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泥回收铁铝资源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潘晓林 吕中阳 +3 位作者 吴鸿飞 张继豪 于海燕 毕诗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79-3899,共21页
赤泥作为氧化铝生产排放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因其碱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铁、铝、稀散和稀贵金属等战略金属资源而广受关注。提高赤泥中铁、铝等大宗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仅能够解决赤泥大量堆存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大量土地占用,而... 赤泥作为氧化铝生产排放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因其碱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铁、铝、稀散和稀贵金属等战略金属资源而广受关注。提高赤泥中铁、铝等大宗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仅能够解决赤泥大量堆存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大量土地占用,而且能够改善我国铝土矿资源和铁矿石资源供需紧张的现状,降低我国工业发展受国际资源巨头垄断和地缘政治形势改变双重制约的铁铝资源风险。本文介绍了拜耳法赤泥的产生、理化性质以及危害,并重点从物理选矿、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三个综合利用方向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利用赤泥分离回收铁矿物和铝矿物的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同时对赤泥综合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铁铝分离 物理选矿 火法冶金 湿法冶金
下载PDF
大豆蛋白基复合凝胶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锋 陈燕舞 +3 位作者 邹展珊 黄钦裕 潘晓琳 陈龙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30,共7页
以绿色天然高分子大豆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采用双交联技术,制备了大豆蛋白基复合凝胶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Zeta电位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普(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大豆蛋白基复合凝胶球组... 以绿色天然高分子大豆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采用双交联技术,制备了大豆蛋白基复合凝胶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Zeta电位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普(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大豆蛋白基复合凝胶球组成和微观结构,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染料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基复合凝胶球为多孔纳米结构,凝胶球表面Zeta电位随溶液环境pH值升高降低,弱碱性环境(pH=8)有利于吸附带正电荷亚甲基蓝染料分子。大豆蛋白基复合凝胶球对亚甲基蓝具有优良的吸附能力,最大脱除效率可达91%,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吸附模型计算出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596 mg/g。大豆蛋白基复合凝胶球表现出良好的再生循环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海藻酸钠 双交联 亚甲基蓝 吸附
下载PDF
钠钙硅渣常压脱碱同步制备硅酸钙粉体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彤 潘晓林 +3 位作者 施凌壬 卫见银 吴鸿飞 于海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71,共12页
以低温低钙烧结法处理赤泥产生的钠钙硅渣为原料,通过常压反应制备了硅酸钙粉体。利用XRD、XRF、PSD、SEM-EDS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钠钙硅渣脱碱性能、物相转变和制备硅酸钙粉体的影响规律及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钠钙... 以低温低钙烧结法处理赤泥产生的钠钙硅渣为原料,通过常压反应制备了硅酸钙粉体。利用XRD、XRF、PSD、SEM-EDS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钠钙硅渣脱碱性能、物相转变和制备硅酸钙粉体的影响规律及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钠钙硅渣脱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7℃、反应时间4 h、液固比10、苛碱质量浓度60 g/L,此时钠钙硅渣的脱碱率为94.67%,硅酸钙粉体的含水率和堆积密度分别为55.1%和0.31 g/cm^(3)。具有锡箔片状结构的C-S-H(I)型水化硅酸钙凝胶为硅酸钙粉体的主要物相。钠钙硅渣脱碱反应由内扩散控制,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1.2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钙硅渣 常压脱碱 物相转变 硅酸钙粉体 物理性能 动力学
