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晓媛:蚁骨
1
作者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6年第1期189-189,共1页
展览无论从作品的分类、呈现方式、和空间的应用都明显以二元对立的形式划分。这使观者误认为,艺术家预期展示给观众的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观,相反,胡晓媛通过将工作室中无论是装置还是用录像记录的行为等一系列实验在画廊重现,从中期... 展览无论从作品的分类、呈现方式、和空间的应用都明显以二元对立的形式划分。这使观者误认为,艺术家预期展示给观众的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观,相反,胡晓媛通过将工作室中无论是装置还是用录像记录的行为等一系列实验在画廊重现,从中期待通过观者整体与入微的观看打破对事物既定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晓 《无题》 主展厅 绘画过程 非黑即白 形式划分 二元对立 EXHIBITION ARTIST PAINT
原文传递
国际波普
2
作者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6年第2期214-214,共1页
限下,"国际波普"巡回展到达它的最后一站,费城美术馆。这个巡回展将主题聚焦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期,意图在向观众勾勒出一幅波普艺术的全球图景。无独有偶,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也刚结束了同样的主题"全世界的波普"大型群展。
关键词 波普艺术 巡回展 现代艺术馆 泰特 艺术语言 EXHIBITION 五十年代 沃霍尔 艺术形式 constantly
原文传递
宋冬:剩余价值
3
作者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6年第1期187-187,共1页
2011年,就有批评家对宋冬的展览"穷人的智慧"进行"贫困的价值抑或价值的贫困"式的诘问,以怀疑其身份和政治立场的游移不定和机会主义。而之后,当宋冬开始进一步将原有的、本土的视觉经验与全球化的审美标准结合(在2013年纽约佩斯... 2011年,就有批评家对宋冬的展览"穷人的智慧"进行"贫困的价值抑或价值的贫困"式的诘问,以怀疑其身份和政治立场的游移不定和机会主义。而之后,当宋冬开始进一步将原有的、本土的视觉经验与全球化的审美标准结合(在2013年纽约佩斯画廊展出的"白做山"这个案例中,宋冬开始将作品中的叙事性降低,而突出作品本身的形式感),他的作品又招致"制作过于精良"的批评,言下之意,他的创作不可避免地投入了艺术消费系统的怀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系统 形式感 叙事性 言下 游移不定 审美标准 政治立场 视觉经验 EXHIBITION familiar
原文传递
刘鼎新作:李建国生于一九五二年
4
作者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6年第2期197-197,共1页
在天线空间的新个展中,刘鼎虚构了一位生于1952年的"李建国",并意图通过李建国来重构一个时代的思想面貌。"李建国"在展览中的存在感微乎奇微,我们并不知道他的经历、际遇、性格,只能推测他至少是一个文艺从业者,甚至是个当代艺术家... 在天线空间的新个展中,刘鼎虚构了一位生于1952年的"李建国",并意图通过李建国来重构一个时代的思想面貌。"李建国"在展览中的存在感微乎奇微,我们并不知道他的经历、际遇、性格,只能推测他至少是一个文艺从业者,甚至是个当代艺术家,不然,劳申伯格1985年给这位艺术家的书信和礼物(《口信》)在现场就不会显得那么重要。如果不承认偏颇性的存在,那么历史的重写就显得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家 劳申伯格 存在感 在现场 exhibition ARTIST 历史书写 政治话语 sights SOCIALIST
原文传递
翟倞:笔记
5
作者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6年第1期191-191,共1页
与上一个展览"目录——通天塔图书馆"将工作过程暴露给观众不同,在这一次的"笔记"里,翟惊选择仅仅将工作结果呈现出来。这可能跟他与知识、绘画的关系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关——虽然现场的绘画仍然牵连着知识和典故,但这一次观... 与上一个展览"目录——通天塔图书馆"将工作过程暴露给观众不同,在这一次的"笔记"里,翟惊选择仅仅将工作结果呈现出来。这可能跟他与知识、绘画的关系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关——虽然现场的绘画仍然牵连着知识和典故,但这一次观众可以选择跨过艺术家的阅读经验、直达图像本身向外界敞开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天塔 阅读经验 PAINTING EXHIBITION THINKING INTELLECTUAL subtle TEXTURE itself intended
原文传递
张奕满:闲言碎语
6
作者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6年第2期195-195,共1页
