态箱法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