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cpB蛋白的表达及IgM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农源 杨洋 +7 位作者 滕婷 陈林 孙彤彤 郑喜邦 李恭贺 杨磊 韦仁 吴文德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为了建立一种具有良好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准确性的,能够检测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ELISA方法,试验首先进行了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cpB基因的克隆及其蛋白的表达和纯化,然后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罗非鱼待测血清作为一抗、抗罗非... 为了建立一种具有良好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准确性的,能够检测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ELISA方法,试验首先进行了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cpB基因的克隆及其蛋白的表达和纯化,然后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罗非鱼待测血清作为一抗、抗罗非鱼IgM单克隆抗体2C10作为二抗、羊抗鼠IgG-HRP作为三抗建立间接ELISA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条件(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一抗稀释度、抗原包被条件、封闭液、一抗作用时间、二抗作用时间)优化,最后确定该方法的临界值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后的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cpB蛋白大小为104.6 ku,与预期大小一致,可被罗非鱼IgM抗体特异性识别;建立的IgM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最佳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0.1μg/mL,最佳一抗稀释度为1∶5,最佳抗原包被条件为4℃、12 h,最佳封闭液为5%脱脂乳,最佳一抗作用时间为2 h,最佳二抗作用时间为0.5 h;临界值上限为0.456,临界值下限为0.377;批内变异系数为3.349%~5.272%,批间变异系数为2.793%~5.902%,均低于10.000%;仅可检测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阳性血清和罗非鱼ScpB蛋白免疫血清,无法检测出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阳性血清、罗非鱼荧光假单胞菌阳性血清、罗非鱼海豚链球菌阳性血清和罗非鱼鳗弧菌阳性血清;待测血清最大稀释度为1∶640;与无乳链球菌全菌包被ELISA检测方法比较,阳性率略低,符合率为83.43%。说明本研究建立的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IgM抗体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ScpB 罗非鱼 IGM ELISA
下载PDF
百色市西甜瓜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2
作者 周银慧 罗思良 +4 位作者 费永红 农媛 韦静 罗顺遂 黄文伟 《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146-149,共4页
西甜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近年来西甜瓜种植效益降低,栽培面积也呈下降趋势。实地调研百色市右江河谷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该地区西甜瓜种植栽培存在的问题,为右江河谷地区西甜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西甜瓜 产业发展 水果产业 右江河谷 百色市
下载PDF
百色市柑橘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控技术
3
作者 周银慧 费永红 +5 位作者 罗思良 罗顺遂 韦爱琳 农媛 向铭玺 韦静 《东南园艺》 2024年第4期319-325,共7页
柑橘为广西百色市第二大水果产业,是百色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但近年来病虫害发生频繁,产业发展受阻。2021-2023年,对百色市柑橘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为害特点进行定点调查和巡回普查,发现共有21种病害和34种虫害;其中为害较重的病... 柑橘为广西百色市第二大水果产业,是百色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但近年来病虫害发生频繁,产业发展受阻。2021-2023年,对百色市柑橘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及为害特点进行定点调查和巡回普查,发现共有21种病害和34种虫害;其中为害较重的病害有柑橘炭疽病、灰霉病、煤烟病、脂点黄斑病、黄龙病、溃疡病及柑橘茎陷点病(衰退病),为害较重的虫害有柑橘木虱、橘蚜、柑橘小实蝇、红蜘蛛、锈壁虱及柑橘蓟马。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了防控措施和策略:选择无病虫害健康种苗或大苗栽植,加强橘园农事管理,合理管控肥水,重视增施生物菌有机肥增强树势;做好病、虫害监测和检测,综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措施协同控害,以期为百色市柑橘病虫害防治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病虫害 发生情况 综合防控
下载PDF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ga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4
作者 杨洋 农源 +5 位作者 陈林 孙彤彤 黄远城 李恭贺 郑喜邦 吴文德 《现代畜牧兽医》 2023年第10期1-5,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罗非鱼无乳链球菌(GBS)膜蛋白gap的免疫原性。试验提取GBS的DNA,利用PCR扩增出gap基因,并与表达载体pET-28a-SUMO构建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其表达效果。采用纯化的... 试验旨在探究罗非鱼无乳链球菌(GBS)膜蛋白gap的免疫原性。试验提取GBS的DNA,利用PCR扩增出gap基因,并与表达载体pET-28a-SUMO构建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其表达效果。采用纯化的gap蛋白与弗氏佐剂乳化腹腔注射免疫罗非鱼,以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效价并使用GBS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PCR扩增出1011 bp大小的单条带gap基因,与预期一致;重组载体pET-28a-gap在23℃、0.4 mmol/L IPTG、12 h条件下成功表达49.8 ku的可溶性蛋白;ELISA检测显示,重组蛋白gap能够产生较高的血清抗体效价水平,对GBS攻毒后的罗非鱼相对保护率为64.1%。研究表明,重组蛋白gap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鱼类的链球菌病的预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gap基因 原核表达 重组蛋白疫苗 主动免疫
下载PDF
