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CTA自动后处理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月 倪炯 +3 位作者 崔晓东 吕礼 胡琦 王培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目的 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断系统诊断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 目的 探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诊断系统诊断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周内先后完成CCTA和侵入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69例患者,共462个冠状动脉近端血管节段。比较AI辅助诊断技术和CCTA人工分析影像数据所用时间。分别在患者水平、血管节段水平评估AI和CCTA对CAD的诊断效能;在各血管节段水平对AI、CCTA诊断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 AI耗时明显低于CCTA[(5.5±0.9) min vs(14.2±1.8) min]。在患者水平和总血管节段水平,AI识别显著狭窄(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分别为97.9%、79.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93.2%,准确性分别为82.6%、80.5%;CCTA识别显著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96.6%、85.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92.9%,准确性分别为94.2%、91.6%;CCTA识别显著狭窄的准确性较高,AUC分别为0.984(95%CI:0.959~1.000)、0.960(95%CI:0.942~0.977),与C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I识别显著狭窄有一定准确性,AUC分别为0.864(95%CI:0.748~0.979)、0.823(95%CI:0.780~0.865),与C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各血管节段水平,AI检测显著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89.9%、78.3%、92.8%、69.6%、60.9%、88.4%、85.4%。对于钙化斑块、混合斑块、非钙化斑块、心肌桥及血管解剖异常,AI分别漏诊11、20、29、7、2段,误诊7、3、5、1、5段;CCTA分别漏诊2、5、6、2、2段,误诊9、3、4、4、2段。结论 基于DL的CCTA自动后处理技术能高效完成CCTA数据分析,有较高的CAD诊断效能,具有成为临床诊断CAD辅助工具的潜力。而人机结合可能有望进一步提高CAD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Optimizing data for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in hardened sites through the ratio method
2
作者 Jiang Fuyu Gao Likun +2 位作者 Chen Haijun ni jiong Li Fuqiang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4年第4期372-385,共14页
To reduce the shielding effect of hardened layers o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a ratio method based on the distortion correction principle and the isolation coefficient is proposed.The effects of the resistivi... To reduce the shielding effect of hardened layers o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a ratio method based on the distortion correction principle and the isolation coefficient is proposed.The effects of the resistivity and thickness of hardened concrete layers on the detection of target objects are explored.Bo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indoor tank tes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ratio method is employed to correct the original collected data,the maximum allowable error for the isolation coefficient should not exceed 1%.Notably,when the ratio of hardened layer thickness to electrode spacing does not exceed 1,correction through this method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recognition capability of target objects.However,when the hardened layer thickness is greater than the electrode spacing by a factor of 2 or more,the ratio method cannot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The case study of flood control engineering detection in the Zhangxi section of the Huangpen River in Dongzhi County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tection effect after correction by the ratio method is comparable to that for the adjacent unhardened pavemen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hardened layer is obviously weakened,resulting in more reliabl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io method resistivity tomography hardened site distortion principle data optimization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无创血管造影评估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许云 于吉利 +1 位作者 倪炯 王培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82-85,91,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联合颈部无创血管造影评估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 80例ICA和83例MC...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联合颈部无创血管造影评估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及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开放程度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 80例ICA和83例MCA经颈动脉CE-MRA及头颈动脉CTA诊断为单侧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中,观察CTP成像特点,对各组患、健侧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增加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 CBV)增加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增加率,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 TT)增加率定量分析。结果共21例ICA和33例M CA狭窄出现CTP异常,ICA狭窄程度与患、健侧TTP增加率有相关性(P<0.05)。而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还与r CBV增加率、MTT增加率相关(P<0.05)。将动脉中重度狭窄组患者根据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分级,侧支循环不良组出现灌注异常概率较大,与良好组之间TTP增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P是评价脑灌注异常的最敏感指标。CTA联合CTP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及远端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评价侧支循环情况,对临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狭窄 CT灌注 侧支循环
