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与找矿标志
1
作者 李子颖 秦明宽 +29 位作者 郭庆银 贺锋 蔡煜琦 钟军 刘武生 邱林飞 刘持恒 纪宏伟 郭建 林锦荣 李西得 田明明 黄志新 衣龙升 王君贤 刘鑫扬 李伟涛 张云龙 何升 张字龙 郭强 欧光习 贾立城 何中波 吴玉 邢作昌 王文全 刘军港 韩美芝 骆效能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文章基于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模式,认为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不同于渗入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其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也不同;提出了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两大基本关键条件识别标志:红杂色含矿建造原生成因和其中控矿灰色砂体的后生... 文章基于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模式,认为渗出砂岩型铀成矿作用不同于渗入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其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也不同;提出了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两大基本关键条件识别标志:红杂色含矿建造原生成因和其中控矿灰色砂体的后生成因识别;在提出的红杂色沉积建造中渗出砂岩型铀矿“上红下黑、上下连通、红中找灰、灰中找矿”总体找矿新思路基础上,阐明渗出砂岩型铀成矿区域预测评价条件和标志:深部富铀富有机质沉积岩建造、区域构造、区域建造、放射性异常信息和综合预测标志等,提出并阐述“小凹陷成大矿”条件;系统建立渗出砂岩型铀矿床预测定位标志体系,特别是野外可识别的宏观标志,包括控矿构造、沉积建造、蚀变改造、铀矿化砂岩颜色、外来有机质特征等,并对比了渗入和渗出砂岩型铀成矿预测标志。提出的渗出砂岩型铀矿识别标志体系不仅对区分“渗入”和“渗出”两种矿化成因,而且对厘清控矿要素、指导成矿预测和找矿工程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出砂岩型铀矿 红杂色含矿建造 成矿预测 找矿标志
下载PDF
东天山觉罗塔格雅满苏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板内构造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宏刚 苏锐 +3 位作者 梁积伟 金远新 欧光习 姜晓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80-1802,共23页
雅满苏花岗岩体由27个侵入体组成,按岩石谱系划分为三个岩相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其为同一次岩浆熔融事件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岩浆侵入活动而形成的椭圆形的深成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雅满苏岩体侵位于中三叠世(227~2... 雅满苏花岗岩体由27个侵入体组成,按岩石谱系划分为三个岩相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其为同一次岩浆熔融事件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三次岩浆侵入活动而形成的椭圆形的深成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雅满苏岩体侵位于中三叠世(227~230Ma),为印支中期的产物。来自岩体的锆石原位Hf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ε_(Hf)(t)值变化于7.7~11.5之间,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530~776Ma之间,表明其岩浆源区均为来源于亏损地幔的新生地壳岩石。该岩体总体富硅(SiO_2为70.73%~78.12%),富碱(K_2O+Na_2O为7.17%~8.53%),富钾(K_2O/Na_2O为1.1~1.89),而Ti、Ca、Fe和Mg含量较低,(K_2O+Na_2O)/Al_2O_3为0.75~0.91,A/CNK为0.98~1.03,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和高场强元素(HFSE)Th,但贫Hf、Zr、Sm、Y及Yb,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大,轻稀土分异明显,而重稀土分异不显著,铕呈现弱负异常(δEu=0.38~0.74)。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雅满苏岩体形成与幔源岩浆的内侵使得新元古代年轻的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有关。岩浆侵入活动的动力来源于海西晚期至印支早期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和碰撞及随后的板内伸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印支期 板内伸展 雅满苏 东天山
下载PDF
南黄海崂山隆起志留系古油藏的深部烃源证据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建文 张银国 欧光习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1期74-76,共3页
1地质背景崂山隆起是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的一个构造单元,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呈东西向展布,南北分别与青岛坳陷、烟台坳陷相邻,西与下扬子陆域滨海隆起相接,向东延伸至韩国海域。南黄海崂山隆起的油气调查起步较晚,2005年首次获得较... 1地质背景崂山隆起是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的一个构造单元,位于南黄海盆地中部,呈东西向展布,南北分别与青岛坳陷、烟台坳陷相邻,西与下扬子陆域滨海隆起相接,向东延伸至韩国海域。南黄海崂山隆起的油气调查起步较晚,2005年首次获得较为有效的深部地震反射,2015年钻探的CSDP-2井证实了深部海相中—古生界的存在,揭示了下三叠统、二叠系、泥盆系和志留系(未钻穿,见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上段),该井在多层段见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但未获得工业油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系 白云岩 崂山隆起 烃源岩 油气包裹体 砂岩储层 下志留统 古油藏 南黄海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在研究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页岩油气成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敏 欧光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01-202,共2页
近年来,流体包裹体已成为常规油气地质领域研究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成矿流体性质、来源、油气运移充注途径和古地温恢复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方法(卢焕章等,2004)。目前,流体包裹体并未被广泛应用于的页岩油气藏研究中,主要是因为页岩油气... 近年来,流体包裹体已成为常规油气地质领域研究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成矿流体性质、来源、油气运移充注途径和古地温恢复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方法(卢焕章等,2004)。目前,流体包裹体并未被广泛应用于的页岩油气藏研究中,主要是因为页岩油气储层中的成岩矿物普遍过于细小,给包裹体的测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困扰了流体包裹体研究在页岩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页岩油气 石炭系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
下载PDF
单个流体包裹体原位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地质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迪 欧光习 +1 位作者 马剑 张国强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第4期90-97,107,共9页
单个流体包裹体原位成分分析方法具有原位、微区、无损的特点,可以避免群体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所导致的不同期次包裹体成分混杂的问题,是地质流体研究的有效手段。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和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是两种常用的单个流... 单个流体包裹体原位成分分析方法具有原位、微区、无损的特点,可以避免群体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所导致的不同期次包裹体成分混杂的问题,是地质流体研究的有效手段。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和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是两种常用的单个流体包裹体原位成分分析方法,从这两种方法的实验原理入手,初步探讨了两者的测试数据及地质应用。研究认为:上述两种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分析成矿过程流体性质、识别含油气盆地油气演化过程、恢复成矿/成藏压力、判断油气成熟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个流体包裹体原位成分分析方法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地质应用
