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少花宽叶十万错不同时期营养品质的评价
1
作者 庞强强 蔡兴来 +1 位作者 周曼 孙晓东 《长江蔬菜》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以少花宽叶十万错为材料,对植株不同时期叶中营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进行分析,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计算各项营养指标与参考样的关联度,并进行优劣排序。结果表明,少花宽叶十万错叶中干物质含量为7.08%~9.27%,可溶性糖为0.47~0.96 mg... 以少花宽叶十万错为材料,对植株不同时期叶中营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进行分析,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计算各项营养指标与参考样的关联度,并进行优劣排序。结果表明,少花宽叶十万错叶中干物质含量为7.08%~9.27%,可溶性糖为0.47~0.96 mg/g,可溶性蛋白为6.71~11.02 mg/g,游离氨基酸为2.28~6.77 mg/100 g,VC为6.34~9.20 mg/100 g,抗坏血酸为65.19~546.67μg/g,谷胱甘肽为163.68~197.02μg/g,类黄酮为0.98%~3.08%,SOD活性变化为3.91~8.06 U/g,POD活性变化为614.29~1232.14 U/g,CAT活性为526.19~1111.90 U·g^(-1)·min^(-1)。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营养品质最优的是6月叶,且与各营养指标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花宽叶十万错 不同时期 营养品质 评价
下载PDF
海南冬季薄皮甜瓜嫁接砧木筛选及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庞强强 黄文枫 +4 位作者 王锋 胡艳平 朱白婢 孙晓东 周曼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43,共6页
为筛选出适合海南冬季薄皮甜瓜嫁接的砧木品种,对收集的10份南瓜砧木资源进行了薄皮甜瓜嫁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在88.33%~92.50%;在苗期,大多数嫁接组合子叶长、宽、厚和茎粗均低于自根苗,根系和茎、叶、干质量及... 为筛选出适合海南冬季薄皮甜瓜嫁接的砧木品种,对收集的10份南瓜砧木资源进行了薄皮甜瓜嫁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砧木的嫁接成活率在88.33%~92.50%;在苗期,大多数嫁接组合子叶长、宽、厚和茎粗均低于自根苗,根系和茎、叶、干质量及POD活性、MDA和H_(2)O_(2)含量则高于自根苗。在成株期,大白和金甲田嫁接组合的叶宽、茎粗、主蔓长均高于其他砧木组合。从果实性状来看,多数嫁接组合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大小、果肉厚度和果形指数与自根苗相比差异不大,仅有壮士组合的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显著低于对照,连大组合的果肉厚度显著高于对照。大白、厦利和连大组合的白粉病抗性较强,但大白组合的果面有棱沟。667 m^(2)产量最高的是连大组合,较对照增产17.85%。综合来看,连大砧木表现最优,适用于海南冬季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砧木 生长 品质 产量
下载PDF
海南省主要叶类蔬菜产业标准体系建设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晓东 王敏 +3 位作者 庞强强 周曼 朱白婢 胡艳萍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76-80,共5页
叶类蔬菜是指主要食用柔嫩的普通叶片、叶球、变态叶或叶柄的一类蔬菜,是海南省现有蔬菜种类中种植面积大、种类多、市场需求大的蔬菜之一。为了推动海南省叶类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提高其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快建立海南省叶类蔬菜产业... 叶类蔬菜是指主要食用柔嫩的普通叶片、叶球、变态叶或叶柄的一类蔬菜,是海南省现有蔬菜种类中种植面积大、种类多、市场需求大的蔬菜之一。为了推动海南省叶类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提高其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快建立海南省叶类蔬菜产业标准体系,文章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构建了海南省主要叶类蔬菜标准体系总框架,并阐述其主要内容,为海南叶类蔬菜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叶类蔬菜产业 标准体系
下载PDF
菜心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庞强强 李德明 +3 位作者 周曼 朱白婢 赵枢纽 蔡兴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0,共7页
研究菜心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及其与花器官外部形态的相关性,为直接从花器官外部形态特征来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菜心小孢子发育分为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各时期特征明显。菜心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 研究菜心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及其与花器官外部形态的相关性,为直接从花器官外部形态特征来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菜心小孢子发育分为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各时期特征明显。菜心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和花药外部形态特征密切相关,供试菜心材料中处在单核靠边期的花蕾纵径为3.05~3.39 mm,花萼长为3.25~3.46 mm,花瓣长为2.10~2.33 mm,瓣萼比为0.63~0.71,花药长为2.57~2.89 mm、瓣药比为0.77~0.85,适合作为不同材料花蕾最佳取样时期的鉴定指标。处在单核靠边期的花器官外观特征表现为花蕾饱满,萼片绿色并包被着花冠,花瓣和花药均为浅黄色,花药略长于花瓣。可见,依据花器官形态特征可判断菜心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及所对应的选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小孢子 发育时期 花器官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菜心耐热性评价及酶促抗氧化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6
5