下载PDF
三水铝石矿低温焙烧脱碳脱水与溶出性能
4
作者 杨虎 潘晓林 +1 位作者 吴鸿飞 于海燕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4-952,共9页
对三水铝石矿进行低温焙烧预处理,利用XRF,XRD和SEM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三水铝石矿脱水脱碳与焙烧矿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焙烧后矿石质量大幅减少,矿石表面有明显的裂纹,呈片层状结构;三水... 对三水铝石矿进行低温焙烧预处理,利用XRF,XRD和SEM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三水铝石矿脱水脱碳与焙烧矿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焙烧后矿石质量大幅减少,矿石表面有明显的裂纹,呈片层状结构;三水铝石相减少,并逐渐向一水软铝石转变,同时针铁矿转变为赤铁矿;当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30 min时,矿石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7.54%,脱水率为62.52%,碳的质量分数低至0.11%,脱碳率为85.73%;焙烧矿在溶出温度145℃、溶出时间30 min、循环母液苛性碱的质量浓度为170 g/L时,氧化铝实际溶出率为81.51%,高于原矿的氧化铝溶出率.焙烧矿溶出动力学结果表明氧化铝溶出过程中主要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2.7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铝石 低温焙烧 脱水 脱碳 溶出
下载PDF
赤泥低钙烧结脱碱硅钙渣制备轻质免烧砖 被引量:1
5
作者 卫辰 潘晓林 +2 位作者 裴健男 吕中阳 于海燕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787-1802,共16页
为实现赤泥的充分利用,以脱碱硅酸钙渣、水泥和砂为原料,采用压实成型技术制备了轻质免烧砖,并利用XRD、FTIR和SEM等方法研究了原料配方和成型压力对免烧砖物理性能的影响。脱碱硅酸钙渣以不规则的蜂窝状颗粒形式存在,主要由硅酸钙水合... 为实现赤泥的充分利用,以脱碱硅酸钙渣、水泥和砂为原料,采用压实成型技术制备了轻质免烧砖,并利用XRD、FTIR和SEM等方法研究了原料配方和成型压力对免烧砖物理性能的影响。脱碱硅酸钙渣以不规则的蜂窝状颗粒形式存在,主要由硅酸钙水合物和部分CaTiO_(3)、CaCO_(3)和SiO_(2)组成。结果表明,增加硅酸钙渣的含量可以提高免烧砖的抗压强度,降低体积密度,但过量的硅酸钙渣会降低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增加吸水率。当硅酸钙渣用量在50%~70%时,免烧砖的抗压强度为15.10~24.16 MPa,体积密度为1.3~1.5 g/cm3,软化系数为0.77~0.91,吸水率为28.41%~43.52%。在养护过程中,水化反应产生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使原料颗粒絮凝在一起,增强了免烧砖的强度。免烧砖中重金属和钠离子的浸出表明硅酸钙渣轻质免烧砖对环境无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硅酸钙渣 免烧砖 物理性质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富云母高岭石铝土矿拜耳法溶出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雷显权 潘晓林 +1 位作者 莫晓东 王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6,共7页
富云母高岭石铝土矿具有铝高、硅高和铝硅比低的特点,为有效开发利用该类型铝土矿,了解拜耳法溶出氧化铝工艺的适应性,获得适宜的溶出条件并提高溶出率,采用高压盐浴溶出试验研究溶出温度、溶出时间、循环母液苛性碱浓度、石灰添加量、... 富云母高岭石铝土矿具有铝高、硅高和铝硅比低的特点,为有效开发利用该类型铝土矿,了解拜耳法溶出氧化铝工艺的适应性,获得适宜的溶出条件并提高溶出率,采用高压盐浴溶出试验研究溶出温度、溶出时间、循环母液苛性碱浓度、石灰添加量、矿石粒度和配料分子比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铝土矿适合采用拜耳法溶出,适宜溶出条件为:溶出温度260~280℃、溶出时间60min以上、循环母液苛性碱浓度220~240g/L、石灰添加量9%、矿石粒度0.28mm、配料分子比1.35~1.45。在此条件下,氧化铝实际溶出率达72%以上,相对溶出率达96%~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云母 高岭石 拜耳法 溶出
下载PDF
铁铝共生矿熔分还原过程矿相转变行为
7
作者 于海燕 张继豪 +2 位作者 潘晓林 魏伯文 毕诗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3-442,共10页