下载PDF
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筛选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成水华 李琛玮 +3 位作者 倪炯 于吉利 丁可可 王培军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9年第2期155-159,164,共6页
目的评估应用128层螺旋CT(u CT 760)结合Karl 3D迭代技术进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碘摄入量冠状动脉CTA检查在老年群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身体质量指数(BMI)在20~25 Kg/m^2临床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20... 目的评估应用128层螺旋CT(u CT 760)结合Karl 3D迭代技术进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碘摄入量冠状动脉CTA检查在老年群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身体质量指数(BMI)在20~25 Kg/m^2临床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20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60例为对照组(A组),其余140例为试验组(B组)。2组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p,碘对比剂浓度350 mgI/mL。B组再根据管电压和碘对比剂不同分为2个亚组,低剂量组B1组(60例)采用80 kVp、350 mgI/mL碘对比剂,双低剂量组B2组(80例)采用70 kVp、300 mgI/mL碘对比剂。并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A组)和Karl 3D迭代重建技术(B组)进行图像重建。对各组CT图像的辐射剂量[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以及图像噪声(SD)、图像信噪比(SNR)、冠状动脉近段的对比噪声比(CNR)、对比剂碘摄入量进行系统测量。每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4分法主观评分。应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辐射剂量(CTDIvol和ED)、SD、SNR和冠状动脉近段CNR。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图像的主观评价指标差异。用Kappa检验评价2名观察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A组、B1组、B2组的CTDIvol分别为(17.81±0.92)mGy、(5.99±0.60)mGy和(4.87±1.35)mGy,ED分别为(3.59±0.15)m Sv、(1.21±0.13)m Sv和(0.97±0.29)m Sv,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1组、B2组在主、客观图像质量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剂量B2组较常规剂量A组对比剂碘摄入量减少了21.4%。结论 128层螺旋CT采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碘摄入量在老年群体中行冠状动脉CTA检查,通过结合Karl 3D迭代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摄入量,从而达到老年群体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对比剂碘摄入量 冠状动脉CTA 图像质量 迭代重建
下载PDF
基于胸部CT平扫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佳琪 倪炯 王培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胸部CT平扫的影像组学模型,探讨其在预测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14例行胸部CT平扫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共计125枚目标淋巴结纳入研究。采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 目的:建立基于胸部CT平扫的影像组学模型,探讨其在预测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14例行胸部CT平扫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共计125枚目标淋巴结纳入研究。采用Pyradiomics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分析获得组学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组学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筛选,共获得17个最具预测性的影像组学特征,并以此建立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4%、91.30%、70.77%;内部验证集AUC值为0.85,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27%、68.75%、71.43%,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获益。结论:基于胸部CT平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其在预测肺癌OLM上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影像组学 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土石堤坝中近圆形渗漏通道的地质雷达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倪炯 蒋甫玉 +2 位作者 武现威 苏志强 陈海军 《河南科学》 2023年第11期1602-1609,共8页
地质雷达是一种适用浅层目标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使用场景多元化、无损探测、分辨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对土石堤坝中近圆形渗漏通道地质雷达响应特征的掌握,可以为土石堤坝中渗漏隐患的查明提供依据.使用基于有限时域差分法的G... 地质雷达是一种适用浅层目标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使用场景多元化、无损探测、分辨率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对土石堤坝中近圆形渗漏通道地质雷达响应特征的掌握,可以为土石堤坝中渗漏隐患的查明提供依据.使用基于有限时域差分法的GprMax软件,对土石堤坝中具有不同规模、埋深及含水率的近圆形渗漏通道,在不同中心频率天线下的地质雷达响应特征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质雷达的响应特征以绕射弧的形态为主要特征,主要取决于近圆形渗漏通道的规模大小、埋深以及含水率.规模大小决定了绕射弧半波峰的宽度及中心厚度,埋深决定了绕射弧的反射次数及图像的可见度,含水率决定了绕射弧的反射次数与振幅的变化程度.进一步地,结合数值模拟成果,对珲春市珲春河综合治理工程中的渗漏隐患进行了应用研究,在珲春河右岸堤防中推断有直径约0.8 m和0.6 m、埋深为2 m的近圆形渗漏通道2处,这为该工程的后期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GprMax 土石堤坝 渗漏通道 响应特征
下载PDF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宫腔异常不孕症患者宫腔粘连诊断灵敏度及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文漪 倪炯 +1 位作者 沈继红 雷凯荣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1期15-17,41,共4页
