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与锚喷U型钢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研究
1
作者 孟庆彬 宋子鸣 +4 位作者 刘滨 黄炳香 浦海 王从凯 辛学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6,共14页
收敛-约束法(特性曲线法)是将理论解析、现场实测、工程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地下工程结构设计方法,是目前分析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关系及开展支护优化设计的常用方法。基于收敛-约束法的基本原理,总结给出了经典的支护特征与支护结构变形方程... 收敛-约束法(特性曲线法)是将理论解析、现场实测、工程经验相结合的一种地下工程结构设计方法,是目前分析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关系及开展支护优化设计的常用方法。基于收敛-约束法的基本原理,总结给出了经典的支护特征与支护结构变形方程,理论计算获得了喷射混凝土、锚杆(索)、U型钢支架等支护结构的支护特征曲线,分析了支护结构的几何尺寸(直径、长度)、间排距、材料强度等参数对支护压力的影响特征;随着喷射混凝土厚度及强度等级的增加,喷射混凝土提供的支护刚度和支护压力逐渐增大;随着锚杆(索)直径、长度、杆体材料强度的增加及间排距的减小,锚杆的支护压力显著增加;U型钢支架的排距越小及材料强度越大,其提供的支护压力越大。采用FLAC^(3D)内嵌的莫尔库伦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建立了考虑岩石峰后应变软化与扩容特性的深部软岩巷道数值分析模型,计算获得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巷道纵剖面变形曲线、围岩特征曲线,分析了锚喷、锚杆(索)喷、锚喷U型钢等3种联合支护技术对深部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的适用性,验证了锚喷U型钢联合支护技术应用于深部巷道支护工程的可行性。考虑岩石峰后应变软化与扩容特性的应变软化本构模型和经典的莫尔库伦本构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相差较大,采用莫尔库伦本构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保守,支护结构提供的支护压力无法满足深部巷道稳定性控制要求,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较大甚至会发生冒顶、片帮等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收敛-约束法 围岩-支护相互作用 巷道支护
下载PDF
关闭矿井采空区破碎岩体再断裂机制及空隙结构演化特性
2
作者 孟凡非 浦海 +1 位作者 倪宏阳 卞正富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受“双碳”政策影响,关闭矿井地热开采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关闭矿井采空区内储热流体提取效率与其渗流特性密切相关,而破碎岩体空隙结构是决定采空区渗流特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研究地热开采复杂环境下储热空间破碎岩体空隙结构变形... 受“双碳”政策影响,关闭矿井地热开采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关闭矿井采空区内储热流体提取效率与其渗流特性密切相关,而破碎岩体空隙结构是决定采空区渗流特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研究地热开采复杂环境下储热空间破碎岩体空隙结构变形演化特性。笔者基于颗粒离散元数值方法,建立浸水及侧向约束压缩条件下不同级配的破碎岩体数值模型,分析破碎岩体变形行为及二次断裂演化特性,追踪颗粒从岩体骨架结构剥离及空隙内运移规律。得到如下结论:破碎岩体压实过程应力随应变增长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阶段(0<ε≤0.175),缓慢增长阶段(0.175<ε≤0.275)以及快速增长阶段(ε>0.275)。快速增长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明显波动,破碎岩体二次断裂及应力重分布现象在该阶段最明显。破碎岩体热储环境下空隙率的变化值与初始空隙率成正比,最大达到0.2。当破碎岩体内岩块粒径悬殊大时,接触键应变能最大,断裂能增长缓慢。岩块与颗粒密集区接触部分断裂分布多,与空隙接触部分断裂分布极少。颗粒未剥离岩块时,随岩块运动,整体运动路径复杂速度较小;颗粒剥离瞬间速度突然增大,与岩块碰撞导致速度改变。当颗粒速度减小到与周围岩块相近时,将造成空隙空间的堵塞。研究结果可为关闭矿井储热空间换热效率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矿井 热储空间 破碎岩体 空隙结构 裂隙分布特征
下载PDF
考虑循环载荷初始损伤效应的煤样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彦龙 李明 +3 位作者 浦海 巨峰 张凯 吴豪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23-2137,共15页