本文基于"非高炉提铁-铝酸钙渣提铝"工艺,以铁铝共生矿预还原球团为原料,系统研究了温度、时间、碳氧比(C/O)和钙铝比(C/A)对熔分还原过程铁铝矿相生成转变行为和铝酸钙渣氧化铝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熔分温度高于1500... 本文基于"非高炉提铁-铝酸钙渣提铝"工艺,以铁铝共生矿预还原球团为原料,系统研究了温度、时间、碳氧比(C/O)和钙铝比(C/A)对熔分还原过程铁铝矿相生成转变行为和铝酸钙渣氧化铝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熔分温度高于1500℃时渣铁分离效果良好,且能获得自粉性能良好的铝酸钙渣;C/O过高不利于铁相聚集。在本文试验条件范围内,熔分还原条件对铝酸钙渣矿相种类影响不大,主要为12CaO·7Al_2O_3、γ-2CaO·SiO_2,并含有少量β-2CaO·SiO_2、2CaO·Al_2O_3·SiO_2、3CaO·2FeO·3SiO_2和20CaO·13Al_2O_3·3MgO·3SiO_2。随着熔分温度和碳氧比的升高,铝酸钙渣中12CaO·7Al_2O_3含量逐渐降低,2CaO·Al_2O_3·SiO_2含量逐渐增加,导致其氧化铝浸出率降低;随着C/A的升高,12CaO·7Al_2O_3含量逐渐增加,2CaO·Al_2O_3·SiO_2含量显著降低,提高了铝酸钙渣的氧化铝浸出率,但当C/A提高到1.8以上时,3CaO·Al_2O_3的生成会导致氧化铝浸出率降低。熔分还原最佳条件为温度1500℃、时间30 min、C/O=0.6、C/A=1.7,此时渣铁分离效果良好,铝酸钙渣氧化铝浸出率达到89.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铝共生矿 熔分还原 氧化铝浸出 铝酸钙 自粉
下载PDF
碳酸盐在铝土矿溶出过程中的脱除行为 被引量:3
8
作者 武世鹏 潘晓林 +1 位作者 吴鸿飞 于海燕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39,共7页
采用XRD,XRF,SEM-EDS和PSD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石灰添加量、溶出温度、晶种添加量和碳酸盐质量浓度下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高压溶出过程中铝酸钠溶液中碳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脱除机理.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中碳酸盐质量浓度为25 g... 采用XRD,XRF,SEM-EDS和PSD等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石灰添加量、溶出温度、晶种添加量和碳酸盐质量浓度下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高压溶出过程中铝酸钠溶液中碳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脱除机理.结果表明:铝酸钠溶液中碳酸盐质量浓度为25 g·L^(-1)时,氧化铝溶出和碳酸盐脱除的最佳条件为:石灰添加量为11%,溶出温度为270℃,此时氧化铝的溶出率和碳酸盐的脱除率分别为72.47%和68.95%.具有板条状结构的霞石(Na_(6)(Al_(6)Si_(6)O_(24))·Na_(2)CO_(3)·2H_(2)O)为脱除碳酸盐时的主要产物.铝酸钠溶液中碳酸盐质量浓度在25 g·L^(-1)以下时碳酸盐更易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溶出 铝酸钠溶液 碳酸盐 霞石
下载PDF
含钠硅酸二钙烧结过程矿相转变行为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晓林 裴健男 +1 位作者 张灿 于海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36-2143,共8页
为了阐明烧结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碱对硅酸二钙烧结行为的影响,采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Na2O存在下不同烧结制度对硅酸二钙(C2S)烧结过程中的物相转变、晶体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从而为... 为了阐明烧结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碱对硅酸二钙烧结行为的影响,采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Na2O存在下不同烧结制度对硅酸二钙(C2S)烧结过程中的物相转变、晶体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从而为低钠石灰烧结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CaO-SiO2二元系中,烧结产物主要物相为γ-C2S;在CaO-SiO2-Na2O体系中,碱的存在使CaCO3分解温度降低,烧结产物主要物相为β-C2S,Na2O起到助熔剂和改变C2S晶型的作用。在Na2O存在的条件下,烧结产物中β-C2S和γ-C2S红外光谱特征峰分别为845 cm−1和930 cm−1。提高烧结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促进了块状β-C2S向呈颗粒状γ-C2S转化,β-C2S含量逐渐减少,γ-C2S含量逐渐增多,使得烧结产物结晶度升高;同时使烧结产物在碱溶液中的稳定性提高,γ-C2S固溶体比β-C2S固溶体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二钙 烧结过程 物相转变 晶体结构 稳定性
下载PDF
