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压力对石墨共溅射沉积(AlTiVCrNb)CxNy涂层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英豪 侯雪滨 +3 位作者 蔡海潮 薛玉君 裴露露 田昌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1-69,140,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沉积压力对磁控溅射(AlTiVCrNb)CxNy涂层微观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平衡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AlTiVCrNb)CxNy涂层,利用相关设备分析涂层成分、形貌、晶向结构及各元素的化学形态,进一步采用纳米压痕仪、往复滑... 目的研究不同沉积压力对磁控溅射(AlTiVCrNb)CxNy涂层微观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平衡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AlTiVCrNb)CxNy涂层,利用相关设备分析涂层成分、形貌、晶向结构及各元素的化学形态,进一步采用纳米压痕仪、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白光干涉形貌仪,对涂层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表征。结果随着沉积压力的增大,(AlTiVCrNb)CxNy涂层表面形貌由分散柱状转变为花朵形柱状聚集,涂层截面形貌间隙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沉积压力为0.4 Pa时,涂层的致密性达到最优。(AlTiVCrNb)CxNy涂层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随着沉积压力的增大,因受涂层中碳sp3键相对含量变化的影响,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硬度最大值为21.23 GPa。在沉积压力为0.4 Pa、载荷为5 N时,涂层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因sp2团簇在对磨球表面形成质量较良好碳转移膜,(AlTiVCrNb)CxNy涂层的平均摩擦因数及磨损率达到最低,分别为0.261和0.69×10^(-6)mm^(3)/(N·m)。结论沉积压力的变化对(AlTiVCrNb)CxNy涂层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产生较大影响,通过石墨共溅射可以制备出结构组织优良、摩擦性能较优异的(AlTiVCrNb)CxNy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沉积压力 (AlTiVCrNb)CxNy涂层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磁控溅射制备高熵碳化物(AlTiVCrNb)C涂层摩擦学性能
2
作者 张英豪 侯雪滨 +3 位作者 蔡海潮 薛玉君 裴露露 田昌龄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9,共8页
为改善高熵合金涂层的摩擦学性能,通过石墨与AlTiVCrNb高熵合金靶共溅射制备(AlTiVCrNb)C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涂层的成分、表截面形貌和物相,采用纳米压痕仪、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硬度、弹... 为改善高熵合金涂层的摩擦学性能,通过石墨与AlTiVCrNb高熵合金靶共溅射制备(AlTiVCrNb)C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涂层的成分、表截面形貌和物相,采用纳米压痕仪、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摩擦学性能,采用白光干涉三维形貌仪表征涂层的磨损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涂层中碳含量增加,高熵组分从BCC/FCC双相向单一FCC结构转变,且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也随之变化;由于碳化物的形成和固溶强化,涂层呈现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在涂层碳原子分数为20.83%时,涂层的摩擦性能和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此时摩擦因数最低,为0.35,涂层硬度与弹性模量最高,分别为17.84、182.72 GPa。研究表明,在磁控溅射工艺中石墨与AlTiVCrNb高熵合金共溅射,可以获得摩擦学性能良好的高熵碳化物(AlTiVCrNb)C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高熵合金涂层 摩擦学性能 高熵碳化物涂层
下载PDF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脑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友凤 王春慧 +9 位作者 孙文先 张璐阳 何倩 曾喜 裴璐璐 李玉生 吴军 孙石磊 许予明 宋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9期771-775,共5页
目的探索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TC/HDL-C)比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后1 a复发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基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索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TC/HDL-C)比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病后1 a复发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基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数据库。前瞻性、连续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01-2016-12收治的发病24 h内的首发AIS患者,随访1 a,终点事件为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TC/HDL-C比值对AIS患者复发脑卒中的预测作用。结果本研究纳入54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AIS患者,年龄(59.66±13.23)岁,其中183例(33.33%)为女性。随访1 a,失访23例(4.19%),复发45例(8.20%)。复发脑卒中患者的TC/HDL-C比值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4.32(3.38~4.86)vs.3.80(3.16~4.63);P=0.030。矫正混杂因素后,TC/HDL-C比值可以预测AIS患者发病后1 a复发脑卒中风险危险比(hazard ratio,HR)1.32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91~1.609;P=0.005)。结论TC/HDL-C比值对AIS患者长期脑卒中复发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复发