氯吡格雷精准用药对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农媛 杨智文 +2 位作者 杨吉 秦柱贵 黄日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8期1-7,共7页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精准用药指导对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MIS与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分为研究组(是,138例)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精准用药指导对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05例MIS与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分为研究组(是,138例)和对照组(否,167例)。研究组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个体化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3周,后改氯吡格雷个体化单抗治疗;对照组患者按指南常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3周,后改氯吡格雷常规单抗治疗。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控制两组间的混杂因素,比较两组PSM前后的一般资料,PSM后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中以CYP2C19正常代谢型占比最高,为41.30%(57/138),其次为中间代谢型40.58%(56/138),慢代谢型15.22%(21/138),快代谢型占比最低,为2.90%(4/138)。PSM前,研究组大血管狭窄率28.99%(40/138)及女性占比19.57%(27/138)低于对照组的43.11%(72/167)、33.53%(56/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前,两组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研究组115例,对照组115例。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吸烟史、饮酒史、BMI、入院NIHSS评分、入院LDL-C、大血管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个月时IS复发率6.9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中重度出血发生率以及6个月时功能结局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0例患者中,IS复发26例,未复发20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IS复发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治疗占比为30.77%(8/26),低于未复发患者的52.45%(107/2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氯吡格雷个体化治疗是IS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OR=2.482,95%CI=(1.033,5.966),P=0.042<0.05]。结论氯吡格雷精准用药治疗能有效降低MIS与TIA患者的IS复发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对短期功能结局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精准用药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预后
下载PDF
新形势对百色柑橘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银慧 罗思良 +4 位作者 费永红 农媛 韦德斌 韦静 钟维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第5期76-78,共3页
柑橘是百色市第二大水果产业。通过简单阐述百色市柑橘生产现状,分析新形势对柑橘生产的影响,提出柑橘产业应对新形势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新形势后期百色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形势 柑橘 产业 影响 消费 升级
下载PDF
发病6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对比 被引量:4
7
作者 农媛 边远 +1 位作者 陈圣昌 黄日玲 《西部医学》 2022年第11期1683-1687,1692,共6页
目的 探讨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 目的 探讨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与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机械取栓组(直取组,n=64)和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组(桥接组,n=4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术后成功再灌注率、术后24 h NIHSS评分及90 d良好功能结局率);亚组研究按溶栓剂不同将桥接组患者分为阿替普酶桥接治疗组和尿激酶桥接治疗组,并分析两组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诊治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成功再灌注率、24 h NIHSS评分、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及90 d良好功能结局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亚组分析显示,溶栓剂并不影响桥接治疗的主要及次要结局(P>0.05)。结论 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对发病6 h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疗效一致,且尿激酶桥接治疗和阿替普酶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预后相当(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闭塞 脑卒中 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农媛 肖海 +2 位作者 陈奎 张泰鹏 李秀芬 《内科》 2018年第5期731-733,768,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80岁以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岁以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纳入研究的老年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36例)...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80岁以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岁以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纳入研究的老年患者分为溶栓治疗组(36例)和非溶栓治疗组(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溶栓治疗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溶栓组(18例)和尿激酶溶栓组(18例)。