目的:探究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宫腔异常不孕症患者宫腔粘连诊断的影响。方法:60例宫腔异常不孕症宫腔粘连患者,均行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宫腔粘连分度和分型的效果。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粘连分度检查准确性为93... 目的:探究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宫腔异常不孕症患者宫腔粘连诊断的影响。方法:60例宫腔异常不孕症宫腔粘连患者,均行阴道三维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分析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宫腔粘连分度和分型的效果。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粘连分度检查准确性为93.33%,灵敏度为95.00%;粘连分型检查准确性为95.00%,灵敏度为96.67%,均与宫腔镜金标准差异不显著(P>0.05)。经阴道三维超声轻、中、重度粘连检出率分别为93.33%、89.47%、96.15%,与宫腔镜检查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经阴道三维超声单纯性颈管、宫腔内、混合型粘连检出率分别为94.44%、96.15%、93.75%,与宫腔镜检查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异常不孕症患者宫腔粘连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三维超声 不孕症 宫腔粘连 准确性 灵敏度
下载PDF
Ni粒径对铜基粉末冶金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刘建秀 张鹏程 +2 位作者 尼炯 周天畅 张保丰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7-1070,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添加不同粒径Ni粉(425、150、75和38μm)的铜基摩擦材料。对比研究铜基摩擦材料在添加不同粒径Ni颗粒后的微观组织、密度、硬度、孔隙率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小粒径Ni颗粒可以增大与基体Cu的接触面积,可以增...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添加不同粒径Ni粉(425、150、75和38μm)的铜基摩擦材料。对比研究铜基摩擦材料在添加不同粒径Ni颗粒后的微观组织、密度、硬度、孔隙率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小粒径Ni颗粒可以增大与基体Cu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强烧结过程中的固溶强化效果。Ni颗粒的粒径越小,烧结效果越好,材料的硬度提高越明显。Ni粒径由425μm减小到38μm时,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密度增加了0.37 g/cm^(3),孔隙率减小为5.3%,硬度(HB)增加了7.96。但摩擦因数在75μm时达到最大,磨损量最小。继续减小粒径,复合材料摩擦因数减小,因为材料对硬质颗粒的夹持力变强,在制动过程中,过大的硬度使摩擦过程中的硬质颗粒不易脱落,减小了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粉末冶金 摩擦材料 Ni粒径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Ni含量对铜基粉末冶金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建秀 尼炯 +3 位作者 樊江磊 王铭鑫 张鹏程 周天畅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7-511,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分别制备了Ni含量为2%、4%、6%的铜基摩擦材料,研究Ni对铜基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在MM-3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试验,探究了不同Ni含量的摩擦材料随制动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Ni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分别制备了Ni含量为2%、4%、6%的铜基摩擦材料,研究Ni对铜基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在MM-3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试验,探究了不同Ni含量的摩擦材料随制动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Ni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细化组织晶粒。加入镍后,摩擦材料的磨损量降低,摩擦因数增大,镍含量为2%时摩擦因数为0.444。在高速摩擦过程中,Ni在材料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且均匀的氧化膜,增加了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摩擦材料 硬度 摩擦因数
原文传递
Resistivity tomography based on multichannel electrodes
10
作者 Jiang Fu-yu ni jiong +8 位作者 Chen Hai-jun Gao Li-kun Chen Song Wu Xian-wei Su Zhi-qiang Lei Yao Dai Ming-hui Han Run and Yu Jun-kai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2024年第4期639-649,878,共12页
With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ector,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conventional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is no longer suffi cient.A multichannel electrode design(MERT)-based ERT is int... With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ector,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conventional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is no longer suffi cient.A multichannel electrode design(MERT)-based ERT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o address the growing need for resolution.The imaging accuracy of the ERT method is improved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data in various directions by measuring the potential diff erence between diff erent channels.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inclined high-resistivity anomaly model reveal that MERT is a precise representation of the shape,inclined direction,and buried depth of the anomaly,with thoroughfare M2N2 producing the most precise forward and inverse results.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model resolution matrix,when the buried depth of power supply points and the gap between potential acquisition points are 30%-90%and 30%-60%of the electrode distance,respectively,the MERT approach yields superior detection outcomes.The detection eff ect of the MERT method on anomalous bodies with diff erent burial depths under the optimal parameters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MERT method can obtain richer potential change information with higher resolution in deep areas compared to the ERT method.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RT approach,the scope of applications for ERT is expanded,the accuracy of ERT detection is increased,and the progress of near-surface fi ne detection is positively infl ue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hannel electrode Resistivity tomography Model resolution CR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2
