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营地区古层间氧化带识别与空间定位预测 被引量:14
1
作者 鲁超 焦养泉 +4 位作者 彭云彪 吴立群 苗爱生 荣辉 谢惠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8-1240,共13页
潜在铀储层内部的层间氧化作用与铀成矿作用同时进行而且密不可分,(古)层间氧化带被认为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标志。运用岩芯和钻孔资料以及各分带的岩石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信息识别古层间氧化带,结合铀储层中具有古氧化性质和... 潜在铀储层内部的层间氧化作用与铀成矿作用同时进行而且密不可分,(古)层间氧化带被认为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找矿标志。运用岩芯和钻孔资料以及各分带的岩石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信息识别古层间氧化带,结合铀储层中具有古氧化性质和还原性质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定量地给予古层间氧化带以空间定位,并据此可以划分出古完全氧化带、过渡带和还原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铀储层规模、隔挡层、暗色泥岩及煤层等因素对于古层间氧化带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层间氧化带 二次还原 空间定位 识别标志
下载PDF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核桃坝铀矿床矿相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薛伟 彭云彪 +4 位作者 李小伟 剡鹏兵 蒋孝君 韩军 刘小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5-1094,共10页
核桃坝矿床是著名的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上新近勘查突破的重要铀矿床之一。为恢复成矿过程、划分成矿阶段和探讨矿床成因,本文开展了系统的矿相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以期为区内铀矿勘查和找矿突破提供理论支持。矿相学研究表明,矿床矿石... 核桃坝矿床是著名的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上新近勘查突破的重要铀矿床之一。为恢复成矿过程、划分成矿阶段和探讨矿床成因,本文开展了系统的矿相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以期为区内铀矿勘查和找矿突破提供理论支持。矿相学研究表明,矿床矿石矿物以铀石为主,成矿作用可划分为早期钠长石化交代阶段、早期热液成矿阶段、晚期热液成矿阶段和成矿后阶段四个阶段。核桃坝矿床属于碱交代型(钠交代)热液铀矿床。沥青铀矿U-Pb同位素表观年龄、电子探针化学年龄以及等时线年龄综合研究显示,矿床形成时代应在99. 1Ma左右,是晚白垩世成矿作用的产物。核桃坝矿床可能是富铀岩体在碱交代作用后形成流体(富铀含硅酸成矿流体)在外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沉淀成矿。因此,矿体的定位与富铀岩体关系密切,富铀岩体附近的开放空间(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等)是重要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相学 成矿年代学 铀矿床 核桃坝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
下载PDF
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西部赛汉塔拉组下段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彭云彪 鲁超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7,共12页
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西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新发现了深部层位的工业铀矿化,但其时代归属尚不明确。经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发现,乌兰察布坳陷西部赛汉塔拉组发育三级层序A(赛汉塔拉组下段层序)和层序B(赛汉塔拉组上段层序)。在层序A... 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西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新发现了深部层位的工业铀矿化,但其时代归属尚不明确。经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发现,乌兰察布坳陷西部赛汉塔拉组发育三级层序A(赛汉塔拉组下段层序)和层序B(赛汉塔拉组上段层序)。在层序A中还可以划分出低位体系域(LST)、湖扩体系域(EST)和高位体系域(HST)。以往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主要产于层序A的HST和层序B的LST;而经古生物、岩石地层和层序地层学对比研究发现,乌兰察布坳陷西部新发现的工业铀矿化产于层序A的LST。层序A的LST的成矿能力取决于含煤岩系还原介质和骨架砂体的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铀储层。沿富铀的卫境岩体形成近百米至千米间断发育的潜水层间氧化带,成矿过程可分为早白垩世沉积期铀的预富集、晚白垩世至古近纪古新世成矿作用、古近纪始新世至第四纪保矿3个阶段,最终建立“断拗控砂体反转控氧化还原控矿体”三位一体成矿模式。将新发现的工业铀矿化层厘定为层序A的LST,拓展了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西部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层序 赛汉塔拉组 含煤岩系 二连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后生蚀变成因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戴明建 李文辉 +4 位作者 刘璐 彭云彪 焦养泉 苗爱生 张字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0-526,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是中国近期落实的又一特大型铀矿床,为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根据蚀变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建立了新的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后生蚀变分类方法,即将其划分为控矿蚀变、成矿蚀变和保矿蚀变3类。分别从... 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是中国近期落实的又一特大型铀矿床,为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根据蚀变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建立了新的古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后生蚀变分类方法,即将其划分为控矿蚀变、成矿蚀变和保矿蚀变3类。分别从垂向上和平面上分析了后生蚀变的空间分布规律,剖面自下而上整体表现为保矿蚀变-成矿蚀变-控矿蚀变的垂向序列;平面上重点分析了氧化砂体厚度、氧化砂体百分率、氧化砂体底埋深、氧化砂体底标高等参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纳岭沟铀矿床 后生蚀变成因 直罗组
