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父本冻精杂交甘南牦牛母本围产期疾病发生率分析
1
作者 潘阳阳 王立斌 +6 位作者 郭淑珍 马登录 徐庚全 樊江峰 訾云南 拉毛杰布 余四九 《中国牛业科学》 2023年第2期34-38,共5页
[目的]为提高甘南农牧交错区牦牛生产性能筛选最佳杂交父本。[方法]分别选取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安格斯、娟姗牛优质冻精杂交甘南牦牛,比较妊娠牦牛的流产率、难产率,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症的发生率,产后当年与第二年发情的比率... [目的]为提高甘南农牧交错区牦牛生产性能筛选最佳杂交父本。[方法]分别选取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安格斯、娟姗牛优质冻精杂交甘南牦牛,比较妊娠牦牛的流产率、难产率,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症的发生率,产后当年与第二年发情的比率。[结果]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冻精人工授精甘南牦牛时,母本妊娠期的流产率和难产率显著高于安格斯、娟姗牛(P<0.05),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安格斯作为父本杂交,母本的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症发病率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娟姗牛冻精人工授精甘南牦牛,母本产后当年与第二年发情的比率分别为39.22±1.65%和35.29±1.84%,显著高于其他种公牛冻精杂交后母本的发情率,且只有娟姗牛试验组当年发情率高于第二年发情率。[结论]娟姗牛为父本时,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最低,繁育潜能利用率最高,可作为改良甘南牦牛最佳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杂交利用 人工授精 胎衣不下 子宫内膜炎
下载PDF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对小鼠肝脏组织CYP17A1和PXR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马小燕 潘阳阳 +5 位作者 刘汉勋 安志霞 范碧玥 张治杰 姚亚乐 王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3,共7页
旨在了解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对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17A1(cytochrome P45017A1,CYP17A1)和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表达的影响。将48只雌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PMSG处理组和对照组,P... 旨在了解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对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17A1(cytochrome P45017A1,CYP17A1)和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表达的影响。将48只雌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PMSG处理组和对照组,PMSG组小鼠腹腔注射PMSG 10 IU,注射后12、24、48 h处死12只小鼠,采血分离血清并采集肝脏组织样本;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注射后12、24、48 h时采集4只小鼠的血液和肝脏组织样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PMSG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PMSG对肝脏组织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CYP17A1和PXR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YP17A1和PXR在肝脏组织中的定位。结果显示,PMSG注射后12 h小鼠血清中PMSG含量显著升高(P<0.05),24 h和48 h时逐渐降低,但仍显著高于NC组(P<0.05);PMSG注射后12、24、48 h时,肝脏细胞水泡变性明显;注射PMSG后肝脏组织中CYP17A1和PXR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CYP17A1和PXR主要定位于肝索肝实质细胞质中。研究结果证明,PMSG能够显著抑制肝脏CYP17A1和PXR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肝脏 细胞色素P45017A1 孕烷X受体
下载PDF
高分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在大脑浅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龙全 许梅海 +5 位作者 申炜 黄丽轩 韦洁勤 卢平明 潘洋洋 尹家瑜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3D-CE-MRV)在大脑浅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4例采用高分辨3D-CE-MRV成像行大脑浅静脉检查的患者资料,评价高分辨3D-CE-MRV成像对大脑中浅静脉、Trolard静脉、Labbé静脉的显示... 目的探讨高分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3D-CE-MRV)在大脑浅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4例采用高分辨3D-CE-MRV成像行大脑浅静脉检查的患者资料,评价高分辨3D-CE-MRV成像对大脑中浅静脉、Trolard静脉、Labbé静脉的显示效能。结果34例患者检查均获得成功,高分辨3D-CE-MRV对大脑中浅静脉、Trolard静脉、Labbé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5.6%,95.6%,94.1%。多平面重组重建矢状面可见大脑中浅静脉分别与Trolard静脉及Labbé静脉吻合;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斜矢状面可见静脉血管显示饱满,信号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斜冠状位可见静脉血管走行自然,信号强,显示清晰。结论高分辨3D-CE-MRV能提供高质量的大脑浅静脉图像,可为神经外科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造影 大脑中浅静脉 Trolard静脉 Labbé静脉 静脉成像 最大密度投影 多平面重组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牦牛发情后生殖器官变化及卵巢动态发育过程 被引量:8
