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微小卒中后再发卒中的早期危险:公共教育及机构组建意义的人群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A J Coull J K Lovett +1 位作者 p m rothwell 袁晶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4年第4期253-253,共1页
目的:通过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微小脑卒中后再发卒中的早期危险,从而提高对建立有效的脑卒中预防机构的认识。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微小卒中 复发 早期 公共教育 机构组建 预防 医疗机构
原文传递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与缺血性卒中——不稳定斑块是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p m rothwell 倪俊(译) 高晶(校)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7年第3期136-137,共2页
“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因素,目前血管病的研究多集中于这方面。尽管脑卒中有多种机制的参与,甚至有时“稳定”斑块也可以导致卒中,但斑块仍是大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例如,在... “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因素,目前血管病的研究多集中于这方面。尽管脑卒中有多种机制的参与,甚至有时“稳定”斑块也可以导致卒中,但斑块仍是大部分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例如,在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近端,稳定斑块的缓慢生长可以闭塞次级小血管管腔。缓慢生长的稳定斑块也可以引起狭窄和低灌注从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其间并没有血栓栓塞的参与。而且,最近的证据表明脑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与冠状动脉疾病类似,至少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不稳定斑块是重要的因素。这一发现对于我们治疗和预防卒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不稳定斑块 颈动脉狭窄 发病机制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性 缺血性卒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