下载PDF
内蒙古多伦县三道沟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铀成矿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薛伟 宋卡迪 +4 位作者 刘鑫扬 彭云彪 剡鹏兵 高龙 智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80,共12页
多伦县三道沟地区位于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是新近铀矿勘查的重点关注地区。利用LA-ICP-MA锆石U-Pb法获得义县组赋矿流纹岩成岩年龄为(132.2±0.6)Ma和(132.8±0.8)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同时,通过综合研究对... 多伦县三道沟地区位于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是新近铀矿勘查的重点关注地区。利用LA-ICP-MA锆石U-Pb法获得义县组赋矿流纹岩成岩年龄为(132.2±0.6)Ma和(132.8±0.8)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同时,通过综合研究对义县组形成年龄进行限定,即介于132.8~122.0 Ma之间,这对于解决三道沟地区地层归属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三道沟地区流纹岩具有富SiO 2和K 2O,贫Al 2O 3、Sr、Ba、Eu、Ti、P以及高Rb/Sr比值(21.74~24.53)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燕式分布,具有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其为壳源岩石部分熔融形成。已有资料显示,三道沟地区义县组具备良好的铀成矿条件,利于铀成矿作用的发生。下白垩统义县组是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上新的找矿层位,其内部北东向硅化构造带是值得关注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纹岩 铀矿化 义县组 三道沟地区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
下载PDF
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铀矿床地质特征及铀成矿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波 时志强 +4 位作者 彭云彪 李鹏 王强 张鹏飞 王浩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8-183,共16页
巴音戈壁盆地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盆地。笔者通过对盆地内塔木素铀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发现矿床产于因格井凹陷巴音戈壁期微斜坡,晚白垩世和古近纪剥蚀窗口的发育,为成矿流体向盆地内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矿床的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巴音... 巴音戈壁盆地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能源盆地。笔者通过对盆地内塔木素铀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发现矿床产于因格井凹陷巴音戈壁期微斜坡,晚白垩世和古近纪剥蚀窗口的发育,为成矿流体向盆地内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矿床的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上段二岩段,为扇三角洲-湖泊沉积,扇三角洲砂体发育。巴音戈壁组上段二岩段与巴音戈壁组上段一岩段、三岩段构成有利的“泥-砂-泥”地层结构,有利于含铀含氧水向盆地内运移和层间氧化作用的发生。矿床内氧化带可划分为完全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矿体主要位于氧化还原过渡带中,受氧化带前锋线和氧化还原过渡带控制。矿床内参与铀成矿作用的还原介质主要为内部还原介质和外部还原介质。内部还原介质为目的层本身的有机质、黄铁矿等;外部还原介质为巴音戈壁组上段一岩段、三岩段暗色泥岩中发育的有机质、深部油(气)等。盆地内铀矿化与盆地的构造热事件密切相关,铀成矿作用表现为3期,第一期早白垩世中-晚期((109.7±1.5)Ma^(115.5±1.5)Ma),第二期为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45.4±0.6)Ma^(70.9±1.0)Ma)、第三期为新近纪((12.3±0.2)Ma^(2.5±0)Ma)。塔木素铀矿床矿体主要为砂岩型、砂泥混合型、后生泥岩型和同沉积泥岩型,矿体受层间氧化带和沉积相变控制明显。通过矿床构造、目的层沉积体系、氧化带、有机质和铀矿化等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矿床铀成矿模式和矿体成因模型,为后期铀成矿作用标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巴音戈壁组上段二岩段 因格井凹陷 层间氧化带 矿床模式 巴音戈壁盆地
下载PDF
兴蒙地区中-新生代盆地铀成矿特征、机理及其动力学背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波 苗爱生 +4 位作者 彭云彪 张鹏飞 李鹏 申科峰 时志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689-3711,共23页
兴蒙地区发育多个盆地,盆地主要类型为叠合型和克拉通型,且盆地内发现了一系列铀矿床。在大量钻孔资料编录整理、编图研究等基础上,笔者阐述了各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构造、沉积充填、还原介质、流体作用和铀矿化等特征,讨论... 兴蒙地区发育多个盆地,盆地主要类型为叠合型和克拉通型,且盆地内发现了一系列铀矿床。在大量钻孔资料编录整理、编图研究等基础上,笔者阐述了各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构造、沉积充填、还原介质、流体作用和铀矿化等特征,讨论了铀成矿的构造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铀成矿作用发生于盆地特定的构造演化阶段,一定大地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富铀基底地层、岩浆岩等控制了成矿物质来源,造就了规模宏大的铀成矿域、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盆地在断陷、坳陷及克拉通阶段发育了还原建造和铀储层的组合类型,构造反转使得盆地不同部位遭受剥蚀,形成剥蚀窗口;剥蚀窗口主要发育于盆地的边缘、凸起和凹陷的结合部位。随着剥蚀抬升,深部油气、煤成气等向剥蚀隆升区运移和逸散。在铀成矿流体与还原介质的氧化还原作用下,形成潜水、潜水-层间氧化带和层间氧化带,同时形成铀矿体。盆地内铀成矿作用类型为(1)潜水、潜水-层间和层间氧化作用;(2)同沉积成矿;(3)构造热事件叠加成矿;(4)多种流体混合作用成矿。在综合中新生代兴蒙地区不同阶段大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特征研究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各盆地的地质特征和相应的铀成矿机理,建立了兴蒙地区铀成矿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克拉通盆地 铀成矿特征 成矿机理 铀矿床 兴蒙地区