4
作者 樊江峰 余四九 +9 位作者 徐庚全 郭淑珍 李瑞武 王立斌 潘阳阳 马登录 王文飙 李保明 包扎西 王杰峰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第3期9-15,51,共8页
[目的]探明牦牛发情症状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发生几率。[方法]采用跟踪观察、生殖器官的临床检查和B超探查技术,对147头出现静立反射成年母牦牛的主要发情症状和卵巢发育状况进行了监测统计。[结果]发情季节初次发情的牦牛,出现外阴肿胀... [目的]探明牦牛发情症状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发生几率。[方法]采用跟踪观察、生殖器官的临床检查和B超探查技术,对147头出现静立反射成年母牦牛的主要发情症状和卵巢发育状况进行了监测统计。[结果]发情季节初次发情的牦牛,出现外阴肿胀、潮红,阴门有粘液流出,子宫颈外口肿胀的个体比例均略低于再次发情牦牛;优势卵巢体积在发情开始时(0 d)平均为(2.41±0.31)cm,最大卵泡直径在发情第1天可达到(0.91±0.22)cm,排卵发生在优势卵巢上。发情季节再次发情的牦牛,发情第0天两侧卵巢的体积都明显大于初次发情牦牛(P<0.01),最大卵泡直径在发情第1天略小于初次发情牦牛(0.88±0.21)cm,但差异不显著(P>0.05),排卵多发生在小卵巢上;发情期(1.4±0.5)d略短于初次发情牦牛(1.8±0.6)d,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牦牛发情期主要发情症状并不完全出现,发情季节初次发情个体的发情表现更不充分。发情鉴定时,应根据外部症状、粘液分泌情况、卵巢发育状况来综合判断,在卵巢体积达到2.4 cm左右,卵泡直径在0.8 cm左右时就有发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发情期 生殖器官 卵巢 卵泡
下载PDF
“模块化小组讨论”在动物胚胎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潘阳阳 王萌 +4 位作者 刘犇 包世俊 王立斌 余四九 徐庚全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动物胚胎工程是《兽医生物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连接的桥梁。目前该内容在本科教学中面临诸多困难,如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如何通过改进动物胚胎工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 动物胚胎工程是《兽医生物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连接的桥梁。目前该内容在本科教学中面临诸多困难,如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如何通过改进动物胚胎工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学以致用是该内容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模块化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动物胚胎工程的教学中,通过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作业评阅成绩和学生对模块式小组讨论的满意度调查3个指标评价教学效果,以期能够克服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困难,为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胚胎工程 教学内容模块化 小组讨论
下载PDF
miR-142和miR-144靶向FoxO1基因调节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艳艳 乔利英 +5 位作者 景炅婕 潘洋洋 任端阳 王书芳 吕宣增 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5-684,共10页
旨在预测并验证调节FoxO1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s及其调节脂肪分化的机制。本研究利用4个在线软件预测与FoxO1基因具有潜在靶标关系的miRNAs。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荧光活性。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油红O染色,分别在mRNA... 旨在预测并验证调节FoxO1基因表达的关键miRNAs及其调节脂肪分化的机制。本研究利用4个在线软件预测与FoxO1基因具有潜在靶标关系的miRNAs。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荧光活性。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和油红O染色,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miRNA对FoxO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miR-142和miR-144与FoxO1具有靶标关系。过表达miR-142和miR-144显著抑制了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荧光活性,下调了FoxO1mRNA(P<0.01)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P<0.05)。miR-142和miR-144均可促进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加快脂滴形成。由此证明,miR-142和miR-144靶向负调节FoxO1的表达,进而通过FoxO1对PPARγ的负调节促进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2 miR-144 FOXO1 基因表达 脂肪细胞分化
下载PDF
PI纤维在空间带电粒子辐照下的力学性能损伤 被引量:3
7