联合溶栓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尿激酶溶栓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治疗,非溶栓治疗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24 h、3 d、7 d后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7 d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对三组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存在差异(P <0. 05);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 0. 05)。治疗7 d后,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联合溶栓组>尿激酶溶栓组>非溶栓治疗组;联合溶栓组患者的显效率显著高于非溶栓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7 d,三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80岁以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临床疗效显著,不会增加患者出血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龄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奥扎格雷钠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9
作者 农媛 黄日玲 黄月琼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2期122-12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8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END,分为恶化组29例及非恶化...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8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后24 h内是否发生END,分为恶化组29例及非恶化组6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恶化组患者女性、发热、责任大动脉狭窄或闭塞、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等比例以及入院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随机血糖均高于非恶化组(P<0.05),而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白细胞计数、随机血糖、责任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溶栓剂是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END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及血糖偏高、有责任大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使用rt-PA溶栓的AIS患者,较易发生溶栓后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恶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氯吡格雷精准用药对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重建术后疗效的影响
10
作者 农媛 杨智文 +2 位作者 杨吉 秦柱贵 黄日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6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精准用药对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重建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5例行脑动脉重建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期间失访12例,最终纳入243例。将患者根据是否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氯吡格雷抗血小...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精准用药对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重建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5例行脑动脉重建术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期间失访12例,最终纳入243例。将患者根据是否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分为研究组(87例,精准用药)和对照组(156例,常规用药)。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通过PSM成功匹配77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7例。分析研究组PSM后CYP2C19基因型分布;比较两组PSM前后的临床资料,两组PSM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PSM后,研究组中CYP2C19正常代谢型和中间代谢型占比一致,均为42.9%(33/77),慢代谢型占比为14.3%(11/77),快代谢型占比为0。CYP2C19*2和CYP2C19*3携带率为57.1%(44/77),CYP2C19*17携带率为1.3%(1/77)。PSM前,研究组女性占比为18.4%,高于对照组的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民族、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责任血管、取栓情况、入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两组年龄、性别、民族、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基线NIHSS评分、责任血管、取栓情况、入院LDL-C、BMI、发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3.9%,低于对照组的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结局良好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氯吡格雷精准用药,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重建术后短期预后结局无显著影响,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且不增加出血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精准用药 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脉重建术 疗效
下载PDF
侵染广东连州葫芦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正刚 农媛 +5 位作者 汤亚飞 佘小漫 于琳 蓝国兵 邓铭光 何自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5-964,共10页
