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发展与展望(Ⅱ)——构造-热年代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1
作者 陈文寄 T.M.Harrison +1 位作者 o.m.lovera M.T.Heizler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84-189,共6页
本文通过介绍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发展状况、可能解决的构造一热年代学问题,以及今后的展望。 1.哀牢山/红河变质带及其在亚洲-印度板块碰撞过程中的作用位于我国云南省的红河断裂带是目前亚洲最活动的断裂带之... 本文通过介绍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发展状况、可能解决的构造一热年代学问题,以及今后的展望。 1.哀牢山/红河变质带及其在亚洲-印度板块碰撞过程中的作用位于我国云南省的红河断裂带是目前亚洲最活动的断裂带之一,也是研究活动断层和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地区;沿该断裂带的三个地区(哀牢山、点苍山和雪龙山)广泛出露的宽约10~20km的高级变形变质岩,构成了亚洲东部最大的第三纪高级变质带(简称哀牢山/红河变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 构造-热年代学 多重扩散域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