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唑拉西泮和替来他明对中华草龟的麻醉效果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5
1
作者 马艳 潘连德 +1 位作者 徐建平 郑串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97-1406,共10页
为了解龟类临床兽医学的麻醉术问题,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动物医学推荐的临床麻醉药物舒泰(唑拉西泮:替来他明=1∶1)对中华草龟进行麻醉实验,比较不同注射剂量的舒泰对中华草龟的麻醉效果,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舒泰中唑拉西泮... 为了解龟类临床兽医学的麻醉术问题,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动物医学推荐的临床麻醉药物舒泰(唑拉西泮:替来他明=1∶1)对中华草龟进行麻醉实验,比较不同注射剂量的舒泰对中华草龟的麻醉效果,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舒泰中唑拉西泮和替来他明在中华草龟血浆中的浓度,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PKsolver 2.0来分析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结果发现,肌肉注射舒泰剂量为25 mg/kg时,对中华草龟麻醉的诱导期、麻醉期和苏醒期的时长分别为0.42、4.33和4.14 h,舒泰对中华草龟的麻醉效果较好,符合临床手术的要求。唑拉西泮和替来他明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次式二室开放模型,唑拉西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程为C=13.462e^(–0.223t)+2.127e^(–0.055t),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浓度C_(max)=11.695μg/mL、达峰时间T_(max)=1.060 h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92.470μg/(mL·h);替来他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程为C=10.619e–0.203t+0.279e–0.047t,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浓度Cmax=9.654μg/mL、达峰时间Tmax=0.482 h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56.348μg/(mL·h)。结合麻醉效果分析,唑拉西泮和替来他明血药浓度分别达到8.12和8.96μg/mL时,可以使健康的中华草龟进入麻醉期,为维持麻醉状态,唑拉西泮和替来他明的血药浓度应不低于7.18和4.7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龟 唑拉西泮 替来他明 麻醉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灌胃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雨 庞溦 +1 位作者 潘连德 鲍晓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探索吡喹酮(Praziquantel)对龟鳖临床驱虫的安全及有效使用,试验设4组,采用胃插管方式给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雌、雄龟体质量平均为0.745、0.361 kg)灌胃吡喹酮驱虫药,在给药前后设定10个采血时间点(0~96 h),于背颈静脉窦连续... 为探索吡喹酮(Praziquantel)对龟鳖临床驱虫的安全及有效使用,试验设4组,采用胃插管方式给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雌、雄龟体质量平均为0.745、0.361 kg)灌胃吡喹酮驱虫药,在给药前后设定10个采血时间点(0~96 h),于背颈静脉窦连续采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测定中华草龟血浆内的吡喹酮药物浓度,用Kinetic 4.4药代分析软件进行模型分析和参数计算,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次数对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与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并出现了双峰效应,首峰位于0.5 h(试验Ⅰ、Ⅱ、Ⅳ组)或3 h(试验Ⅲ组),第二峰位于12 h(试验Ⅰ组和Ⅳ组)和72 h(试验Ⅱ组和Ⅲ组);获得4个试验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试验Ⅰ组[剂量30 mg/kg(体质量),单次,雌性]的T max=15.949 h、C max=0.615μg/mL、AUC=26.664μg/(mL·h),试验Ⅱ组(剂量30 mg/kg,单次,雄性)的T max=74.857 h、C max=0.592μg/mL、AUC=123.427μg/(mL·h),试验Ⅲ组(剂量15 mg/kg,单次,雄性)的T max=75.523 h、C max=0.234μg/mL、AUC=48.760μg/(mL·h),试验Ⅳ组(剂量10 mg/kg,3次,雌性)的T max=14.161 h、C