近水平露天煤矿开采时在端帮边坡上通常布置运输平盘,大型重载卡车的往复运输作业会对边坡覆岩产生显著的循环加卸载效应,导致煤岩体产生一定的初始损伤。同时,露天开采时大规模爆破产生的强冲击动载荷使煤岩体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劣化,极... 近水平露天煤矿开采时在端帮边坡上通常布置运输平盘,大型重载卡车的往复运输作业会对边坡覆岩产生显著的循环加卸载效应,导致煤岩体产生一定的初始损伤。同时,露天开采时大规模爆破产生的强冲击动载荷使煤岩体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劣化,极易诱发边坡大面积失稳。因此,开展循环加卸载损伤条件的煤岩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对露天煤矿边坡稳定及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及扫描电镜测试系统,对循环加卸载初始损伤状态下煤样的动态力学特性及其损伤断裂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加载应变率的增大,煤样动态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快速增加,应变率对试样动力学特性的强化效应显著;固定应变率条件下,随着初始损伤的增大,动态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则呈线性快速降低,表明初始损伤对煤样动力学性能具有弱化效应;②煤样自然状态下存在尺度较小的原生裂纹及孔洞缺陷,损伤的产生导致其内部萌生出新的裂隙及孔洞,并且随着损伤程度的提高,缺陷尺度及数量逐渐增大并快速扩展,这是导致其力学性能弱化的根本原因;③随着初始损伤及应变率的增大,煤样破坏方式从张拉破坏向剪切破坏转变,同时其破坏程度、破坏过程中的耗散能及耗能能力呈快速增加的趋势;④损伤煤样动态破坏主要以脆性破坏为主,但在初始损伤较高的条件下,其局部能够观测到显著地滑移分离及韧性断口形貌,这也是初始损伤较大状态下煤样耗能较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循环加卸载 初始损伤 动力学特性 能量耗散
下载PDF
低温下不同饱和度冻结砂岩动态力学行为试验研究
4
作者 许军策 浦海 沙子恒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8-99,共12页
含水量是影响寒区岩体冻胀破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动态荷载的扰动又使其破坏过程进一步复杂化。因此,通过低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研究了冲击荷载和饱和度的变化对冻结红砂岩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 含水量是影响寒区岩体冻胀破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动态荷载的扰动又使其破坏过程进一步复杂化。因此,通过低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研究了冲击荷载和饱和度的变化对冻结红砂岩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等手段探究了砂岩试样微观结构的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饱和度的增加重塑了红砂岩试样的孔隙结构,促使冻结过程中试样各尺寸孔隙的发育与扩展,且完全饱和时冻结试样以中-大孔隙发育为主。冲击荷载作用下,以临界饱和度为界,冻结砂岩的动态强度、弹性模量和脆性指数BI均随饱和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之相反,冻结砂岩的极限变形能力随饱和度变化呈现相反趋势。此外,随着冲击荷载的增加,冻结砂岩的动态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均逐渐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而其脆性指数逐渐降低,冲击速度由4 m/s增加至6 m/s时,完全饱和试样的脆性指数下降了8.1%,表明其动态破坏模式由脆性向韧性的转变。而随着饱和度和冲击荷载的增加,冻结试样从张拉破坏转变为粉碎性的复合破坏,且破碎岩块质量的分布仍然与冻结试样的动态强度密切相关。最后,基于试验结果,讨论了饱和度变化对寒区冻结砂岩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饱和度 低温 砂岩 SHPB 动态力学特性
下载PDF
实时低温条件下露天矿饱和损伤煤系砂岩动态力学特性及其破坏机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彦龙 崔慧栋 +3 位作者 李明 浦海 刘福明 张连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68-1179,共12页
我国许多大型露天煤矿都地处新疆等西部高寒地区,低温环境下边坡岩体中的自由水发生冻结,对损伤岩体的宏微观结构将产生显著影响,使岩体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劣化,进而诱发大规模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开展含有初始损伤的饱和煤系岩石在低... 我国许多大型露天煤矿都地处新疆等西部高寒地区,低温环境下边坡岩体中的自由水发生冻结,对损伤岩体的宏微观结构将产生显著影响,使岩体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劣化,进而诱发大规模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开展含有初始损伤的饱和煤系岩石在低温条件下的动态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研究,对寒区露天煤矿边坡稳定及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实时低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LT-SHPB)试验系统,对含初始损伤的含水饱和露天煤系砂岩开展了低温冲击加载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对其动态力学特性及细观断裂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冲击速度(强度)的提高,砂岩动态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及峰值应变均快速增大,表现出显著的冲击强化效应;同时,在固定冲击速度下,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随初始损伤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砂岩的损伤弱化特性显著,而峰值应变则表现出损伤强化特征;②冲击载荷作用下砂岩破坏程度随着初始损伤及冲击速度的增大逐渐提高,破坏形式呈现出由张拉破坏向粉碎性复合破坏的转化特征;③较常温环境,低温环境下含水饱和损伤砂岩发生显著的冻胀作用,细观上表现为砂岩内部缺陷尺度与缺陷数量增多,其为砂岩动态力学特性产生劣化的根本原因;④砂岩动态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脆性破坏,而在较高初始损伤下,砂岩内部出现了细观韧性断裂形貌,局部韧性断裂显著,当砂岩损伤值由0增加到50.26%,砂岩脆延性系数均呈现出快速增大的变化特征,表明其动态断裂模式呈现出从脆性破坏向韧性破坏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煤系砂岩 初始损伤 LT-SHPB 低温冻结 细观断裂
