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机观测时间对玉米冠层叶绿素密度估算的影响
1
作者 周丽丽 冯海宽 +8 位作者 聂臣巍 许晓斌 刘媛 孟麟 薛贝贝 明博 梁齐云 苏涛 金秀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共14页
为探讨不同时间获取的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对玉米冠层叶绿素密度(canopy chlorophyll density,CCD)估算的影响,分别在玉米抽雄吐丝期、籽粒建成期、乳熟期和蜡熟期选择同一天的10:00—10:59、11:00—11:59、13:00—13:59和14:00—14:59进... 为探讨不同时间获取的无人机多光谱数据对玉米冠层叶绿素密度(canopy chlorophyll density,CCD)估算的影响,分别在玉米抽雄吐丝期、籽粒建成期、乳熟期和蜡熟期选择同一天的10:00—10:59、11:00—11:59、13:00—13:59和14:00—14:59进行无人机多光谱观测试验,并结合PROSAIL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CCD数据,分析一天中不同时刻典型植被指数的变化规律及CCD估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同一天中,无人机玉米冠层反射率和与实测CCD相关性较好的植被指数值均随时间变化,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变化最明显,越接近12:00,实测的植被指数值越低,而在一天的不同时间PROSAIL模型模拟的植被指数值几乎没有差异。在同一天,基于不同观测时间获取的同一植被指数与实测CCD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指数间的差异不一致;而模拟得到的同一植被指数与CCD的相关性在同一天不同时间的差异不明显。在不同生育时期,基于不同观测时间无人机数据构建的CCD估算模型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精度,但不同观测时间的估算结果存在差异,决定系数最低的为0.53,最高的为0.80。这些结果表明,在传统的光谱数据获取时间范围内(10:00—14:00),无人机影像获取时间仍对玉米CCD估算有影响,越接近12:00,估算精度越高。研究结果可为后续作物的CCD精准估算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叶绿素密度 观测时间 机器学习 PROSAIL模型 玉米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多源遥感的玉米LAI垂直分布估算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帅兵 金秀良 +3 位作者 冯海宽 聂臣巍 白怡 余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1-193,287,共14页
为探究无人机多源遥感影像估算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垂直分布,在田间设置了密度和播期试验,在7个生育时期利用无人机采集了可见光、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并同步获取玉米LAI垂直分布数据。同时,为合理制定无人机飞行任务,... 为探究无人机多源遥感影像估算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垂直分布,在田间设置了密度和播期试验,在7个生育时期利用无人机采集了可见光、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并同步获取玉米LAI垂直分布数据。同时,为合理制定无人机飞行任务,分析了不同飞行高度和不同太阳高度角下获取的无人机影像对估算玉米LAI的影响。基于无人机影像提取的与玉米LAI相关性较高的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和冠层温度等特征,利用7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了玉米冠层不同高度LAI估算模型,从中选取鲁棒性强的2个模型用于分析在不同飞行高度和不同太阳高度角下估算LAI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MLPR和RFR模型对玉米LAI估算鲁棒性最强,全生育期下模型rRMSE为11.31%(MLPR)和11.42%(RFR)。玉米冠层LAI垂直分布估算误差,所有模型的平均rRMSE分别为9.1%(LAI-1)、14.19%(LAI-2)、18.62%(LAI-3)、23.29%(LAI-4)和26.7%(LAI-5)。对于玉米穗位叶及以下部位的LAI估算误差均在20%以下,得到了较好精度。同时,在不同飞行高度和太阳高度角试验中可以得出,当飞行高度为30 m时LAI估算精度最高,R^(2)为0.73,rRMSE为10.97%,在09:00—10:00观测的玉米LAI估算精度最高。无人机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可以准确估算玉米冠层LAI垂直分布,及时掌握玉米功能叶片LAI长势差异,可为玉米品种筛选提供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面积指数 无人机多源遥感 垂直分布 飞行试验
下载PDF
病害胁迫下玉米LAI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帅兵 金秀良 +3 位作者 冯海宽 聂臣巍 白怡 程明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6-258,共13页
为了在病害发生条件下进行玉米LAI的遥感估算,针对4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品种,通过人工接种方法,获得了不同病害严重程度(1~9级)的LAI数据,同时采集了地面高光谱和无人机多光谱数据,构建了K近邻算法、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分类树和... 为了在病害发生条件下进行玉米LAI的遥感估算,针对4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品种,通过人工接种方法,获得了不同病害严重程度(1~9级)的LAI数据,同时采集了地面高光谱和无人机多光谱数据,构建了K近邻算法、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分类树和决策分类树分类模型对病害进行分类,对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进行了划分。基于不同玉米病害胁迫程度分类结果,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梯度提升回归树、极端梯度增强算法、轻量梯度提升机4种机器学习模型对玉米LAI进行反演,讨论了不同模型在病害胁迫下的鲁棒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不同生育期玉米病害程度进行划分,基于地面高光谱识别精度分别为84.72%(梯度提升分类树)、47.67%(支持向量机)、55.05%(K近邻算法)、83.02%(决策分类树)。基于病害分类结果,本文利用无人机多光谱数据估算了不同病情等级胁迫下的玉米LAI。构建了4种集成学习模型对不同病情等级的LAI进行估算,4个LAI反演模型的总体反演精度(rRMSE)分别为:19.11%(梯度提升回归树)、15.94%(轻量梯度提升机)、14.51%(随机森林回归)和15.45%(极端梯度增强算法)。其中极端梯度增强算法对病害胁迫的普适性最好,不同病害等级下的反演精度rRMSE为15.19%(轻微)、17.46%(中等)、9.12%(严重)和9.63%(不抗病)。LAI反演模型普遍在病害早期和中期(病情等级1~7)对玉米LAI估算精度相差不大。但是对病情极其严重的玉米样本,其玉米LAI估算结果精度差异较大,田间不同病情等级胁迫会影响玉米LAI的准确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病害 叶面积指数 无人机 高光谱 多光谱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和RGB影像的玉米雄穗分割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汛 王哲 +4 位作者 景海涛 金秀良 聂臣巍 白怡 王铮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1-463,共13页
