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氧化铝基质新型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和储热性能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华 彭佳杰 +5 位作者 余凯 倪毅 王芳 潘权稳 葛天舒 王如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54-3361,共8页
研制了一种以活性氧化铝为基质、CaCl2为吸湿盐的新型复合吸附剂,可用于以水为吸附质的热化学吸附储热系统,并对其内部结构、吸附性能和储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恒温恒湿箱确定出现溶液泄漏现象的最大含盐量,并对30℃和多种相对湿度工... 研制了一种以活性氧化铝为基质、CaCl2为吸湿盐的新型复合吸附剂,可用于以水为吸附质的热化学吸附储热系统,并对其内部结构、吸附性能和储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恒温恒湿箱确定出现溶液泄漏现象的最大含盐量,并对30℃和多种相对湿度工况下的动态和平衡吸附特性进行测量,研究了含盐量和相对湿度对吸附剂的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盐量和相对湿度越大,复合吸附剂的吸水能力越强。利用全自动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测量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利用同步热分析仪测试了复合吸附剂的储热密度,其中含盐量最高的复合吸附剂的储热密度最高,质量和体积储热密度分别达到0.51 kW·h/kg和610.2 kW·h/m^3,具有良好的储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吸附剂 制备 储热 活性氧化铝 氯化钙
下载PDF
太阳能热驱动的吸附式冷热联供系统性能测试 被引量:9
2
作者 彭佳杰 潘权稳 +1 位作者 葛天舒 王如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61-667,共7页
由太阳能热驱动的吸附式冷热联供系统可以输出温度适宜的冷风和生活用水,且无需冷水回路和冷水驱动水泵,可满足小型化应用的需求.为了探究该系统的运行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对1种由2个吸附床、1个冷凝器和1个重力热管型蒸发器组成的硅胶-... 由太阳能热驱动的吸附式冷热联供系统可以输出温度适宜的冷风和生活用水,且无需冷水回路和冷水驱动水泵,可满足小型化应用的需求.为了探究该系统的运行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对1种由2个吸附床、1个冷凝器和1个重力热管型蒸发器组成的硅胶-水吸附式冷风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机组的动态运行特性.结果表明,机组能够有效利用62~85℃范围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冷量为0.95~2.76 kW,制冷性能系数为0.24~0.46,综合性能系数为1.48~2.40,机组单个循环最佳制冷时间为750 s.当驱动热水、冷却水和冷风的进口平均温度分别为85.1℃、29.9℃和29.5℃时,冷风和冷却水的出口平均温度分别为22.4℃和40.1℃.实验结果为高效利用太阳能实现冷热联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工程 冷热联供 吸附式制冷 硅胶-水
下载PDF
基于数据中心余热回收的硅胶-水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彭佳杰 葛天舒 +1 位作者 潘权稳 王如竹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5,共7页
数据中心蕴含丰富的低温余热资源,若将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组运用于数据中心余热回收且给水冷背板系统提供冷量满足服务器CPU直接水冷的要求及水冷背板的需求,将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本文针对45~60℃的低温热源,对吸附式制冷机组进行实... 数据中心蕴含丰富的低温余热资源,若将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组运用于数据中心余热回收且给水冷背板系统提供冷量满足服务器CPU直接水冷的要求及水冷背板的需求,将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本文针对45~60℃的低温热源,对吸附式制冷机组进行实验,测量换热流体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结果表明: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组能够将23℃的冷冻水降温至20℃以下,产生1.28~4 kW的制冷量,系统COP在0.22~0.51之间。若提高热水温度,降低冷却水温度以及适度提高冷冻水温度可使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组提供更多的冷量,节能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式制冷 吸附剂 数据中心 余热制冷
下载PDF
基于活性碳纤维毡复合吸附剂的储热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罗伟莉 王雯雯 +2 位作者 潘权稳 葛天舒 王如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54-559,共6页
