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南坡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综合评价
1
作者 王亚萍 刘庆安 +2 位作者 庞军柱 张淑兰 王昕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8,共9页
为探究秦岭地区典型林分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差异,采用室内浸水法、环刀法定量研究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林、锐齿栎林和华北落叶松林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特征,并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综合评价其水文功能。结果表明:1)3个林... 为探究秦岭地区典型林分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差异,采用室内浸水法、环刀法定量研究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林、锐齿栎林和华北落叶松林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特征,并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综合评价其水文功能。结果表明:1)3个林分下枯落物层厚度和蓄积量分别为3.11~7.44 cm和5.58~10.02 t·hm^(-2),其中锐齿栎林枯落物厚度最大,而华北落叶松林蓄积量最高;2)枯落物层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为12.54%~102.59%、185.93%~557.7%、14.41~17.8 t·hm^(-2)和7.66~14.34 t·hm^(-2),其中锐齿栎林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最大,华北落叶松林则在枯落物自然含水率及最大持水率上表现最佳;3)3个林分下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值为0.89~1.21 g·cm^(-3),油松林的土壤储水量最低,华北落叶松林下的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则最大,0~40 cm土层最大持水量依次为华北落叶松林(257 mm)>锐齿栎林(234 mm)>油松林(231 mm)。通过熵权法综合评价,锐齿栎林在枯落物拦蓄能力方面表现最佳,而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层的持水功能最优,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森林管理中合理优化树种配置,以更好地发挥其水源涵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层 土壤层 持水功能 熵权法 秦岭
下载PDF
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不同林型土壤CO_2、CH_4、N_2O通量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岳坤 庞军柱 +5 位作者 扆凡 彭长辉 张硕新 侯琳 王效科 张红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是3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温带森林土壤是CO_2、N_2O重要的源,是CH_4重要的汇,以前的研究大部分都关注这3种温室气体在时间上的变化,而很少开展在空间变化上的研究。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 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是3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温带森林土壤是CO_2、N_2O重要的源,是CH_4重要的汇,以前的研究大部分都关注这3种温室气体在时间上的变化,而很少开展在空间变化上的研究。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海拔1 560、1 585、1 963、2 040、2 160m,分别为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森林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进行了为期1a的监测。结果表明,CO_2全年都为排放,季节波动较大,总体上随海拔增加排放量减少,海拔由低到高(包括3种林型)年排放量依次为:19.12、12.53、11.78、16.95、14.87t·hm^(-2);CH_4全年主要为吸收,在非生长季出现排放,季节波动幅度较大,总体上随海拔增加吸收量增加,海拔由低到高年通量依次为:-2.57、-3.60、-5.94、-5.59、-3.92kg·hm^(-2);N_2O全年以排放过程为主,存在吸收现象,季节波动幅度不大,海拔对其通量影响不明显,海拔由低到高年排放量依次为:0.23、0.62、0.63、0.60、0.95kg·hm^(-2)。土壤温度是影响CO_2、N_2O通量的关键因子。5个样地森林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20~40cm)显著相关(P<0.05)。高的土壤NH_4^+含量对CH_4的吸收有抑制作用。在冻融交替期,降雨对N_2O的通量有明显影响。海拔由低到高5个样地的GWP(全球增温潜势)分别为:119.13、12.65、11.85、17.02t·hm^(-2)和15.07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森林 海拔梯度 秦岭 温室气体 全球增温潜势
下载PDF
地形因子对青海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志林 强浪浪 +3 位作者 向安民 田翠翠 庞军柱 党坤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4,共7页
做为青海三江源区主要森林类型之一,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林提供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在增加青海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方面。以青海祁连圆柏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室内试验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 做为青海三江源区主要森林类型之一,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林提供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在增加青海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方面。以青海祁连圆柏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室内试验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主要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为209.56 t·hm^(-2)。其中,以兴海中铁林场(247.37 t·hm^(-2))最大,泽库麦秀林场(158.96 t·hm^(-2))最小,各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青海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海拔3500~3700 m范围最大,为255.93 t·hm^(-2),海拔2900~3100 m最小,为152.03 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坡度增大而下降,坡度5°~15°最大,为297.22 t·hm^(-2);下坡位(251.76 t·hm^(-2))>中坡位(212.56 t·hm^(-2))>上坡位(153.24 t·hm^(-2));阳坡土壤有机碳密度(206.72 t·hm^(-2))略低于阴坡(215.55 t·hm^(-2))。通过t检验,不同海拔、坡度和坡位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差异。总之,在不同立地因子中,海拔和坡位是调控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圆柏林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地形因子 通径分析 青海省
下载PDF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森林生态学的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庞军柱 张硕新 侯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277-279,共3页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和森林保护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森林生态学课程在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被列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森林生态学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对师资队伍的优化、课程教材的选择、先进教...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和森林保护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森林生态学课程在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13年被列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森林生态学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对师资队伍的优化、课程教材的选择、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以及实践教学的强化,近年来课程设计注重跟踪学科前沿,将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科研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得森林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精品资源共享课 课程建设 实践
下载PDF
Effects of Epigeic Earthworms on Decomposition of Wheat Straw and Nutrient Cycling in Agricultural Soils in a Reclaimed Salinity Area:A Microcosm Study 被引量:3
5
作者 pang jun-zhu QIAO Yu-Hui +3 位作者 SUN Zhen-Jun ZHANG Shuo-Xin LI Yun-Le ZHANG Rui-Q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26-735,共10页
Earthworm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croinvertebrate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of temperate zones, exert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soil functions. A laboratory microcosm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 Earthworm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croinvertebrate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of temperate zones, exert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soil functions. A laboratory microcosm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earthworm Eisenia fetida on wheat straw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cycling in an agricultural soil in a reclaimed salinity area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Each microcosm was simulated by thoroughly mixing wheat straw into the soil and incubated for 120 d with earthworms added at 3 different densities as treatments: control with no earthworms, regular density (RD) with two earthworms, and increased density (ID) with six earthwor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depletion of carbon and nitrogen pool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earthworms. Basal soil respiration rates and metabolic quotie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earthworm density during the initial and middle part of the incubation period. In contrast, concentrations of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quotient de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earthworms. Earthworm activity stimulated the transfer of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to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could lead to a smaller, but more metabolically active microbial biomass. Concentrations of inorganic nitrogen and NO-3 -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earthworm density at the end of the incubation (P < 0.05), resulting in a large pool of inorganic nitrogen available for plant uptake. Cumulative net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rates were three times higher in the ID treatment than the R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活动 农业土壤 小麦秸秆 养分循环 秸秆分解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盐度 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