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冰雪覆盖型和湿润亚热带型岩溶水系统碳汇强度对比 被引量:7
1
作者 曾成 赵敏 +3 位作者 杨睿 刘再华 Vivian Gremaud nico goldscheider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1年第3期162-170,共9页
以岩性相近但气候和土地利用迥异的两个具有高分辨率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数据的岩溶水系统——湿润亚热带以土质坡地为主的岩溶水系统(贵州普定后寨岩溶水系统)和高寒冰雪覆盖下以石质坡地为主的岩溶水系统(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Tsanfleuro... 以岩性相近但气候和土地利用迥异的两个具有高分辨率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数据的岩溶水系统——湿润亚热带以土质坡地为主的岩溶水系统(贵州普定后寨岩溶水系统)和高寒冰雪覆盖下以石质坡地为主的岩溶水系统(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Tsanfleuron冰川岩溶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岩溶作用碳汇强度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后寨岩溶水系统的[HCO3-]年均值为222mg/L,而Tsanfleuron冰川岩溶水系统的[HCO3-]年均值仅为131mg/L,表明湿润亚热带岩溶水系统具有较高的[HCO3-]特征。然而,湿润亚热带岩溶水系统的碳汇强度(60.82t/(km2·a))与Tsanfleuron冰川岩溶水系统的碳汇强度(59.06t/(km2·a))相当。冰川岩溶水系统同样具有较高岩溶作用碳汇强度的原因主要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冰川退缩加剧,冰川固体水库水量释放增多,致使冰川岩溶水系统径流量显著增加效应超出因稀释作用而产生的[HCO3-]降低效应,进而使得山岳冰川岩溶水系统的碳汇强度增大。这也暗示着随着某些冰川融化,径流量逐渐减小将使岩溶作用碳汇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冰雪覆盖岩溶水系统 湿润亚热带岩溶水系统 碳汇强度 中国西南 瑞士阿尔卑斯
下载PDF
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在岩溶水系统污染物衰减与运移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nico goldscheider Michiel Pronk Jakob Zopfi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13-121,共9页
本文讨论了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胶体在岩溶水系统污染物衰减与运移中的作用,介绍了关于瑞士某岩溶水系统内颗粒物与微生物污染间关系的试验结果。该试验场包括一个接纳农田排水的落水洞及与其相连的两个泉,其中一个泉是供水水源地。利... 本文讨论了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胶体在岩溶水系统污染物衰减与运移中的作用,介绍了关于瑞士某岩溶水系统内颗粒物与微生物污染间关系的试验结果。该试验场包括一个接纳农田排水的落水洞及与其相连的两个泉,其中一个泉是供水水源地。利用便携式粒子计实时监测泉水中颗粒分布的变化情况,同时对浊度、总有机碳和其它参数进行连续监测;并对水中E型大肠菌群进行了分析。在暴雨过后,观测到了浊度的两种不同表现:在泉排泄量增加时,浊度最初表现为脉状水动力条件下岩溶系统内沉积物的二次运移;几天后观测到的浊度则表明水已从落水洞到了泉口,常常具有高的总有机碳、硝酸盐及E型大肠菌群。颗粒分布分析结果差异更大:早期的浊度是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混合,而后期的浊度更多的是由较细颗粒构成,因为大颗粒物已沉积在落水洞到泉口之间的岩溶系统内。E型大肠菌群与0.9~1.5μm颗粒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而较细颗粒的相对增加可应用于微生物污染"早期预报系统"。除了水污染,颗粒分布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岩溶环境的其它问题,如土壤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系统 浊度 颗粒分布 沉积物运移 地下水污染 粪便细菌 微生物病原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