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科背景下“专创融合”育人体系构建与路径优化
1
作者 余展 颜雄 +2 位作者 聂三安 范佳 李文昭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8-132,共5页
新农科背景下的“专创融合”育人体系构建与路径优化,对新时代知农爱农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阐述了新农科建设宣言对“专创融合”的意义,... 新农科背景下的“专创融合”育人体系构建与路径优化,对新时代知农爱农新型农业人才培养、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阐述了新农科建设宣言对“专创融合”的意义,分析了新农科背景下“专创融合”的时空优势,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了新农科背景下“专创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农科背景下“专创融合”路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创新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融合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和游离氨基酸剖面分异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雷秀美 王飞 +3 位作者 周碧青 杨文浩 聂三安 邢世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50-1559,共10页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和游离氨基酸(FAA)剖面分异的影响,阐明长期施肥稻田土壤SON和FAA的剖面迁移特性。以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配施牛粪(NPKM)和氮磷钾结合秸秆还田(NPKS)4种处理的稻田长...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稻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和游离氨基酸(FAA)剖面分异的影响,阐明长期施肥稻田土壤SON和FAA的剖面迁移特性。以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配施牛粪(NPKM)和氮磷钾结合秸秆还田(NPKS)4种处理的稻田长期(33年)施肥定位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带总氮检测器的总有机碳分析仪(TOC-TN)、连续流动注射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不同深度(0~20、20~40cm和40~60cm)土层SON、FAA及其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水稻土SON含量剖面分异较明显,0~20、20~40cm和40~60cm土壤SON含量分别为24.14~49.80、11.30~13.86mg·kg-1和6.35~9.38mg·kg-1;不同处理0~20 cm土壤SON含量表现为NPKS>NPKM>NPK=CK,NPKS处理较NPK和CK分别提高67.1%和106.3%,NPKM处理较NPK和CK分别提高了28.5%和58.7%;不同土层SON与可溶性总氮(TSN)的比值为40.0%~69.3%。长期不同施肥水稻土FAA含量也存在较明显剖面差异,0~20、20~40cm和40~60cm土壤FAA含量分别为8.15~15.91、0.83~2.13mg·kg-1和0.69~0.99mg·kg^-1,FAA/SON比例的均值分别为35.3%、12.6%和11.2%;NPKM和NPKS处理0~20cm土壤均包含20种FAA,较CK和NPK处理增加了3种易分解的碱性氨基酸(鸟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NPK、NPKM和NPKS处理20~40 cm土壤均包含10种FAA,较CK处理增加了3种中性氨基酸(缬氨酸、胱氨酸和苯丙氨酸),而40~60cm土壤则均包含7种FAA,较CK处理增加了2种中性氨基酸(异亮氨酸和胱氨酸);不同处理不同深度土壤FAA组成均以中性氨基酸占优势。研究表明:土壤SON、FAA含量与组分及其剖面分异和施肥模式密切相关,长期化肥配施牛粪和秸秆能增加0~20cm土壤SON、FAA含量且丰富FAA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可溶性有机氮 游离氨基酸 剖面差异
下载PDF
水分管理对Cd-Pb-Zn污染土壤有效态及水稻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海龙 李香真 +3 位作者 聂三安 李云云 郑朝元 王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56-1467,共12页
在镉-铅-锌污染土壤上,为了探究水稻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动态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连续淹水(CF)和干湿交替(IF)两种水分模式下,镉-铅-锌复合污染的农田土壤在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根际区细菌群落组成和... 在镉-铅-锌污染土壤上,为了探究水稻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动态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连续淹水(CF)和干湿交替(IF)两种水分模式下,镉-铅-锌复合污染的农田土壤在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根际区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以揭示水稻根际区细菌群落在两种水分调控下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分管理对土壤中Cd、Pb、Zn、Ni有效性和有效N和P含量影响显著。在水稻分蘖期,CF处理Cd、Pb、Zn、Ni有效性显著高于IF处理;到了成熟期,其Cd、Pb、Zn含量显著低于IF土壤。有效N含量在水稻分蘖期,CF处理土壤显著高于IF处理;而在两个生长时期,IF处理的有效P含量均显著高于CF处理土壤。水分管理对细菌群落α多样性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稻分蘖期,主要是不同水分条件和土壤理化性质共同作用的影响。细菌群落丰度组成在水稻两个生育时期表现均有差异。在水稻分蘖期,淹水处理下的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莫拉菌科(Moraxellaceae)的相对丰度高于干湿交替处理,其丰度与土壤Zn、Ni和Pb有效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干湿交替处理Planococcaceae群落相对丰度高于淹水处理,其丰度与有效P之间呈正相关。到了成熟期,在淹水环境下地杆菌科(Geobacteraceae)和粘球菌(Myx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高于干湿交替处理,地杆菌科(Geobacteraceae)的丰度与有效P之间呈负相关。在植稻初期,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随着植稻时间的延长,土壤养分转而成为决定根际细菌群落变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淹水 干湿交替 复合污染 生长时期 根际 细菌群落