下载PDF
中国北方兴蒙地区叠合盆地砂岩型铀成矿特征及勘查方法综述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波 时志强 +2 位作者 彭云彪 张鹏飞 李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3-1355,共13页
中国北方兴蒙地区发育多个中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内均发现大型、特大型铀矿床,且最近又有许多新的找矿突破。兴蒙地区叠合盆地在铀成矿及勘查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多共性。研究发现,铀成矿作用受特定的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阶段控制,有利的沉积... 中国北方兴蒙地区发育多个中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内均发现大型、特大型铀矿床,且最近又有许多新的找矿突破。兴蒙地区叠合盆地在铀成矿及勘查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多共性。研究发现,铀成矿作用受特定的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阶段控制,有利的沉积相主要发育于盆地发展的坳陷期,局部为断陷期,在断陷期和断坳转换期形成了盆地内铀成矿的还原介质,在挤压隆升剥蚀期,构造反转、地层掀斜剥蚀形成剥蚀窗口,有利于含矿流体的运移。盆地内铀成矿作用的类型为:①潜水、潜水-层间和层间氧化作用;②同沉积成矿;③构造热事件叠加成矿;④多种流体混合作用成矿。根据这些成矿特征,盆地内的铀矿勘查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①铀源体可通过源-汇系统进行厘定;②成矿流场和成矿通道通过反转抬升剥蚀窗口和有利沉积相厘定;③沉积建造、油气逸散场可利用其物性特征(电性、放射性等)进行厘定。地质及物化探方法组合可有效地完成上述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沉积相 内外还原介质 铀成矿作用 铀矿床 兴蒙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铀矿床粘土矿物与氧化带成因关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华明 李玲 +2 位作者 彭云彪 剡鹏兵 易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320,共18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成矿带产铀层位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进行系统采样和分析,以探讨砂岩中粘土矿物特征与氧化带成因之间的关系。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分析等现代分析手段,测定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成矿带产铀层位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进行系统采样和分析,以探讨砂岩中粘土矿物特征与氧化带成因之间的关系。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分析等现代分析手段,测定粘土矿物相对含量、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古层间氧化的演变序列为砂体原始灰色→古氧化作用(红色或黄色)→碳酸盐化(残留了部分红色)→后期还原作用(绿色),对应的岩石蚀变期次为早期氧化酸性蚀变→氧化期后弱碱性蚀变→晚期还原弱碱性蚀变;早期氧化砂岩在还原性气体作用下,Fe^(3+)还原转化为Fe^(2+),高岭石在有Fe2+存在的条件下会向绿泥石转化,这一反应在碎屑颗粒表面,形成许多极细小的针叶状绿泥石,从而使古层间氧化亚带呈现特征的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 地砂岩型铀矿床 粘土矿物 古层间氧化带
下载PDF
巴音戈壁盆地TMS铀矿床矿体空间展布特征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云彪 王强 +2 位作者 戴明建 刘璐 彭爽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131-136,共6页
TMS铀矿床为巴音戈壁盆地最大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后备铀资源聚集地。在详细分析矿床铀矿体不同类型的基础上,总结了铀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提出了具体找矿预测判据。TMS铀矿体类型按岩性可划分为砂岩型、泥岩型和混合型3类;按... TMS铀矿床为巴音戈壁盆地最大砂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后备铀资源聚集地。在详细分析矿床铀矿体不同类型的基础上,总结了铀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提出了具体找矿预测判据。TMS铀矿体类型按岩性可划分为砂岩型、泥岩型和混合型3类;按控矿因素又可划分为物性转换面控制矿体和化学转换面控制矿体2类。总结出TMS铀矿床矿体的4种空间分布样式以及不同岩性矿体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最后,结合砂岩型铀成矿系统,总结了找矿预测的具体工作内容,对在矿床外围和邻区开展铀矿找矿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戈壁盆地 TMS砂岩型铀矿床 巴音戈壁组 找矿预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区域大规模叠合氧化形成条件与铀成矿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璐 彭云彪 戴明建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16-23,共8页
