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颈部肌肉疲劳评价算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杜云霄 王殊轶 +1 位作者 ndaro nyakuru zaphlene 左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7,共7页
本研究旨在客观比较颈部肌肉疲劳评价算法的差异性,找出更加有效的颈部肌肉疲劳评价算法,为伏案姿势下颈部肌肉疲劳提供人因工程定量评价方法。本文利用无线生理仪采集了15名受试者使用记忆枕伏案12 min的颈部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 本研究旨在客观比较颈部肌肉疲劳评价算法的差异性,找出更加有效的颈部肌肉疲劳评价算法,为伏案姿势下颈部肌肉疲劳提供人因工程定量评价方法。本文利用无线生理仪采集了15名受试者使用记忆枕伏案12 min的颈部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使用平均功率频率、谱矩比、离散小波变换、模糊近似熵以及复杂度5个算法计算出相应的肌肉疲劳指标;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对肌肉疲劳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出确定系数R^2与斜率k;确定系数R2可评价各种算法的抗干扰性;对斜率k进行柯尔莫哥洛夫—斯米洛夫检验得到最大垂直距离Lmax,Lmax可评价各种算法对疲劳程度的区分能力。统计结果表明,在抗干扰方面,模糊近似熵在不同高度的记忆枕下都具有最大的R^2,且模糊近似熵与平均功率频率、离散小波变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区分疲劳程度方面,模糊近似熵仍具有最大的Lmax,最大值达0.496 7。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模糊近似熵无论是在抗干扰性还是疲劳程度的区分能力上都优于其他算法,因此在进行颈部肌肉疲劳评价时,我们建议可将模糊近似熵作为一个较好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肌肉疲劳评价 模糊近似熵 谱矩比 离散小波变换 人因工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