下载PDF
织构化表面NbSe2涂层的真空载流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洋 吉利 +7 位作者 鞠鹏飞 刘京周 徐州 裴露露 李红轩 周惠娣 陈建敏 段文山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3-811,共9页
针对航天器滑动电接触部件特殊的真空载流服役要求,利用建立的真空载流摩擦试验平台,探索铜基材织构化表面喷涂NbSe_(2)涂层作为空间新型导电润滑材料的可能性.研究条状和网状不同织构以及各自在不同织构密度条件下喷涂NbSe_(2)涂层的... 针对航天器滑动电接触部件特殊的真空载流服役要求,利用建立的真空载流摩擦试验平台,探索铜基材织构化表面喷涂NbSe_(2)涂层作为空间新型导电润滑材料的可能性.研究条状和网状不同织构以及各自在不同织构密度条件下喷涂NbSe_(2)涂层的真空载流摩擦学性能和影响作用规律;对比现役电镀金涂层,探讨其在真空载流条件下摩擦学和电接触行为优势.结果表明:网格状较条状织构表面喷涂NbSe_(2)涂层的载流摩擦学性能更好,而且随织构密度的增加,减摩耐磨性能得到提高.织构间距为200μm的网格状织构表面喷涂的NbSe_(2)涂层展现出最佳的真空载流摩擦学性能.相较于现役的金电镀层,其在真空载流摩擦条件下展现出更加优异的摩擦学和电接触性能,摩擦系数由0.25降至0.05,接触电压与现役材料处于同一量级,电噪音波动明显改善,由0.09V降至0.04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电接触 真空载流摩擦 导电润滑性能 NbSe2 表面织构
下载PDF
磁控溅射NbSe_(2)和MoS_(2)薄膜不同湿度下的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明登 杨洋 +2 位作者 裴露露 刘晓红 刘红妹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5-934,共10页
针对MoS_(2)在潮湿环境易氧化和润滑失效的问题,从增强离子键强度的角度探索改善其抗氧化以及润滑湿度适应性.选择了离子键更强的NbSe_(2)进行对比,采用磁控溅射法分别制备了NbSe_(2)和MoS_(2)薄膜,研究了两种薄膜在不同湿度下的摩擦学... 针对MoS_(2)在潮湿环境易氧化和润滑失效的问题,从增强离子键强度的角度探索改善其抗氧化以及润滑湿度适应性.选择了离子键更强的NbSe_(2)进行对比,采用磁控溅射法分别制备了NbSe_(2)和MoS_(2)薄膜,研究了两种薄膜在不同湿度下的摩擦学性能,对比其在摩擦稳定阶段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探讨了NbSe_(2)在大气高湿度环境下的优势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NbSe_(2)薄膜在大气环境下的摩擦表现出更佳的湿度适应性,在20%RH、35%RH和55%RH下摩擦系数稳定在0.08左右,直到75%RH下摩擦系数才开始增大,而MoS_(2)薄膜在35%RH下面临润滑性能快速失效的问题,进一步结合XPS和XRD等表征结果发现:相较于MoS_(2),NbSe_(2)在大气摩擦条件下更难氧化,其层层滑移状态能较好维持,能保持长时间的润滑性能,这为大气高湿度服役润滑材料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薄膜 NbSe_(2)薄膜 大气摩擦学性能 湿度 氧化
下载PDF
相关炎性因子对静脉窦血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屾 刘凯 +6 位作者 高远 赵璐 方慧 裴璐璐 王运超 宋波 许予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1期2338-234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D-二聚体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0-11—2017-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D-二聚体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0-11—2017-01收治的CVST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以及出院随访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2定义为预后良好。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CVST患者预后与三种因子水平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预测价值。结果纳入228例CVST住院患者,187例(82.0%)患者预后良好,41例(18.0%)患者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PLR值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267.2±175.6vs 160.1±86.9,P <0.001),D-二聚体(1.5±2.4vs 4.2±9.8,P=0.09)和红细胞分布宽度(15.3±4.1vs 14.8±2.7,P=0.3)在2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06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27~1.094,P<0.05]、意识障碍(OR2.497,95%CI 0.971~6.421,P=0.05)颅内出血(OR 5.361,95%CI 1.977~14.541,P=0.001)、PLR(OR 1.007,95%CI 1.003~1.011,P=0.001)、直窦(OR 2.757,95%CI 1.121~6.780,P=0.027)、静脉(OR 4.250,95%CI 1.450~12.454,P=0.008)和预后独立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LR为168.3时,预测CVST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78.0%和65.2%。结论 PLR与CVST患者预后独立相关。D-二聚体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不是CVST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D-二聚体 红细胞分布宽度 静脉窦血栓 炎性血栓标记物 预后