【目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侵染瓜类作物的主要病毒之一,对瓜类产业造成巨大的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侵染广东省连州市葫芦的CGMMV分离物(CGMMV-GDLZ)分子特征及其在系统进化中的地位,并... 【目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侵染瓜类作物的主要病毒之一,对瓜类产业造成巨大的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侵染广东省连州市葫芦的CGMMV分离物(CGMMV-GDLZ)分子特征及其在系统进化中的地位,并测定其对黄瓜、葫芦和西瓜的致病性,为CGMMV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东省连州市葫芦种植基地采集2个疑似CGMMV侵染的病样以及1个无症状样品,提取总RNA,根据CGMMV参考序列(GenBank登录号:KX883801)设计引物进行RT-PCR检测,引物序列为F:CCACGAGTTGTTTCCTAATGCTG/R:TTTGCTAGGCGTGATCGGATTGT,退火温度53℃,扩增长度890 bp。将CGMMV全长序列分为前后两段,前半段1-3 511 nt,扩增引物序列为F:AAGTTCATTTCATTTGGAGAGGGTTTTAATTTTTATAA TTAAACAAA/R:AGTTCTGCATTAATTGCTATTTGGTAGGCACAGTGGTAG;后半段3 301-6 423 nt,扩增引物序列为F:GTGCGTGCTACCCCGACTCCAATAGGTTTGATTGCCCGTG/R:GGTGGAGATGCCATGCCGACCCTGGGCCCCTACCCGGGGAAAGG。将前后两段PCR产物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克隆到pCB301双元载体上,测序得到CGMMV-GDLZ分离物全长序列。利用CGMMV-GDLZ分离物全长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分析,然后通过MEGA7软件对CGMMV-GDLZ以及其他已经报道的CGMMV分离物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将构建好的pCB301-CGMMV侵染性克隆注射接种本生烟验证其侵染性,然后再注射接种黄瓜、葫芦和西瓜的子叶,测定CGMMV-GDLZ分离物的致病性。【结果】RT-PCR结果证实,广东省连州市葫芦病样感染了CGMMV。CGMMV-GDLZ分离物全长序列为6 423 nt,编码4个蛋白,分别为129K复制酶(61-3 495 nt)、186K复制相关蛋白(61-5 007 nt)、运动蛋白MP(4 994-5 788 nt)和外壳蛋白CP(5 763-6 248 nt)。CGMMV-GDLZ核苷酸序列与CGMMV-eWT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KY753928)同源性最高,为99.97%。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CGMMV-GDLZ分离物与日本、韩国等东亚CGMMV分离物同属Group 1,在遗传距离上与山东、浙江和河南的CGMMV分离物最接近。pCB301-CGMMV侵染性克隆可以系统侵染本生烟,造成本生烟上部叶片出现皱缩、斑驳、凸起等症状,RT-PCR和Western blot进一步确认了侵染性克隆的侵染性。注射接种CGMMV-GDLZ分离物后15 dpi,葫芦和西瓜即可产生斑驳、花叶、突起、生长迟缓等症状,24 dpi时症状更明显。而15 dpi时,CGMMV-GDLZ分离物在黄瓜上的症状不明显,与未接种对照植株几乎没有区别;将植株从控温接种室移入网室中,30 dpi时,黄瓜植株上部叶片开始出现斑驳和花叶,40 dpi时,症状已经非常明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确认了上述结果。【结论】侵染广东省连州市葫芦的CGMMV-GDLZ分离物与山东、浙江和河南的CGMMV分离物很可能具有相同的传染源;CGMMV-GDLZ分离物可以侵染本生烟、黄瓜、葫芦和西瓜等作物,但对这些作物的致病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分子特征 侵染性克隆 致病性
下载PDF
基于熵值赋权DTOPSIS法对9个温棚西甜瓜品种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思良 费永红 +4 位作者 农媛 韦德斌 韦静 周银慧 钟维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7期16-19,23,共5页
利用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在广西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对9个温棚西甜瓜品种(玉仙、黛玉、心意、雪梨、赤霞珠、小可爱、雪酥3号、金玉良缘1号、骄雪8号)的12个性状(产量、着果率、果实商品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边缘可溶性固形物、... 利用基于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在广西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对9个温棚西甜瓜品种(玉仙、黛玉、心意、雪梨、赤霞珠、小可爱、雪酥3号、金玉良缘1号、骄雪8号)的12个性状(产量、着果率、果实商品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单瓜重、生长势、茎粗、果肉厚度、果实发育期、白粉病发病率及畸形果率)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西甜瓜品种。利用熵值赋权法客观评价12个性状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利用DTOPSIS法将12个性状指标无量纲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中,骄雪8号、雪酥3号、黛玉与理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Ci值)大于雪酥6号(CK),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心意的Ci值虽低于CK,但产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优于CK。综合各方面评价,发现适宜在广西百色市推广种植的温棚西甜瓜品种有4个,分别为骄雪8号、雪酥3号、黛玉及心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OPSIS法 熵值赋权 西甜瓜 综合评价 广西百色市
下载PDF
无乳链球菌感染方式对罗非鱼血常规和抗体消长规律的影响
13
作者 顾海闻 农源 +4 位作者 蒋薇 王冬英 梁万文 陈汉忠 吴文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21-2828,共8页
【目的】明确表皮损伤或某种原因造成的炎症是否是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暴发的重要诱因,为罗非鱼养殖业疫情预警及无乳链球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80尾体质量约40 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健康组、皮肤创伤组和肠炎组,通过浸... 【目的】明确表皮损伤或某种原因造成的炎症是否是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暴发的重要诱因,为罗非鱼养殖业疫情预警及无乳链球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80尾体质量约40 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健康组、皮肤创伤组和肠炎组,通过浸泡方式感染无乳链球菌(1.5×106CFU/mL),分别设3个对应的空白对照组(不感染无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感染前及感染后24、48、72、96、120、144和168 h等8个时段,分别每组随机挑选15尾罗非鱼采血,将血液涂片后以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并统计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同时记录罗非鱼死亡数量。