下载PDF
高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新体系的探索——以生物科学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聂三安 林瑞余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4期163-165,共3页
综合实验是高校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科研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当前我国高校综合实验课程存在目标定位不准、内容和方法滞后等问题,不足以... 综合实验是高校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科研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当前我国高校综合实验课程存在目标定位不准、内容和方法滞后等问题,不足以满足现代教育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优化。本文结合生物科学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新的实验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体系,探索构建综合性实验课程新体系,提升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 生物科学
下载PDF
“一种两收”下3种糯高粱生长及镉吸收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贺昊 聂三安 +5 位作者 孙梅 邓耀辉 罗尊长 尹颛斌 龙泽东 孙耿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1,共8页
【目的】为探究3种糯高粱生长及其对镉污染农田土壤中的镉吸收移除效果。【方法】选用“川糯粱1号”、“兴湘粱2号”和“晋糯梁5号”为实验材料,以休耕为对照,采用“一种两收”种植方式,研究3种糯高粱的生长和镉吸收差异及其对土壤养分... 【目的】为探究3种糯高粱生长及其对镉污染农田土壤中的镉吸收移除效果。【方法】选用“川糯粱1号”、“兴湘粱2号”和“晋糯梁5号”为实验材料,以休耕为对照,采用“一种两收”种植方式,研究3种糯高粱的生长和镉吸收差异及其对土壤养分和镉含量的影响。【结果】兴湘梁2号的两季秸秆生物量最高(19461.0 kg hm^(−2)),其次为晋糯梁5号(19143.5 kg hm^(−2)),川糯梁1号最低(18982.5 kg hm^(−2))。兴湘梁2号的两季籽粒产量最高(11887.0 kg hm^(−2)),其次为川糯粱1号(11527.5 kg hm^(−2)),晋糯梁5号最少(10929.5 kg hm^(−2))。兴湘梁2号秸秆和籽粒镉吸收量分别为15342.0 mg hm^(−2)和186.0 mg hm^(−2),其秸秆两季镉吸收量显著高于川糯粱1号和晋糯梁5号。3种糯高粱品种头季和再生季植株镉含量、土壤pH值和有效镉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镉轻度污染农田中,“一种两收”的糯高粱种植方式是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可为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另外,兴湘梁2号是本地区更适宜推广的糯高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一种两收 富集系数
原文传递
湖南典型水耕人为土铁的形态及剖面分异特征
6
作者 余展 欧阳宁相 +5 位作者 盛浩 周清 张亮 袁红 聂三安 张杨珠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3-942,共10页
针对不同母质发育水耕人为土(水稻土)中铁的形态及其剖面分异特征开展深入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稻田关键元素的分布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花岗岩风化物(GR)、板页岩风化物(PS)、第四纪红色黏土(QRC)、石灰岩风化物(LS)、紫色... 针对不同母质发育水耕人为土(水稻土)中铁的形态及其剖面分异特征开展深入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稻田关键元素的分布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花岗岩风化物(GR)、板页岩风化物(PS)、第四纪红色黏土(QRC)、石灰岩风化物(LS)、紫色砂页岩风化物(PSS)和近代河湖(冲)沉积物(FLD)共6种母质发育的水耕人为土为研究对象,通过30个典型剖面系统分析了剖面(0~100 cm)及水耕人为土不同土类间铁的形态及其分异特征,探讨土壤剖面铁的形态转变、剖面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湖南省6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水耕人为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已经探明,检索出简育水耕人为土(HSA)、铁聚水耕人为土(FSA)和潜育水耕人为土(GSA)3个土类,暂未发现铁渗水耕人为土。水耕人为土剖面全铁(Fe_(t))含量均值为44.66 g/kg,不同形态铁的构成表现为:晶质铁(Fe_(c))>硅酸盐铁(Fe_(si))>活性铁(Fe_(o))>络合铁(Fe_(p))。铁的形态在剖面分布呈现出Fe_(si)在剖面变化不大、Fe_(c)在剖面呈现先升后降、Fe_(o)和Fe_(p)在剖面呈现先降后升共三种趋势。PS、QRC和LS的Fe_(c)、FLD的Fe_(o)、GR的Fe_(p)含量均值分别高于其他母质;GR、PS和QRC发育的水耕人为土淀积系数高于LS、PSS和FLD。FSA的Fe_(c)含量均值和淀积系数、GSA的Fe_(p)含量均值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土类。研究表明,湖南6种母质发育的典型水耕人为土中铁的不同形态发生转化并在剖面、母质、土类间体现出显著分异。铁的形态及淀积系数反映了水耕人为土的发育程度及成土环境,对于水耕人为土的发生学特性与系统分类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耕人为土 铁的形态 剖面分异 成土母质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原文传递
基于Meta分析的茶园土壤N_(2)O排放及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玲 聂三安 +2 位作者 钟俊杰 盛浩 余展 《土壤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4-1492,共9页