下载PDF
一种废弃矿井地热资源再利用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浦海 卞正富 +1 位作者 张吉雄 许军策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687,共11页
废弃矿井的再利用对矿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矿井废弃后仍赋存着丰富的资源,有潜在的积极用途,尤其是大量可再生地热资源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国外废弃矿井地热资源开采与利用现状,提出了一种废弃矿井地热资源... 废弃矿井的再利用对矿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矿井废弃后仍赋存着丰富的资源,有潜在的积极用途,尤其是大量可再生地热资源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国外废弃矿井地热资源开采与利用现状,提出了一种废弃矿井地热资源利用循环系统模型,该系统利用顶板垮落后采空区的储水优势,能够充分利用废弃矿井地热、水及空间资源,进行清洁能源的生产,避免了矿井废弃后资源的浪费与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可有效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倾向长度350 m,走向长度4000 m,高度6 m近水平工作面采空区的储水能力约为580000 m^(3),静态储能约为5200 MW·h;考虑不同地层采空区的温度特性,设置冷热源水库,整个系统运行时功率可达8.4 MW,年供能约24960 MW·h,可约为250000 m^(2)住宅空间进行有效的供暖或制冷。与传统化石能源煤炭相比,系统运行时每年可减少约为7812 t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系数仅为0.072 kg/(kW·h),降低了81%以上。此外,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废弃矿井的管理机构,提前做好矿井关闭前再利用计划。同时,矿业企业要做好再利用的技术储备与措施,实现废弃矿井的再利用,推动采矿区域环境恢复和经济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资源再利用 地热资源 采空区 清洁能源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的热环境下煤样内部构造变化及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苏发强 于光磊 +4 位作者 高喜才 范伟涛 荆士杰 浦海 王伟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91-4200,共10页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一种将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的技术,在中国的低碳经济下具有很好的前景。然而,全球煤炭地下气化经历几十年的现场试验,目前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在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气化区域随着煤层中裂纹和裂隙的扩展不断扩大,...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一种将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的技术,在中国的低碳经济下具有很好的前景。然而,全球煤炭地下气化经历几十年的现场试验,目前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在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气化区域随着煤层中裂纹和裂隙的扩展不断扩大,若不能有效监测和控制气化区域,将会引起煤层顶板岩层过度破坏,从而导致气体泄漏、地表沉陷和水污染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以声发射活动参数及变化规律为基础评价气化过程中煤体的破裂及演化活动。利用板状和柱状煤样进行了一系列热履历试验,采用声发射(AE)监测和X射线扫描技术监测煤样加热前后的内部结构变化,研究温度、层理面与加热面方向对煤样破裂和裂隙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煤样表面加热的过程中,煤样表面及内部会产生许多裂纹和裂隙,并释放大量声发射信号;煤样的加热温度变化越快,声发射活性越高,产生的微裂纹越多;煤样内部产生微裂纹的方向与煤层理面趋向于平行。介绍了一种基于声发射活动参量的地下气化破裂区标定模型试验。分别测定了气化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声发射活动、气化煤气成分和气化煤量等。揭示了气化条件下煤体内部裂隙产生演化与声发射的内在联系,证明了声发射监测技术能够达到对气化过程中煤岩体破裂及演化区域进行预测及评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结构变化 煤岩破裂 裂纹扩展 声发射
下载PDF
关闭/废弃矿井地热能开发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浦海 许军策 +1 位作者 卞正富 HOLGERSchüttrumpf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43-2269,共27页