自2000年在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发现首个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以来,该区的铀矿找矿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控制的区域层间氧化带规模不断扩大,氧化带前锋线不断增长,从东往西依次发现了皂火壕、纳岭沟和大营等特大型铀矿床,以及一大批铀... 自2000年在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发现首个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以来,该区的铀矿找矿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控制的区域层间氧化带规模不断扩大,氧化带前锋线不断增长,从东往西依次发现了皂火壕、纳岭沟和大营等特大型铀矿床,以及一大批铀矿产地。这些铀矿床与矿产地构成了杭东—皂火壕巨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带。通过对区域层间氧化带的形成条件分析,认为其主要控制因素为稳定的斜坡构造背景、丰富的铀源供给、巨型泛连通砂带、持续的含氧水补给、区域隔水层的发育和巨型还原障等。同时,结合构造演化与矿石年龄分析,在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共划分出NW-SE、N-S、NE-SW和E-W向共4期叠合氧化成矿作用,并建立了三维铀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床 鄂尔多斯盆地 铀成矿作用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rassic Coal Measures and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China 被引量:27
12
作者 JIAO Yangquan WU Liqun +3 位作者 RONG Hui peng yunbiao MIAO Aisheng WANG Xiaom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117-2132,共16页
Outcrop and drill hole data show that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are composed mainly of the Yan’an Formation and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of the Zhiluo Formation, and there is a regio... Outcrop and drill hole data show that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are composed mainly of the Yan’an Formation and 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of the Zhiluo Formation, and there is a regional unconformity between them. The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Research data indicate that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the study area have a certain hydrocarbon-generating capacity, although the metamorphic grade is low (Ro=0.40%–0.58%). In the Dongsheng region alone, the accumulative amount of generated coalbed methane (CBM) is about 2028.29 × 108 –2218.72 × 108 m3; the residual amount is about 50.92 × 108 m3, and the lost amount is about 1977 × 108 m3. Analysis of the burial history of the host rocks and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 suggests that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generated hydrocarbon mainly from Middle Jurassic to Early Crataceous, which is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phase of the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 By the Late Cretaceous, a mass of CBM dissipated due to the strong tectonic uplift, and the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 stepped into the preservation phase. Therefore, the low-mature hydrocarbon-containing fluid in th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not only served as a reducing agent for the formation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but also rendered the second reduction of paleo-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and become the primary reducing agent for ore conservation. Regional strata correlation reveals that the sandstone-type uranium reservoir at the bottom of the Zhiluo Formation is in contact with the underlying industrial coal seams in the Yan’an Formation through incision or in the form of an unconformity surface. In the Dongsheng region with poorly developed fault systems, the unconformity surface and scour surface served as the main migration pathways for low-mature hydrocarbon-containing fluid migrating to the uranium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rank coalbed methan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Yan’an Formation Zhiluo Formation Ordos Basin
下载PDF
内蒙古图古日格金矿床中碲化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3
作者 丁成武 戴盼 +5 位作者 江思宏 郝金华 张照录 刘琦 彭云彪 张更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50-2463,共14页
