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关键栽培措施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湘杂油518”和“大地199”为材料,分别在武汉和兰州进行播期、密度及氮肥处理单因素试验,籽粒成熟后收获冷榨,测定菜籽油色泽、过氧化值、极性总酚及甾醇含量等关键品质指标,综合评价...为明确关键栽培措施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湘杂油518”和“大地199”为材料,分别在武汉和兰州进行播期、密度及氮肥处理单因素试验,籽粒成熟后收获冷榨,测定菜籽油色泽、过氧化值、极性总酚及甾醇含量等关键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各处理下菜籽油品质。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播期、密度、氮肥均显著影响菜籽油关键品质指标,但各指标在两品种、两试验点间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两试点、两品种均在早播条件下菜籽油的油酸含量较高,且均随播期推迟,色泽加深,叶绿素含量升高,综合品质下降。两试点的湘杂油518品种在D2密度(4.5×10^(5)hm^(–2))下的菜籽油的酸价较低,极性总酚、总植物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较高,综合品质较好。两试点的大地199品种则随密度增加菜籽油叶绿素含量增加,色泽加深,亚油酸含量降低,综合品质下降。两试点、两品种均在低氮下(120 kg hm^(–2))有较高的籽粒含油量和出油效率,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菜籽油色泽加深,综合品质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播期对菜籽油综合品质的影响大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处理,酸价、叶绿素、极性总酚、抗氧化能力和总植物甾醇是影响菜籽油的关键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含油量与出油效率显著正相关,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菜籽油色泽均呈显著正相关,极性总酚与抗氧化性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生产中适期早播、减少氮肥用量、降低种植密度,可提高压榨菜籽油品质。本试验结果可为高品质菜籽油优质原料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RI,DCE-MRI)瘤周血管特征结合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RI,DCE-MRI)瘤周血管特征结合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乳腺MRI检查为BI-RADS 4类且病理结果明确肿瘤的女性病例102例,其中良性组43例,恶性组59例。记录患者年龄、病灶最大径(dmax)、乳腺DCE-MRI基本影像学特征、瘤周血管特征及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多参数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瘤周血管特征指标与瘤内参数值联合应用对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两组肿瘤鉴别的诊断效能。应用DeLong检验对AUC进行比较。结果乳腺良性组和恶性组病例在年龄、dmax、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纤维腺体组织量(fibroglandular tissue,FGT)、瘤周相邻血管征(adjacent vascular sign,AVS)数目、瘤周血管最大径、患侧瘤周与健侧同一象限血管直径差值(△d)、瘤周血管出现期相以及瘤内容积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flux rate constant,K_(ep))、最大增强斜率(maximum slope of increase,MS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位置、信号增强率(signal enhancement ratio,SER)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olume fraction of extravascular extra vascular space,V_(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max、MSI和K^(trans)为区分两组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优势比最大的是MSI值(AUC为0.923)。将瘤周血管特征△d分别与dmax、MSI和K^(trans)进行两者联合模型比较,以△d与MSI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3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和83.7%),且△d联合MSI与△d联合K^(trans)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联合指标在两两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高于单独MSI模型的诊断效能。结论瘤周血管特征指标(△d)联合瘤内半定量(MSI)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评价BI-RADS 4类乳腺肿瘤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展开更多