探索清洁能源发展的创新途径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推动力。低焓地热资源(<85℃)是一种零碳清洁能源,可加快居民热能需求的脱碳进程。然而,低焓地热资源的开采面临着投资成本大、易诱发地质环境灾害等问题,限制了其大规模的... 探索清洁能源发展的创新途径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推动力。低焓地热资源(<85℃)是一种零碳清洁能源,可加快居民热能需求的脱碳进程。然而,低焓地热资源的开采面临着投资成本大、易诱发地质环境灾害等问题,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而关闭/废弃煤炭矿井,由于具有丰富的水、热及空间资源,可创新性地开发低焓地热资源并延长矿区的经济寿命,降低对环境与经济的负面影响。为此有必要对废弃矿井开采地热能相关的技术、经济、环境和政策等因素进行全面的梳理。因此,进行了广泛的文献综述,从废弃矿井地热能开采原理的角度,概述了其系统、热源、需求及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矿井水体积、连通性和温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以解析模型、数值计算及现场实验方法评估废弃矿井地热能利用可行性的研究进展。此外,为了直观地说明废弃矿井地热能的利用潜力,考虑围岩动态补热机制,以徐州矿区关闭张集矿为分析案例,估算了其可利用的地热资源。结果表明:张集矿静态储能约为278000 MW·h,围岩动态补热量(0.5 a)约为4731.4 MW·h,系统供能的碳排放系数仅为0.05 kg/(kW·h),与化石能源相比碳排放量减少约13000 t。尽管考虑了动态补热,废弃矿井地热能补给速率仍相对较慢,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多能互补方式开发废弃矿井地热资源,结合风能或太阳能将废弃矿井作为产-储热能的关键结构,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清洁能源 地热开采 矿井地热系统 矿井水
下载PDF
考虑气体多层吸附的表面扩散传输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登科 李文睿 +2 位作者 浦海 魏建平 于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3,共9页
纳米孔内气体主要以吸附态为主,孔隙壁面的表面扩散传输对多孔介质内气体流动的贡献不容忽视。鉴于Langmuir单层吸附模型不能有效描述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体吸附特征,以单层吸附覆盖度为基础,推导出新的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系数的理论计算公... 纳米孔内气体主要以吸附态为主,孔隙壁面的表面扩散传输对多孔介质内气体流动的贡献不容忽视。鉴于Langmuir单层吸附模型不能有效描述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体吸附特征,以单层吸附覆盖度为基础,推导出新的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利用相关实验和理论数据验证其合理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纳米孔隙壁面气体多层吸附表面扩散模型,分析压力和温度对表面扩散传输的影响效应和规律。结果表明:提出的新的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系数计算公式在计算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系数方面更具优势,有效反映了气体分子的多层吸附特征;基于多层吸附理论所建立起来的吸附气体表面扩散新模型,综合考虑了温度和压力的耦合效应,比传统气体表面扩散模型更加准确可靠;压力和温度是影响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的两个重要方面,在以表面扩散传输为主的纳米孔中,气体表面扩散通量的压力影响效应显著(压力升高9 MPa,通量增大2个数量级),温度影响效应较弱(平均温度每升高1℃,通量降低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吸附 表面扩散模型 纳米孔隙 温度影响 压力影响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燃空区发育及能量回收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发强 荆士杰 +6 位作者 高喜才 浦海 范伟涛 于光磊 武俊博 邓启超 张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82-3691,共10页
气化燃空区的发育状况监测以及能量回收的评价对于实现高效的煤炭地下气化(UCG)以及气化过程的精确监测与控制十分重要。在人工煤层构建2种不同类型的气化通道模型(链接孔模型/同轴孔模型),依次进行3次大型UCG模拟实验,通过分层位温度... 气化燃空区的发育状况监测以及能量回收的评价对于实现高效的煤炭地下气化(UCG)以及气化过程的精确监测与控制十分重要。在人工煤层构建2种不同类型的气化通道模型(链接孔模型/同轴孔模型),依次进行3次大型UCG模拟实验,通过分层位温度监测法观察气化过程中燃烧带和燃空区的发育衍化,研究了不同的气化剂组成(O_(2),CO_(2),H_(2)O等)、配比、流速等实验操作参数作用下对生成气化产物中煤气成分及热值的影响,同时建立了基于化学计量理论的能量回收评价方法,并评估整个地下气化过程的气化效率、煤炭消耗量与煤产气量等。研究结果表明:分层位温度监测能反映气化过程中燃烧带以及燃空区的发育情况;气化区域的衍化范围以及衍化速率与气化通道的类型密切相关,2次链接孔模型实验所得的衍化范围与速率的结果均为同轴孔模型实验的2倍以上;地下气化过程中的高温环境更有利于气化过程的持续进行,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煤气中可燃气体的组分比例增高;煤炭的消耗量以及能量回收率与采用的气化通道类型也密切相关,链接孔模型实验生成的气化燃气相对同轴孔模型热值较高,并且链接孔模型实验的能量回收率也高于同轴孔模型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气化 燃空区发育 煤炭消耗量 能量回收 气化效率