图古日格金矿床是兴蒙造山带内的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的矿化与矿区内的钙碱性花岗质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与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富碲金矿床比较少见;具有富碲特征的金矿床,在兴蒙造山带内也鲜有报道。本次研究通过矿... 图古日格金矿床是兴蒙造山带内的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的矿化与矿区内的钙碱性花岗质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与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富碲金矿床比较少见;具有富碲特征的金矿床,在兴蒙造山带内也鲜有报道。本次研究通过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在图古日格金矿床矿石中发现了大量碲化物,包括碲金矿、六方碲银矿、碲金银矿和自然碲等,矿床中金的赋存形式主要为碲化物,其次为自然金和银金矿。图古日格金矿床的主成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从早到晚可划分为Ⅱ_(1)、Ⅱ_(2)和Ⅱ_(3)三个亚阶段。Ⅱ_(1)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粗粒黄铁矿+六方碲银矿+碲金银矿+自然碲+粒状方铅矿;Ⅱ_(2)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细粒黄铁矿+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铅矿;Ⅱ_(3)阶段的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银金矿+脉状方铅矿。碲化物和硫化物共生组合显示,Ⅱ_(1)阶段成矿流体的lgf_(S2)为-13.5~-10.9,lgf_(Te2)为-10.5~-9.4;Ⅱ_(2)阶段成矿流体的lgf_(S2)为-16.7~-12.4,lgf_(Te2)为-11.2~-9.4。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的沸腾作用及含H_(2)Te气相流体的冷凝作用是诱发该矿床大量金、银碲化物从成矿流体中沉淀并富集的主要机制,也是造成该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碲含量不均匀,并且出现自然碲+硫化物等不平衡矿物组合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物 钙碱性岩 图古日格金矿床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内蒙古正蓝旗丹金地区赋矿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铀成矿时代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孝君 彭云彪 +1 位作者 薛伟 涂颖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3-907,共15页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丹金地区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铀矿找矿成果,但赋矿火山岩与铀成矿时间关系及成岩成矿背景尚不明确。本文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赋矿围岩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和流纹斑岩分别形成于143.8...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丹金地区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铀矿找矿成果,但赋矿火山岩与铀成矿时间关系及成岩成矿背景尚不明确。本文开展了成岩成矿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赋矿围岩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和流纹斑岩分别形成于143.8±0.5Ma(MSWD=0.61)和141.5±0.5Ma(MSWD=0.40),属于早白垩世早期;铀矿石的铀铅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13.0±1.0Ma(MSWD=0.10)和80.6±2.6Ma(MSWD=1.60),分别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中期;赋矿岩石属于过铝质亚碱性系列流纹岩类,来源于陆壳部分熔融,属A型流纹岩。两个铀成矿年龄与赋矿岩石存在约30Ma和63Ma的时差,成矿作用可能与对应同时期火山活动有关。该火山岩是重要的铀源体,同时充足的成岩成矿时差、构造叠加及流纹斑岩等共同控制着该区的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蓝旗丹金地区 火山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 铀矿
下载PDF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Uraniferous Measures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Sandstone-hosted Tamusu Large Uranium Deposit,North China 被引量:1
15
作者 LIU Bo SHI Zhiqiang +2 位作者 peng yunbiao ZHANG pengfei LI p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67-192,共26页
The Bayingobi basin is the Mesozoic-Cenozoic basin in North China in which the Tamusu uranium deposit is located.The ore-target layer of the deposit is the Lower Cretaceous Bayingobi Formation,which developed as a fan... The Bayingobi basin is the Mesozoic-Cenozoic basin in North China in which the Tamusu uranium deposit is located.The ore-target layer of the deposit is the Lower Cretaceous Bayingobi Formation,which developed as a fan deltashallow lacustrine deposit.The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ody of the fan delta plain and 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ody of the fan delta front formed a favorable uranium reservoir,so the study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ing the genesis of uranium deposits.