max=0.303μg/mL、AUC=15.726μg/(mL·h);经灌胃给药,中华草龟对吡喹酮的吸收慢且少,但分布相对较广,雄性中华草龟的吸收速率、消除速率均小于雌性,雌、雄龟的吸收代谢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次给药组(剂量15、30 mg/kg)的试验龟均出现了强烈的不良反应,剖检发现,肝脏、肾脏、肌肉等组织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或坏死;多次给药组(剂量10 mg/kg,3次)仅有一只(A4,192 h)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研究表明,龟鳖临床上使用吡喹酮驱虫,推荐单次灌胃剂量为10 mg/kg(体质量)以下,如需要提高剂量可多次给药,给药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给药间隔时间为3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龟 吡喹酮 驱虫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不良反应 双峰效应
下载PDF
3种宠物龟“灰白甲”病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鲍晓颖 庞溦 +1 位作者 潘连德 张晓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5-212,共8页
为研究宠物龟“灰白甲”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对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中华草龟Mauremys reevesii和黄头侧颈龟Podocnemis cayennensis 3种水生宠物龟的6个病例,进行了肉眼观察及暗室伍德灯下观察等临床诊断,制作石蜡... 为研究宠物龟“灰白甲”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对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中华草龟Mauremys reevesii和黄头侧颈龟Podocnemis cayennensis 3种水生宠物龟的6个病例,进行了肉眼观察及暗室伍德灯下观察等临床诊断,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及Perls blue染色等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患“灰白甲”病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干露状态下肉眼观察到龟的背甲或腹甲有灰白色斑块,严重病龟整个龟甲呈灰白色等,用伍德灯照射有荧光现象;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背甲病变处出现角蛋白纤维的坏死和碎裂,骨髓腔和脾组织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各组织大量黑色素沉积等。研究表明,对宠物龟龟甲人工打孔创伤,建立牙科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密封修复,结合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方法,可治疗甲壳疾病及其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龟 中华草龟 黄头侧颈龟 “灰白甲”病 病理学诊断
下载PDF
射电脉冲星搜寻工作的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潘炼德 Mao Wei +1 位作者 Huang Yong pan liande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67,共13页
评述了射电脉冲星搜寻及观测研究的巨大贡献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脉冲星搜寻工作的几个关键因素(如灵敏度、色散、观测频率及设备等),着重介绍和分析了自发现脉冲星(特别是发现第一颗毫秒脉冲星)以来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脉冲星搜... 评述了射电脉冲星搜寻及观测研究的巨大贡献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脉冲星搜寻工作的几个关键因素(如灵敏度、色散、观测频率及设备等),着重介绍和分析了自发现脉冲星(特别是发现第一颗毫秒脉冲星)以来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脉冲星搜寻工作(包括脉冲星的早期搜寻、毫秒脉冲星的初期搜寻、高银纬脉冲星搜寻、定向搜寻以及进一步的广域深空搜寻等)的情况、结果、意义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秒脉冲星 搜星 射电脉冲星 灵敏度 色散 观测频率
下载PDF
绿海龟背甲坏死病病原真菌的鉴定及其药敏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庞溦 张晓雨 +3 位作者 潘连德 刘辰宇 刘秀 窦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2-791,共10页