研制了一种以活性碳纤维毡为基质、氯化锂(LiCl)为吸湿盐的复合吸附剂,并辅以硅溶胶进行固化成型。该复合吸附剂可用于以水为吸附质的热化学吸附储热系统,并对其微观结构、吸附性能和储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制备了不同含盐量的复合吸... 研制了一种以活性碳纤维毡为基质、氯化锂(LiCl)为吸湿盐的复合吸附剂,并辅以硅溶胶进行固化成型。该复合吸附剂可用于以水为吸附质的热化学吸附储热系统,并对其微观结构、吸附性能和储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制备了不同含盐量的复合吸附剂样品,并根据样品的溶液泄漏现象,确定ACFLi30为最佳样品。通过试验测量,获得ACFLi30样品的热导率、孔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等参数。并对多种温湿度工况下的平衡和动态吸附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样品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样品的吸水量可达1.1 g/g(20℃、75%RH)。利用同步热分析仪测试了复合吸附剂的储热密度,ACFLi30的质量和体积储热密度分别达到1.08 kW·h/kg和588.2 kW·h/m^(3)。与膨胀蛭石和活性氧化铝等基质相比,活性碳纤维毡基质在体积储热密度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毡 吸附剂 氯化锂 吸附 解吸 储热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池冷却器换热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秋鸣 聂磊 +4 位作者 潘权稳 山訸 曹伟亮 王强 王如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0-177,共8页
电动汽车中电池组的热管理对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十分重要。通常使用小型电池冷却器(chiller)与车载空调系统的蒸发器并联,用来冷却电池冷却板中的冷却液。为了对实际电池冷却器的换热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设计搭建了一套完整的试验测试系... 电动汽车中电池组的热管理对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十分重要。通常使用小型电池冷却器(chiller)与车载空调系统的蒸发器并联,用来冷却电池冷却板中的冷却液。为了对实际电池冷却器的换热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设计搭建了一套完整的试验测试系统,并验证了其测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在此基础上,对最新设计的小型紧凑电池冷却器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性能测试和分析,得到了其换热功率和流阻随冷媒侧和冷却液侧参数改变的变化规律,最高换热功率达到了5.6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热管理 电池冷却器 试验测试系统 压缩机 蒸发 传热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池冷却器冷却液侧传热与流动性能仿真 被引量:1
6
作者 山訸 马秋鸣 +3 位作者 潘权稳 曹伟亮 王强 王如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94-202,共9页
针对双回路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关键部件电池冷却器进行仿真研究,将提取出的冷却液侧流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换热器中波纹板结构、冷却液质量流量与入口温度对于流道内流动及换热的影响。研究发现,波纹及上下板间的触点结构会在流道中产... 针对双回路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关键部件电池冷却器进行仿真研究,将提取出的冷却液侧流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换热器中波纹板结构、冷却液质量流量与入口温度对于流道内流动及换热的影响。研究发现,波纹及上下板间的触点结构会在流道中产生的二次流,在低Reynolds数(Re=739)下即可达到湍流,增强了换热效果。拟合了板片Nusselt数与Reynolds数的关系式,发现板片的平均传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量的提高而增加,增幅可达374%,但功耗也随之迅速增加,因而,需要合理选择质量流量以平衡传热与功耗。冷却液入口温度主要通过热物性影响传热系数及压降,但整体影响幅度较小,因而在实际使用中可不考虑季节与运行因素对电池冷却器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热管理 电池冷却器 数值模拟 传热 压降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硅胶-水吸附式冷风机组的设计及性能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红斌 彭佳杰 +4 位作者 孙海权 潘权稳 王如竹 王海亮 徐兆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86-192,共7页
吸附式冷风机组无须冷水回路和冷水泵,可满足小型化的应用需求。针对一种由2个吸附床,1个冷凝器和1个热管型的蒸发器的硅胶-水吸附式冷风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机组的动态运行特性,探讨了热源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和冷风出口温度对系... 吸附式冷风机组无须冷水回路和冷水泵,可满足小型化的应用需求。针对一种由2个吸附床,1个冷凝器和1个热管型的蒸发器的硅胶-水吸附式冷风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机组的动态运行特性,探讨了热源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和冷风出口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机组能够有效利用60~90℃范围内的低温热源,可提供0.84~2.29kW的制冷量,系统的COP在0.26~0.4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硅胶-水 冷风机 设计 解吸
下载PDF
热驱动的双模式冷电联供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权稳 王如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373-378,共6页
