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分析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为花岗岩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省兴国县平江流域花岗岩侵蚀区,选择治理4 a, 1...[目的]对比分析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为花岗岩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省兴国县平江流域花岗岩侵蚀区,选择治理4 a, 14 a, 24 a, 34 a的4个不同治理年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人为治理林地和次生林作为对照,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分析不同林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结果](1)共调查植物43种,隶属于31科41属,其中乔木层17种,灌木层8种,草本层18种。(2)“竹节沟+乔灌草”措施能够有效增加植物多样性,促进植被恢复与演替,不同治理年限林地的辛普森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大于未人为治理林地。(3)随着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且均小于次生林。(4)不同治理年限林地、次生林和未人为治理林地之间的共有物种较少,整体上表现为不相似。[结论]仅靠自然封禁难以有效恢复花岗岩侵蚀区的植物多样性,“竹节沟+乔灌草”措施能有效促进植被恢复,提升植物多样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肝癌三维切片(three dimensional slicer,3D slicer)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建模精准辅助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9月本院收诊的60例肝癌患者,均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按照有无辅助应用基于CT的3D slicer AI建模分为试验组(n=30,应用)与对照组(n=30,未应用)。观察两组手术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分析两组术后7 d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水平,比较其术后7 d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水平、分化簇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CD4^(+))/分化簇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且需统计其转开腹率、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试验组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 PAB、ALB、TRF、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试验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术后7 d REE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试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转开腹率、围手术期间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的3D slicer AI建模辅助肝癌患者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有助于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与并发症情况,可促使患者的血清内脏蛋白水平尽早恢复正常,且能够改善其能量代谢与免疫功能。
文摘[目的]对比分析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为花岗岩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省兴国县平江流域花岗岩侵蚀区,选择治理4 a, 14 a, 24 a, 34 a的4个不同治理年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人为治理林地和次生林作为对照,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分析不同林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结果](1)共调查植物43种,隶属于31科41属,其中乔木层17种,灌木层8种,草本层18种。(2)“竹节沟+乔灌草”措施能够有效增加植物多样性,促进植被恢复与演替,不同治理年限林地的辛普森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大于未人为治理林地。(3)随着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且均小于次生林。(4)不同治理年限林地、次生林和未人为治理林地之间的共有物种较少,整体上表现为不相似。[结论]仅靠自然封禁难以有效恢复花岗岩侵蚀区的植物多样性,“竹节沟+乔灌草”措施能有效促进植被恢复,提升植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