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 large number of borehole logs,the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is divided and the system tracts of different periods are establish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osition,interlayer oxidation and uranium enrichment is discussed.The Lower Cretaceous Bayingobi For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fourth-order sequences(Sq1 and Sq2).The lower member of the Bayingobi Formation is referred to as Sq1,which is composed of a falling-stage system tract(FSST)on top.On the other hand,the upper member of the Bayingobi Formation is referred to as Sq2,which is composed of a lowstand system tract(LST),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TST)and highstand system tract(HST).The lowstand system tract forms a favorable stratigraphic structure(mud-sand-mud formation)with the lacustrine mudstone of the overlying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that is conducive for the migration of uranium-bearing oxygen water.The organic matter and pyrite in the fan delta sand body,as well as the dark mudstone in the distributary bay,provided a reducing medium for uranium mineralization.The ore body mainly occurs in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or the mouth bar of the fan delta.As a result of the moderate thickness,high permeability,favorable barrier and rich reducing medium,the rich ore body mainly occurs in 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mouth bar sand body of the delta front.Based on study of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the model of the sequence,sediment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uranium deposit is established,which enriches uranium metallogenic theory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exploration of the same type of uranium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yingobi Forma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fan delta uranium mineralization Tamusu uranium deposit
下载PDF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巴润地段铀成矿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霜 王文旭 +1 位作者 彭云彪 黄镪俯 《西部资源》 2018年第5期63-65,共3页
二连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所形成的兴蒙弧形造山带东翼内侧所发育的断陷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和含煤盆地,也是铀矿的主要赋存盆地。马尼特坳陷巴润地段位于二连盆地中部,是二连盆地最主要的产铀地段之一。笔者通过分析巴润地段的构造特... 二连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所形成的兴蒙弧形造山带东翼内侧所发育的断陷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和含煤盆地,也是铀矿的主要赋存盆地。马尼特坳陷巴润地段位于二连盆地中部,是二连盆地最主要的产铀地段之一。笔者通过分析巴润地段的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相特征,研究其地质、地球物理特性,总结了巴润地段铀成矿控制因素、铀成矿特征、矿体特征,为今后二连盆地古河谷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尼特坳陷 古河谷型 赛汉组 铀成矿作用
下载PDF
Morphometrics of Heliolites(Tabulata) from the Late Ordovician, Yushan, Jiangxi, South China
17
作者 DAI Mingjian LIU Lu +2 位作者 LEE Dong-Jin peng yunbiao MIAO Aish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8-54,共17页
The Upper Ordovician Xiazhen Formation in the Jiangshan-Changshan-Yushan (JCY) triangle area on the Zhejiang-Jiangxi provincial border, South China, is composed of a mixed carbonate-siliciclastic sequence representi... The Upper Ordovician Xiazhen Formation in the Jiangshan-Changshan-Yushan (JCY) triangle area on the Zhejiang-Jiangxi provincial border, South China, is composed of a mixed carbonate-siliciclastic sequence representing various shallow-water platform environments. Highly diversified and abundant heliolitid coral faunas are recognized in the formation and occur over time and space in certain stratigraphic horizons and