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0b靶向IGF-1R调控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1
作者 杨欣 穆飞 +2 位作者 尼加提·塔西甫拉提 哈依纳尔·卡克赞 郭晨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138-114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下miR-10b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调控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6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下miR-10b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调控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6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病例组)与癌旁组织(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1R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miR-10b的表达水平。通过不同浓度葡萄糖(5.5、25和50 mmol/L)培养MCF-7乳腺癌细胞,进行慢病毒转染,分为normal组(不做转染)、miR-10b-mimic组(转染空载病毒)、miR-10b-inhibitors组(转染miR-10b抑制剂)。采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GF-1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0b对IGF-1R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乳腺癌细胞后,采用MTT法、Annexin V/PI染色法、transwell法检测miR-10b-inhibitors组癌细胞增殖、凋亡与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癌组织中miR-10b的表达水平升高,IGF-1R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与miR-10b-mimic组相比,高糖环境下miR-10b-inhibitors组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凋亡增加,迁移能力下降(P<0.05)。高糖刺激后,miR-10b-inhibitors组中IGF-1R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均<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10b直接靶向抑制IGF-1R的表达。结论不同葡萄糖浓度环境下抑制miR-10b的表达可靶向促进IGF-1R的表达,使乳腺癌细胞增殖被抑制,凋亡增加,侵袭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B 乳腺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转移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Multiple recurrent cystic echinococcosis with abdominal aortic involvement: A case report
2
作者 nijiati taxifulati Xue-An Yang +9 位作者 Xin-Feng Zhang Abudusalamu Aini Abuduaini Abulizi Xin Ma Adilai Abulati Fei Wang Ke Xu Tuerganaili Aji Ying-Mei Shao Ayifuhan Ah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14期3108-3113,共6页
BACKGROUND Recurrent cystic echinococcosis(CE)with vital organ involvement is a challenge for clinicians.Herein,we report a case of aortic involvement in recurrent retroperitoneal CE lesions following primary splenic ... BACKGROUND Recurrent cystic echinococcosis(CE)with vital organ involvement is a challenge for clinicians.Herein,we report a case of aortic involvement in recurrent retroperitoneal CE lesions following primary splenic CE resection.CASE SUMMARY A 60-year-old male was admitted due to progressive abdominal pain and poor appetite.He was diagnosed with multiple recurrent CE with abdominal aortic involvement according to preoperative evaluation.During surgical resection,major aortic bleeding accidentally occurred while dissecting the cyst,which was firmly attached to the abdominal aortic wall.Hemostasis attempts were conducted to deal with this emergency situation and maintain circulation.Postinterventional recovery was uneventful,and 2-year follow-up showed no sign of recurrence or any other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urrent complicated CE with aortic involvement should be carefully planned and performed to prevent possible severe adverse complications,thereby improving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stic echinococcosis Abdominal aorta Covered vascular stent Patient safety Hydatid disease Case report
下载PDF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尼加提·塔西甫拉提 地力木热提·艾买提 +5 位作者 张新峰 阿地来·阿不来提 杨学安 吐尔干艾力·阿吉 邵英梅 阿依甫汗·阿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40例胆囊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患者相关病史、影像学资料、部...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40例胆囊结石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患者相关病史、影像学资料、部分血清学指标.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结石最大直径(≥10 mm)(x^2=7.896,P=0.019),乳头旁憩室(有)(x^2=10.849,P=0.013),胆囊结石数量(多发)(x^2=9.760,P=0.080),年龄(t=2.767,P=0.006),胆总管直径(t=8.068,P=0.000),总胆红素(t=2.372,P=0.019),碱性磷酸酶(t=2.448,P=0.016)等与合并胆总管结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胆囊结石最大直径≥10 mm、胆总管扩张、乳头旁憩室形成、胆囊多发结石是合并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有无糖尿病病史、有无高血压病病史、结石形状、体质量指数、胆囊最大直径、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等与合并胆总管结石形成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选择性阻断肝动脉在肝囊型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学安 张新峰 +5 位作者 邵英梅 吐尔干艾力·阿吉 尼加提·塔西甫拉提 王飞 徐克 阿依甫汗·阿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阻断肝动脉血流在肝囊型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连续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7岁。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选择性阻断肝动脉血流在肝囊型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连续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7岁。所有患者均行肝包虫外囊完整剥离术,依据术中血流阻断不同分为:A组(n=42),选择性阻断肝动脉;B组(n=38),阻断第一肝门血流。比较两组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215.7±29.6)ml、术后通气时间(2.3±0.1)d、住院天数(11.6±1.0)d,少于B组(254.8±20.6)ml、(3.2±0.2)d、(12.7±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9.5%),B组发生并发症5例(1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3天ALT、AST、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第5天ALT(62.8±5.2)U/L、AST(32.7±2.6)U/L、白蛋白(39.1±0.3)g/L、总胆红素(12.1±0.5)μmol/L,均优于B组(121.9±5.6)U/L、(53.9±8.0)U/L、(32.2±0.6)g/L、(19.3±0.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囊型包虫病外囊完整剥离术中选择性阻断肝动脉,在控制术中出血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等方面优于传统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动脉 并发症 肝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与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帕丽旦·热吉甫 张媛 +4 位作者 杨武明 尼加提·塔西甫拉提 康蓓 韩瑞 路明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1年第6期459-465,共7页