下载PDF
神经影像模型对短暂症状伴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研究
7
作者 曹爽 赵璐 +7 位作者 裴璐璐 杨书祥 高远 方慧 孙石磊 吴军 宋波 许予明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3期278-284,共7页
目的 评估基于神经影像特征的综合卒中复发模型(comprehensive stroke recurrence model,CSR)在短暂症状伴梗死(transient symptoms with infarction,TSI)人群中预测短期和长期卒中风险的能力,并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卒中风险预测评分... 目的 评估基于神经影像特征的综合卒中复发模型(comprehensive stroke recurrence model,CSR)在短暂症状伴梗死(transient symptoms with infarction,TSI)人群中预测短期和长期卒中风险的能力,并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卒中风险预测评分进行比较。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TIA数据库。收集数据库中TSI(MRIDWI序列显示弥散受限)患者的基线特征,评定ABCD^(2)评分和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senstrokeriskscore,ESRS),根据患者入院后头颅MRI结果进行CSR评分。于TSI后7 d、1年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缺血性卒中。绘制ABCD^(2)、ESRS和CSR评分预测缺血性卒中的ROC曲线,计算不同评分的AUC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纳入符合入组和排除标准的TSI患者441例,平均57.5±11.9岁,女性153例(34.7%)。CSR评分(AUC 0.688,95%CI 0.642~0.731)对TSI后1年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高于ABCD^(2)评分(AUC0.579,95%CI 0.531~0.625,P=0.014)和ESRS(AUC 0.580,95%CI 0.532~0.626,P=0.011)。结论 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的评分如ABCD^(2)、ESRS相比,CSR评分对TSI患者的长期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症状伴梗死 缺血性卒中 ABCD^(2)评分 综合卒中复发模型 Essen卒中风险评分 预测
下载PDF
责任动脉闭塞与夹层相关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张一歌 张婉 +7 位作者 张璐阳 王鑫 丁澜 王玉莹 裴璐璐 方慧 许予明 宋波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9期932-936,共5页
目的寻找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复发的高风险影像学特征,探讨责任动脉闭塞与其复发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8年1月-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首发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患者,通过MRI、MRA、CTA、HR-MRI及DSA等影像学方... 目的寻找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复发的高风险影像学特征,探讨责任动脉闭塞与其复发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性纳入2018年1月-2022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首发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患者,通过MRI、MRA、CTA、HR-MRI及DSA等影像学方法评估血管闭塞、长节段夹层等影像学特征,长期随访其复发情况。通过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其复发的影响因素,构建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血管闭塞与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复发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07例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患者,有10例(9.3%)患者复发。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责任动脉闭塞是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复发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HR 6.150,95%CI 1.227~30.810,P=0.027),出血转化也与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复发显著相关(HR 12.605,95%CI 2.373~66.949,P=0.003)。Kapl 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闭塞组与非闭塞组卒中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01)。结论责任动脉闭塞是脑动脉夹层相关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需要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为二级预防提供更精准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夹层 缺血性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血管闭塞
下载PDF
2010—2020年宁德近岸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康建华 黄舒虹 +2 位作者 林毅力 裴璐璐 罗肇河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3期3-8,共6页