作者 琚丹丹 王馨敏 +6 位作者 孙承月 王豪 吴宜勇 董志鑫 刘刚 潘阳阳 邱雪鹏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聚酰亚胺(PI)纤维在电子辐照、质子辐照、应力耦合质子辐照条件下力学性能的损伤行为。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自主合成并纺丝制备的聚酰亚胺纤维,在空间环境模拟设备辐照的条件下,研究空间带电粒子对聚酰亚胺纤... 目的研究聚酰亚胺(PI)纤维在电子辐照、质子辐照、应力耦合质子辐照条件下力学性能的损伤行为。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自主合成并纺丝制备的聚酰亚胺纤维,在空间环境模拟设备辐照的条件下,研究空间带电粒子对聚酰亚胺纤维辐照后的力学损伤行为,并通过XQ-1型纤维强度仪对辐照前后的样品进行拉伸试验。结果在低能电子辐照条件下,聚酰亚胺纤维的拉伸强度、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太显著;高能电子辐照会提高材料的模量;质子辐照后,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辐照注量的增加明显降低;单一施加5%的应变会使聚酰亚胺纤维的拉伸力学性能有一定量下降。与单一应变样品相比,应力耦合质子辐照样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一步下降,但是与单一质子辐照样品相比,应力耦合辐照样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更高。结论无论是在低能电子辐照条件下,还是在高能电子辐照条件下,电子辐照对聚酰亚胺纤维力学性能影响均较微弱,而质子辐照会较大程度地降低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加应力耦合效应之后,质子辐照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带电粒子辐照 电子辐照 质子辐照 应力耦合辐照效应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RISPR/Cas9构建srtA基因敲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2
8
作者 蒋成辉 曾巧英 +3 位作者 王萌 潘阳阳 刘旭明 尚天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3-265,共13页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的srtA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分析其对菌株毒力的影响。设计3对srtA基因sgRNA,以pCasSA为载体,构建pCasSA-sgRNA质粒。经缺陷型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菌株修饰后,转入USA300中,检测p...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的srtA基因缺失株及回补株,分析其对菌株毒力的影响。设计3对srtA基因sgRNA,以pCasSA为载体,构建pCasSA-sgRNA质粒。经缺陷型金黄色葡萄球菌RN4220菌株修饰后,转入USA300中,检测pCasSA-sgRNA质粒的切割效率。扩增并融合srtA基因左右同源臂并将其插入pCasSA-sgRNA质粒中,构建敲除质粒pCasSA-sgRNA-srtA。敲除质粒经修饰,转入USA300中,筛选并鉴定获得srtA基因缺失株。比较分析srtA基因缺失后对USA300菌株生长,小鼠存活率、器官载菌量及其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差异。同时,以pLI50质粒为载体,构建回补质粒pLI50-srtA及回补株,验证不同菌株表型是否存在差异。经氯霉素筛选,获得2个基因缺失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srtA基因缺失后不影响USA300菌株的生长,但显著降低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心脏、肾脏载菌量及肾脏组织病变程度。经srtA基因回补后其功能得以恢复。成功建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USA300菌株srtA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基因编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金黄色葡萄球菌 srtA基因 基因敲除 基因回补
下载PDF
一种基于PXR启动子报告基因药物筛选方法的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沈雅丽 潘阳阳 +5 位作者 王靖雷 马睿 赵改红 王桂荣 张倩 王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4-284,共11页
构建一种基于小鼠孕烷X受体(mouse pregnane X receptor,mPXR)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药物筛选方法,并应用此方法筛选PXR的诱导剂。同源重组法设计引物,扩增mPXR基因启动子,回收片段,克隆至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pGL3-basic载... 构建一种基于小鼠孕烷X受体(mouse pregnane X receptor,mPXR)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药物筛选方法,并应用此方法筛选PXR的诱导剂。同源重组法设计引物,扩增mPXR基因启动子,回收片段,克隆至含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pGL3-basic载体,构建pGL3-basic-PXRpro重组质粒。将构建的重组质粒和内参质粒pRL-TK共转染至Hepa1-6小鼠肝癌细胞中,给予小鼠PXR的阳性诱导剂地塞米松,24 h后检测PXR转录活性的诱导效果。利用此方法从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及10种连翘天然产物中筛选PXR诱导剂。经单克隆菌落PCR、重组质粒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后获得阳性克隆,瞬时转染Hepa 1-6细胞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所克隆的片段序列具有启动子活性,该活性可被地塞米松诱导,其相对活性为0.1129(P<0.05)。经报告基因药物筛选方法得出,2种抗菌药物及9种连翘天然产物对PXR启动子起激活作用。成功构建了小鼠pGL3-basic-PXRpro报告基因的药物筛选方法,为筛选PXR诱导剂提供了工具。应用此报告基因法筛选了诱导PXR的天然产物,为PXR为靶点的疾病防治提供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烷X受体 启动子 报告基因 药物筛选
下载PDF
INHβB、FSHR和LHR在牦牛不同生殖生理阶段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军乾 赵凌 +7 位作者 潘阳阳 王萌 龙亚丽 高泽川 马文斌 钟董兰 余四九 王立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56,共6页