2017~2019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凤莹 潘筱琳 穆殿平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2017~2019年PIVAS用药医嘱作为研究对象,药师对用药医嘱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在2017~2019年中,PIVAS共有4071266份临床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1826份,不合理率... 目的探究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以2017~2019年PIVAS用药医嘱作为研究对象,药师对用药医嘱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在2017~2019年中,PIVAS共有4071266份临床医嘱,其中不合理医嘱1826份,不合理率为0.45‰。主要错误类型为录入药品错误(33.35%)、溶媒选择错误(23.44%)、用法用量错误(18.95%),以及药品浓度不适宜(14.79%)。通过审方药师干预成功医嘱为1818份,干预成功率为99.56%。结论PIVAS审方药师对临床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能及时的发现并纠正不合理医嘱,但应继续加强静脉用药管理,降低不合理医嘱发生率,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3CaO·2SiO2高温固相反应生成机理及稳定性
11
作者 裴健男 潘晓林 +2 位作者 崔维学 于海燕 涂赣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63-2970,共8页
为了降低烧结法生产氧化铝配钙量和提高生成硅酸钙稳定性,系统研究3CaO·2SiO2(C3S2)在高温烧结过程中的生成动力学、转变机理以及在铝酸钠溶液中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在CaO-SiO2二元体系中,CaO和SiO2摩尔比(C/S)为1.5:1时物料的非... 为了降低烧结法生产氧化铝配钙量和提高生成硅酸钙稳定性,系统研究3CaO·2SiO2(C3S2)在高温烧结过程中的生成动力学、转变机理以及在铝酸钠溶液中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在CaO-SiO2二元体系中,CaO和SiO2摩尔比(C/S)为1.5:1时物料的非等温烧结过程主要分为CaO·SiO2(CS)和2CaO·SiO2(C2S)的生成与转化、CS和C2S转化成C3S2以及C3S2分解为C2S.和CS三个阶段;在1460℃保温1 h时,烧结产物中C3S2含量达到最大,为75.6%;延长保温时间促进C3S2的生成,并降低C3S2的生成温度。C3S2的生成反应控制步骤为二级化学反应控制,其活化能为339.67 kJ/mol,指前因子为1.31×109 s−1。烧结产物在铝酸钠溶液中的稳定性随着C3S2含量的升高而增强,硅酸钙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C3S2>C2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钙 固相反应 动力学 稳定性 烧结法
下载PDF
低钙石灰烧结法处理粉煤灰高效提取氧化铝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再明 吕中阳 +1 位作者 潘晓林 于海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4-68,96,共6页
为解决石灰烧结法配钙量高、渣量大和氧化铝回收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低钙石灰烧结法从脱硅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新工艺,并研究了不同配钙比和碱铝比对熟料烧结行为、粉化性能和氧化铝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钙石灰烧结法处理粉煤灰烧... 为解决石灰烧结法配钙量高、渣量大和氧化铝回收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低钙石灰烧结法从脱硅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新工艺,并研究了不同配钙比和碱铝比对熟料烧结行为、粉化性能和氧化铝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钙石灰烧结法处理粉煤灰烧结熟料主要物相组成为12CaO·7Al2O3和γ-2CaO·SiO2,并含有少量CaO·Al2O3、2Na2O·3CaO·5Al2O3、2CaO·Al2O3·SiO2和β-2CaO·SiO2;提高钙铝比有助于2CaO·Al2O3·SiO2向12CaO·7Al2O3和γ-2CaO·SiO2的转化,从而提高氧化铝浸出性能和熟料粉化性能;提高碱铝比促进2CaO·Al2 O3·SiO2向12CaO·7Al2O3和2Na2O·3CaO·5Al2 O3的转化,有利于提高氧化铝的浸出性能,但过高的碱铝比增加熟料中的β-2CaO·SiO2含量,从而降低熟料粉化性能;在1 350℃烧结1 h的条件下,当钙铝比为1.20、碱铝比为0.15时,脱硅粉煤灰烧结熟料氧化铝浸出率达到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低钙烧结 铝酸钙 氧化铝 出粉化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改进TOPSIS法的供应商评价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吉莲 廖兴旺 +1 位作者 潘晓琳 李莉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7-13,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改进传统理想点法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即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组合赋权,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传统逼近理想法进行改进,从而构建出一套新的相对贴近度。依据相对贴近度的大小,... 提出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改进传统理想点法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即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组合赋权,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传统逼近理想法进行改进,从而构建出一套新的相对贴近度。