有机朗肯循环(ORC)与吸附式制冷结合的冷电联供系统可实现对低品位热能较好的回收利用。针对应用中存在有/无须制冷情况,提出了一种热驱动的双模式ORC-吸附式冷电联供系统,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性能对比分析。冷电联供时,ORC和吸附式系统... 有机朗肯循环(ORC)与吸附式制冷结合的冷电联供系统可实现对低品位热能较好的回收利用。针对应用中存在有/无须制冷情况,提出了一种热驱动的双模式ORC-吸附式冷电联供系统,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性能对比分析。冷电联供时,ORC和吸附式系统分别输出电和冷;电力单供时,吸附式系统制出的冷水直接用于冷却ORC系统冷却器,获得更大的电输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单一ORC系统、单一吸附式系统和传统单模式ORC-吸附式冷电联供系统相比,双模式ORC-吸附式冷电联供系统在可获得更佳的性能,且在高热水温度条件下,性能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吸附 双模式 [火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四通阀对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热量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潘权稳 王如竹 《制冷技术》 2017年第4期7-10,共4页
采用2个四通阀和2个三通阀是实现串联式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最简单形式,但采用四通阀会造成一定的热量损失,从而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本文搭建了一个采用四通阀的回热型硅胶-水吸附式制冷实验装置,并对四通阀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 采用2个四通阀和2个三通阀是实现串联式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最简单形式,但采用四通阀会造成一定的热量损失,从而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本文搭建了一个采用四通阀的回热型硅胶-水吸附式制冷实验装置,并对四通阀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四通阀不动作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不明显,热量损失较小;在四通阀动作时,热水向冷却水掺入量为0.29kg/s,而冷却水向热水掺入量为2.14kg/s,造成热源侧5,157kJ的热量损失,相当于加热量的8.09%。因此要选用切换时间较短的四通阀,以减小冷却水向热水的掺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通阀 回热 吸附式制冷 硅胶-水
下载PDF
燃料电池余热驱动吸附制冷复合系统实验研究
10
作者 徐静 潘权稳 +3 位作者 张威 刘智亮 葛天舒 王如竹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回收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约70℃低品位废热实现高效制冷是提高冷电联供系统总效率的关键。本文研制并搭建了吸附制冷与固体除湿空调复合系统实验平台,利用燃料电池余热驱动实现高效制冷除湿。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系统... 回收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约70℃低品位废热实现高效制冷是提高冷电联供系统总效率的关键。本文研制并搭建了吸附制冷与固体除湿空调复合系统实验平台,利用燃料电池余热驱动实现高效制冷除湿。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系统能有效被70℃低品位余热驱动。提高入口空气的温度或相对湿度能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制冷量和COP分别达3.95 kW和0.539。经计算,采用该复合系统回收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70℃低品位余热能大幅提高系统总效率,可达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低品位余热 高效利用 吸附制冷 除湿换热器
原文传递
电子器件动态热管理软硬件实施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帮俊 王晨曦 +3 位作者 仵斯 潘权稳 李廷贤 王如竹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98-1315,共18页
电子器件的热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高集成度下性能持续发展的瓶颈.软硬件结合实现高效且可靠的动态热管理是突破热限制的关键路径,然而其中涉及的软件算法设计和散热硬件优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针对电子器件动态热管理中温度感知困难... 电子器件的热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高集成度下性能持续发展的瓶颈.软硬件结合实现高效且可靠的动态热管理是突破热限制的关键路径,然而其中涉及的软件算法设计和散热硬件优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针对电子器件动态热管理中温度感知困难、散热负荷波动、冷却能耗高等难点,设计了基于矩阵分解的热传感器布置优化及在线温度场重构算法,提出了利用大尺寸石墨纳米片的高热导率(~35 W(m K)-1)复合相变材料构建方法,验证了基于固体吸附剂解吸热利用的高焓值(等效1950 J/g)相变散热策略,研究了基于吸附式制冷的数据中心余热回收节能冷却系统.这些方法聚焦电子器件热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关键需求,从算法到硬件,从单个器件到系统集群的各个角度,提出软硬兼施的解决实施方案,从而为未来电子器件热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器件 动态热管理 温度场重构 相变材料 吸附解吸 吸附制冷
原文传递
燃料电池余热驱动吸附制冷复合系统仿真研究
12