人工饲养的绿海龟(Chelonia mydas)患背甲坏死病的背甲整体呈现“灰白甲”症状,用伍德灯检查有荧光现象,即疑似真菌感染;从绿海龟背甲边缘病变坏死处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真菌,编号为SDABAI,通过形态学观察、分生孢子形态并结合ITS 18S r... 人工饲养的绿海龟(Chelonia mydas)患背甲坏死病的背甲整体呈现“灰白甲”症状,用伍德灯检查有荧光现象,即疑似真菌感染;从绿海龟背甲边缘病变坏死处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真菌,编号为SDABAI,通过形态学观察、分生孢子形态并结合ITS 18S rDNA序列分析对疑似致病菌株进行鉴定,进而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DABAI菌株(登录号为:MK583351)与Fusarium solani(登录号为:KU377470.1)基因相似性达99%,判定SDABAI菌株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真菌菌丝形态、分生孢子产生和形态也符合该菌。将患病绿海龟背甲病灶处分离得到的SDABAI菌株,接种到4 mL离心管中,斜面培养生长4~5 d长出白色絮状菌苔后,用光固化型树脂封闭在2只健康绿海龟(A1、A2)的背甲上各2只带菌离心管(A1-1;A1-2;A2-1;A2-2)内,攻毒感染第24天,A1出现被感染症状,有荧光现象,产生了和自然发病一样的症状,并于背甲边缘生长纹处分离到了和SDABAI菌株一样的腐皮镰刀菌。A2较A1症状较弱。根据绿海龟背甲整体呈现“灰白甲”症状和腐皮镰刀菌病原,定名为绿海龟背甲坏死病。选用大蒜油、艾叶油和茶树油进行腐皮镰刀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三者均可起到一定抑制该菌生长的效果,还可以抑制次生菌生长,大蒜油的抑菌效果最佳。特比萘芬、克霉唑、咪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5种药对腐皮镰刀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抑菌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海龟 背甲坏死病 腐皮镰刀菌 药敏特性
原文传递
美国鲥鱼内脏结节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金铖 刘宇婷 +1 位作者 潘连德 杨吉平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为探究美国鲥鱼内脏结节病的病因和病理,本实验从患内脏结节病的美国鲥鱼体内剖离出肝、脾和肾等内脏器官组织,通过对病鱼样品H.E染色、马松染色和抗酸杆菌染色,并结合亚显微结构观察对病变组织、细胞以及疑似病原菌进行分析。病鱼的临... 为探究美国鲥鱼内脏结节病的病因和病理,本实验从患内脏结节病的美国鲥鱼体内剖离出肝、脾和肾等内脏器官组织,通过对病鱼样品H.E染色、马松染色和抗酸杆菌染色,并结合亚显微结构观察对病变组织、细胞以及疑似病原菌进行分析。病鱼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表多处损伤,鳞片下出血,腹部膨大,肛门出血。病理解剖见腹腔内含大量积水,肝、肾和脾脏表面有大量白色结节,肝脏呈深红色,多处破裂出血,肾脏表面附着大量白色纤维样病变,失去原有颜色和结构,脾脏呈深褐色,肠壁充血,未见其他器官组织有结节分布。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表明:显微结构所见肝、脾和肾组织病变为肉芽肿,且又大又多。肉芽肿中心由坏死的组织碎片和聚生菌体组成,外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包膜由纤维组织构成。肝脏组织内含大量空泡为脂肪变性;肾组织内肾小管腔破裂分解,肾间质出现大面积组织坏死;脾组织间充斥大量红细胞。其他内脏组织内未见肉芽肿。抗酸染色和亚显微结构观察证实滋生在肉芽肿内的细菌为一种短杆菌。由此得出,肝、脾和肾组织由于病原菌感染形成大量肉芽肿,导致脏器产生大量的结节,最终出现器官功能低下或衰竭导致鱼体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鲥鱼 结节病 组织病理 肉芽肿
原文传递
苏卡达陆龟尿酸的固体成分和尿结石的性状及显微结构观察
7
作者 丁荔佳 成奇 +2 位作者 潘连德 徐金铖 刘宇婷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99-1406,共8页
试验用尿酸样品采自海南省海口泓旺农业养殖公司的人工养殖苏卡达陆龟(Centrochelyssulcata)。从20份样品中挑选出黏稠状、牙膏状及在自然条件下风干的3类6个形态较为代表性的尿酸样品,编号依次为3,4,5,6,7,15号;苏卡达陆龟及其尿结石... 试验用尿酸样品采自海南省海口泓旺农业养殖公司的人工养殖苏卡达陆龟(Centrochelyssulcata)。从20份样品中挑选出黏稠状、牙膏状及在自然条件下风干的3类6个形态较为代表性的尿酸样品,编号依次为3,4,5,6,7,15号;苏卡达陆龟及其尿结石样品来自上海绮异动物专科医院,编号为21和22号,将21号尿结石样品切割总体积的1/8后由外到内分层剥离取样,即核心层标记为core,其他层由内到外按层依次标记为L1~L10;22号破碎后随机取一小块。将待测样品放入80℃立式鼓风干燥箱内干燥24 h,规范处理后置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尿酸样品在自然干燥和高温干燥后,固体成分形态为质地松脆易碎的不规则颗粒状、团状和块状固体;尿结石为球形或椭圆形,剖面结构呈树轮状分层,质地较尿酸的固体成分坚硬,两者眼观性状差异明显。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尿酸固体成分形态有表面粗糙石块状、片状、颗粒状、石砾状、细沙状、火山岩状、泥巴状、煤渣状和海绵状等多样化结构特征,而尿结石各层形态主要为海绵状非晶体结构,无片状、石砾状、细沙状、火山岩状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卡达陆龟 尿酸 尿结石 扫描电镜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