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rge scale sand saltation over hard surface:a controlled experiment in still air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Benli WANG Zhaoyun +1 位作者 niu baicheng QU Jianju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599-611,共13页
Saltation is the major particle movement type in wind erosion process.Saltating sand grains can rebound up to tens of times larger in length and height over hard surface(such as gravel surface)than over loose sand sur... Saltation is the major particle movement type in wind erosion process.Saltating sand grains can rebound up to tens of times larger in length and height over hard surface(such as gravel surface)than over loose sand surface.Gravels usually have different faces,causing distinct response of the impacting grains,but the effects of the grain and gravel-surface contact angle on grain rebound are not yet well quantified.We performed full-range controlled experiments of grain saltation using different contact angles,grain sizes and impact speeds in still air,to show that contact angle increases the height of representative saltation path but decreases particle travel length.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output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model of SALTation(COMSALT).Large saltation height of 4.8 m and length of 9.0 m were recorded.The maximum and representative saltation height over the gravel surface were found to be about 4.9 times and 12.8 times those over the loose sandy surface,respectively.The maximum saltation length may be reduced by 58%and the representative saltation height may be increased by 77%as contact angle increases from 20°to 40°.We further showed that the collision inertia contributes 60%of the saltation length,and wind contributes to the other 40%.These quantitativ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odeling saltation trajectory over gravel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saltation TRAJECTORY gravel surface contact angle full-scale experiment
下载PDF
兰新高铁烟墩风区戈壁近地表风沙流跃移质垂直分布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谭立海 张伟民 +3 位作者 边凯 安志山 牛百成 高扬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9-927,共9页
跃移质作为风沙流的主体,其近地表垂直分布规律是风沙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防沙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受研究条件与观测仪器限制,戈壁特别是极端大风区近地表风沙流结构特性研究较为薄弱。利用多梯度风蚀传感器与阶梯式集沙仪对... 跃移质作为风沙流的主体,其近地表垂直分布规律是风沙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防沙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受研究条件与观测仪器限制,戈壁特别是极端大风区近地表风沙流结构特性研究较为薄弱。利用多梯度风蚀传感器与阶梯式集沙仪对兰新高铁烟墩风区戈壁近地表风沙流跃移质的垂直分布特性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兰新高铁烟墩风区戈壁沙粒发生跃移运动的2 m高临界风速达12 m·s^(-1);戈壁近地表风沙流具有明显的阵性特征,沙粒跃移发生的时间比例在50%以下,与平均风速成正相关关系,与风速脉动强度无显著相关关系; 2 m高阵风7级风速下,戈壁跃移沙粒主要集中于地表50 cm范围内,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呈"象鼻效应",跃移质最大质量通量出现在地表2. 5~5 cm高度处,沙粒最大跃移高度可达2 m,且沙粒跃移高度随2 m高风速的增加呈指数规律递增。因此,兰新高铁烟墩风区2 m高阻沙栅栏不足以完全阻截戈壁风沙流,是造成烟墩风区兰新高铁轨道积沙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 跃移 风沙流结构 风沙流间歇性 烟墩风区
原文传递
多组复合指纹示踪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柳本立 Xunchang John Zhang +1 位作者 牛百成 屈建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92-1098,共7页
指纹示踪法是确定水力作用下流域泥沙物质来源贡献率的重要手段,其中选用多个指纹因子组成一组"最优指纹"的复合指纹示踪法应用最为广泛。该类方法不受空间尺度或沉积物传输过程的限制,因此可以采用相似的步骤,应用到风力沉... 指纹示踪法是确定水力作用下流域泥沙物质来源贡献率的重要手段,其中选用多个指纹因子组成一组"最优指纹"的复合指纹示踪法应用最为广泛。该类方法不受空间尺度或沉积物传输过程的限制,因此可以采用相似的步骤,应用到风力沉积问题当中。然而对比研究发现,一组复合指纹判别能力的高低并不能代表其优化求解判别结果的准确程度,二者之间没有正相关性。介绍了基于指标之间解析解关系筛选多个指标组合的多组复合指纹示踪法,以及该方法在不同尺度流域的检验。相对于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优化获得数值解的方法,采用所有具有有效解析解的多组指纹组合结果平均值,可获得同样合理的结果,但大大减少了计算量。该方法已被推广应用于风沙堆积物质,以及风沙、水沙共同作用下的干旱区水库泥沙淤积物质来源的定量判别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复合指纹法 泥沙来源 贡献率判别 风沙物质
原文传递
水库泥沙来源定量判别方法的判别能力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牛百成 刘峰贵 +2 位作者 周强 陈琼 柳本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43,共8页
水库淤积问题是干旱、半干旱沙区水库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物源定量判别法是识别水库泥沙来源的新兴手段,而筛选某一区域泥沙来源的最优判别方法是精准识别物源区的重要前提。选取党河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模... 水库淤积问题是干旱、半干旱沙区水库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物源定量判别法是识别水库泥沙来源的新兴手段,而筛选某一区域泥沙来源的最优判别方法是精准识别物源区的重要前提。选取党河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模型模拟等手段,对比分析了多组复合指纹法、最优复合指纹法和距离法在党河水库泥沙来源判别过程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多组复合指纹法和最优复合指纹法判别结果较为理想,且判别结果接近,而距离法表现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检验。增加复合指纹因子组合数(19组)能使95%的置信区间变窄,理论上具有统计意义。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多组复合指纹法表现更好一些,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定量判别结果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法 水库淤积 物源判别 党河水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