目的系统分析目前活跃应用于临床上的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疼痛评分、术后复发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比较两种术式治疗痔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 目的系统分析目前活跃应用于临床上的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疼痛评分、术后复发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比较两种术式治疗痔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收集所有PPH和DGHAL治疗痔病的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项研究共1316例患者,其中PPH组646例,DGHAL组670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WMD=1.58,95%CI:-2.40~5.55,P=0.44)、术后出血(OR=1.75,95%CI:0.96~3.19,P=0.07)及术后尿潴留(OR=1.47,95%CI:0.91~2.38,P=0.11)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GHAL组住院天数(WMD=1.39,95%CI:0.59~2.20,P=0.0007)和术后24 h疼痛评分(WMD=2.34,95%CI:1.10~3.58,P=0.0002)均明显低于P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GHAL组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P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2,95%CI:0.43~0.88,P=0.007)。PPH组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率13.68%(26/190),高于DGHAL组的5.79%(1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9,95%CI:1.31~5.98,P=0.008)。结论DGHAL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舒适度明显优于PPH,而在远期疗效方面PPH优于DGH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肝泡型包虫病脑转移11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阿地来•阿布来提 张新峰 +5 位作者 尼加提•塔西甫拉提 杨学安 郭强 吐尔干艾力•阿吉 邵英梅 阿依甫汗•阿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74-677,共4页
目的分析肝泡型包虫病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肝泡型包虫病脑转移患者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19~49岁,平均34岁。11例患者中7例采用手术联... 目的分析肝泡型包虫病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肝泡型包虫病脑转移患者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19~49岁,平均34岁。11例患者中7例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4例仅为药物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随访疗效。结果2例仅行肝部手术患者,术后规律口服抗包虫药物,随访期间病情稳定。3例仅行脑部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3年,随访期间1例出现肺炎并肺不张,1例出现腹水、黄疸、体力下降,另1例病情稳定,生活能自理。2例联合行肝部分切除术和脑包虫切除术患者,其中1例多次行脑包虫切除术,至今随访5年,生活不能自理,在家休养。另1例,随访3年病情稳定,健在并能自理。4例单纯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其中1例随访3年病情平稳,1例出现腹水,1例出现体重减轻、体力下降、肢体水肿,另1例出现胸腔积液、盆腔积液、肺炎等,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健在。结论肝泡型包虫病脑转移的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术后予以抗包虫药物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差。原则上先行神经外科手术,再行肝、肺、脾等器官包虫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脑泡型包虫病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 单纯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包虫病的疗效评价Meta分析
7
作者 穆飞 尼加提·塔西甫拉提 +2 位作者 艾孜孜·阿不都热依木 杨欣 王思平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9-24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肺包虫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Medli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检索时间均为从数据库中收录文献最早的... 目的系统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肺包虫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Medlin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检索时间均为从数据库中收录文献最早的发表时间开始至2020年8月。纳入有关VATS与开胸手术治疗肺包虫病的对比研究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2篇,其余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878例患者,其中VATS组447例,开胸组43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胸组比较,VATS组手术时间[MD(95%CI):-28.59(-41.79,-15.39)]、术中失血量[MD(95%CI):-35.83(-49.65,-22.01)]、术后引流量[MD(95%CI):-94.83(-150.55,-39.01)]、术后带管时间[MD(95%CI):-2.26(-2.94,-1.59)]、住院时间[MD(95%CI):-4.59(-6.51,-2.67)]、术后并发症[MD(95%CI):0.48(0.32,0.73)]均显著降低(P均<0.05)。VATS组和开胸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95%CI):0.75(0.26,2.16),P>0.05]。结论VATS治疗肺包虫病较开胸手术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带管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肺包虫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包虫病 电视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肝泡型包虫病肺、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阿地来·阿布来提 张新峰 +5 位作者 尼加提·塔西甫拉提 杨学安 郭强 吐尔干艾力·阿吉 邵英梅 阿依甫汗·阿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66-970,共5页
目的探讨引起肝泡型包虫病肺、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25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脑转移分为转移组(40例)和非转移组(185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病... 目的探讨引起肝泡型包虫病肺、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25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脑转移分为转移组(40例)和非转移组(185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病灶特征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性别、族别、来自疫区、病程、病灶长短径、包虫分型、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为女性、来自疫区、长病程三个指标与肺、脑转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性别为女性、来自疫区、长病程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肺、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选择性肝动脉阻断在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飞 张新峰 +6 位作者 邵英梅 吐尔干艾力·阿吉 尼加提·塔西甫拉提 杨学安 徐克 阿地来·阿不来提 阿依甫汗·阿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7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术中应用选择性肝动脉血流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行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术患者,术中采用选择性肝动脉阻断术阻断入肝血流16例为肝动脉阻断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术阻断入肝血流45例为肝门阻断组。比较2组手术时...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术中应用选择性肝动脉血流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行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术患者,术中采用选择性肝动脉阻断术阻断入肝血流16例为肝动脉阻断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术阻断入肝血流45例为肝门阻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肝动脉阻断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6±0.51)d]、引流管置管时间[(7.50±2.25)d]、术后住院时间[(9.00±2.34)d]均较肝门阻断组[(3.13±0.92)、(9.82±4.41)、(12.00±5.23)d]短(P<0.05),手术时间[(360.63±137.74)min]、术中出血量[(486.89±272.22)mL)]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与肝门阻断组[(447.11±173.10)min、(587.50±353.39)mL、1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肝门阻断组低于肝动脉阻断组(P<0.05);2组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阻断肝门血流比较,选择性肝动脉阻断术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用于肝泡型包虫病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包虫病 肝动脉 肝门 术后并发症 肝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