茶园土壤是重要的N_(2)O排放源,了解茶园土壤N_(2)O排放因素,为减排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全球田间原位监测和室内培养试验的茶园土壤文献数据进行荟萃分析(Meta analysis),量化茶园土壤N_(2)O年排放量,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全球... 茶园土壤是重要的N_(2)O排放源,了解茶园土壤N_(2)O排放因素,为减排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全球田间原位监测和室内培养试验的茶园土壤文献数据进行荟萃分析(Meta analysis),量化茶园土壤N_(2)O年排放量,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全球茶园土壤田间原位监测结果表明平均N_(2)O-N年排放量为16.82 kg hm^(-2)(95%置信区间(CI):12.99~21.27 kg hm^(-2)),而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N_(2)O-N排放速度为0.04 mg kg^(-1)d^(-1)(CI:0.02~0.07 mg kg^(-1)d^(-1))。茶园土壤N_(2)O平均直接排放系数(EFd)为2.25%,高于IPCC的建议值(1%)。方差分解分析(VPA)发现施氮量对茶园土壤N_(2)O排放的总解释量最大,贡献值为49.71%。施缓控释肥、生物炭和石灰材料分别可以减少茶园土壤35%、52%和55%的N_(2)O排放。上述结果表明,茶园土壤N_(2)O排放量大,施肥量是主控因子,通过改良施肥措施可有效减少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 氧化亚氮 META分析 减排
原文传递
黄泥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组成对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20
8
作者 聂三安 王祎 +4 位作者 雷秀美 赵丽霞 林瑞余 王飞 邢世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21-2729,共9页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黄泥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特性,深入认识真菌对不同施肥的响应机理,可以为合理施肥和保证农田土壤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设置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无机肥配施农家肥(NPKM)、无机肥加秸秆还田(NPKS)4个处理...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黄泥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特性,深入认识真菌对不同施肥的响应机理,可以为合理施肥和保证农田土壤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设置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无机肥配施农家肥(NPKM)、无机肥加秸秆还田(NPKS)4个处理,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对不同施肥处理下黄泥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门水平上看,土壤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构成,且以子囊菌为主(47%~74%).NPKM和NPKS处理中子囊菌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9%和47%,显著低于CK(71%)和NPK(74%)处理,从目水平上看,减少的主要为肉座菌、格孢腔菌和散囊菌.NPKM和NPKS处理担子菌相对丰度分别为18%和28%,高于CK(14%)和NPK(10%)处理,从目水平上看,增加的主要为银耳菌、糙孢伏革菌和伞菌.与CK相比,单施无机肥降低了担子菌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接合菌门的丰度,从目水平看,以内囊霉菌和粪蛙霉菌为主.NPK处理真菌α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NPKM和NPKS处理的丰富度指数(Chao1和ACE)高于CK和NPK处理.不同处理之间真菌的营养类型以腐生营养型为主(48%~57%),NPKM和NPKS处理的共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为17%,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增加的以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为主.NPK处理动物病原菌含量(1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盐度是影响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组成的主要因子,其次为有机质和总氮.长期单施无机肥降低真菌种群多样性,增加致病菌含量,不利于土壤健康,而有机无机肥配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真菌种群丰富度指数和共生真菌比例,有利于保持黄泥田稻田土壤健康的生态环境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功能类群 高通量测序 FUNGuild 施肥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聂三安 赵丽霞 +3 位作者 王祎 雷秀美 王飞 邢世和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9-699,共11页
为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对不同施肥的响应机制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以黄泥田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3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土壤细菌16S r RNA基因和真... 为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对不同施肥的响应机制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以黄泥田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3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土壤细菌16S r R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不同施肥对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土壤细菌的主要类群为Acidobacteria、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而真菌主要由Ascomycota、Basidiomycota和Zygomycota构成。长期施肥导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相对丰度产生显著差异。