下载PDF
基于化学计量理论的煤炭地下气化过程能量回收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发强 范伟涛 +6 位作者 浦海 高喜才 荆士杰 辛林 张涛 武俊博 邓启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32-2744,共13页
煤炭地下气化(UCG)过程的能量回收评价对整个煤炭地下气化过程的有效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内容包括对气化耗煤量、煤气产率及速率、气化产物热值及气化效率等煤炭地下气化成效评价所需关键参数的设计、监测、计算和解析。通过... 煤炭地下气化(UCG)过程的能量回收评价对整个煤炭地下气化过程的有效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内容包括对气化耗煤量、煤气产率及速率、气化产物热值及气化效率等煤炭地下气化成效评价所需关键参数的设计、监测、计算和解析。通过对选定煤样进行UCG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链接孔方法和操作参数所产生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化学计量理论的能量回收评价方法,并定义了能量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链接孔模型所产生的生成气平均热值高达10.26 MJ/m^(3)(V形通道)和11.11 MJ/m^(3)(L形通道);而同轴孔模型试验结果分别为7.38和4.70 MJ/m^(3);气化后链接孔模型试验的空腔体积约为同轴孔模型试验的2倍;研究结果表明,气化通道类型和气化剂流量会影响煤炭消耗量和生成气热值;链接孔气化通道类型对气化区后续气化燃烧的氧化表面和破坏裂隙的发育有很大影响;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化学计量法的气体能量回收评价方法简单可靠,计算结果与实际测试值的误差在10%以内,可有效评估气化过程中的气化煤量、煤气产量及热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气化通道类型 化学计量法 气化效率 能量回收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液)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吉燕 张华 +9 位作者 罗湘蓉 胡方芳 许永杰 蒲海 李红凌 卢志顺 金婷婷 李琴 刘家玲 陈瑢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1年第6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4年—2019年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50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神经外科(35.1%)、儿内科(14.3%)、儿...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4年—2019年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50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神经外科(35.1%)、儿内科(14.3%)、儿科重症(13.1%)、神经内科(10.3%)及ICU(5.1%)。350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82株,占52%;革兰阴性菌168株,占48%。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10%以上、对利福平、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60%以上,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低。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耐药率达65.0%以上,对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细菌耐药性 脑脊液 病原菌
下载PDF
2014—2019年贵州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的耐药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方芳 李红凌 +10 位作者 张华 罗振华 罗湘蓉 许永杰 蒲海 卢志顺 金婷婷 李琴 刘家玲 陈瑢 邢吉燕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1年第4期230-234,共5页
目的分析贵州某三甲医院2014—2019年近5年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CRE)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MIC法、纸片扩散法(K-B法)和E-Test法结合对临床分离CRE进行药敏试验,并... 目的分析贵州某三甲医院2014—2019年近5年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bacteria,CRE)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MIC法、纸片扩散法(K-B法)和E-Test法结合对临床分离CRE进行药敏试验,并按2019年CLSI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做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9年共分离1163株CRE,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667株占57.35%,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134株,占11.52%。