文章收集整理2010—2020年发生在宁德近岸海域的赤潮事件,综合分析该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和种类特征,结果表明:(1)近11年来宁德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6起,年均1.5起;总面积高达1 468 km^(2),年均133.5 km^(2);持续时间共169天,年均15.4天。... 文章收集整理2010—2020年发生在宁德近岸海域的赤潮事件,综合分析该海域赤潮的时空分布和种类特征,结果表明:(1)近11年来宁德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6起,年均1.5起;总面积高达1 468 km^(2),年均133.5 km^(2);持续时间共169天,年均15.4天。(2)从月份上看,赤潮发生在4—6月,高发期为5月。(3)发生赤潮的种类共有3种甲藻和1种硅藻,其中发生次数、面积和持续天数最高的均为东海原甲藻,其次为米氏凯伦藻,最低为中肋骨条藻。(4)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福宁湾及其周边海域(A区)赤潮次数和持续天数最长,三沙湾外海域(D区)赤潮面积最大,三沙湾内海域(C区)的赤潮种类最多。(5)米氏凯伦藻引发的有毒赤潮共4次,主要集中在霞浦近岸海域。适宜的温度、盐度、丰富的营养盐和良好的天气是米氏凯伦藻形成赤潮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时空分布 硅藻 甲藻 米氏凯伦藻 宁德近岸海域
下载PDF
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联合洛桑评分对缺血性卒中不良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裴璐璐 柴源 +8 位作者 杨钧哲 刘凯 刘晗 张定 赵召阳 周懿芳 陈子昕 许予明 宋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探讨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_(1))联合洛桑(ASTRAL)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发病7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 目的探讨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_(1))联合洛桑(ASTRAL)评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发病7 d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线信息,测量患者PTFV_(1),计算ASTRAL评分。结局事件为1年不良功能预后(改良Rankin评分>2分)。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TFV_(1)对不良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将PTFV_(1)加入ASTRAL评分,拟合P-ASTRAL评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3399例患者,年龄(59±12)岁,年龄范围14~95岁。其中男占70.3%(2390/3399),PTFV_(1)增大的比例为8.8%(299/3399)。与改良Rankin评分≤2分的患者相比,功能预后不良患者年龄更大(t=12.40,P<0.001)、男性更多(χ^(2)=23.85,P<0.001)、有更多的危险因素[糖尿病(χ^(2)=5.54,P=0.019)、既往卒中病史(χ^(2)=56.38,P<0.001)、冠心病(χ^(2)=22.72,P<0.001)]、PTFV_(1)增大的比例更多(χ^(2)=229.65,P<0.001)及ASTRAL评分更高(χ^(2)=424.02,P<0.001)。矫正混杂因素后,PTFV_(1)增大(OR=4.168,95%CI 3.101~5.602,P<0.001)及ASTRAL评分增加(OR=1.122,95%CI 1.097~1.148,P<0.001)是会增加1年不良功能结局的风险。ASTRAL评分对1年不良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ASTRAL评分(AUC:0.753对0.739,Z=2.317,P=0.021)。结论PTFV_(1)是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ASTRAL评分可以提高对缺血性卒中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 洛桑评分 预测价值 不良预后
原文传递
布鲁杆菌病合并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冰清 孙梦洋 +3 位作者 赵璐 余海珍 裴璐璐 王莉梅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等感染合并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报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4月诊断的1例布鲁杆菌病合并MOGAD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总结文献报道的感染合并M...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等感染合并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报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4月诊断的1例布鲁杆菌病合并MOGAD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并总结文献报道的感染合并MOGAD的相关病例。结果:本例患者为44岁男性,主要表现为间断发热、食欲不振,后突发双下肢无力、麻木、疼痛伴排尿困难,随后出现右颈部疼痛。磁共振成像示脊柱及脊髓病变。脑脊液及血清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阳性,血培养示布鲁菌属(+)。诊断为布鲁杆菌病合并MOGAD。予以抗布鲁杆菌治疗及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回顾感染合并MOGAD的相关文献,共纳入22例患者,感染源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莱姆病螺旋体等,未发现布鲁杆菌感染合并MOGAD的报道。22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炎(63.6%,14/22)、视神经炎(40.9%,9/22)、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8.2%,4/22)、多相播散性脑脊髓炎(4.5%,1/22)及脑膜脑炎(4.5%,1/22)。20例患者行磁共振检查,其中存在脊髓病灶者12例(60.0%,12/20)、颅内病灶10例(50.0%,10/20)、视神经病灶6例(30.0%,6/20)。19例患者行脑脊液检查,其中13例(13/19)细胞数增加,10例(10/18)蛋白增加。22例患者行激素治疗,95.5%(21/22)的患者有效,95.5%(21/22)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布鲁杆菌及其他多种病原体感染后均可能合并MOGAD,临床表现相似,激素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感染 病例报告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心房心肌病在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患病率及与隐源性卒中的关系