依据相对贴近度的大小,对各备选供应商的综合评价值进行排序和择优。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单一赋权方法的缺陷,保证了指标权重的客观性,能准确、有效地避免因排序问题带来的评价误差,使其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实例分析表明,验证了灰色关联分析法改进TOPSIS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为以后的供应商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熵值法 组合赋权 灰色关联分析法 理想点法
下载PDF
有机阴离子对铝酸钠溶液离子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海燕 潘晓林 +1 位作者 吴艳 麻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1-1048,共8页
采用拉曼光谱并结合黏度、电导率等物理性质检测,研究了不同乙酸根、草酸根浓度下铝酸钠溶液中铝酸根离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铝酸钠溶液中Al(OH)4^-为铝酸根离子的基本形态,随着苛碱浓度的增加出现二聚体Al2... 采用拉曼光谱并结合黏度、电导率等物理性质检测,研究了不同乙酸根、草酸根浓度下铝酸钠溶液中铝酸根离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铝酸钠溶液中Al(OH)4^-为铝酸根离子的基本形态,随着苛碱浓度的增加出现二聚体Al2O(OH)6^2-,且两种离子数量随苛碱浓度的增加而上升。铝酸钠溶液中C2O4^2-和CH3COO^-的拉曼光谱特征峰分别为918 cm^-1、931 cm^-1。CH3COO^-和C2O4^2-对铝酸钠溶液中铝酸根阴离子的影响基本相同,随着铝酸钠溶液中CH3COO^-或C2O4^2-浓度的增加,四面体Al(OH)4^-和二聚体2Al2O(OH)6^2-都逐渐增多,同时2Al2O(OH)6^2-向Al(OH)4^-发生了转化。随着CH3COO^-或C2O4^2-浓度的增加,铝酸钠溶液的黏度升高,电导率下降,最后获得不同CH3COO^-或C2O4^2-浓度下铝酸钠溶液在不同温度的黏度和黏流活化能计算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拉曼光谱 黏度 电导率 有机物
下载PDF
钙缺失CaO·SiO_(2)晶体结构稳定性模拟
15
作者 朱咪咪 潘晓林 +1 位作者 吴鸿飞 于海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24-3633,共10页
建立完整的CaO·SiO_(2)晶体模型并模拟晶体中Ca原子缺失缺陷的形成,对钙硅比为0.91~1.00的CaO·SiO_(2)晶体进行几何优化。运用CASTEP计算其晶格参数、生成焓、布居值及键长、态密度以及差分电荷密度。结果表明:钙缺失量在0~0... 建立完整的CaO·SiO_(2)晶体模型并模拟晶体中Ca原子缺失缺陷的形成,对钙硅比为0.91~1.00的CaO·SiO_(2)晶体进行几何优化。运用CASTEP计算其晶格参数、生成焓、布居值及键长、态密度以及差分电荷密度。结果表明:钙缺失量在0~0.09范围内,随着缺失Ca原子缺失量的增多,CaO·SiO_(2)晶体的晶格参数和体积逐渐增大,生成焓逐渐增加;O—Ca键的布居值减小,键长不断增加,在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逐渐增加;O 2p与Si 3p轨道之间的杂化作用减弱,赝能隙逐渐变窄;O和Si原子处的局域电荷密度和得失电子数减少,CaO·SiO_(2)晶体的稳定性逐渐下降。合成了钙硅比分别为1.00、0.97、0.94、0.91的CaO·SiO_(2)晶体,其在铝酸钠溶液中的分解率随Ca原子缺失数的增多而增加,稳定性降低,与模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SiO_(2) 钙缺失 晶体结构 稳定性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Effect of oxalate on seed precipitation of gibbsite from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被引量:4
16
作者 YU Hai-yan ZHANG Bai-yong +1 位作者 pan xiao-lin TU Gan-f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72-779,共8页
The precipitation performance and kinetics of gibbsite from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sodium oxalate concentrations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 mechanism of oxalate during the seed precipitat... The precipitation performance and kinetics of gibbsite from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sodium oxalate concentrations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 mechanism of oxalate during the seed precipitation proces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by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est,using