为解决长江流域稻油茬口矛盾,提高冬闲田利用率,亟须迟播油菜(10月25日之后播种)配套技术研究。本研究以早熟品种‘华油杂137’为材料,在湖北武汉进行2年播种期(10月25日至11月15日间,各播种期间隔3 d,用S1~S8表示)和播种量(2.5、5.0、...为解决长江流域稻油茬口矛盾,提高冬闲田利用率,亟须迟播油菜(10月25日之后播种)配套技术研究。本研究以早熟品种‘华油杂137’为材料,在湖北武汉进行2年播种期(10月25日至11月15日间,各播种期间隔3 d,用S1~S8表示)和播种量(2.5、5.0、7.5、10.0和12.5 kg hm^(-2),用R1~R5表示)单因素试验,考察生育期、成苗动态、农艺性状、产量和倒伏指标,统计有效积温,通过线性回归和平滑曲线拟合分析,优化播种期和播种量的配置参数,为迟播油菜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播种期推迟,迟播油菜的生育期缩短、根颈粗降低、分枝数减少、产量降低且茎秆倒伏指数增加;4个生育期中,苗期和花期有效积温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播种量增加,各生育期成苗数和收获密度提高,但生育期缩短、有效积温减少,角果层厚度降低、倒伏指数先降后增、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3)2年不同播种期产量数据回归分析表明,播种期推迟至S3~S4时,越冬前有效积温保持在317.1℃以上,苗期有效积温达401.1℃,终花35 d收获产量可达2700.0 kg hm^(-2),倒伏指数为1.5左右;2年不同播种量产量数据平滑曲线拟合分析表明,不同播种量下收获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收获密度为64.2×10^(4)株hm^(-2)时终花35 d收获产量达峰值,为2948.5 kg hm^(-2),而倒伏指数为1.6。综上,配置7.5~10.0 kg hm^(-2)的播种量确保收获密度达64.2×10^(4)株hm^(-2),抢时播种确保冬前有效积温达317.1℃,可显著提高迟播油菜产量与抗倒性。展开更多
油菜籽粒中的叶绿素是阻碍高品质菜籽油生产的关键因素。压榨制油时叶绿素进入菜籽油,菜籽油叶绿素含量高不仅外观品质差,且易引发光氧化反应。因此,提高籽粒成熟过程中叶绿素降解速率,对改善菜籽油外观及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利...油菜籽粒中的叶绿素是阻碍高品质菜籽油生产的关键因素。压榨制油时叶绿素进入菜籽油,菜籽油叶绿素含量高不仅外观品质差,且易引发光氧化反应。因此,提高籽粒成熟过程中叶绿素降解速率,对改善菜籽油外观及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利用281份来自国内外的栽培品种、品系组成的自然群体,在武汉试验点连续进行2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油菜籽粒叶绿素降解速率、油脂外观及营养品质等指标,分析籽粒叶绿素降解与千粒重、含油量、油脂色泽、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优质菜籽油原料的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籽粒叶绿素降解速率存在差异,供试群体品系间存在广泛变异;相关性分析显示,籽粒叶绿素降解速率与种子千粒重、含油量无显著相关性,与菜籽油叶绿素含量显著负相关;菜籽油叶绿素含量与菜籽油红值、黄值及过氧化值显著正相关,与菜籽油抗氧化能力显著负相关,籽粒叶绿素降解速率快的类别,菜籽油色泽更浅,菜籽油过氧化值较低且具有较高的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花后40 d,叶绿素降解快的品系籽粒POR酶的活性低于叶绿素降解慢的品系,但花后53 d PAO酶的活性高于叶绿素降解慢的品系,因此籽粒成熟后期叶绿素降解速率快,种子叶绿素含量低。展开更多
文摘为明确关键栽培措施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湘杂油518”和“大地199”为材料,分别在武汉和兰州进行播期、密度及氮肥处理单因素试验,籽粒成熟后收获冷榨,测定菜籽油色泽、过氧化值、极性总酚及甾醇含量等关键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各处理下菜籽油品质。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播期、密度、氮肥均显著影响菜籽油关键品质指标,但各指标在两品种、两试验点间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两试点、两品种均在早播条件下菜籽油的油酸含量较高,且均随播期推迟,色泽加深,叶绿素含量升高,综合品质下降。两试点的湘杂油518品种在D2密度(4.5×10^(5)hm^(–2))下的菜籽油的酸价较低,极性总酚、总植物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较高,综合品质较好。两试点的大地199品种则随密度增加菜籽油叶绿素含量增加,色泽加深,亚油酸含量降低,综合品质下降。两试点、两品种均在低氮下(120 kg hm^(–2))有较高的籽粒含油量和出油效率,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菜籽油色泽加深,综合品质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播期对菜籽油综合品质的影响大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处理,酸价、叶绿素、极性总酚、抗氧化能力和总植物甾醇是影响菜籽油的关键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含油量与出油效率显著正相关,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菜籽油色泽均呈显著正相关,极性总酚与抗氧化性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生产中适期早播、减少氮肥用量、降低种植密度,可提高压榨菜籽油品质。本试验结果可为高品质菜籽油优质原料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文摘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RI,DCE-MRI)瘤周血管特征结合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乳腺MRI检查为BI-RADS 4类且病理结果明确肿瘤的女性病例102例,其中良性组43例,恶性组59例。