12
作者 王玉莹 刘新静 +8 位作者 裴璐璐 刘凯 胡睿瑶 王鑫 孙文先 张璐阳 梁静 许予明 宋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5期3598-3603,共6页
目的探讨心房心肌病在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患病率及其与隐源性卒中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发病7 d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按照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进行病因... 目的探讨心房心肌病在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患病率及其与隐源性卒中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发病7 d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按照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进行病因学分型。采用χ^(2)检验比较心房心肌病在不同TOAST分型患者中的患病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隐源性卒中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9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男661例, 女437例, 年龄[M(Q1, Q3)]61(53, 68)岁, 其中隐源性卒中患者128例(11.7%)。隐源性卒中患者心房心肌病患病率[53.5%(46/86)]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38.0%(63/166), P=0.018]和小血管闭塞组[19.4%(37/191), P<0.001], 低于心源性栓塞组患者[97.3%(72/74),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心肌病是隐源性卒中的相关因素(OR=2.945, 95%CI:1.766~4.911, P<0.001)。结论心房心肌病与隐源性卒中有关, 隐源性卒中患者心房心肌病的患病率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血管闭塞组卒中患者, 低于心源性栓塞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心房心肌病 隐源性卒中 N端脑钠肽前体 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IL-33/ST2系统: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靶点
13
作者 胡睿瑶 裴璐璐 +2 位作者 刘新静 许予明 宋波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939-943,共5页
炎症反应是卒中后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病理过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33/ST2系统参与了缺血性卒中的炎症反应过程,且被证实是一种保护因素。文章对IL-33/ST2系统在缺血性卒中后免疫炎症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白细胞介素-33 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蛋白1 炎症 免疫
原文传递
Review and Outlook of Research o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14
作者 WANG Huizhan pei lulu 《China Economic Transition》 2022年第1期114-121,共8页
The practice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has gone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stage and tourism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age and has now entered the post-poverty alleviation s... The practice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has gone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stage and tourism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age and has now entered the post-poverty alleviation stage.The research regarding the corresponding stage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exhibits typical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in research content,research area,and research perspective.Clar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ages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will aid in grasping the context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as a whole and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trend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in the post-poverty alleviation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post-poverty alleviation era REVIEW OUTLOO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