每周以ELISA测定1次罗非鱼血清IgM抗体水平,持续10周。【结果】与健康组罗非鱼相比,皮肤创伤组和肠炎组罗非鱼死亡时间提前,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下同)。3种感染方式的罗非鱼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在感染初期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至感染后168 h皮肤创伤组和肠炎组罗非鱼显著高于健康组罗非鱼(P<0.01,下同),说明无乳链球菌感皮肤创伤或患有肠炎的罗非鱼相对于健康鱼能引起更强烈的免疫反应;皮肤创伤组罗非鱼的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在感染后72~168 h均极显著高于健康组罗非鱼,而肠炎组罗非鱼只在感染后24 h极显著高于健康组罗非鱼。相对于健康组和皮肤创伤组罗非鱼,肠炎组罗非鱼血清抗体水平上升时间更早,持续高水平时间更长;健康组和皮肤创伤组的罗非鱼血清特异性抗体出现时间相近,但皮肤创伤组罗非鱼抗体维持高水平的时间更长。【结论】罗非鱼在无乳链球菌感染前后并发机械性或免疫性病理损伤及炎症,会导致感染死亡率升高,即感染无乳链球菌后会加重因转池、运输、寄生虫感染等造成鱼体表皮受损,或饲料霉变等原因造成的肠炎,进而导致罗非鱼死亡率上升。血常规和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能反映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情况,其中,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变化可作为判断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病理损伤和免疫应答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存活率 白细胞 抗体水平
下载PDF
生活垃圾液态混合物的LBP多相分离技术
14
作者 农苑 渠帅 +3 位作者 李金城 陈皓 蒋东云 农以宁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2-687,共6页
研究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LBP工艺中的多相分离技术,从混合生活废弃物浆液中分离出三类物料:上浮层为合成有机物和纤维碎料,含沙量≤5%,可作为高热值燃料或再生利用;沉淀层分离出的泥沙等无机物不含有机物,可无害填埋;中间层为固形物粒度... 研究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LBP工艺中的多相分离技术,从混合生活废弃物浆液中分离出三类物料:上浮层为合成有机物和纤维碎料,含沙量≤5%,可作为高热值燃料或再生利用;沉淀层分离出的泥沙等无机物不含有机物,可无害填埋;中间层为固形物粒度≤2 mm的生物有机质浆液,含沙量≤5%,具有可生化处理特性,可用作生物厌氧发酵产沼气和制作有机肥的优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废弃物 LBP工艺 多相分离
下载PDF
Small RNA deep sequencing reveals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viral infections in cucurbit crops in Guangdong,China 被引量:3
15
作者 LI Zheng-gang nong yuan +6 位作者 Tahir FAROOQ TANG Ya-fei SHE Xiao-man YU Lin LAN Guo-bing ZHOU Xue-ping HE Zi-f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389-1400,共12页
Viral diseases are among the most critical damaging factors that impose a global threat to the cucurbit industry.China is the world’s leading country for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ucurbits.Guangdong,a provin... Viral diseases are among the most critical damaging factors that impose a global threat to the cucurbit industry.China is the world’s leading country for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ucurbits.Guangdong,a province in southern China dominated by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limate,favors the survival of different plant viruses and their vectors.Five main cucurbit crops showing various disease symptoms were surveyed and collected to identify viruses infecting cucurbits in Guangdong during 2018–2020.In the field,the incidence ranged from 5-30%,or even 60-100% in the case of severely infected cucurbits.A total of 357 symptomatic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subsequently screened for cucurbit viruses by small RNA deep sequencing and assembly(sRSA).Seventeen virus species belonging to 10 genera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ive main cucurbit crops.The most common viruses were 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Potyvirus),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Potyvirus),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Potyvirus),and 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WSMoV;Orthotospovirus),with infection rates of 24.4,19.0,17.1,and 14.3%,respectively.Notably,the most prevalent viruses were melon yellow spot orthotospovirus(MYSV)in cucumber,PRSV in squash,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Tobamovirus)in bottle gourd,WSMoV in white gourd,and ZYMV in luffa.Mixed infections were prevalent,and the types of mixed infections varied substantially in different cucurbit crops.Moreover,the full-length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watermelon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WGMMV),CGMMV,and watermelon virus A(WVA;Wamavirus)identified in bottle gourd were cloned and analyzed.This study is the