作者 庞强强 周曼 +2 位作者 孙晓东 张文 蔡兴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鉴定不同菜心品种的耐热性,以热害指数为评价指标对19份材料进行耐热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促抗氧化系统对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及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通过热害指数分析,筛选出耐热品种5个、中等耐热品种11个、不耐热品种3个。对... 为鉴定不同菜心品种的耐热性,以热害指数为评价指标对19份材料进行耐热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促抗氧化系统对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及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通过热害指数分析,筛选出耐热品种5个、中等耐热品种11个、不耐热品种3个。对耐热品种CX10、中等耐热品种CX17和不耐热品种CX13进行人工模拟高温处理发现,37℃高温胁迫时菜心叶片的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n-SOD、POD和CAT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从增加幅度来看,耐热材料中的电导率、MDA含量增幅明显低于不耐热材料,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n-SOD、POD和CAT基因表达量则以耐热材料中增幅最大。在胁迫恢复3 d时,与胁迫时相比,所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高温胁迫影响了菜心酶促抗氧化系统的正常代谢,即使高温解除后也不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但耐热材料可通过调节自身的酶促系统减轻胁迫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耐热性 酶促抗氧化系统 高温胁迫
下载PDF
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指标筛选及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庞强强 孙晓东 +2 位作者 蔡兴来 张文 周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92,共12页
[目的]确定快菜萌发期耐热评价指标,筛选萌发期耐热种质,为快菜大规模鉴定和耐热机理研究提供方法及优质资源。[方法]以耐热性不同的6份快菜品系(编号分别为B18、B33、B11、B15、B2、B36)为材料,在25(对照),35,37和42℃下进行萌发试验,... [目的]确定快菜萌发期耐热评价指标,筛选萌发期耐热种质,为快菜大规模鉴定和耐热机理研究提供方法及优质资源。[方法]以耐热性不同的6份快菜品系(编号分别为B18、B33、B11、B15、B2、B36)为材料,在25(对照),35,37和42℃下进行萌发试验,分析不同快菜品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确定模拟萌发期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在模拟高温胁迫下,以38份快菜品系(编号为B1-B38)为材料,测定12个与萌发期耐热性相关的指标,以各指标的耐热系数(γ)作为基础,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指标进行筛选,对耐热性进行评价。并对38份快菜品系苗期和成株期的田间热害指数及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胁迫温度升高,6份快菜品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均下降,37℃是模拟萌发期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在37℃模拟高温胁迫下,12个快菜萌发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中5个综合指标可代表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性原始信息量的92.64%。根据隶属函数中不同品系萌发期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值)可知,B3品系耐热性最强,B17品系耐热性最差。与快菜耐热性密切相关的指标是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38份快菜材料按萌发期耐高温能力可分为3大类,其中20个品系对高温不敏感,8个品系对高温敏感,10个品系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性。苗期和成株期耐热性田间鉴定结果与萌发期室内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快菜萌发期模拟高温胁迫最适温度为37℃,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可作为快菜萌发期耐热性鉴定的首选指标,获取了38份快菜材料萌发期耐热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菜 萌发期 高温胁迫 耐热指标 耐热性评价
下载PDF
不同菜心品种萌发期和苗期耐热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10
7
作者 庞强强 周曼 +2 位作者 孙晓东 陈贻诵 蔡兴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5-305,共11页
为明确不同菜心品种间的耐热性强弱,构建菜心品种耐热评价体系。以20个菜心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正常和人工模拟37℃高温2个处理,对不同菜心品种萌发期和幼苗期的21个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热系数(γ)作为衡... 为明确不同菜心品种间的耐热性强弱,构建菜心品种耐热评价体系。以20个菜心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正常和人工模拟37℃高温2个处理,对不同菜心品种萌发期和幼苗期的21个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热系数(γ)作为衡量耐热性依据,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相结合,对不同菜心品种进行耐热性鉴定及耐热指标筛选。结果表明,与正常处理相比,高温胁迫后各菜心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均下降,热害指数、O-2质量分数、H2O2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Pro质量分数和CAT活性均升高,发芽势、根冠比、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和POD活性既有下降又有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评价指标间存在信息重叠与交叉现象,主成分分析将21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获得了各品种综合耐热能力D值并排序,聚类分析将20个菜心品种划分为耐热型(6个)、中等耐热型(10个)和不耐热型(4个)3种类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菜心耐热性评价方程,同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热害指数、过氧化物酶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发芽势和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等6个指标,可作为菜心耐热性综合鉴定指标。本研究结果为菜心耐热性评价、耐热品种选育、耐热机理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高温胁迫 耐热性评价 鉴定指标
下载PDF
微生物菌肥对设施白菜生长、品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庞强强 蔡兴来 +2 位作者 周曼 赵枢纽 李德明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20-23,共4页
