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尼西亚戴里Sedex型铅锌矿集区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海坤 胡鹏 +5 位作者 曹亮 程湘 战明国 潘罗忠 戴昱 潘贝红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0-177,共8页
戴里铅锌矿集区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是一个主要产于页岩、具有巨型规模的Sedex型铅锌矿。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试及H、O、S、Pb等同位素分析,以对其成因进行约束。分析结果表明:①戴里铅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9~... 戴里铅锌矿集区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是一个主要产于页岩、具有巨型规模的Sedex型铅锌矿。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测试及H、O、S、Pb等同位素分析,以对其成因进行约束。分析结果表明:①戴里铅锌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9~315℃,峰值为220~240℃;②δD V-SMOW值范围为-68.7‰^-76.4‰,平均为-72.9‰,δ^18 O V-SMOW值范围为+5.9‰^+19.5‰,平均为+16.6‰;③黄铁矿δ34 S CDT值为正值,集中分布在+25.49‰^+26.36‰之间;④铅同位素显示较高的μ值(9.92~10.17,平均值为10.04)和ω值(38.06~40.51,平均值为39.26)。该矿床成矿流体温度为中温(220~240℃),成矿流体可能以岩浆水为主,有少量浅源水的加入,硫、铅均为单一来源,其中硫主要来自海水,铅来源于上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戴里铅锌矿集区 SEDEX型 流体包裹体 硫铅同位素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斑岩型铜(钼)矿产资源定量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胡鹏 张海坤 +5 位作者 曹亮 程湘 战明国 潘罗忠 戴昱 潘贝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7-878,共12页
应用“三步式”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在对苏门答腊岛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构建该类铜(钼)矿床的描述性模型,认为该区斑岩型铜(钼)矿床与苏门答腊岛弧新生代中酸性次火山岩系关系密切,NW向苏门答腊断裂及其次级... 应用“三步式”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方法,在对苏门答腊岛典型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构建该类铜(钼)矿床的描述性模型,认为该区斑岩型铜(钼)矿床与苏门答腊岛弧新生代中酸性次火山岩系关系密切,NW向苏门答腊断裂及其次级断裂起到控岩控矿的作用;结合该区已知铜(钼)矿床(点)分布及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圈定了4处铜(钼)成矿远景区;根据密度模型公式估算出该区在90%、50%和10%预测概率下的矿床数;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预测该区斑岩型铜(钼)矿产在不同预测概率下的铜(钼)资源量,结果显示苏门答腊岛斑岩型铜(钼)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产资源定量评价 斑岩型铜(钼)矿 “三步式”评价方法 苏门答腊岛 印度尼西亚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马塔比(Martabe)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海坤 胡鹏 +5 位作者 姜军胜 程湘 战明国 潘罗忠 戴昱 潘贝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71,共9页
马塔比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是印度尼西亚近年确认的一处世界级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文章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以丰富该类型矿床实例,指导找矿实践。该矿床金银矿化呈现... 马塔比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是印度尼西亚近年确认的一处世界级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文章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以丰富该类型矿床实例,指导找矿实践。该矿床金银矿化呈现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蚀变分带特征,由内而外依次发育硅化带、高级泥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赋矿英安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8±0.5)Ma,热液变质成因明矾石的Ar-Ar坪年龄分别为(3.3±0.11)Ma和(2.14±0.10)Ma,表明成岩与成矿间隔时间较短,且可能存在两期高级泥化蚀变作用。成矿作用既有岩浆热液又有大气水的参与,后期地表风化作用使金和银进一步富集。马塔比矿床具有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典型特征,总结其找矿标志包括构造环境标志、岩性标志、蚀变标志和化探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马塔比 浅成低温热液 金-银矿
下载PDF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在热带雨林区的适用性探索: 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巴东明古鲁地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湘 胡鹏 +3 位作者 战明国 潘罗忠 戴昱 潘贝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填图能否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能否真实反映元素含量背景,是检验填图方法是否可行的重要依据。笔者选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巴东—明古鲁地区热带雨林区为研究对象,对比该区1:100万(1个样/100 km2)和1:25... 不同尺度地球化学填图能否获得稳定的和可追索的地球化学模式,能否真实反映元素含量背景,是检验填图方法是否可行的重要依据。笔者选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巴东—明古鲁地区热带雨林区为研究对象,对比该区1:100万(1个样/100 km2)和1:25万(1个样/4 km2)两种不同比例尺的地球化学采样所获得的地球化学数据和异常分布模式,发现二者获得的元素含量背景值和中位数非常接近,所圈定的地球化学省在形态和变化趋势上非常类似,浓集中心的位置几乎完全重合,证明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也能获得稳定的和可追溯的地球化学模式,认为该方法在热带雨林区也是适用的。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圈出的地球化学省基本涵盖了研究区大的矿床和花岗岩体,真实的反映了研究区元素的分布情况,在这些地球化学省内开展更大比例尺的地球化学填图工作,能进一步圈定局部异常直接找矿,降低企业勘查投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 背景值 中位数 地球化学模式
下载PDF
Geochemistry of Permian Mafic Igneous Rocks from the Napo-Qinzhou Tectonic Belt in Southwest Guangxi, Southwe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Arc-Back Arc Basin Magmatic Evolution 被引量:19
5
作者 QIN Xiaofeng WANG Zongqi +3 位作者 ZHANG Yingli pan luozhong HU Guiang ZHOU Fush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182-1199,共18页