11
作者 倪炯 王培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55-457,共3页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是当前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在病变识别、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等环节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业建设步伐,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搭建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平台和相关转化机制,将有助于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业向...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是当前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在病变识别、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等环节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业建设步伐,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搭建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平台和相关转化机制,将有助于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业向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医学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FFR_(CT)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22
12
作者 成水华 倪炯 +2 位作者 刘君 黄芳 王培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诊断为...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诊断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的113例患者资料。测量心肌桥的位置、长度、深度以及收缩期管腔狭窄率。利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FFR_(CT)软件计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的FFR_(CT)值。以0.80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FFR_(CT)正常组(FFR_(CT)>0.80)及FFR_(CT)异常组(FFR_(CT)≤0.80),分析FFR_(CT)异常与左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位置、长度、深度、收缩期狭窄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肌桥长度、深度及收缩期狭窄率预测FFR_(CT)异常的效能。结果FFR_(CT)正常组(n=79)和FFR_(CT)异常组(n=34)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及高危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临床症状中,FFR_(CT)正常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性心绞痛占比分别约15.2%、41.8%、32.9%,FFR_(CT)异常组患者以上临床症状占比分别约32.4%、23.5%、35.3%,两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38),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性心绞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0.06,均P>0.05)。FFR_(CT)正常组及FFR_(CT)异常组患者纵深型心肌桥长度分别约(36±5)mm、(44±5)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03,P<0.001)。ROC曲线显示纵深型心肌桥长度的最佳截断值为39.7 mm,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81~0.95,P<0.001),其诊断FFR_(CT)≤0.80的准确率为82.3%。结论FFR_(CT)值在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方面有重要价值,且纵深型心肌桥的长度是影响FFR_(CT)值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人工智能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微量磺胺甲恶唑对饮用水管网生物膜群落及抗性基因的影响与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炽盛 马徐 +3 位作者 倪炯 王亮 王海波 石宝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77-2087,共11页
针对饮用水管网系统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风险问题,采用模拟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输配水管道系统,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微量磺胺甲恶唑以及次氯酸钠消毒对管道中生物膜与抗性基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μg·L^(-1)磺胺甲恶唑的添加对微... 针对饮用水管网系统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风险问题,采用模拟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输配水管道系统,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微量磺胺甲恶唑以及次氯酸钠消毒对管道中生物膜与抗性基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μg·L^(-1)磺胺甲恶唑的添加对微生物群落以及抗性基因组成无明显影响,而浮霉菌门细菌表现出很强的抗次氯酸钠消毒能力。在未消毒条件下丰度前十的抗性基因与携带差异性抗性基因的细菌在消毒后丰度均明显有所下降,次氯酸钠消毒使ARGs总量下降了91.9%,因此,次氯酸钠消毒通过控制携带抗性基因物种从而有效控制群落抗性基因的传播。同时,通过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功能基因与组间显著性差异的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功能基因的变化情况与抗性基因变化情况一致,因此,长期消毒改变了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并最终影响抗性基因传播。这项研究有助于控制长期运行的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包括抗药基因在内的微生物相关风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 饮用水管网输配系统 细菌群落组成 抗生素抗性基因 宏基因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