以‘抗热5号’白菜为试材,研究不同微生物菌肥对白菜生长、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相比,微生物菌肥与常规施肥配合施用,可显著促进白菜的生长发育,提高白菜的叶长、叶宽、株高、单株鲜重和叶绿素含量,降... 以‘抗热5号’白菜为试材,研究不同微生物菌肥对白菜生长、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相比,微生物菌肥与常规施肥配合施用,可显著促进白菜的生长发育,提高白菜的叶长、叶宽、株高、单株鲜重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白菜叶片的硝酸盐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Vc含量,增强土壤蔗糖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综合来看,农用微生物菌肥与常规施肥配合施用,在白菜上的效果优于索丰微生物菌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微生物菌肥 设施 生长 品质 酶活性
下载PDF
海南特选荔浦香芋高效育苗管理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庞强强 孙晓东 +2 位作者 蔡兴来 张文 周曼 《长江蔬菜》 2022年第14期7-8,共2页
芋头,也称香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菜、粮、中药材三者兼用作物。其因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已在我国多地种植和推广。芋头分多子芋、魁芋和多头芋3种。海南种植的香芋品种为魁芋类型的荔浦香芋,该品种原产于广西桂林市荔浦县... 芋头,也称香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菜、粮、中药材三者兼用作物。其因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已在我国多地种植和推广。芋头分多子芋、魁芋和多头芋3种。海南种植的香芋品种为魁芋类型的荔浦香芋,该品种原产于广西桂林市荔浦县,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海南省引进栽培,经多代培育而成为海南特选荔浦香芋,其母芋质量3~6 kg,子芋1.5 kg左右,皮薄、肉质粉糯,且具有独特香味,适应性广,每667 m^(2)产量在3000~400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桂林市 多子芋 荔浦县 芋头 中药材 香芋 海南省
下载PDF
海南地区夏秋季3种叶菜穴盘育苗技术
10
作者 庞强强 孙晓东 +2 位作者 蔡兴来 张文 周曼 《长江蔬菜》 2022年第16期6-7,共2页
菜心、快菜、小白菜(以下统称为叶菜)是海南市场上供应的主要叶菜类型,需求量大,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由于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叶菜生产经常遭受高温、台风、暴雨的影响,造成减产。在海南,生产叶菜采取育苗移栽具有很大优势... 菜心、快菜、小白菜(以下统称为叶菜)是海南市场上供应的主要叶菜类型,需求量大,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由于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叶菜生产经常遭受高温、台风、暴雨的影响,造成减产。在海南,生产叶菜采取育苗移栽具有很大优势,可降低夏秋淡季生产风险,且苗期生长整齐,定植不损伤根系,缓苗期短,具有稳产丰产特点;同时还有利于在台风、暴雨等灾后迅速恢复生产,提前保障市场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 缓苗期 穴盘育苗技术 育苗移栽 快菜 菜心 海南地区 小白菜
下载PDF
青藏高原腹地各拉丹冬南北坡多年冻土考察初步结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广岳 邹德富 +14 位作者 杨斌 杜二计 周华云 肖瑶 赵林 谭昌海 胡国杰 庞强强 王武 孙哲 朱小凡 殷秀峰 汪凌霄 李智斌 谢昌卫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5,共13页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北两侧在地形地貌、地理和气候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多年冻土的发育状况和特征也明显不同。受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等项目资助,多年冻土对亚洲水塔的影响专题考察分队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的10—11月对唐古...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北两侧在地形地貌、地理和气候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多年冻土的发育状况和特征也明显不同。受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等项目资助,多年冻土对亚洲水塔的影响专题考察分队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的10—11月对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南侧的色林错上游扎加藏布源区(简称“湖源区”)和北侧的长江上游沱沱河源区(简称“江源区”)进行了多年冻土野外考察。利用钻探、坑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对多年冻土的分布边界、多年冻土剖面的地层、地下冰等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取样,同步构建了多年冻土温度和活动层水热观测网络,为多年冻土对亚洲水塔影响的机理分析、数值模拟以及情景预估提供数据保障。对野外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认为,各拉丹冬南北两坡地层沉积类型和地下冰赋存状态存在明显差异,北坡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地下冰含量、冰缘地貌类型多样性均高于南坡,但由于受到构造地热、河流融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北坡的冻土分布形式更为复杂。江源区100 m钻孔剖面揭示了连续分布的、厚度大于50 m的地下冰;在该区域发现了多年生冻胀丘分布群,并利用钻探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对该区域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冰核型冻胀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勘察剖析。两次野外调查工作共采集钻孔岩心、表层土壤、冰水等各类样本近1.2万件,为后期区域冻土理化指标分析,冻土环境化学、古气候环境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第二次青藏科考 多年冻土 各拉丹冬 色林错 长江源
下载PDF
Modeling Hydrothermal Transfer Processes in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被引量:4
12
作者 HU Guojie ZHAO Lin +6 位作者 LI Ren WU Tonghua WU Xiaodong pang qiangqiang XIAO Yao QIAO Yongping SHI Jianz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6期713-727,共15页
