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仑伐替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晚期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步舒 刘梦梦 +3 位作者 潘花 潘求忠 彭瑞清 张星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2期84-90,117,共8页
目的 探讨应用仑伐替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治疗晚期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应用仑伐替尼联合抗PD-1治疗的晚期肉瘤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仑伐替尼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治疗晚期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应用仑伐替尼联合抗PD-1治疗的晚期肉瘤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36(18~73)岁;包括软组织肉瘤24例和骨肉瘤2例;治疗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为0~1分;其中软组织肉瘤的病理类型包括平滑肌肉瘤6例、滑膜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2例和其他11例。原发灶位于头颈部1例、四肢10例、躯干6例及腹腔或脏器9例。依照法国国家癌症中心联盟(FNCLCC)分级方法,13例(50%)患者为G3级。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等;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1.1对疗效进行评估,并对各病理型肉瘤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CTCAE)4.0对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进行评估。结果 以仑伐替尼联合抗PD-1抗体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患者3例,作为二线治疗方案的患者4例,作为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的患者19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9个月(1.1~45.0个月)。1例患者失随访。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20.0%,疾病控制率(DCR)为72.0%。末次随访时,疾病进展患者18例,达到生存终点患者8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7.8个月(95%CI:3.6~12.0),中位总生存时间(OS)23.3个月(95%CI:13.1~33.6)。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血TSH水平升高)17例(68.0%)、皮疹6例(24.0%)、瘙痒6例(24.0%)、疲乏5例(20.0%)及高血压4例(16.0%)等,其中大部分为轻中度。结论 仑伐替尼联合抗PD-1抗体的治疗方案对晚期肉瘤患者有效,且不良反应总体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药物疗法 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蛋白激酶抑制剂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抗体 仑伐替尼
下载PDF
ARL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表型的影响
2
作者 彭瑞清 王杨 +2 位作者 孙颖 王凊 胡志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12-1717,共6页
目的:探究ADP-核糖基化样因子2(ARL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RL2基因和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ARL2(siR-ARL2),以非特异性... 目的:探究ADP-核糖基化样因子2(ARL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宫颈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RL2基因和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ARL2(siR-ARL2),以非特异性序列(pSilencer 2.1)转染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转染宫颈癌细胞HeLa和C33A细胞,采用MTT实验、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以及细胞划痕实验来检测干扰ARL2后宫颈癌细胞生长、侵袭以及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q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到ARL2基因和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Western blot显示转染siR-ARL2的实验组中AR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在HeLa细胞中下降了约59%(t=5.6,P<0.05),在C33A细胞中下降了60%(t=5.3,P<0.05);siR-ARL2使HeLa和C33A细胞生长活性分别下降了28%和22%(t=2.6、2.3,P<0.05);siR-ARL2使HeLa和C33A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分别下降了36%和60%(t=4.7、6.2,P<0.05);siR-ARL2使HeLa和C33A细胞侵袭能力分别下降了49%和54%(t=5.2、5.7,P<0.05),并使HeLa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结论:A RL2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siR-ARL2抑制了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迁移,可能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ARL2 RNA干扰 侵袭 差异表达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针对晚期或不可切除血管肉瘤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彭瑞清 徐步舒 +3 位作者 刘园园 杨倩琼 潘求忠 张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81,共8页