various lithofacies. Heliolites has been studied using multivariate morphometric analysis applied to differentiate species and evaluate intraspecific and interspecific variations. Te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quantified by examination and measurement from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thin sections and statistically tested allowed selection of effective characters to discriminate species. Results of frequency histogram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ertain characters would be suitable for cluster analysis, which were performed on principle component score matrices obtained from the raw data set coordinated with coralla by all those characters. Five major clusters at a relative distance of five on the resulting dendrogram of Heliolites are regarded as morphospecies thus making valid taxa: Heliolites tashanensis Lin and Chow, 1977; Heliolites caracolica (Lin and Chow, 1977); Heliolites columella (Lin and Chow, 1977); Heliolites waicunensis Lin and Chow, 1977; and H. sinensis irregularis Lin and Chow, 1977. The discrimination of these morphospecies by the cluster analysis is verified by discriminant analyse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XONOMY tabulate corals MORPHOMETRICS Ashgillian Zhejiang-Jiangxi provinces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多伦地区早二叠世双峰式岩浆作用
18
作者 李天瑜 李世超 +5 位作者 李鹏川 彭云彪 那木吉拉 雒德利 赵庆英 孙加鹏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88-2904,共17页
东大山地区双峰式岩浆岩位于内蒙古多伦县东部,处于华北板块北缘.岩体由石英二长岩和玄武岩组成.对其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二长岩和玄武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83±... 东大山地区双峰式岩浆岩位于内蒙古多伦县东部,处于华北板块北缘.岩体由石英二长岩和玄武岩组成.对其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二长岩和玄武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283±1.6 Ma、280±2.9 Ma,形成于早二叠世;二者锆石Hf同位素组成整体较相似,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普遍较为古老(1760~2354 Ma,仅玄武岩内测得324 Ma、824 Ma两个较新年龄),与华北板块基底接近;岩体SiO2含量在50.64%~65.87%存在明显的间断,具有双峰式岩浆岩特征,都相对富K、Na、Al,亏Ca、Mg,石英二长岩较玄武岩明显亏损Ti、P,具有明显的互补迹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东大山地区双峰式岩浆岩可能是板块俯冲、后撤引起的伸展背景下,古亚洲洋俯冲板片脱水引起上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幔源岩浆向上运移、聚集于华北板块之下引起古老基底部分熔融的产物,研究区早二叠世期间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岩浆岩 华北板块北缘 伸展背景 活动大陆边缘 早二叠世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蒙古-鄂霍次克洋的远程作用:来自内蒙古东南部羊盘沟地区流纹斑岩成因的证据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孝君 彭云彪 +2 位作者 董晓杰 李华明 涂颖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57-3073,共17页
为了解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的远程作用及其在中国东北以南的影响范围,在内蒙古多伦火山盆地羊盘沟地区开展了流纹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144.2±0.6 Ma,属于早白垩世早期.... 为了解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的远程作用及其在中国东北以南的影响范围,在内蒙古多伦火山盆地羊盘沟地区开展了流纹斑岩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144.2±0.6 Ma,属于早白垩世早期.主量元素SiO_(2)含量为73.25%~76.72%,K2O含量为4.64%~7.87%,K_(2)O/Na_(2)O值在1.15~3.82之间,A/CNK值为0.79~0.99;副矿物为磁铁矿、锆石和磷灰石等,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A2型流纹岩类;稀土元素总量高(320.76×10^(-6)~415.70×10^(-6)),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K和Rb、高场强元素Zr和Hf以及元素U、Th等,亏损重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Sr、高场强元素Nb和Ta以及元素P、Ti等,显著Eu负异常(δEu=0.08~0.15).表明流纹斑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是早白垩世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后某个伸展事件下的产物,因此,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在中国的影响范围向东南至少延伸至蒙东南‒冀北一带,且对应的蒙古‒鄂霍次克洋东段的闭合完成时间应早于144.2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鄂霍次克洋 流纹斑岩 中生代 后碰撞 蒙东南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