Hydrothermal processes are key components in permafrost dynamics; these processes are integral to global warming. In this study the coupl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odel for(Coup Model) the soil-plant-atmosphere-system... Hydrothermal processes are key components in permafrost dynamics; these processes are integral to global warming. In this study the coupl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odel for(Coup Model) the soil-plant-atmosphere-system is applied in high-altitude permafrost regions and to model hydrothermal transfer processes in freeze-thaw cycles. Measured meteorological forcing and soil and vegetation properties are used in the Coup Model for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1, 2009 to December 31, 2012 at the Tanggula observation site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 24-h time step is used in the mode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ed soil temperature and water content, as well as the frozen depth compar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data.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 is 0.97 for the mean soil temperature and 0.73 for the mean soil water content,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ed soil heat flux at a depth of 0–20 cm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monitored data. An analysis is performed on the simulated hydrothermal transfer processes from the deep soil layer to the upper one during the freezing and thawing perio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reezing period, the water in the deep soil layer moves upward to the freezing front and releases heat during the freezing process. When the soil layer is completely frozen, there are no vertical water exchanges between the soil layers, and the heat exchange process is controlled by the vertical soil temperature gradient. During the thawing period, the downward heat process becomes more active due to increased incoming shortwave radiation at the ground surface. The melt water is quickly dissolved in the soil, and the soil water movement only changes in the shallow soil layer. Subsequently, the model was used to provide an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response of the active layer to different scenarios of initial water content and climate warming at the Tanggula sit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oil water content and the organic laye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ctive layer deepening in summer, so climate warming will cause the permafrost active layer to become deeper an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模拟 西藏高原 高原多年冻土区 土壤-植物-大气系统 CoupModel 青海 传热传质模型 垂直温度梯度
下载PDF
Changes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nd and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被引量:5
13
作者 ZHANG Wengang LI Shuxun +1 位作者 WU Tonghua pang qiangqi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20-32,共13页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nd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 (Ts-Ta)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data of ground and air temperature of 99 stations over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from 1960 to 2000,and its spatial 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nd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 (Ts-Ta)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data of ground and air temperature of 99 stations over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from 1960 to 2000,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ime changing tendency have been diagnos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Ts-Ta) are the maximum in June and the minimum in December. The first three loading eigenvectors, which reflect the main spatially anomalous structure of (Ts-Ta)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contain the contrary changing pattern between the northwestern and the southeastern regions, the pattern response of the sea level elevation and the geography, and the pattern respons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ermafrost. There are four patterns of time evolution including the patterns of monotonous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rends, the basic stability pattern and the parabola pattern with the minimum value. (Ts-Ta) has a periodic variation about 2 years.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third loading eigenvectors of (Ts-Ta)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cold season, the permafrost response region and the seasonal frozen ground response region are ident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Xizang Plateau difference between ground and air temperature (Ts-Ta) principal component temperature subarea
