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DOA算法的基建现场施工人员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劲磊 梁均海 +2 位作者 付志超 欧嘉俊 滕俊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4期9-13,共5页
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受大量多径干扰和视距干扰的影响而导致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算法的基建现场施工人员定位方法。利用层叠样式表单技术,搭建三维图像定位基本框架。使用统一的定位服务器,根据基建现场面积确... 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受大量多径干扰和视距干扰的影响而导致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算法的基建现场施工人员定位方法。利用层叠样式表单技术,搭建三维图像定位基本框架。使用统一的定位服务器,根据基建现场面积确定定位节点数量。创新性地将TDOA算法部署到定位引擎中,从三维图像中提取施工人员特征信息和位置特征信息并进行匹配,得到基建现场施工人员三维特征集合。利用TDOA算法计算待测目标的三维坐标信息,实现施工人员三维图像定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定位数据与实际位置坐标的绝对误差在0.2 m以内;在非视距环境下,连续定位轨迹与模拟的真实轨迹基本一致;在定位距离测试中,测得的距离与真实结果更接近。在视距和非视距环境下,所提方法的定位误差小、测距结果准确、定位精度较高,满足实际定位需求。该研究可以较大程度地消除事故隐患,从而建立相对安全的施工环境、降低基建现场施工中出现事故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时间差算法 基建现场 人员定位 三维图像 实时定位 位置坐标 三维特征 特征匹配
下载PDF
某户内换流站启动回路通风设计方案比选
2
作者 朱劲磊 罗新 欧嘉俊 《重庆建筑》 2024年第7期16-19,共4页
启动回路作为换流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风方案关系到设备寿命、断电等电力安全问题。以广州市某户内换流站的启动回路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建筑结构、设备散热特点、经济性分析、能源耗费等多方面因素,对比分析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方... 启动回路作为换流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风方案关系到设备寿命、断电等电力安全问题。以广州市某户内换流站的启动回路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建筑结构、设备散热特点、经济性分析、能源耗费等多方面因素,对比分析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方式的适用性,并进行通风方案的设计,从而得到最佳通风方案。通过AutoCAD和Ansys ICEM两个软件合作建模,导入Ansys 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在软件内模拟了直流场内气流的温度场和速度场,以此充分验证了该项目所设计的通风方案实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自然通风能充分满足散热需求,相比机械通风一年可节约222.8万度电,运行费用节约222.8万元,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内换流站 通风方案优选 数值模拟
下载PDF
D型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旭阳 卢刚 +13 位作者 程娇娇 蔡思棋 钟林涛 赖志颖 贾斌 徐亮 欧嘉俊 肖雨晴 胡学瑞 王芳 赖悯婷 邵冉 郑飞燕 远立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3-89,137,共8页
为了建立一种可以快捷、灵敏、安全地检测D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D virus,I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RT-qPCR)方法,试验首先将IDV NP基因作为检测目标,根据其序列的保守区设计了一对RT-qPCR引物,然后采用单一... 为了建立一种可以快捷、灵敏、安全地检测D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D virus,I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RT-qPCR)方法,试验首先将IDV NP基因作为检测目标,根据其序列的保守区设计了一对RT-qPCR引物,然后采用单一变量法对RT-qPCR反应条件中的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可检测IDV的RT-q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检测,最后应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qPCR方法的最佳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分别为400 nmol/L和61℃,标准曲线为y=-3.572x+42.02(R^(2)=0.9993);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拷贝数为8.30×10^(1)copies,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0倍左右;组内重复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3%;同时检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冠状病毒(BCo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疱疹病毒4型(BHV-4)和牛流行热病毒(BEFV)的结果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对收集到的244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牛鼻拭子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23%。说明成功建立了IDV 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特异性好的特点,为IDV的防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型流感病毒(IDV)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SYBR GreenⅠ染料 方法 建立 临床检测
下载PDF
多电压等级直流系统大信号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吴彦伟 欧嘉俊 +3 位作者 苏涛 王波 吴浚铭 穆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124,共10页
多电压等级直流系统已逐渐成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但由于设备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系统在大信号扰动下的暂态稳定性问题突出。本文首先对三级级联Buck变换器系统进行大信号稳定性分析,通过建立系统状态平均模型,并基于Brayton-M... 多电压等级直流系统已逐渐成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但由于设备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系统在大信号扰动下的暂态稳定性问题突出。本文首先对三级级联Buck变换器系统进行大信号稳定性分析,通过建立系统状态平均模型,并基于Brayton-Moser混合势函数理论提出系统的通用大信号简化模型。然后,构建系统在不同控制模式下的大信号稳定判据,分析影响系统大信号稳定性的关键参数,并给出相应的大信号稳定域。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和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压等级直流系统 混合势函数 大信号稳定性 统一简化模型 稳定域
下载PDF