SEM and Raman spectra.As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oxalate increases,both the precipitation rate and particle size of gibbsite decrease.The presence of sodium oxalate not only increases the viscosity of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but also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Al(OH)4^? to Al2O(OH)6^2?.The overall reaction rate constant decreases and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gibbsi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sodium oxalate concentration,the rate controlling step of which is chemical reaction.The needle-like sodium oxalate precipitates on the gibbsite crystals and covers the active Al(OH)3 seed sites,which leads to the lower precipitation rate and the finer particle size of gibbsite during the seed precipit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oxalate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gibbsite precipitation KINETICS Raman spectra
下载PDF
富高岭石型铝土矿化学脱硅新工艺及其机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艳 潘晓林 +1 位作者 韩月娇 于海燕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24-1429,共6页
针对富高岭石型铝土矿,首次提出了采用化学脱硅的工艺路线.研究了二氧化硅平衡溶解度与氧化铝质量浓度的变化关系,以及碱液浓度、温度和脱硅时间对矿石预脱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2O质量浓度为230 g·L^-1的碱溶液中,90℃化学脱硅... 针对富高岭石型铝土矿,首次提出了采用化学脱硅的工艺路线.研究了二氧化硅平衡溶解度与氧化铝质量浓度的变化关系,以及碱液浓度、温度和脱硅时间对矿石预脱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2O质量浓度为230 g·L^-1的碱溶液中,90℃化学脱硅90 min,脱硅率可达70%,铝土矿的铝硅比由4.97提高到8.5以上;矿石预脱硅过程有钠硅渣的生成,导致了矿石脱硅率的降低和碱的损失;矿石中高岭石转变成钠硅渣并不会降低脱硅精矿的有效铝硅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高岭石 拜耳法 化学脱硅 钠硅渣
下载PDF
乙酸盐对拜耳法脱硅产物析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晓林 吴艳 +1 位作者 蒋涛 涂赣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62-1265,1320,共5页
研究了145℃下铝酸钠溶液中乙酸盐浓度对拜耳法脱硅产物矿相组成、微观组织和析出活性的影响规律.铝酸钠溶液中含有乙酸盐时,结晶水合铝硅酸钠主要由沸石和羟甲基方钠石组成,其晶格常数随着乙酸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乙酸根浓度的增加... 研究了145℃下铝酸钠溶液中乙酸盐浓度对拜耳法脱硅产物矿相组成、微观组织和析出活性的影响规律.铝酸钠溶液中含有乙酸盐时,结晶水合铝硅酸钠主要由沸石和羟甲基方钠石组成,其晶格常数随着乙酸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乙酸根浓度的增加,沸石和羟甲基方钠石的结晶度逐渐降低,羟甲基方钠石的生成量逐渐增加,而沸石的生成量逐渐降低.乙酸盐对水合铝硅酸钠的微观形貌和官能团结构影响不大,但能提高水合铝硅酸钠的碱铝比,并降低硅铝比,使硅缺位程度增加;随着乙酸根浓度的增加,水合铝硅酸钠的粒度降低,在铝酸钠溶液中的活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 有机物 铝酸钠溶液 脱硅产物 析出活性
下载PDF
Effect of Na_(2)O on transition and stability of dicalcium silicate based on sintering process 被引量:2
19
作者 pan xiao-lin LYU Zhong-yang +1 位作者 ZHANG Can YU Hai-y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161-1172,共12页