为检验深度学习方法对不同品种玉米雄穗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分割精度和稳定性,利用2019年7月—9月于河南省新乡市中国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内采集的RGB影像,通过构建以轻量级网络为特征提取层的PspNet、DeepLab V3+、SegNet和U-Net 4种模型,... 为检验深度学习方法对不同品种玉米雄穗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分割精度和稳定性,利用2019年7月—9月于河南省新乡市中国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内采集的RGB影像,通过构建以轻量级网络为特征提取层的PspNet、DeepLab V3+、SegNet和U-Net 4种模型,比较不同模型对玉米雄穗分割精度的差异。结果显示:U-Net模型对不同生育时期玉米品种的雄穗分割精度最高(m IoU=0.780)。该模型在玉米雄穗不同生长阶段的分割精度总体上较好(mIoU=0.703~0.798),其中在完全抽雄期的分割精度最高(mIoU=0.798);U-Net模型对不同玉米品种的雄穗分割精度差异明显,但对所有玉米品种雄穗的平均分割精度较高(mIoU=0.749),其中对郑单958(ZD958)的分割精度最高(m IoU=0.814)。表明U-Net模型对玉米雄穗分割具有较好的普适性与鲁棒性,为今后玉米表型试验中对雄穗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影像 深度学习 特征提取层 玉米雄穗 分割
下载PDF
结合植被指数与纹理特征的玉米冠层FAPAR遥感估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思宇 聂臣巍 +7 位作者 余汛 邵明超 王梓旭 努热曼古丽·托乎提 刘亚东 程明瀚 官云兰 金秀良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90,共8页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APAR)是反映作物产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无人机遥感能够快速无损地获取高分辨率植被冠层光谱信息,已成为进行物理化参数反演的重要手段。以不同播期玉...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APAR)是反映作物产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无人机遥感能够快速无损地获取高分辨率植被冠层光谱信息,已成为进行物理化参数反演的重要手段。以不同播期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提取植被指数与植被纹理特征,使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方法将二者结合反演玉米FAPAR,并与传统单独使用植被指数或植被纹理特征反演植被FAPAR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传统方法单独利用植被指数反演FAPAR(验证RMSE最低为7.33×10^(-2),rRMSE最低为8.66%)的效果比单独利用纹理特征反演FAPAR(验证RMSE最低为9.50×10^(-2),rRMSE最低为11.23%)的精度更高;使用PLSR方法单独利用植被指数或纹理特征估算FAPAR的效果比传统方法精度更高(植被指数与纹理特征的验证RMSE最低分别为6.77×10^(-2)和5.24×10^(-2),rRMSE最低分别为8.01%和6.19%);使用PLSR方法将植被指数与纹理特征相结合估算FAPAR(验证RMSE最低为4.72×10^(-2),rRMSE最低为5.57%)的效果比单独使用植被指数或纹理特征估算FAPAR的精度更高。综上,使用PLSR方法将植被指数和植被纹理特征相结合来反演玉米冠层FAPAR可行,为作物FAPAR遥感反演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PAR 多光谱影像 植被指数 纹理特征 PLSR
原文传递
Delusional Beliefs, Two-Factor Theories, and Bizarreness
6
作者 nie chenwei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6年第2期263-278,共16页
In order to explain delusional beliefs, one must first consider what factors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theory of delusion. Unlike a one-factor theory, a two-factor theory of delusion argues that not only anomalous exper... In order to explain delusional beliefs, one must first consider what factors should be included in a theory of delusion. Unlike a one-factor theory, a two-factor theory of delusion argues that not only anomalous experience (the first factor) but also an impairment of the belief-evaluation system (the second factor) is required. Recently, two-factor theorists have adopted various Bayesian approaches in order to give a more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delusion formation. By reviewing the progression from a one-factor theory to a two-factor theory, I argue that in light of the second factor's requirements, different proposed impairments can be unified within a consistent belief-evaluation system. Under th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cond factor, I further argue that the role of a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detecting bizarreness is wrongly neglected. I conclude that the second factor is a compound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differing functional parts, one of which functions to detect bizarrenes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elusion; moreover, I hold that the impairment can be one or several of these functional pa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USION two-factor theories Bayesian theory bizarrene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