为了从受体角度研究抑制素(INH)、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对牦牛不同生殖生理阶段卵巢发挥的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抑制素受体(INHβB)、促卵泡素受体(FSHR)... 为了从受体角度研究抑制素(INH)、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对牦牛不同生殖生理阶段卵巢发挥的功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抑制素受体(INHβB)、促卵泡素受体(FSHR)和促黄体素受体(LHR)在牦牛发情期、间情期和妊娠期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显示,INHβB在妊娠期牦牛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发情期和间情期(P<0.05),而FSHR在发情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间情期和妊娠期(P<0.05),LHR则在间情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发情期和妊娠期(P<0.05);这3个受体主要分布在卵泡颗粒细胞、卵丘细胞、黄体细胞和卵泡膜上。结果表明,INHβB、FSHR和LHR在牦牛发情期、间情期、妊娠期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量存在一定差异,提示INH、FSH和LH在牦牛不同阶段对卵泡生长发育、卵泡成熟、排卵及黄体的形成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牦牛生殖活动中INH与FSH、LH的互作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抑制素受体 促卵泡素受体 促黄体素受体 卵巢
下载PDF
中国秋海棠科一新记录种--小花秋海棠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广 申健勇 +4 位作者 李智宏 马兴达 施济普 潘杨杨 税玉民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3-597,共5页
小花秋海棠(Begonia parvuliflora A.DC.)是一种罕见的球茎类草本植物,原记载分布于缅甸毛淡棉市,1869年以来从未有学者采集到,2019年该种在中国云南南部被重新发现。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根据国... 小花秋海棠(Begonia parvuliflora A.DC.)是一种罕见的球茎类草本植物,原记载分布于缅甸毛淡棉市,1869年以来从未有学者采集到,2019年该种在中国云南南部被重新发现。凭证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等级评估标准,小花秋海棠为极危(CR)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海棠属 新记录 球茎植物 分类学
下载PDF
熊果酸纳米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邹荣 要辉 +5 位作者 胡隽 尹超 王伦 陈曦文 潘阳阳 许汉林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6期830-835,共6页
目的研究熊果酸纳米乳的制备和质量评价。方法考察熊果酸在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并通过水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最优的Km值和纳米乳处方,研制出适合经口给药的纳米乳制剂。分别采用离心法考察熊果酸... 目的研究熊果酸纳米乳的制备和质量评价。方法考察熊果酸在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并通过水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最优的Km值和纳米乳处方,研制出适合经口给药的纳米乳制剂。分别采用离心法考察熊果酸纳米乳的外观和形态,通过电导率判断其类型以及使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大小,使用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纳米乳形态。用HPLC测定含药纳米乳中熊果酸的含量,同时考察其稳定性、载药量、包封率等。结果优选处方为Cremophor RH40-聚乙二醇400-油酸乙酯(52.5∶17.5∶30,m/m/m)。所制熊果酸纳米乳为澄清或略带乳光的淡蓝色液体,离心后稳定不分层,电导率为33.7 ms·m^-1,平均粒径(53.09±10.47)nm,呈Gauss分布,纳米乳液滴,外观圆整,大小均一,状态良好。HPLC检测其稳定性良好,包封率为86.5%,载药量为0.425mg·mL^-1。结论熊果酸在纳米乳中的溶解度明显增加,所制得的含药纳米乳易于制备且质量稳定,可以通过制作熊果酸纳米乳的方法来提高熊果酸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纳米乳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FSH对牦牛卵母细胞EGF、EGFR表达及其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翃闳 潘阳阳 +5 位作者 张慧珠 李秦 王萌 崔燕 樊江峰 余四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99-1907,共9页
旨在研究促卵泡素(FSH)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影响和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FSH(终浓度分别为0、2、5、10μg·mL^(-1)),体外成熟... 