The phase transition,morphology,stability and pulverization performance of dicalcium silicate(C_(2)S)with different Na_(2)O additions during the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process were studied using XRD,SEM-EDS,FT-IR,... The phase transition,morphology,stability and pulverization performance of dicalcium silicate(C_(2)S)with different Na_(2)O additions during the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process were studied using XRD,SEM-EDS,FT-IR,and Raman spectra methods.When the CaO to SiO_(2) molar ratio is 2.0 and the Na_(2)O to SiO_(2) molar ratio is below 0.20,the crystalline calcium silicate compounds includeγ-C_(2)S andβ-C_(2)S.As the Na_(2)O addition increases,the proportion,crystallinity and grain size ofβ-C_(2)S in the sintered products increase,those parameters ofγ-C_(2)S decrease,and the content of amorphous phase increases.Na_(2)O mainly forms solid solutions inβ-C_(2)S and inhibits the transition ofβ-C_(2)S toγ-C_(2)S,resulting in the sintered products unpulverized.The stability of sintered products in alkali solution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Na_(2)O additions,and theβ-C_(2)S solid solution with Na_(2)O is less stable thanγ-C_(2)S.The mechanism that Na_(2)O affects the transition of C_(2)S as well as its stability was also discussed,which can give actual guid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grade alumina-containing resources by the sinter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alcium silicate Na_(2)O crystal structure STABILITY SINTERING
下载PDF
Formation kinetics and transition mechanism of CaO·SiO2 in low-calcium system during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被引量:2
20
作者 pan xiao-lin CUI Wei-xue +1 位作者 ZHANG Can YU Hai-y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3269-3277,共9页
The crystal structure,formation kinetics and micro-morphology of CaO·SiO2 during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process were studied in low-calcium system by XRD,FT-IR,Raman and SEM-EDS methods.When the molar ratio o... The crystal structure,formation kinetics and micro-morphology of CaO·SiO2 during high-temperature sintering process were studied in low-calcium system by XRD,FT-IR,Raman and SEM-EDS methods.When the molar ratio of CaCO3 to SiO2 is 1.0,β-2CaO·SiO2 forms firstly during the heating process,and then CaO·SiO2 is generat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reaction of pre-formed 2CaO·SiO2 with SiO2.3CaO·SiO2 and 3CaO·2SiO2 do not form either in the heating or sintering process.Rising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prolonging the holding time promote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2CaO·SiO2 to CaO·SiO2,resulting in the sintered products a small blue shift and broadening in Raman spectra.The content of CS can reach 97.4%when sintered at 1400℃ for 1 h.The formation kinetics of CaO·SiO2 follows the second-order chemical reaction model,and the corresponding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are 505.82 kJ/mol and 2.16×10^14 s^−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silicate compounds formation kinetics crystal structure MICROSTRUCTURE sinter proce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