作者 徐静 潘权稳 +3 位作者 张威 刘智亮 王如竹 葛天舒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74-2879,共6页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60~80℃低品位废热进行高效回收利用是提高系统总效率的关键。本文提出一种吸附式制冷与除湿复合系统,利用燃料电池余热驱动实现高效制冷除湿。复合系统有三种运行模式以满足用户的制冷、除湿或...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60~80℃低品位废热进行高效回收利用是提高系统总效率的关键。本文提出一种吸附式制冷与除湿复合系统,利用燃料电池余热驱动实现高效制冷除湿。复合系统有三种运行模式以满足用户的制冷、除湿或冷水供应需求。对该复合系统进行仿真以评估其性能,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均能被60~80℃的低品位余热驱动。模式1和模式2的COP随热水入口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模式3的COP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模式2的COP高于其他两种模式,可达0.971。采用该复合系统消纳燃料电池产生的低品位余热能大幅提高系统总效率,最高可达7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高效利用 低品位余热 吸附式制冷 除湿换热器
原文传递
Heat Recovery for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via Pinch Technology 被引量:3
13
作者 pan quanwen SHAN He +1 位作者 TAMAINOT-TELTO Zacharie WANG Ruzhu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79-389,共11页
An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can be driven by low grade heat and uses natural refrigerant with the advantage of reducing the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However,one of the weaknesses is its low efficiency and more... An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can be driven by low grade heat and uses natural refrigerant with the advantage of reducing the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However,one of the weaknesses is its low efficiency and more importantly its high cost.The recovery of internal waste heat become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Analysis based on pinch technology can be helpful to optimal heat recovery operation.In this paper,temperature-heat diagrams and problem tables for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s are proposed and analyzed using Pinch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 that pinch point is located between beds and the main waste heat needs to be recovered between beds.Dynamic characteristic(time factor)of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is the main resistance for heat recovery.The effect of pinch poi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n the system COP is not distinct.Furthermore,when the driving temperature is 90°C,the COP of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via optimization of pinch analysis is 0.73 which is fairly comparable to Li Br-water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Pinch Technology can be adopted in different types of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s(two-bed,four-bed,mass recovery,et 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recovery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 pinch point pinch technology silica gel-water
原文传递
压电材料驱动的微型回热式制冷机研究进展
14
作者 潘权稳 王浩任 +4 位作者 王博 李睿泽 赵钦宇 闫春杰 甘智华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共7页
在介绍现有高集成度电子器件高效散热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压电材料驱动的回热式制冷机的结构形式、工作性能与技术特点,重点总结了微型斯特林制冷机的研究进展。相比于传统电子器件的集中式散热冷却,采用压电薄膜驱动的微型斯特林制冷... 在介绍现有高集成度电子器件高效散热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压电材料驱动的回热式制冷机的结构形式、工作性能与技术特点,重点总结了微型斯特林制冷机的研究进展。相比于传统电子器件的集中式散热冷却,采用压电薄膜驱动的微型斯特林制冷机可实现较高的制冷密度,并具有环境友好、可靠性高和制冷温区广等优点,使得该技术在电子器件中芯片的精准高效冷却领域具有较大潜力,但需要从高频微尺度交变流动高效传热机理,微结构回热器优化和超高频大压比驱动源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斯特林制冷机 微型热声制冷机 电子器件 热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