下载PDF
Stefan方程在土壤冻融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文惠 谢昌卫 +6 位作者 刘海瑞 庞强强 王武 刘广岳 杨雨昆 王铭 张琪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7-339,共13页
多年冻土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活动层中的水热动态变化过程而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冻融过程模拟、多年冻土厚度制图和变化预测是研究冻土区生态环境、水文、工程以及碳循环的基础。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 多年冻土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活动层中的水热动态变化过程而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多年冻土活动层冻融过程模拟、多年冻土厚度制图和变化预测是研究冻土区生态环境、水文、工程以及碳循环的基础。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修正形式的Stefan方程在多年冻土活动层冻融过程和活动层厚度模拟中的应用进展,对将Stefan方程应用到分层堆积土壤中的不同算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指出了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Stefan方程首次将地表(或者大气)温度的变化与冰层(或者土层)的冻结融化过程以简单公式的形式联系起来,极大地简化了土壤冻结融化过程的分析计算。由于其输入参数少、形式简单、模拟效果可靠,成为常用模拟土壤冻融过程的方法之一,将其耦合到气候模型、陆面模型和水文模型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Stefan方程最初在研究北极地区湖冰形成过程时提出,在应用到冻土学中后,不同学者在考虑土壤含水量、不同下垫面地气温差、地形和降水等因素后对方程进行了改进,并有多种算法试图将这一方程应用到非均质土壤中,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但是,Stefan方程在国内的应用更多地用于简单模拟均质土壤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其应用到非均质土壤中的研究却较少。因此,未来需更深入研究Stefan方程模拟分层土壤的冻融过程,为准确掌握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最基本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fan方程 冻融过程 活动层厚度 含水量
下载PDF
二丁基氧化锡催化酯交换法合成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
15
作者 廖治敏 潘强强 +4 位作者 孟庆文 姜伟 王海平 吴宗山 王亮 《有机氟工业》 CAS 2020年第4期9-11,共3页
以二丁基氧化锡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2,2,3,3,4,4,5,5-八氟-1-戊醇(八氟戊醇)为原料,吩噻嗪(PTZ)为阻聚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OFPM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原料配比、阻聚剂用量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以二丁基氧化锡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2,2,3,3,4,4,5,5-八氟-1-戊醇(八氟戊醇)为原料,吩噻嗪(PTZ)为阻聚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OFPM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原料配比、阻聚剂用量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二丁基氧化锡相较其他催化剂效率更高,最高收率能达到77.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丁基氧化锡 八氟戊醇 甲基丙烯酸甲酯 酯交换 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
下载PDF
热带地区不同快菜品种育苗效果及产量比较
16
作者 庞强强 孙晓东 +2 位作者 周曼 蔡兴来 张文 《长江蔬菜》 2022年第18期11-14,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热带地区夏秋季育苗用的快菜品种,对12个快菜品种的性状表现进行比较,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各品种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早皇京白菜、抗热五号白菜和德阳01白菜3个快菜品种的育苗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合在热带地区推... 为筛选出适合热带地区夏秋季育苗用的快菜品种,对12个快菜品种的性状表现进行比较,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各品种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早皇京白菜、抗热五号白菜和德阳01白菜3个快菜品种的育苗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合在热带地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菜 育苗 产量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菜心叶片响应高温胁迫的转录组分析及转录因子筛选
17
作者 庞强强 孙晓东 +3 位作者 周曼 蔡兴来 陈贻诵 王亚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73-2487,共15页