如果张奕满的展览是一本书,它们的质感,也许接近平装、少量印刷的那一类书籍。在张奕满最吸引人的作品中,书,作为文字的媒介,是他创作上的隐喻,艺术作品就是一个个有着不同角色的故事。一入门,在外滩美术馆常规展览空间之外的是他长期... 如果张奕满的展览是一本书,它们的质感,也许接近平装、少量印刷的那一类书籍。在张奕满最吸引人的作品中,书,作为文字的媒介,是他创作上的隐喻,艺术作品就是一个个有着不同角色的故事。一入门,在外滩美术馆常规展览空间之外的是他长期进行的的书店编目合作计划。在这次的上海版本中,艺术家找到了《三体》的翻译者,同时也是科幻小说家的执业律师刘宇昆,一起讨论选出关于万物法则的一系列书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业律师 艺术作品 科幻小说 三体 exhibition 一本 FICTION saying CHONG 休闲时光
原文传递
2015德国国家画廊奖
7
作者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6年第1期208-208,共1页
素有德国"透纳奖"之称的"德国国家画廊奖"今年4组入围艺术家的作品无一例外都带有强烈的表演性和互动性。弗洛里安·海克的场地特设合成声音雕塑《构想》使观众对声音的感受随着与空间中扬声器的距离长短而变换,用灰色和蓝色不... 素有德国"透纳奖"之称的"德国国家画廊奖"今年4组入围艺术家的作品无一例外都带有强烈的表演性和互动性。弗洛里安·海克的场地特设合成声音雕塑《构想》使观众对声音的感受随着与空间中扬声器的距离长短而变换,用灰色和蓝色不同吸音材料,制造声效结构相反的空间,调动观者对声音的极端体验。刺耳的电脑合成噪声,整件作品更像是一个制作精良的人体工程学实验室,似乎为了从感官上全方位激起观众对极简主义的反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简主义 透纳 克里斯蒂 人体工程学 吸音材料 萨内 弗洛里 动观 大独裁者 搏击俱乐部
原文传递
伊斯坦布尔当代艺术博览会:漂浮中前行
8
作者 宋佩芬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4年第6期66-67,共2页
伊斯坦布尔当代艺术博览会(CI)虽然只有9年历史,但作为新生代博览会依旧野心十足,博览会主席阿里·居热利称CI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艺博会之一。2014年11月16日刚刚结束的博览会共汇聚了来自23个国家的108家画廊参展,其国际... 伊斯坦布尔当代艺术博览会(CI)虽然只有9年历史,但作为新生代博览会依旧野心十足,博览会主席阿里·居热利称CI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艺博会之一。2014年11月16日刚刚结束的博览会共汇聚了来自23个国家的108家画廊参展,其国际化比例也充分印证着这座地跨欧亚大陆,宗教、文化、民族多样化,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本色。为吸引国际范围的关注,CI为340位艺术界贵宾们安排了机票和住宿,邀请他们参加艺博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坦布尔 大海 浮动 当代艺术 多元文化 博览会 CI 展会
原文传递
广场、鸽子与乌鸦
9
作者 张岱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4年第5期60-61,共2页
艺术家张大力对于2014年夏天在成都K空间举办的个展“广场”是这样阐述的,“广场没有鸽子,这并不妨碍我自由想象:一群群白色的精灵飞翔在深蓝色的天空之下。”白鸽作为精灵的说法来源于基督教典故。在《创世记》中,诺亚在大洪水后放出... 艺术家张大力对于2014年夏天在成都K空间举办的个展“广场”是这样阐述的,“广场没有鸽子,这并不妨碍我自由想象:一群群白色的精灵飞翔在深蓝色的天空之下。”白鸽作为精灵的说法来源于基督教典故。在《创世记》中,诺亚在大洪水后放出一只鸽子,用来勘察洪水是否已经退却;《马太福音》中写道,耶稣受洗后,圣灵仿佛鸽子一般降临于他,而“和平鸽”也因此成为了基督教中用来代表圣灵的符号,继而在现代世俗社会演化成为和平与自由的象征。这样一种对于鸽子的符号化解读对于中国来说是具有现代性的。它伴随着具有基督教传统的西方文明进入了近现代中国的社会语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 鸽子 基督教传统 近现代中国 乌鸦 《马太福音》 《创世记》 社会演化
原文传递
《想象集合》
10
作者 宋轶 李梅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4年第5期34-35,共2页
《想象集合》是属于上海艺术家群体在2013年底发起的项目“发生——暂定名”的出版物,他们希望在展览之外增加另一个现场,但又不是作品解说。最终,它被做得更像七张传单,或者大字报。《想象集合》以与参展艺术家的Q&A作为内容主线,涉... 《想象集合》是属于上海艺术家群体在2013年底发起的项目“发生——暂定名”的出版物,他们希望在展览之外增加另一个现场,但又不是作品解说。最终,它被做得更像七张传单,或者大字报。《想象集合》以与参展艺术家的Q&A作为内容主线,涉及其创作来源以及如何形成创作和方法论,针对实施场地的草图如何勾画,如何考虑在纸上的呈现。图文排版类似一份画报,但它压根没打算让你坐下来品茗细读——《想象集合》分明就是依照一份宣言给人留下的视觉印象来编排的。作为一份由艺术家策划编辑又针对其自身的出版物,注定藏着诸多不安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 想象 参展艺术家 视觉印象 策划编辑 出版物 大字报 方法论
原文传递
不想点别的事情,简直就无法思考
11
作者 吴建儒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4年第5期194-195,共2页