旨在研究促卵泡素(FSH)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以及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影响和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FSH(终浓度分别为0、2、5、10μg·mL^(-1)),体外成熟培养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RCR)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EGF、EGFR表达情况,采用qRT-R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ax、Bcl-2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成熟培养液中加入FSH可提高COCs成熟率,当成熟液中FSH为5μg·mL^(-1)时,成熟率最高,达到76.84%,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随着FSH浓度的增加,EGF和EGFR表达逐渐升高,其中在5μg·mL^(-1) FSH组中,EGF和EGFR的表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在10μg·mL^(-1)FSH组中,EGF和EGFR的表达水平降低;EGF主要位于卵丘细胞中,而EGFR在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均有表达;3)随着FSH浓度的增加,Bax和Bcl-2的表达显示出明显的逆向模式,Bax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Bcl-2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5μg·mL^(-1) FSH组中Bax的表达量最低,Bcl-2的表达量最高,而在10μg·mL^(-1)FSH组中,Bax的表达水平升高。综上表明,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FSH提高了卵母细胞发育能力,诱导EGF和EGFR表达,而且可能通过调控Bax、Bcl-2等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卵母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卵母细胞 促卵泡素 表皮生长因子(EG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牛睾丸间质细胞炎症反应和睾酮分泌的影响
14
作者 王彦雄 王伟 +5 位作者 潘阳阳 王萌 王立斌 樊江峰 余四九 徐庚全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4,共6页
探讨不同数量大肠埃希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奶牛睾丸间质细胞(LCs)炎性因子、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AR)以及睾酮(T)分泌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LCs,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LCs进行试验。根据E.coli和S.aureus作用... 探讨不同数量大肠埃希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对奶牛睾丸间质细胞(LCs)炎性因子、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AR)以及睾酮(T)分泌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LCs,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LCs进行试验。根据E.coli和S.aureus作用数量,试验各分为6组,即用不同数量的E.coli(0、10~4、10~5、10~6、10~7、10~8 CFU/mL)和不同数量的S.aureus(0、10~4、10~5、10~6、10~7、10~8 CFU/mL)感染LCs。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和StAR mRNA表达的变化;用牛睾酮(T)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睾酮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E.coli数量为10~8 CFU/mL和S.aureus数量为10~7 CFU/mL时,IL-6和IL-1βmRNA的表达量最高,与其他组相比较增加极显著(P<0.01);E.coli数量为10~4、10~5、10~6、10~7、10~8 CFU/mL时感染LCs后,StAR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ureus浓度为10~6、10~7和10~8 CFU/mL时,StAR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用E.coli和S.aureus感染LCs 12 h,睾酮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表明,LCs被E.coli和S.aureus感染12 h,能引起LCs的炎症反应,同时抑制StAR mRNA的表达,但对睾酮的分泌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睾丸间质细胞 STAR 睾酮
下载PDF
牦牛睾丸发育过程中INHβB、FSHR和LHR的表达差异性分析
15
作者 龙亚丽 王军乾 +7 位作者 潘阳阳 王萌 赵凌 马文斌 张虔 王靖雷 余四九 王立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49,共7页
为进一步研究抑制素(INH)、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在牦牛精子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B)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抑制素受体(INHβB)、促卵泡素受体(FSHR)和促黄体素受体(LHR... 为进一步研究抑制素(INH)、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在牦牛精子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B)和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抑制素受体(INHβB)、促卵泡素受体(FSHR)和促黄体素受体(LHR)在不同年龄牦牛睾丸中的表达及定位。结果显示,INHβB、FSHR和LHR在不同年龄牦牛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随年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岁时表达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龄段(P<0.05)。INHβB、FSHR和LHR蛋白主要分布在睾丸组织的各级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及间质细胞中。结果表明,牦牛睾丸发育过程中INHβB、FSHR和LHR均可介导相应激素调控精子的生成与成熟,为进一步探索牦牛睾丸的发育及精子的生成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睾丸 抑制素受体 促卵泡素受体 促黄体素受体
下载PDF