CRE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室(ICU,148株,12.73%)、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96株,8.25%)和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87株,7.48%),以呼吸道标本(587株,50.15%)及尿液标本(187株,16.11%)来源为主。药敏结果显示CRE普遍耐药,其中CRKP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在90.0%以上;CRECO对阿米卡星敏感,耐药率仅为20.1%;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30.6%、41.8%。结论CRE耐药情况严峻,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 细菌耐药 肠杆菌目
下载PDF
贵州省人民医院综合ICU病区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家玲 张华 +8 位作者 胡芳芳 许永杰 罗湘蓉 金婷婷 卢志顺 李红凌 陈蓉 邢吉燕 蒲海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1年第6期365-371,共7页
目的了解ICU病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9年间ICU病区患者送检标本的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数据,使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9年共分离出非重复菌2426株,其中... 目的了解ICU病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9年间ICU病区患者送检标本的细菌培养及体外药敏试验数据,使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9年共分离出非重复菌242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94株(78.1%)、革兰阳性菌532株(21.9%);居前5位的革兰阴性菌是鲍曼不动杆菌(26.0%)、肺炎克雷伯菌(16.5%)、大肠埃希菌(12.0%)、铜绿假单胞菌(9.7%)和黏质沙雷菌(3.1%);居前5位的革兰阳性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9.3%)、屎肠球菌(21.8%)、粪肠球菌(10.5%)、肺炎链球菌(8.3%)、表皮葡萄球菌(7.0%);标本类型以痰液(70.3%)、血液(12.4%)、分泌物(4.7%)和尿液(2.4%)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75%和 >2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药物耐药率分别为>35%和<3%。结论 ICU病区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近年来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明显增高,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的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加。强医院内感染防控措施及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细菌耐药性 耐药监测
下载PDF
基于LBM-DEM耦合方法的突水溃砂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浦海 郭世儒 +2 位作者 刘德俊 许军策 王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6-216,共11页
我国西部矿区因其特殊的地质赋存条件及高强度开采方式易诱发突水溃砂灾害,迫切需要对灾害机理进行研究。为了解突水溃砂下水砂运移规律及致灾的关键原因,借助LBM-DEM耦合模拟方法对单裂隙开口通道模型中水砂两相运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 我国西部矿区因其特殊的地质赋存条件及高强度开采方式易诱发突水溃砂灾害,迫切需要对灾害机理进行研究。为了解突水溃砂下水砂运移规律及致灾的关键原因,借助LBM-DEM耦合模拟方法对单裂隙开口通道模型中水砂两相运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究,通过对比截面流量及溃砂速率变化情况,分析了其受不同边界压力、裂隙开口宽度及砂层厚度的影响,基于Bulsara式拟合了不同边界压力时最大单位质量流量数值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边界压力增加,截面流量及最大溃砂速率单调增加,高压力下砂粒更容易在裂隙开口处堆积形成临时性密实结构阻碍水砂运移,截面流量及最大溃砂速率增幅逐渐降低,在Bulsara式基础上给出的修正式能较好的拟合最大单位质量流量曲线;随开口宽度增加,截面流量、最大溃砂速率和砂粒在开口处形成的密实结构体积均单调增加,但增幅逐渐降低,发现灾害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为砂粒密实结构体积;随砂层厚度增加,砂粒密实结构持续时间增长造成阻碍效果逐渐增加,截面流量及最大溃砂速率逐渐减小且降幅逐渐降低,灾害发生点由初始水驱动砂快速流出裂隙孔口阶段转变为砂粒密实结构失稳造成砂粒倾泻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溃砂 LBM-DEM方法 水砂运移 液固耦合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在痰涂片阴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蒲海 胡方芳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8年第9期4-6,共3页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在诊断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SPOT.TB、 结核蛋白芯片对58例结核病患者的血清标本,136例其他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该194例标本,痰涂片均...