The Napo-Qinzhou Tectonic Belt (NQTB) lies at the junction of the Yangtze, Cathaysia and Indochina (North Vietnam) Blocks, which is composed of five major lithotectonic subunits: the Qinzhou-Fangcheng Suture Zone... The Napo-Qinzhou Tectonic Belt (NQTB) lies at the junction of the Yangtze, Cathaysia and Indochina (North Vietnam) Blocks, which is composed of five major lithotectonic subunits: the Qinzhou-Fangcheng Suture Zone (QFSZ), the Shiwandashan Basin (SB), the Pingxiang-Nanning Suture Zone (PNSZ), the Damingshan Block (DB) and the Babu-Lingma Suture Zone (BLSZ). On the basis of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the Permian mafic igneous rock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stinct groups: (1) mafic igneous rocks (Group 1) from the Longjing region in the PNSZ and Hurun region in the BLSZ,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intermediate Ti, P and Zr with low Ni and Cr contents; (2) mafic igneous rocks (Group 2) from the Naxiao and Chongzuo region in the DB, characterized by low-intermediate Ti, P and Zr with high Ni and Cr concentrations; and (3) mafic igneous rocks (Group 3) from the Siming region in the Jingxi carbonate platform of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NQTB, with intermediate-high Ti, P and Zr and low Ni and Cr contents. The Group 1 rocks yield a weighted mean 206 Pb/ 238 U age of 250.5±2.8 Ma and are geochemically similar to basalts occurring in back-arc basin settings. The Group 2 rocks exhibit geochemical features to those basalts in island arcs, whereas the Group 3 rocks show geochemical similarity to that of ocean island basalts. All three groups are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low ε Nd (t) values (-2.61 to +1.10) and high initial 87 Sr/ 86 Sr isotopic ratios (0.705309-0.707434),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derived from a subduction-modified lithospheric mantle and experienced assimilation,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nd crustal contamination or mixing during magmatic evolution. Accordingly, we propose the existence of an arc-back arc basin system that developed along the NQTB at the border of SW Guangxi Province (SW China) and northern Vietnam, and it was formed by continued north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Cathaysian (or Yunkai) Block under the Yangtze Block, and northea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Indochina Block beneath the Yangtze Block during Permia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ian mafic igneous rocks GEOCHEMISTRY petrogenesis arc-back arc basin the Napo- Qinzhou tectonic belt northwest China
下载PDF
桂东南六陈中酸性侵入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倪战旭 潘罗忠 +6 位作者 李翠萍 许华 林茂江 谭杰 戴昱 吴伟周 周连文 《矿产与地质》 2019年第1期96-105,共10页
通过对桂东南六陈中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六陈中酸性侵入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少量花岗闪长岩,岩石普遍含角闪石;岩石属富碱、高硅、高钾,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较高(∑RE... 通过对桂东南六陈中酸性侵入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六陈中酸性侵入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少量花岗闪长岩,岩石普遍含角闪石;岩石属富碱、高硅、高钾,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较高(∑REE 237.65×10^(-6)~316.06×10^(-6)),具中等铕亏损的轻稀土富集型的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对岩体进行了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加权平均值为(245.1±1.2)Ma。该岩体总体显示为富碱性A2亚型花岗岩,形成于华南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陈岩体 中酸性侵入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桂东南
下载PDF
桂西那介石英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祥林 潘罗忠 +4 位作者 陆刚 钟锋运 吴立河 凌绍年 周娟娟 《矿产与地质》 2018年第2期305-313,共9页
那介石英斑岩体位于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境内,是华南右江褶皱带出露为数不多的花岗质岩石,目前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缺乏充分认识。通过1∶5万区调工作,对桂西龙川地区那介岩体进行地质特征、岩石学、矿物学调研,并开展岩石地球... 那介石英斑岩体位于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境内,是华南右江褶皱带出露为数不多的花岗质岩石,目前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缺乏充分认识。通过1∶5万区调工作,对桂西龙川地区那介岩体进行地质特征、岩石学、矿物学调研,并开展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那介石英斑岩总体具富硅铝,贫钙镁、钛铁之特征,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亏损之特征。微量元素体现出Rb、U、Ta、P、Hf等富集,Ba、La、Nd、Ce、Zr、Ti亏损,具明显Rb、Ta、P峰及因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Ba、Nd、Ti谷,为"S"型花岗岩。岩体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环境,为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与燕山期发生的华南大规模岩石圈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斑岩 地质特征 成因类型 地球化学特征 桂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