与CK相比,NPK和NPKS处理黄泥田土壤的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Zyg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26.58%和45.84%、30.36%和55.45%、86.17%和68.08%。细菌的α多样性方面,不同处理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但NPK处理的Chao1和ACE指数均显著低于CK和NPKS处理。真菌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NPK处理显著低于CK和NPKS处理。RDA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结构主要受盐度、孔隙度、总氮、微生物生物量氮、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含水量的影响,而真菌群落结构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含水量、孔隙度和盐度,其次为总氮、微生物生物量氮、有机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p H对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影响较小。因此,不同施肥影响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改变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组成,为改良土壤质量和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微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s Between Abundance of Microbial Functional Genes and the Status and Fluxe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in Rice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s 被引量:4
10
作者 nie san-an XU Hui-Juan +2 位作者 LI Shun LI Hu SU Jian-Q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45-651,共7页
Rapid nitrogen(N) transformations and losses occur in the rice rhizosphere through root uptake and microbial activities. However,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ice roots and rhizosphere microbes for N utilization are stil... Rapid nitrogen(N) transformations and losses occur in the rice rhizosphere through root uptake and microbial activities. However,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ice roots and rhizosphere microbes for N utilization are still unclear. We analyzed different N forms(NH+4,NO-3, and dissolved organic N), microbial biomass N and C, dissolved organic C, CH4 and N2O emissions, and abundance of microbial functional genes in both rhizosphere and bulk soils after 37-d rice growth in a greenhouse pot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solved organic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the non-rhizosphere bulk soil, but microbial biomass C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concentrations of NH+4, dissolved organic N, and microbial biomass N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bulk soil, whereas NO-3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as comparable to that in the bulk soil. The CH4 and N2O fluxes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from the bulk soi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bundance of seven selected genes, bacterial and archaeal 16 S rRNA genes, amoA genes of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nd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nosZ gene, mcrA gene, and pmoA gene, was lower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than in the bulk soil,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The lower concentration of N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indicated that the competition for N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was very strong, thus having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numbers of microbes. We concluded that when N was limiting, the growth of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s depended on their competitive abilities with rice roots for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um-oxidizing archaea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CH4emission microbial biomass N2O emission organic C organic 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