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 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在诊断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SPOT.TB、 结核蛋白芯片对58例结核病患者的血清标本,136例其他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该194例标本,痰涂片均为阴性).结果:在肺结核患者中,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阳性率均很高;在肺外结核结核患者中,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相近;在非结核患者中,T-SPOT.TB的阳性率高于蛋白芯片.结论:T-SPOT.TB、 结核蛋白芯片联合检测能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检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T—SPOT.TB 蛋白芯片 痰涂片阴性 诊断
下载PDF
钻井液试验用标准土研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卜海 张玉 +2 位作者 陈俊峰 陈雷旭 杨俊贞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9年第12期4-7,共4页
钻井液试验用标准土是评价水基钻井液用化学剂性能的基准物质,也是规范钻井液化学剂质量检测、有效实施标准的基础支撑。通过分析国内钻井液试验用标准土应用现状,结合标准土的性能要求,优选了宣化钙土为钻井液试验用标准土的矿源,设计... 钻井液试验用标准土是评价水基钻井液用化学剂性能的基准物质,也是规范钻井液化学剂质量检测、有效实施标准的基础支撑。通过分析国内钻井液试验用标准土应用现状,结合标准土的性能要求,优选了宣化钙土为钻井液试验用标准土的矿源,设计了生产工艺流程,研发了性能好、矿源广、成本低的钻井液试验用标准土,进一步评价了钻井液试验用标准土的黏土矿物组分、流变性能、抗温性能及复配性能。结果表明,新研发的钻井液试验用标准土性能稳定,重现性强,较好地替代原新疆夏子街标准土,为有效规范钻井液用化学剂产品质量检测和性能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土 钻井液用化学剂 宣化钙土 性能评价
下载PDF
2014—2019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童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8
作者 金婷婷 张华 +9 位作者 罗湘蓉 胡方芳 许永杰 蒲海 李红凌 卢志顺 李琴 刘家玲 陈瑢 邢吉燕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1年第5期303-307,315,共6页
目的了解儿童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9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童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对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3802株病原菌... 目的了解儿童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9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童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对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380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6110株,占44.3%;革兰阴性菌7692株,占55.7%。药敏结果显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以及四环素的耐药率超90.0%,对青霉素G耐药率达59.8%,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高,未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67.3%,对头孢呋辛耐药率为24.3%,头孢克洛耐药率为39.4%,对头孢菌素三代和四代药物、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碳青霉烯类敏感。卡他莫拉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26.8%,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14.5%,四环素10.8%,对喹诺酮类敏感,耐药率在1.0%以下,未见阿奇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结论临床医生应尽可能在经验性用药之前留取标本,根据致病菌和药敏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监测 儿童 病原菌
下载PDF
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地下水库构建的基础问题探索 被引量:31
19
作者 卞正富 周跃进 +8 位作者 曾春林 黄赳 浦海 AXEL Preusse 张保生 HABIL Christoph Bruecker 白海波 孟庆彬 陈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308-3318,共11页