first reporting WGMMV infecting bottle gourd in China mainland.In summary,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 Guangdong,the most prevalent viruses belong to potyviruses,orthotospoviruses,and tobamoviruses groups.The findings will facilitate agricultural researchers and farmers to plan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disease control strategies aiming at timely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ucurbit-infecting viral pathog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rbit viruses small RNA deep sequencing phylogenic analyses POTYVIRUSES orthotospoviruses tobamoviruses
下载PDF
Concomitant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and cystadenocarcinoma of the extrahepatic bile duct: A case report
16
作者 Bing-Jie Lu Xue-Dong Cao +3 位作者 nong yuan Ning-Ning Liu Nisma L Azami Ming-Yu Su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2期215-220,共6页
BACKGROUND Infiltrative 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 of the extrahepatic bile duct is reported infrequently, which is an unusual variant of the ordinary adenocarcinoma.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ASC and cystaden... BACKGROUND Infiltrative 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 of the extrahepatic bile duct is reported infrequently, which is an unusual variant of the ordinary adenocarcinoma.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ASC and cystadenocarcinoma in the extrahepatic biliary tree is rare. In addition, the accurat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concomitant carcinoma in the multiple biliary trees at an early stage is often difficult. Thus, awareness of the risk of the multiplicity of biliary tumors is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identifying these cases.CASE SUMMARY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a 63-year-old female with jaundice, who was referred to Shuguang Hospital because of abdominal pain for 1 mo. An abdominal 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a type I choledochal cyst and intraluminal masses suggestive of adenoma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In addition,a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a concomitant Klatskin tumor and type I choledochal cyst was made. The patient underwent anti-inflammatory therapy, followed by radical surgery due to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and resection of the choledochal cyst. Examination of the surgical specimen revealed a papillary tumor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which arose from th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a preexisting cystadenoma. Histologic examination confirmed a special type of cholangiocarcinoma; the tumor in the hilar bile duct was an ASC, whereas the tumor in the common bile duct was a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cystadenocarcinoma. The patient showed rapid deterioration 8 mo after surgery.CONCLUSION Although concomitant ASC and cystadenocarcinoma of the extrahepatic bile duc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before surgery, and the prognosis is poor after surgery,surgical resection is still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HEPATIC BILE DUCT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Klatskin tumor Common BILE DUCT CYSTADENOCARCINOMA Case report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在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樊金莲 农媛 肖海 《医学信息》 2018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在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入院当天的NIHSS评分分为轻、中、重度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在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入院当天的NIHSS评分分为轻、中、重度脑梗死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非糖尿病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升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糖化血红蛋白 血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