牦牛FAF1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在不同阶段卵巢、输卵管、子宫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静瑜 王萌 +8 位作者 潘阳阳 王靖雷 张瑞 马睿 胡学权 仇晓飞 崔燕 余四九 徐庚全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89,共10页
FAF1(Fas-associated factor-1)在多种细胞中可与Fas蛋白结合,介导细胞凋亡的启动,其基因突变可导致分裂期胚胎死亡。旨在探索牦牛FAF1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在不同阶段的生物学作用。试验选取雌性牦牛3个不同时期(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 FAF1(Fas-associated factor-1)在多种细胞中可与Fas蛋白结合,介导细胞凋亡的启动,其基因突变可导致分裂期胚胎死亡。旨在探索牦牛FAF1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在不同阶段的生物学作用。试验选取雌性牦牛3个不同时期(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第3个月,以下将妊娠期第3个月简称为妊娠期)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克隆牦牛FAF1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WB)方法对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定位。成功克隆出牦牛FAF1基因的编码区(CDS),长度为1953 bp(GenBank登录号:MK416195),编码650个氨基酸,基因特征分析显示该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其编码的蛋白为含5个蛋白结合位点的非跨膜、可溶性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52.2%)、线粒体(26.1%)、细胞质(13.0%)、高尔基体(4.3%)、细胞骨架(4.3%)。qRT-PCR结果显示:卵巢中FAF1基因在卵泡期表达最高,妊娠期次之,黄体期最低;输卵管中黄体期最高,子宫中卵泡期最高,妊娠期次之,黄体期最低;蛋白水平显示:妊娠期输卵管和子宫FAF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卵巢在黄体期的表达量最高,卵泡期次之,妊娠期最低。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显示不同阶段FAF1蛋白在同一组织中表达部位并无明显的差异,在卵巢中主要表达部位为卵巢生殖上皮、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和黄体细胞(黄体期);在输卵管中主要表达部位为黏膜上皮细胞;在子宫中主要表达部位为子宫内膜细胞、子宫腺。FAF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揭示其对牦牛的生殖生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F1 生殖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
下载PDF
牦牛TGF-β1基因克隆及在雌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中的表达定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楠 张瑞 +4 位作者 潘阳阳 何翃宏 王靖雷 崔燕 余四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9-290,共12页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的生长与分化因子,广泛调控机体的多个生理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试验采集牦牛发情期和妊娠期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克隆牦牛TGF-...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的生长与分化因子,广泛调控机体的多个生理病理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试验采集牦牛发情期和妊娠期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克隆牦牛TGF-β1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等方法,对牦牛TGF-β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牦牛TGF-β1基因(GenBank No.MZ004937)高度保守,牦牛TGF-β1核苷酸序列与普通牛(Bos taurus)序列相比,存在差异,所编码氨基酸由丙氨酸突变为甘氨酸。与普通牛(Bos taurus)、瘤牛×普通牛(Bos indicus×Bos taurus)亲缘关系最近,与犬(Canine)亲缘关系最远,其编码的蛋白为稳定的亲水性膜蛋白。牦牛TGF-β1在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卵巢中,妊娠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5);在输卵管中,TGF-β1基因妊娠期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1);在子宫中,卵泡期和妊娠期表达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IHC结果显示,牦牛TGF-β1主要在卵巢生殖上皮、卵泡膜、卵泡颗粒层、黄体细胞、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子宫腺(UG)和子宫内膜细胞中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TGF-β1参与牦牛生殖生理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以期为探讨高原哺乳动物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TGF-Β1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
下载PDF