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地下水库的构建既可有效利用废弃煤矿地下空间,又可实现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还可防止废弃矿井地质灾害的发生。全面阐述了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地下水库的概念与构建技术,根据地下水库所处的工程与应力环境... 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地下水库的构建既可有效利用废弃煤矿地下空间,又可实现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还可防止废弃矿井地质灾害的发生。全面阐述了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地下水库的概念与构建技术,根据地下水库所处的工程与应力环境,指出了构建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地下水库至少有2个科学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水文地质、水化学特征与地下水循环过程对选址的影响;二是围岩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密闭性对建设和运行的影响,并全面综述了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地下水库技术框架及研究现状。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地下水库建设的矿井地下空间利用途径、岩体稳定性及地下水库库容、巷道围岩长期变形及支护的时效性与水循环对水源及水质的保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地下水库库容、地下水循环、围岩稳定性与水质因素等4个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地下水库构建的关键因素,即准确计算地下水库特征库容,掌握地下空间有效库容的变化规律;良好的水循环既可保证地下水库合理的库容,又能保证水动力过程不影响工程的安全;明确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及水库密闭性、地下空间围岩稳定性及应对措施,保证地下水库合理库容及工程安全;实时全空间矿井水品监测、水污染预测与防治,保障地下水水质安全及抽水蓄能设备安全使用的需要。最后以江苏权台煤矿为例,指出在原有矿井基础上改建为矿井抽水蓄能电站需要采取的措施,论证了废弃矿井地下空间作为抽水蓄能的地下水库利用的可行性,为废弃矿井地下水库构建基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抽水蓄能 地下水库 水库库容 围岩稳定性 水质因素
下载PDF
2014—2019年贵州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瑢 许永杰 +9 位作者 罗湘蓉 胡方芳 李红凌 蒲海 卢志顺 李琴 刘家玲 金婷婷 邢吉燕 张华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1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分析2014—2019年贵州省人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美国BD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及配套试剂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中M100-S29的... 目的分析2014—2019年贵州省人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美国BD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及配套试剂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中M100-S29的标准执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结果2014年—2019年贵州省人民医院下呼吸道标本共分离23718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66%,革兰阳性菌占24.34%,前10位细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14.64%(3742/23718)、流感嗜血杆菌14.03%(3327/23718)、肺炎克雷伯菌12.78%(3030/23718)、鲍曼不动杆菌9.20%(2182/23718)、金黄色葡萄球菌8.66%(2054/23718)、铜绿假单胞菌7.87%(2182/23718)、大肠埃希菌7.18%(1703/23718)、卡他莫拉菌4.97%(1179/2371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70%(878/23718)、阴沟肠杆菌3.61%(857/23718)。药敏结果显示,MRSA检出率35.7%,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在60.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在11.0%以上,大肠埃希菌及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均低于5.0%;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以外的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0.0%以上。结论贵州省人民医院下呼吸道分离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率呈增长趋势,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医院感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耐药 耐药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