下载PDF
石油双机耦合成因假说与意义
6
作者 罗群 贾春 +5 位作者 欧光习 梁光河 刘银河 曾普胜 陈佳宇 崔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7-497,共11页
明确油气的成因及其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针对目前石油成因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全球构造学、石油地质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对各种石油成因假说进行梳理、融合和集成创新,形成了石油的双机(有机—无机)耦合成因假说框架。... 明确油气的成因及其分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针对目前石油成因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全球构造学、石油地质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对各种石油成因假说进行梳理、融合和集成创新,形成了石油的双机(有机—无机)耦合成因假说框架。其主要观点是,石油(或天然气)是一种多成因的可再生资源,储量巨大。石油的形成与分布是盆地与地幔隆起、深部流体与浅部流体、有机生烃机制与无机生烃机制、深大断裂与封盖条件4对成烃成藏要素相互耦合的结果。双机耦合程度越好,油气越丰富。盆地及其基底以下区域是耦合程度最好的领域,其次是盆地周边区域封盖条件较好的深大断裂发育区;深大断裂与封盖条件的匹配是控制油气聚集的重要因素;长期、多期或近期活跃的深大断裂发育区封盖条件好的大型圈闭,是最可能取得重大勘探突破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 双机耦合成因 假说 勘探观念
下载PDF
Oil filling history of the Bashituo Oilfield in the Markit Slope,SW Tarim Basin,China 被引量:11
7
作者 Cui Jingwei Wang Tieguan +3 位作者 Li Meijun ou guangxi Geng Feng Hu Jia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8-64,共7页
The Markit Slope is an important area for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Tarim Basin. Elucidation of the oil filling history of discovered oilfield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cognizing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es ... The Markit Slope is an important area for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Tarim Basin. Elucidation of the oil filling history of discovered oilfield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cognizing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es of the whole region. Using molecular geochemistry, fluid inclusion techniques and basin modeling, we studied the oil filling process of the Bashituo Oilfield that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Markit Slope. The molecular migration indexes, such as the methyldibenzothiophene ratio (4-/1-MDBT), trimethylnaphthalene ratio (TMNr) and pyrrolic nitrogen compounds content, decrease from west to east, indicating that the charging direction and migration pathways are from west to east. Lithological analysis and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saline fluid inclusions accompanied with oil fluid inclusions suggest that two charging periods occurred in the Devonian oil reservoir. Combining the burial history and heating history of well BT4, Basinmod 1D software modeling shows the two oil filling periods are from 290 Ma to 285 Ma and from l0 Ma to 4 Ma, respectively, and later oil filling dominates. This study may b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 an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Markit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migration direction filling time fluid inclusion basin modeling Tarim Basin
下载PDF
Origin and Superposition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China 被引量:19
8
作者 LI Ziying CHEN Anping +3 位作者 FANG Xiheng ou guangxi XIA Yuliang SUN Y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45-749,共5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from aspects of uranium source, migration and deposition. A superposition metallogenic model has been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from aspects of uranium source, migration and deposition. A superposition metallogenic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due to complex uranium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 with superposition of oil-gas reduction and thermal r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sandstone type uranium deposit superposition metallogenic model
下载PDF
东濮凹陷濮卫地区天然气成因与来源
9
作者 张国强 欧光习 +4 位作者 陈践发 徐田武 吴迪 马剑 张磊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通过对东濮凹陷濮卫地区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特征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研究区天然气中主要以甲烷为主,重烃气含量较高,天然气干燥系数(C1/C1-5)大部分小于0.95,为典型的湿气。天然气δ^(13)C1集中分布... 通过对东濮凹陷濮卫地区天然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特征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研究区天然气中主要以甲烷为主,重烃气含量较高,天然气干燥系数(C1/C1-5)大部分小于0.95,为典型的湿气。天然气δ^(13)C1集中分布在-41.9‰~-28.4‰,δ^(13)C2集中分布在-29.3‰~-23.1‰,δ^(13)C3集中分布在-28.3‰~-21.3‰,δ^(13)C4集中分布在-27.6‰~-23.4‰。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主要为有机成因的煤型气,含少部分油型气及混合气。气源对比研究表明,卫城气田天然气为典型的混合气,主要来源于沙三、沙四段湖相烃源岩,混有部分深部石炭-二叠系的高熟阶段的煤型气。户部寨气田天然气为典型的煤型气,来源于深部石炭-二叠系的高熟阶段煤型气。濮城气田天然气类型较多,油型气来源于沙三、沙四段湖相烃源岩,煤型气来源于深部石炭-二叠系的高熟阶段煤型气,混合气则为以上两处烃源岩混合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濮卫地区 天然气成因 天然气同位素 煤型气 油型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