Enpp2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在雌性牦牛不同繁殖阶段生殖器官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文斌 王萌 +7 位作者 潘阳阳 王靖雷 张燕燕 高丽青 张晖 王军乾 余四九 王立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了探讨胞外焦磷酸酶/磷酸酯酶2(Enpp2)基因在母牦牛不同繁殖阶段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对Enpp2基因进行克隆,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NPP2在母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与... 为了探讨胞外焦磷酸酶/磷酸酯酶2(Enpp2)基因在母牦牛不同繁殖阶段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对Enpp2基因进行克隆,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NPP2在母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Enpp2基因ORF全长2669 bp,共编码875个氨基酸,表现为高度保守且种属间存在差异性;ENPP2蛋白是一种不稳定的可溶性蛋白,有信号肽。ENPP2在雌性牦牛生殖器官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上,妊娠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5);在输卵管上,黄体期最高,妊娠期最低(P<0.05);在子宫上,妊娠期显著低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NPP2主要定位在黄体细胞、卵泡膜和卵泡颗粒层、输卵管黏膜上皮以及子宫内膜和子宫腺上。研究结果可为探究牦牛生殖生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ENPP2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下载PDF
直肠癌复发转移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梅海 覃永平 +5 位作者 尹家瑜 韦洁勤 潘洋洋 申炜 蒋洪棉 刘刚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501-1504,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复发转移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所有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错配修复(MMR)蛋白表... 目的探讨直肠癌复发转移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所有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主要包括MLH1、PMS2、MSH2、MSH6,以这4种MMR蛋白中出现1~3种表达缺失现象为错配修复基因缺失(dMMR),将其作为dMMR组;以4种MMR蛋白均为阳性为错配修复基因健全(pMMR),将其作为pMMR组。术后对患者定期随访12个月,综合影像学、病理学资料将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的患者作为复发转移组,随访截止时无复发与转移者作为无复发转移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120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中因失访18例,术后影像资料不全6例,以及因直肠癌术后其他并发症死亡2例,最终纳入94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pMMR组55例(58.5%),dMMR组39例(41.5%);定期随访12个月,dMMR组患者的腹腔及远处转移的比例明显高于pM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R分型与直肠癌复发与转移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关联性较低(列联系数为0.198)。结论MMR蛋白表达情况对预测直肠癌复发与转移有提示作用并对临床治疗选择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复发和或转移 错配修复蛋白 错配修复基因缺失 错配修复基因健全
下载PDF
Mfn2在不同繁殖生理时期牦牛卵巢和输卵管中的表达及定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博宁 张同享 +10 位作者 何翃闳 王彪 任钰昕 张鉴 潘阳阳 王立斌 王强龙 闫翠霞 崔燕 余四九 徐庚全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64,共5页
为探索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不同繁殖生理时期牦牛卵巢和输卵管中的表达情况与分布特征,选取处于不同繁殖生理时期健康牦牛15头,分为3组,每组5头,屠宰后采集处于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牦牛的卵巢和输卵管组织样品,分为6个组,分别提... 为探索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不同繁殖生理时期牦牛卵巢和输卵管中的表达情况与分布特征,选取处于不同繁殖生理时期健康牦牛15头,分为3组,每组5头,屠宰后采集处于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牦牛的卵巢和输卵管组织样品,分为6个组,分别提取各组卵巢和输卵管组织样品总RNA和蛋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fn2 mRNA及其蛋白在6个组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IHC法检测Mfn2蛋白在组织中的定位。RT-qPCR检测结果表明,6个组的组织中Mfn2 mRNA均有表达且存在差异,Mfn2 mRNA在妊娠期表达量最高,其次为黄体期,卵泡期最低,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Western blot结果发现,Mfn2蛋白在6个组的组织中均有所表达。在卵巢组织中,妊娠期最高,与黄体期和卵泡期差异显著(P<0.05),黄体期与卵泡期差异显著(P<0.05)。而在输卵管中,黄体期最高,与妊娠期差异显著(P<0.05);在卵泡期次之,与妊娠期差异显著(P<0.05),与黄体期差异不显著(P>0.05)。IHC结果显示,在卵巢中,Mfn2主要分布在卵巢卵泡膜、黄体细胞、生殖上皮,在输卵管中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和肌层中,说明Mfn2在不同繁殖生理时期牦牛的卵巢和输卵管中均有所表达且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牦牛 卵巢 输卵管 生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