为探索菜心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挖掘高温胁迫相关基因。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热敏DH系CX7-3和耐热DH系CX1-7高温胁迫处理前后叶片中的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差异表达基因库,并从中筛选高温胁迫转录因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共获得... 为探索菜心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挖掘高温胁迫相关基因。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热敏DH系CX7-3和耐热DH系CX1-7高温胁迫处理前后叶片中的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建立差异表达基因库,并从中筛选高温胁迫转录因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2.25 Gb的样本数据和46 204条unigene,在9个功能数据库中有76.76%的unigene得到注释。比较高温胁迫前后样本,获得3 803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类可将DEG富集到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方面,KEGG功能富集数量居于前三位的为植物-病原相互作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植物MAPK信号通路。从差异表达基因库中鉴定得到275个转录因子,主要涉及MYB、AP2、C3H、NAC、C2H2、bHLH、bZIP、HSF和WRKY等34类转录因子家族,且受高温诱导呈现多种表达模式。进一步筛选获得15个共表达、4个特有表达、1个非特有表达转录因子基因。挑选12个转录因子基因进行RT-qPCR验证,基因表达趋势与RNA-seq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菜心耐热分子机制和耐热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高温胁迫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树仔菜枯萎病的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敏 孙晓东 +4 位作者 王亚强 庞强强 周曼 李申 陈家路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枯萎病是特色蔬菜树仔菜上的毁灭性病害,为研究其病原与防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海南省树仔菜发病组织上分离病菌,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验证、多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最终明确树仔菜枯萎病的病原为木贼镰刀菌(Fusari... 枯萎病是特色蔬菜树仔菜上的毁灭性病害,为研究其病原与防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海南省树仔菜发病组织上分离病菌,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验证、多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最终明确树仔菜枯萎病的病原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5种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发现戊唑醇抑菌效果最好,相应的EC50为0.62 m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戊唑醇水乳剂和25%代锰·戊唑醇可湿性粉剂的防病效果分别为82.48%和81.04%,可作为防治由木贼镰刀菌引起的树仔菜枯萎病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仔菜 枯萎病 病原鉴定 木贼镰刀菌 药剂筛选
原文传递
硝酸盐胁迫下黄腐酸对小白菜活性氧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庞强强 孙光闻 +3 位作者 蔡兴来 周曼 赵枢纽 李德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5812-5820,共9页
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黄腐酸(0.08%,0.15%,0.25%)对硝酸盐胁迫下(120 mmol/L)小白菜活性氧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胁迫可引起小白菜叶片中MDA、O2-和H_2O_2含量的增加,生长受到抑制... 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黄腐酸(0.08%,0.15%,0.25%)对硝酸盐胁迫下(120 mmol/L)小白菜活性氧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胁迫可引起小白菜叶片中MDA、O2-和H_2O_2含量的增加,生长受到抑制;硝酸盐胁迫下施用黄腐酸(fulvic acid,FA)能显著促进小白菜生长发育,提高膜稳定指数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少O_2^-和 H_2O_2的积累,其中以处理Ⅳ(0.15%FA)处理效果最好;随黄腐酸浓度的增加,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Cu/Zn-SOD和POD的表达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AT基因表达水平持续增加,APX基因表达水平则表现为先降后升随后下降的趋势,其中Cu/Zn-SOD、POD和APX基因表达水平均在处理Ⅳ(0.15%FA)时达到顶峰,CAT基因表达水平在处理Ⅴ(0.25%FA)时最高。适宜浓度的黄腐酸可有效缓解硝酸盐胁迫对小白菜所造成的伤害,增强其抗盐性。本研究通过喷施外源黄腐酸,研究其对硝酸盐胁迫下小白菜生长、活性氧、渗透调节物、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探讨黄腐酸调控蔬菜盐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 硝酸盐胁迫 小白菜 活性氧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菜心小孢子胚再生体系优化及植株倍性鉴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庞强强 周曼 +3 位作者 蔡兴来 张文 孙晓东 陈贻诵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745-4751,共7页
为进一步优化菜心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技术体系,本研究以3份不同基因型的菜心小孢子胚状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类型、培养基中不同琼脂浓度和不同胚龄对胚再生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使用B5培养基时各基因型的... 为进一步优化菜心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技术体系,本研究以3份不同基因型的菜心小孢子胚状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类型、培养基中不同琼脂浓度和不同胚龄对胚再生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使用B5培养基时各基因型的成苗率均高于MS培养基,褐化率低于MS培养基,B5培养基是菜心小孢子胚状体再生的适宜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琼脂可提高再生植株的成苗率,随着琼脂浓度的增加,出苗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琼脂浓度为1.0%时,各基因型的出苗率达到最高;胚状体再生的最佳胚龄是25~29 d,胚龄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胚状体出苗,其中40 d以上胚龄的胚状体几乎不出苗;倍性鉴定发现菜心小孢子再生植株中同时存在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3个基因型的二倍体自然加倍率在62.22%~71.11%之间;75 mg/L秋水仙素处理可提高菜心再生株系的二倍体率。本研究为菜心游离小孢子胚再生体系优化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 小孢子培养 再生体系 倍性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