白狐源星状病毒RdRp基因的鉴定及遗传演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冀锦朝 黄勉 +4 位作者 卢刚 欧嘉俊 彭仕明 萨家祺 李守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究广州动物园一例死亡白狐Alopex lagopus肾脏中鉴定出的星状病毒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对死亡白狐进行剖检,利用半巢式RT-PCR对内脏器官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扩增出的病毒株的RdRp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死亡白狐... 【目的】探究广州动物园一例死亡白狐Alopex lagopus肾脏中鉴定出的星状病毒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对死亡白狐进行剖检,利用半巢式RT-PCR对内脏器官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扩增出的病毒株的RdRp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死亡白狐的肾脏苍白肿大,被膜难以剥离,肾脏中检测出的星状病毒RdRp基因呈阳性。RdRp基因与9株参考毒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67.5%~96.2%,其中与香港猫源星状病毒1637F的核苷酸相似性(96.2%)最高。【结论】本研究为星状病毒在野生哺乳动物间的跨种传播及肠外器官中的感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狐 星状病毒 肾脏 野生哺乳动物 RdRp基因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型式实验平台谐波注入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付志超 陈奥博 +2 位作者 朱劲磊 欧嘉俊 王国强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6,共8页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其核心设备柔直换流阀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国内外柔直系统谐波振荡等现象的出现,换流阀在型式实验阶段除了满足IEC标准规定的实验项目外,还需要考核换流阀的谐波耐受能...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其核心设备柔直换流阀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国内外柔直系统谐波振荡等现象的出现,换流阀在型式实验阶段除了满足IEC标准规定的实验项目外,还需要考核换流阀的谐波耐受能力。基于柔直换流阀对拖实验平台,提出了谐波电流注入控制方法,建立了阀段实验系统电流控制回路等效模型,与常规基于比例-谐振(PR)调节器的电流控制策略进行对比,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二阶低通滤波环节的谐波电流控制方法能够明显改善电流控制回路的幅频特性,消除注入谐波的稳态波动。最后,采用PSCAD软件对所提出的电流控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对比常规PR调节器和二阶低通滤波环节下稳态谐波电流的控制性能,表明所提出电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在换流阀对拖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稳态时谐波电流跟踪给定值,满足换流阀谐波电流应力的工程验证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电流 柔直换流阀 型式实验 二阶低通滤波
下载PDF
Predicting microbial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 activity in paddy soils with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7
作者 ou jiajun LUO XiaoShan +3 位作者 LIU JunYang HUANG LinYan ZHou LiHua YUAN Y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59-270,共12页
Soil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is a pivotal biological process within the realm of soil.Unfortunately,EET suffers from a lack of predictive models.Herein,an intricately craft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 has bee... Soil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is a pivotal biological process within the realm of soil.Unfortunately,EET suffers from a lack of predictive models.Herein,an intricately craft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purpose of predicting soil EET by using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s independent input variables and the EET capabilities in terms of current density(j_(max))and Coulombic charge(C_(out))as dependent output variables.An autoencoder ensemble stacking(AES)model was developed to address the aforementioned issue by integrat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multilayer perceptron,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and 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 algorithms as the stacking algorithms.With 10-fold crossvalidation,the AES model exhibited notable improvements in predicting j_(max)and C_(out),with average test R^(2)values of 0.83 and 0.84,respectively,surpassing those of single machine learning(ML)models and the basic ensemble model.By utilizing partial correlation plots(PDPs),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values,and SHAP decision plots,we quantitatively explained the impact and contribution of the input molecules on the AES model’s predictions of j_(max)and C_(out).In the context of the SHAP method for the AES model,total carbon(TC)was identified as the most correlated descriptor for j_(max),while total organic carbon(TOC)stood out as the most relevant descriptor for C_(out).In the prediction tasks of j_(max)and C_(out)within the AES model,employing a multitask ML approach allowed the model to benefit from the shared information of input variables,thereby enhancing its overall generalizability.This study provides a feasible tool for the prediction of soil EET from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n adv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EET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 paddy soil machine learning prediction autoencoder ensemble stacking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