目的评价不同内科方案治疗晚期或不可切除血管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20年8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晚期或不可切除的血管肉瘤患者55例,其中接受以阿霉素为主的一线联合化疗(阿... 目的评价不同内科方案治疗晚期或不可切除血管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20年8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晚期或不可切除的血管肉瘤患者55例,其中接受以阿霉素为主的一线联合化疗(阿霉素组)34例,接受阿霉素或脂质体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一线化疗(联合组)12例,接受紫杉醇为主的一线化疗(紫杉醇组)4例,接受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6例,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2例。靶向和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包括5例一线治疗及3例二线治疗。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标准评价疗效,药物不良反应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版本评价。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阿霉素组34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R)18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5个月。联合组12例患者中PR 4例,中位PFS为4个月,中位OS为19个月。紫杉醇组4例患者中PR 2例,中位PFS为3个月,中位OS为9个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6例患者中PR 1例,中位PFS为3个月,中位OS为16个月;2例PD-1抗体联合培唑帕尼或安罗替尼的患者均取得PR,PFS分别为17个月和>16个月。原发于肺、肝、脾血管肉瘤患者的中位PFS(7.5个月)优于其他原发部位患者(3.0个月,P=0.028),女性血管肉瘤患者的中位OS(20个月)优于男性患者(12个月,P=0.045)。肿瘤原发部位、性别、年龄及治疗方案均不是血管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联合组出现3~4级心脏不良反应2例。结论以蒽环类或以紫杉类为主的化疗在晚期血管肉瘤中仍是主导地位,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联合PD-1抗体在部分血管肉瘤中可见一定疗效,疗效维持时间长,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化疗 靶向或免疫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面向部分遮挡的多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彭瑞卿 谈诚 +1 位作者 江长江 方正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97-1105,共9页
当前的目标识别(object detection)模型大多是通过构造目标的整体特征,对具体目标类型识别和人群密度估计。然而,当目标特征不完全或存在部分遮挡时,往往很难发挥模型的性能优势。针对这一问题,以人头检测为目标,基于MS COCO 2014和Shan... 当前的目标识别(object detection)模型大多是通过构造目标的整体特征,对具体目标类型识别和人群密度估计。然而,当目标特征不完全或存在部分遮挡时,往往很难发挥模型的性能优势。针对这一问题,以人头检测为目标,基于MS COCO 2014和ShanghaiTech 2种经典数据集,采用面向目标识别的YOLOv3模型和Objects as Points模型,以及面向人群密度估计的MCNN模型和CSRNet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分别探讨了这些模型在人头检测以及人群人头定位的效果。通过对比发现,在目标识别方面,Objects as Points对目标物体更敏感,在密集地区人数估计方面,CSRNet在2个测试集上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分别达到75.69和9.69,表现均优于MCNN。实验结果表明,在目标遮挡较严重或密集型区域,先对人头中心坐标进行定位再检测比直接对人头进行定位表现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识别 人群密度估计
原文传递
培唑帕尼治疗中国晚期软组织肉瘤的回顾性研究
5
作者 徐步舒 郭天慧 +3 位作者 刘梦梦 潘求忠 彭瑞清 张星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1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探索培唑帕尼治疗中国晚期软组织肉瘤(ST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58例晚期STS患者使用培唑帕尼的临床特征、生存预后及疗效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了培唑帕... 目的探索培唑帕尼治疗中国晚期软组织肉瘤(ST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58例晚期STS患者使用培唑帕尼的临床特征、生存预后及疗效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了培唑帕尼治疗,其中11例患者以培唑帕尼治疗作为一线治疗(19%),24例患者作为二线治疗(41%),23例患者作为三线及以上治疗(40%)。总体最佳客观缓解率为31%,疾病缓解率为7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1个月(95%CI为3.7~6.5),中位总生存期为13.3个月(95%CI为8.0~18.7)。主要不良反应为毛发变白(95%)及手足综合征(83%),大部分不良反应为轻度及中度。结论培唑帕尼对中国晚期STS人群有效且毒性可耐受,部分不良反应及严重程度等表现出中国患者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唑帕尼 软组织肉瘤 中国患者 有效性及安全性
原文传递
A Dynamic Flow-Regulation Algorithm for Networks Overload Control
6
作者 WANG Lina peng ruiqing +1 位作者 GUO Chi GUAN Yipi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1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In this paper,a dynamic flow-regulation algorithm-oriented network overload control is proposed.It can proportion-ally distribute the load between the high-degree nodes and the low-degree nodes.According to the theore... In this paper,a dynamic flow-regulation algorithm-oriented network overload control is proposed.It can proportion-ally distribute the load between the high-degree nodes and the low-degree nodes.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net-work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in inverse proportion to the usage rate of the high-degree nodes.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new algorithm is more flexible and can enhance the network capability in most circumstances compared with the shortest path routing algorithm.Moreover,the compari-son with the efficient routing algorism also reveals the prominent performance of the new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congestion flow-regulation network sur-vivabil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