时代美术馆的项目总伴随着一种“在地性”的讨论,两年前,当策展人蔡影茜试图通过展览“一个(非)美术馆”来探讨美术馆——尤其是社区美术馆在当下的展览形态可能性时,遭遇不少质疑,比如这个空降于社区的美术馆如何持续地与当地接壤,... 时代美术馆的项目总伴随着一种“在地性”的讨论,两年前,当策展人蔡影茜试图通过展览“一个(非)美术馆”来探讨美术馆——尤其是社区美术馆在当下的展览形态可能性时,遭遇不少质疑,比如这个空降于社区的美术馆如何持续地与当地接壤,而精英主义(包括美术馆和展览本身)立场在这场由策展人发起的雄心勃勃的“机构在地性”讨论中,也有着不少反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馆 精英主义 反作用力 策展人 可能性 展览 社区
原文传递
洛杉矶计划
12
作者 刘溪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4年第5期190-191,共2页
在北京,艺术机构引入域外艺术家来国内展览,多以群展的形式,也一度以画廊或藏家自身的收藏展为主。在此类群展中,被展示的作品之间缺乏联系,展览主题也往往是在后滞中拼凑而出,因此,这些群展常予人以作品强行拼凑,为展而展的僵... 在北京,艺术机构引入域外艺术家来国内展览,多以群展的形式,也一度以画廊或藏家自身的收藏展为主。在此类群展中,被展示的作品之间缺乏联系,展览主题也往往是在后滞中拼凑而出,因此,这些群展常予人以作品强行拼凑,为展而展的僵化感,这样的情形正在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杉矶 展览主题 艺术机构 艺术家 作品 画廊
原文传递
陶辉:一个人物与七段素材
13
作者 卢婧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5年第3期198-199,共2页
整个展览是一组两件同名的声音与影像装置。观众进入展厅后需要戴上无线耳机,在靠近声音装置“一个人物”——一间设有麦克风的无人播音室,便能收听到一位中年女姓(中文的配音其实由一位男演员完成)平静叙述人生经历,再走到隔墙另... 整个展览是一组两件同名的声音与影像装置。观众进入展厅后需要戴上无线耳机,在靠近声音装置“一个人物”——一间设有麦克风的无人播音室,便能收听到一位中年女姓(中文的配音其实由一位男演员完成)平静叙述人生经历,再走到隔墙另一边,观看影像装置“七段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文化产业 艺术界 艺术家
原文传递
韩冰:空间的永恒例外
14
作者 赵梦莎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5年第2期40-43,共4页
人往往成为风景的注脚,而剔除人的画面对于韩冰来说便少了许多问题。在她2015年的最新个展“Best Least Worst Option”中展出的一系列近期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对绘画的探讨转向所身处的环境和面对的空间,来试探有限空间的多重可能。
关键词 和空间 异常 居住环境 极限
原文传递
《GARO》与时代
15
作者 刘星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5年第3期60-63,13,共4页
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到70年代初,日本受到了美国的全力扶持,从战后的破败中复兴,但社会分化也随之加大。由于财阀与美国的关系密切,日本战后对美国的复杂情绪与对财阀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下层民众和知识分子选择与财阀、与美国对立的左... 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到70年代初,日本受到了美国的全力扶持,从战后的破败中复兴,但社会分化也随之加大。由于财阀与美国的关系密切,日本战后对美国的复杂情绪与对财阀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下层民众和知识分子选择与财阀、与美国对立的左翼政冶思想作为自己的立场,以其产主义为口号的左翼运动在日本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文化产业 艺术界 艺术家
原文传递
《论家用电器》
16
作者 赵文 刘一纬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5年第3期38-39,共2页
在汪民安理论小品文集《论家用电器》的后记中.他写道:“我的一个勤奋的学生曾认真地问我,这些文章的学术意义何在?”在那里,他给出的回答是。仅仅由于他喜爱待在家里,又进而喜欢被这些家用电器包围着的感觉——他其实绕开了那个... 在汪民安理论小品文集《论家用电器》的后记中.他写道:“我的一个勤奋的学生曾认真地问我,这些文章的学术意义何在?”在那里,他给出的回答是。仅仅由于他喜爱待在家里,又进而喜欢被这些家用电器包围着的感觉——他其实绕开了那个提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文化产业 艺术界 艺术家
原文传递
第13届里昂双年展:现代生活
17
作者 nathaniel brown 《艺术界》 2015年第5期192-192,共1页
今年的艺术总监拉尔夫·鲁果夫对于里昂现代美术馆的馆长蒂埃里·拉斯拜尔所抛出的主题“现代生活”的回应是:“现代”应是从当代生活不同的领域中被唤醒的,甚至从没有离我们远去——今天作品的当代性在这个将要跨越四年的策... 今年的艺术总监拉尔夫·鲁果夫对于里昂现代美术馆的馆长蒂埃里·拉斯拜尔所抛出的主题“现代生活”的回应是:“现代”应是从当代生活不同的领域中被唤醒的,甚至从没有离我们远去——今天作品的当代性在这个将要跨越四年的策展主题下.都会被时间拷问和重新考量。实际上被讨论的“现代生活”与“当代性”之间的差别也微乎其微,因而,鲁果夫选择的作品大量涵盖了后殖民主义、在地性、加速主义等当下的普遍议题。总体而言,展览的主题是保守的,而作品和艺术家的选择却是当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3届里昂双年展 绘画艺术 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