记录患者年龄、病灶最大径(dmax)、乳腺DCE-MRI基本影像学特征、瘤周血管特征及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多参数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瘤周血管特征指标与瘤内参数值联合应用对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两组肿瘤鉴别的诊断效能。应用DeLong检验对AUC进行比较。结果乳腺良性组和恶性组病例在年龄、dmax、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纤维腺体组织量(fibroglandular tissue,FGT)、瘤周相邻血管征(adjacent vascular sign,AVS)数目、瘤周血管最大径、患侧瘤周与健侧同一象限血管直径差值(△d)、瘤周血管出现期相以及瘤内容积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flux rate constant,K_(ep))、最大增强斜率(maximum slope of increase,MS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位置、信号增强率(signal enhancement ratio,SER)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olume fraction of extravascular extra vascular space,V_(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max、MSI和K^(trans)为区分两组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优势比最大的是MSI值(AUC为0.923)。将瘤周血管特征△d分别与dmax、MSI和K^(trans)进行两者联合模型比较,以△d与MSI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3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和83.7%),且△d联合MSI与△d联合K^(trans)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联合指标在两两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高于单独MSI模型的诊断效能。结论瘤周血管特征指标(△d)联合瘤内半定量(MSI)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评价BI-RADS 4类乳腺肿瘤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文摘为解决长江流域稻油茬口矛盾,提高冬闲田利用率,亟须迟播油菜(10月25日之后播种)配套技术研究。本研究以早熟品种‘华油杂137’为材料,在湖北武汉进行2年播种期(10月25日至11月15日间,各播种期间隔3 d,用S1~S8表示)和播种量(2.5、5.0、7.5、10.0和12.5 kg hm^(-2),用R1~R5表示)单因素试验,考察生育期、成苗动态、农艺性状、产量和倒伏指标,统计有效积温,通过线性回归和平滑曲线拟合分析,优化播种期和播种量的配置参数,为迟播油菜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播种期推迟,迟播油菜的生育期缩短、根颈粗降低、分枝数减少、产量降低且茎秆倒伏指数增加;4个生育期中,苗期和花期有效积温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播种量增加,各生育期成苗数和收获密度提高,但生育期缩短、有效积温减少,角果层厚度降低、倒伏指数先降后增、产量呈先增后降趋势。(3)2年不同播种期产量数据回归分析表明,播种期推迟至S3~S4时,越冬前有效积温保持在317.1℃以上,苗期有效积温达401.1℃,终花35 d收获产量可达2700.0 kg hm^(-2),倒伏指数为1.5左右;2年不同播种量产量数据平滑曲线拟合分析表明,不同播种量下收获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收获密度为64.2×10^(4)株hm^(-2)时终花35 d收获产量达峰值,为2948.5 kg hm^(-2),而倒伏指数为1.6。综上,配置7.5~10.0 kg hm^(-2)的播种量确保收获密度达64.2×10^(4)株hm^(-2),抢时播种确保冬前有效积温达317.1℃,可显著提高迟播油菜产量与抗倒性。
文摘油菜籽粒中的叶绿素是阻碍高品质菜籽油生产的关键因素。压榨制油时叶绿素进入菜籽油,菜籽油叶绿素含量高不仅外观品质差,且易引发光氧化反应。因此,提高籽粒成熟过程中叶绿素降解速率,对改善菜籽油外观及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利用281份来自国内外的栽培品种、品系组成的自然群体,在武汉试验点连续进行2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油菜籽粒叶绿素降解速率、油脂外观及营养品质等指标,分析籽粒叶绿素降解与千粒重、含油量、油脂色泽、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优质菜籽油原料的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籽粒叶绿素降解速率存在差异,供试群体品系间存在广泛变异;相关性分析显示,籽粒叶绿素降解速率与种子千粒重、含油量无显著相关性,与菜籽油叶绿素含量显著负相关;菜籽油叶绿素含量与菜籽油红值、黄值及过氧化值显著正相关,与菜籽油抗氧化能力显著负相关,籽粒叶绿素降解速率快的类别,菜籽油色泽更浅,菜籽油过氧化值较低且具有较高的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花后40 d,叶绿素降解快的品系籽粒POR酶的活性低于叶绿素降解慢的品系,但花后53 d PAO酶的活性高于叶绿素降解慢的品系,因此籽粒成熟后期叶绿素降解速率快,种子叶绿素含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